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活報以純真態度的先生們,反而不以名人美食家自居

2021-01-14 南邊文化藝術館

文丨趙珩

時下多興名人談吃,或言「食文化」,無論吃的、喝的,到了名人嘴裡,立時口吐蓮花,成了飲食文化。其實名人也是凡人,除了五穀雜糧之外,其他所吃的一切,與凡人也有著一樣的味覺,一樣的「五味神」所主。名人中倒是有一部分「饞人」,也與凡人中的「饞人」無異,好吃,會吃,甚至也能操刀下廚,弄出幾樣十分可口的菜來,夠水平,這就很不錯了。在大快朵頤之時,誰想到什麼「文化」?名人中的饞人大抵如此。而那些專談「文化」,專去發掘「文化」的人, 功夫在吃外,夠不上饞人,大多是些想當名人的凡人。

不過話又說回來,你說張三李四,人家不知道,引不起興趣,於是借重些大名人、小名人,趣聞軼事,提高了興致。清末北京廣安門內北半截胡同有家館子叫廣和居,專做名人的生意,買賣紅火得很,同時又以名人菜以廣招徠,什麼「潘魚」「江豆腐」「吳魚片」,號稱是豪宅家廚秘制之法。飯莊子這種「禮失求諸野」的精神頗為可取,但以名人效應取菜名, 還是為做廣告。

01

無論名人與凡人,居家過日子都要吃飯,因此都會有幾個拿手菜,但要做到如譚氏父子從好吃而創立「譚家菜」;周大文卸任市長而開館子的,卻實無幾人。近世不少「名人」「聞人」好吃,家裡菜好是出了名的,但並不見得自己動手下廚。湖南唐生明是個大吃家,一輩子沒虧了嘴, 可算吃遍大江南北,除了宴席上的美饌珍饈之外,家廚也極好。朱桂莘(啟鈐) 先生,家中廚藝也極講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在家中宴請過周恩來總理。

那時朱桂老已搬到東四八條,桂老的哲嗣朱海北先生與我的祖母同在政協學習,我家又住在東四二條,相隔不遠,往還頗多,朱海北的夫人亦善烹飪,常有飲食相貽,只是我彼時太小,吃過他家什麼東西,已經記不清了。

前不久開會時偶然與王暢安(世襄)先生、羅哲文先生同席,席間說起朱桂老家菜做得如何好,暢安先生與羅哲文先生又恰在朱桂老辦的「營造學社」供職,於是我就問二位是否在朱家吃過飯,兩位先生都說吃過,羅先生對飲食不太在意,記不清吃過些什麼,只說菜是極好的。暢安先生是美饌方家,能列舉出朱家好幾樣拿手菜來,特別舉出朱家的一味「炒蠶豆」,印象頗深,是用春季的蠶豆,去掉內外兩層皮, 僅留最裡面的豆瓣,和以大蔥清炒,不加醬油,僅用少許鹽、糖清炒,味道獨到。我說我家的「清炒蠶豆」也是如法炮製, 只是不加大蔥而已,為的是保留蠶豆的清香,不涉大蔥的濁氣,下次請暢老品嘗。

暢安先生是文物鑑定家和學者,曾自嘲為「玩家」,其實暢老的「玩」是一種很深的文化修養,除了文物鑑定的專業之外,他的詩、文、字,都具有很深的造詣。

最近北京有兩本書頗為暢銷,一是朱季黃(家溍)先生的《故宮退食錄》, 一是王暢安(世襄)先生的《錦灰堆》,這兩本書先後出版, 有異曲同工之妙。兩本書中都有不少文物專業方面的鑑賞、論述、考索文章,卻也有許多是居家、讀書、戲曲、飲食諸方面的雜文,這些方面的體會與見地,無一不與個人的文化修養有著密切的關係。

季黃老與暢安老是總角之交,兩人相差不到一歲,都是八十五六歲的人。從祖籍來說,一位是浙江蕭山,一位是福建閩侯,但都是生長在北京的。季老與暢老同是文物專家,但又都是上一輩的文化人,季老擅丹青, 深得元四家、文沈及四王的神韻,我還見過他臨摹的韓滉《五牛圖》,極見功力。暢老能詩,字也極富書卷氣,但他們都不以書畫名於當世,只是作為文化人必備的修養而自娛。他們在文物鑑定專業上的技能或許能夠得到後學者的繼承,而他們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綜合修養與素質,恐怕後人難以望其項背了。

