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敵人,就是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
——羅曼羅蘭
英國物理學家伊薩克牛頓,小時候心靈手巧,愛做小手工,但讀書不用功,是班級裡的差生,經常受到大家的取笑、嘲弄。
在13歲那年,他做了一架很漂亮、很靈巧的小風車帶到學校。同學們見了都圍過來看,牛頓看著大家羨慕的神情,忍不住得意地說:「怎麼樣?我的風車造得好吧?這是昨天晚上我一個人做出來的!」
聽到牛頓越來越神氣的話語,一個同學說:「是啊,這個小風車的外形造得還不錯,可它為什麼會轉動?你懂這裡面的原理嗎?」牛頓尷尬極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同學看牛頓臉紅了,勁頭更足了,說:「哼!說不出來吧,可憐!自己做的東西自己講不出原理,這說明什麼?說明你不過和木匠一樣!」牛頓被他這番話羞辱得無地自容。「木匠!木匠!連原理都講不出來,還在這裡逞能!」說著說著,有的同學動手打他的風車,七手八腳把小風車踩了個稀巴爛。望著這個冷酷的場面,牛頓傷心透了,但他孱弱的身體是打不過那些孩子的。他只有忍受這委屈,任憑眼淚一滴滴地流下來。
回到家裡,牛頓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他把自已關在屋裡,翻來覆去地想:「這些同學為什麼敢欺侮我呢?難道是因為自己長得瘦小嗎?不!絕不是因為這個。大家都瞧不起我,是因為我只會造風車卻說不出它的原理來。」
從那以後,牛頓變了,變得肯動腦筋、愛學習了。什麼事情他都要刨個根,究個底。他決心要向那些瞧不起他、嘲笑他、侮辱他的人證明,自己絕不只是個不懂原理的木匠。
從那時起,他看到磨麵的風車,就去看個究竟;看到太陽光下的人影,他就想辦法製造「太陽鍾」;黑夜裡,他仰望星空,就思索蒼茫宇宙;颳風天,他又思索起如何測量風速的問題……
當牛頓從學校畢業時,校長自豪地在畢業典禮上宣布:「在這個班級裡最使學校驕傲的學生是優秀的伊薩克牛頓!」1661 年,18歲的牛頓被著名的英國到橋大學錄取,從此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並取得重大成就,建立了成為近代物理學基礎的牛頓運動三定律,還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一系列輝煌成就,使他成為一位舉世公認的科學巨人。
自強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然而,我們的學生在這個方面的情況卻並不如人意。
學生的現狀和社會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在獨生子女道德狀況的自我評價中,有關獨立性的道德優點評價指標均未超過半數。其中「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為38. 9%,「做事有獨立性不依賴他人」為40. 3%,「有責任心」為45. 9%。在道德缺點的自我評價中,20. 4%的孩子明確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 3%的孩子「做事容易依賴別人」,28. 0%的孩子「很少幫助家長幹活。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競爭的日益激烈,社會的變化發展對現代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只有自強者才能生存與發展、才能成功。一個人如果在兒童時期事事依賴別人,沒有獨立做事的能力,在成年之後是難以獨立於社會,成為國家需要的棟梁之材的。
(未完待續)
★感謝您的閱讀,我會一直在原地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