「雖然受疫情影響,我們延期開工,但因為現在採用的智能化生產線,我們有信心在一季度實現『開門紅』。」2月10日,在貴陽順絡迅達電子有限公司繞線車間,幾百臺繞線機的「頭頂」亮著綠燈自動運轉,總經理助理鄧世春一邊巡查一邊說:「我們正在加緊生產來自華為的2億隻電感訂單,最近國內外的訂單都排起隊了。作為貴陽高新區首批覆工復產的企業,一早上我們已對所有車輛進行消毒、進廠人員檢查體溫,必須每項安全工作做到位,確保廠區防控嚴密的基礎上安全開工。」
貴陽順絡迅達的拳頭產品是高頻繞線片式電感,凡是能接受和傳輸信號的電子產品,都要運用到電感,比如智慧型手機、電腦、汽車電子產品、無人機、電視甚至宇航產品等。這家貴陽企業在國內電感行業首屈一指,在全球排名中也位居第二。 「每個華為手機上70%的電感來自貴陽順絡迅達,是華為手機配件高頻繞線電感的西南地區唯一指定供應商。華為選擇貴陽順絡迅達,是看中我們能生產出全國最小的片式電感,並能達到穩定的質量。」鄧世春說:「這種電感尺寸只有1mm×0.5mm,但製作這種電感,對生產機器和工藝的精度要求更高,而我們採用的技術和設備已達到國內甚至國際上領先。」 復工當天,記者在貴陽順絡迅達的廠房看到,近600臺生產機器分布在4個生產車間裡,每個車間僅幾個工人戴著口罩在生產線上巡查。鄧世春說:「原來一個工人要控制4臺機器,人工記錄核對檢查,需要大量的人力。但智能化改造後,一個工人基本能控制20臺機器,也不需要人工核對庫存、訂單以及材料等,相比以前,企業擴能70%,提速85%,降本40%,增效60%。」
從2018年開始,順絡迅達作為貴陽「千企改造」項目,分三期逐步搭建數位化車間和智能化倉儲管理系統、生產管理執行系統(MES)和生產數據管理與分析系統(MDC)、數位化工廠綜合一體化平臺等。目前,一期和二期已經完成,近600臺生產機器已實現自動化生產和產品數據收集。三期工程正在建設中,計劃引入人工智慧技術,建成全方位的智能生產基地。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今年產量和銷量必然比去年有一個飛躍,過去的4G手機每臺僅用50餘只電感,5G手機用量卻達到500隻,從今年的訂單量已看出,2020將是我們的豐收年!」貴陽順絡迅達公司總經理戴正立說的豐收年是有數據依據的。今年1月,貴陽順絡迅達已生產電感1.35億隻,預計一季度實現5.35億隻,同比增長近300%;預計全年產能將提高到50億隻,同比翻5倍。」 記者了解到,2月10日,貴陽高新區2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高新區的監督指導下,經周密防控準備,實現復工復產。預計第二批規模以上企業也在本月內復工復產。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曾帥編輯 王霽雯編審 李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