△韓滉《五牛圖》局部,故宮博物院館藏

除此之外說到「玩」,季老擅粉墨紅毹,暢老能飼鴿畜蟲,「玩」到如此精緻,甚至令專業人員程門立雪、恭謹候教,恐怕也後無來者了。

說到吃,季老自稱是「饞人」,但在飲食方面並不講究。去年我曾請季老在家中吃飯,備了幾個家中的拿手菜,如蟹粉獅子頭、清炒鱔糊、淮揚蝦餅、幹炸響鈴、金腿蒸鱖魚等,季老大為讚賞,吃得十分高興。

暢老比季老技高一籌,不但好吃,且能親自烹製,他做的麵包蝦託、清煨蘆筍(龍鬚菜)、蝦子茭白等頗負盛名。有次我問暢老北京何處有賣蝦子的, 暢老立即告訴我現在很難買到,僅紅橋農貿市場地下一層有售,可見在原料方面,暢老也是事必躬親的。

朱季老在《故宮退食錄》中有「飲食雜說」二文,說的大多是他吃過和見過的東西,絕對沒有什麼「飲食文化」之類的探討,實實在在。說到朱家做黃燜魚翅的方法是向譚篆青(組任)家學來的,真可謂是正宗正派,就像季老學武生問業於楊小樓及他的傳人與合作者劉宗楊、錢寶森、王福山等,可謂「取法於上」了。

《故宮退食錄》

朱家溍 / 著紫禁城出版社

許多人家對飲食不一定十分講究,也不是人人能常吃山珍海味的,但不少人卻有一兩樣絕活兒,吃過以後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年不忘。

02

還有一樣食品,是多年來我沒有吃到過出乎其右的,那就是京劇女演員兼教育家華慧麟先生做的蝦油雞。

華慧麟自幼聰慧,早年成名於上海,後來拜在「通天教主」王瑤卿先生門下。她年輕時扮相清麗,功底紮實,能戲甚多,可惜中年以後嗓音失潤,且因其他緣故息影舞臺,在中國戲曲學院從事教學工作,門牆桃李均成氣候,如劉秀榮、謝銳青及後來的楊秋玲、李維康等人,都受到過她的教誨, 今天知道她的人已經不多了。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她與我的老祖母往來很多。有年盛夏,請我的老祖母吃飯,我也同去了。那時華先生生活頗為拮据,住在南城一個雜院中, 房子很小,又是夏天,於是桌子擺在院中樹蔭下,飯菜很普通,但很精緻,吃的什麼東西早已記不得了,但有一樣蝦油雞,味道極佳。

那蝦油雞是盛在小瓦缽中的,帶著凍子,哆哆嗦嗦的,凍子鮮美,入口即化。雞嫩且入味兒,吃到骨頭都帶著滷蝦油的味兒,甘美無比。後來我吃過不少人做的蝦油雞和館子裡做的蝦油雞,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另外有件事我至今想不通,彼時是盛夏,依華先生當時的生活條件, 是不可能有冰箱的,但那蝦油雞吃到口中卻是很涼,極爽口, 也許華先生在蝦油中加了瓊脂(即咭力),用冷水鎮過的緣故罷。華先生作古已有二十多年,物故人非,這已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

……

說了不少名人與吃的故事,不免有「沾光」之嫌,其實, 以上談到的許多先生前輩都不以名人自居,也絕不說自己是美食家,更不談什麼「飲食文化」。

他們在各自的專業之外, 也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樣,有口腹之慾,喜歡美好的食品。史學家周一良先生患帕金森病後行動不便,偶爾奉貽些點心, 先生還特地來信垂詢何處有售?這些老先生們對生活的平實追求與熱愛,非常純真,遠不是某些浮躁「名人」標榜的什麼「飲食文化」。

來源:文學

相關焦點

  • 天諭手遊美食家副職業作用 美食家副職業介紹
    天諭手遊美食家副職業有什麼用?在天諭手遊中玩家除了可以選擇主要職業之外還可以選擇副職業,副職業中有一個就是美食家,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美食家的作用。
  • 《懸崖上的金魚姬》最純真的情感源自你的童年!
    而且宮崎駿先生還非常有心的是用漢字來表達的情感,看起來宮崎駿先生還是非常重視中國的觀眾們的,而且這個手書中所包含的元素也非常的多,比如裡面的卡通形象似乎是宮崎駿先生所創作的龍貓和紅豬的結合體!這個時期的孩子們還沒有經歷過社會這個大染缸的汙染,如同一張白紙的他們,在此時擁有這無限的可能,那些奇妙的幻想發生在他們的身上反而沒有絲毫的違和感,而他們所表達出的純真而又炙熱的感情確實那麼強烈和迷人!這是一個有些像是美人魚的故事,卻又和美人魚完全不同的故事!
  • 在金庸武俠世界,他才是實至名歸的美食家
    聊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談到美食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洪七公,洪七公見到黃蓉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撕作三份,雞屁股給我。」毫不掩飾他對美食的愛好,直白痛快。而洪七公的食指也符合成語的本義。《射鵰英雄傳》:「古人說:『食指大動』,真是一點也不錯。我只要見到或是聞到奇珍異味,右手的食指就會跳個不住。
  • 四川美食家協會主席李樹人病逝 業內人士表示哀悼
    四川新聞網成都8月18日訊(記者 周子銘 實習生 馮靈)18日上午,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美食家協會獲悉,我國餐飲界泰鬥,四川美食家協會主席李樹人老先生於今日凌晨2時52分去世,享年89歲。  李樹人1926年生於仁壽縣。是著名詩人、書法家謝無量、餘興公先生十分賞識的門人。
  • 70年代法國喜劇《美食家》的精彩故事
    圖:來自法國電影《美食家》文:果汁先生原創首發 未經授權 抄襲必究「你不得不欣賞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奈斯的精彩表演和創意想像」-1-電影《美食家》是一部法國喜劇。而本片的主角杜斯曼先生,則是一位充滿樂趣,不失智慧的美食檢查員。他最愛幹的事情,就是每次出去檢查,都要喬裝打扮一下,有些微服出訪的意思。杜斯曼先生的表情包和各種逗趣的情節穿插在出訪過程裡。
  • 詩妮娜娘家擺放泰王畫像,又以皇親國戚自居
    詩妮娜娘家擺放泰王畫像,又以皇親國戚自居泰國後宮就是一部《甄嬛傳》,新年伊始各位小主和娘娘又開始出來走動,醞釀一場前所未有的宮鬥大局。瑪哈·哇集拉隆功是後宮之主,但行事作風卻備受吐槽,成了風流倜儻的代名詞。好了傷疤就忘了疼,詩妮娜娘家擺放泰王畫像,又以皇親國戚自居。詩妮娜是泰國百年來首位貴妃,因為一廢一立備受關注,簡直就是王室頂流。
  • 山西晚報數字報
    夏目漱石《我是貓》的第二章中,有一段迷亭先生的來信:「夫此類孔雀舌宴,往昔羅馬全盛之時,曾一度極為流行,僕亦認為實乃豪奢風流之舉,平生對此垂涎已久,此情伏希諒察……」迷亭先生接著在信中描述了羅馬貴族們兼顧豪奢與健康的習慣——比如為了保持腸胃健康,食後必入浴,咽下之物盡數嘔出以清掃胃內,寫得詼諧可笑。總之,多虧了漱石的《我是貓》,「羅馬大盛宴」這一觀念,在明治以來的讀書人腦中已根深蒂固。
  • 那些在底層社會苦苦掙扎的「樹先生們」
    前幾天,在無聊之餘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hello ,樹先生》。剛開始,我以為又是王寶強哪一部不知名的喜劇,沒想到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光是電影名就特別的諷刺了主角「樹」,一個在北方農村青年生活中的各種卑微。
  • 患愛滋的名人明星們
    近30年過去了,針對這場疾病的爭論,還一直沒有也不將停息。它影響和改變了世界上幾乎所有人的生活,甚至價值觀。愛滋同樣波及了這些或大或小的名人們——  飯島愛因為生活在AV片的產業大國,早年即投入到A片的拍攝中。一直有傳飯島愛閃電退出演藝圈的最直接原因是她感染上了愛滋病。
  • 詩人憶汪國真:詩像溪水一樣清澈 眼裡有孩子般的純真
    據汪國真生前好友透露:汪國真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定於4月30日(星期四)早晨8時在北京八寶山東廳舉行。汪國真生前好友、詩人大衛在接受人民網文化頻道記者採訪時說:「汪國真的去世,讓一代人純真而美好的記憶顯得傷痛惋惜,蒼涼而珍貴。」 憶其人:他的眼睛裡有孩子般的純真 「得知汪國真去世的消息,我非常吃驚非常吃驚,不敢相信!
  • 清明節網遊停服,肥宅們離開了遊戲反而找到了生活樂趣?
    好吧,這次遊戲爸爸們是玩真的了。關於這次「遊戲停服」事件,大多數人贊同態度。「這才是對英雄和英雄家屬最好的尊重,他們值得我們這樣尊敬。」也有人持懷疑態度,認為是形式主義。「默哀不讓搞娛樂活動啥的我都理解,不過除了遊戲,和熟人朋友吹牛聊天哈哈大笑過一天,怎麼不和遊戲一樣強制不準聊天?」
  • 安徽阜陽公爵先生和公爵夫人分享抖音原創視頻 傳遞夫妻日常中的快樂
    7月1日,安徽阜陽的一對夫妻日常生活的原創視頻登上了抖音熱搜榜第二名,並被平臺上多為大主播紛紛轉發,一夜之間成了火遍全網的名人,他們的抖音號也在瞬間漲了近萬關注,引發網友熱議。
  • 康師傅《太空美食家》為孩子種下「航天夢」
    《太空美食家》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從飛行員到航天員 16年鑄就榜樣力量  航校大院的生活環境、教員父親的嚴格要求、航校學員的近距離觀摩……環境的浸染與父母的引領在趙傳東心底種下了飛行員的夢。 飛機引擎的隆隆聲伴隨他從童年走到了青少年,飛行夢也深深烙印在他心中,直到1981年的夏天,他的飛行夢「升級」了,經過嚴格的考核和篩選,趙傳東來到了長春空軍第一飛行預備基礎學校(現空軍航空大學)。
  • 《殭屍先生》:一曲盛極而衰的悲歌
    說到「靈幻功夫片」,不得不提的演員是林正英,而說到林正英,不得不提的則是1985年由他出演的電影《殭屍先生》。林正英本片最原始的創作來源是導演劉觀偉,皆因他在年幼時經常聽一位以茅山道士自居的伯伯所講的故事,雖然很害怕,卻非常有吸引力。
  •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是機長廣播
    某旅客爆料說有次乘坐某航班回北京,在延誤兩個小時後聽到機長廣播:女士們,先生們,這裡是機長廣播,我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我們的排隊數從第 41 架變為第 25 架,壞消息是我們還需要等待兩個小時。
  • 天諭手遊美食家菜譜配方大全!全食物配方公式
    注意事項最近玩天諭手遊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的美食家菜譜配方有哪些?天諭手遊中玩家們可以成為美食家製作美食,但需要相應的食材,很多玩家還不是很了解菜譜的配方,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帶來的天諭手遊美食家菜譜配方大全了,感興趣的來看看吧。
  • 龍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浙東四先生」之一!
    這裡的昴山古寺位於龍泉城西錦溪鎮內,抗日戰爭時,著名學者陳虞孫遊昴山寺時曾題聯云:「腳下擁千峰,應不輸雁蕩山仙霞勝跡;眼前臨打劫,猶可聽白雲妙謁紫竹梵音。」現寺廟不斷修繕,已蔚蔚壯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章生一:章生一,龍泉人氏,哥窯的創始人。南宋初期龍泉市小梅鎮大窯村同業於瓷窯。時該村有瓷窯四十餘家,尤以章氏兄弟窯製品最佳。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藝術的精深宏富,終究會吸引一批竟畢生之力,只為保護和研究它的知己們。1943年春,常書鴻先生跨越千山萬水,來到敦煌。他放棄的,是法國巴黎優渥的生活和揚名國際畫壇的機會。在他的組織下,敦煌首個專門性研究機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於次年設立。一批學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始了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工作。
  • 名人殺手?不光科比!盤點歷史上那些因直升機失事而遇難的名人們
    這次也不例外,事發時,科比打算從橙縣前往千橡市的曼巴學院指導籃球訓練,機師在洛杉磯山區因大霧選擇向南飛行,直接墜毀在地形複雜的山區裡。科比乘坐的這架S-76B直升機並不簡單,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商用直升機廠商西科斯基公司製造的12座中等商用直升機,造價高達2000萬美元。結果面對複雜的地形和天氣依然墜毀。
  • 蘇軾:古今最具盛名的美食家
    說到蘇軾的詩文,多數人會率先唱出這首空靈飄逸的《水調歌頭》,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會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後者絕對是個實實在在的吃貨,也算是東坡公的知音。這位鼎鼎大名的文豪還是一名地道的美食家呢!蘇軾自稱老饕,意為貪食者,並寫下了剖析中國飲食之道美文《老饕賦》,賦中強調火候要適當,選料要精細,方可做出美味的佳餚。蘇軾本人也是個特別有趣的人,他不像很多古代文人那樣抱有「君子遠庖廚」的思想,他常會自己操刀下廚,所以誰說會烹飪的男人就不能有大家風範了,也可以是效仿東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