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發現與管理病例:遏制COVID-19大流行的關鍵措施
COVID-19的嚴重性和威脅研究顯示,COVID-19比季節性流感更嚴重、傳染性更強(表1),它的基本再生數(R0)是後者的2倍。[8,15]季節性流感通常是自限性的,僅1.8%的病例需要住院。[20]但是,在中國超過一半的COVID-19報告病例出現肺炎並需要住院。
-
新研究發現縮短隔離時間也能有效阻止COVID-19爆發
鑑於這種情況,一項來自耶魯大學的新研究發現,減少標準的14天隔離實際上有助於減少新冠病毒爆發的數量。其基本原理是,從心理和經濟的角度來看,較長時間的隔離可能會造成壓力進而可能導致一些人完全無視安全規範。簡而言之,稍短一些的隔離可以幫助加強遵守和減少大流行疲勞所帶來的影響。雖然較短的隔離時間似乎有違常理,但最近的研究發現,拋開大流行疲勞不談,14天的隔離時間可能有些過長。
-
美國COVID-19疫苗研究最新進展
疫苗臨床試驗中期結果前景良好: 獨立的數據和安全監控委員會(DSMB)負責監督研究性COVID-19疫苗mRNA-1273的三期試驗,該委員會於2020年11月15日審查了試驗數據,並與試驗監督小組分享了其中期分析。
-
CDC研究警告稱美國的實際COVID-19感染病例或遠高於報告的數字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項新研究,警告說美國的實際COVID-19病例數可能大大高於報告的數字。該機構研究人員使用概率乘數模型和有關感染的現有數據確定了潛在的真實病例數。美國一直努力在整個大流行期間為民眾提供足夠的COVID-19檢測,然而在許多州仍無法獲得或使用廣泛的檢測。
-
床旁診斷系統在COVID-19中的應用現狀—最新外文文獻翻譯
儘管強烈鼓勵研究其性能和潛在診斷實用性,但是鑑於目前可用的數據有限,世衛組織目前不建議在患者護理中使用檢測抗原的快速診斷測試。因此,FDA不建議將血清學測試的結果解釋為患者已經免疫或有任何程度的免疫能力。由於這些未知因素,FDA告誡患者不要使用這些測試或任何血清學測試的結果,以支持他們可以停止採取措施保護自己和他人,例如停止社交距離,停止戴口罩或重返工作崗位 。
-
新冠病毒感染者到底隔離多久才安全|患者|研究|隔離|...
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感染者配合的話,是否應該縮短隔離時間?還是應該延長隔離時間,防止任何潛在病例傳播新冠病毒。當然後者會給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美國疾控中心建議,從發病開始計算,感染者至少要隔離10天。
-
研究稱一些完全康復的COVID-19患者的檢測結果仍呈陽性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對於疑似SARS-CoV-2的暴露,一般的建議是自我隔離兩周,預計在這段時間內會出現症狀。那麼當一個人的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時候呢?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了關於何時可以認為病人已經康復並安全結束隔離的標準,但一項新研究提出了關於其中一些人是否可能仍在傳播病毒的問題。
-
研究稱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隔離措施或與血壓升高有關
根據阿根廷法瓦洛羅基金會大學醫院的一項新研究,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強制性隔離措施可能會助長觀察到的血壓升高。這項研究是在該醫院的醫護人員注意到在一個多月的強制社會隔離期間血壓飆升之後進行的。阿根廷在3月實行了強制性社會隔離措施,限制人們出行,但有限度的豁免,包括購買食物、必要的工人和類似的豁免。
-
每經20點 | 詹森自我隔離,發自拍稱「無症狀」;日本研究:福島核...
每經編輯:趙慶1丨英國首相詹森進行自我隔離 發布自拍稱「無症狀、身體良好」每經AI快訊,當地時間16日,英國首相詹森經歷了自我隔離的首個工作日。正在唐寧街隔離的詹森表示,他身體很好,沒有症狀,並將繼續領導抗疫工作。詹森在錄製的視頻中說,他已經患過該疾病並且已具有抗體。
-
【美國CDC新防疫指南將縮短隔離時間】兩位知情人士稱,美國疾病...
2020-12-02 10:04:13來源:FX168 【美國CDC新防疫指南將縮短隔離時間】兩位知情人士稱,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周二告訴總統川普的冠狀病毒工作組,其新指南將把新冠病毒暴露人群的隔離時間縮短至多一半。
-
「covid-19獻血群」裡好熱鬧!10名新冠肺炎康復者陸續獻血漿
2月28日,武漢市第四醫院楊莉、安坤龍、江金宇這三位工作人員的獻血照片一發到「covid-19獻血群」,群裡再次熱鬧了起來。三位獻血者同時捐獻血漿楊莉、安坤龍、江金宇都是武漢市第四醫院「covid-19獻血群」的成員,剛剛過了隔離期的他們,碰巧被安排到同一天在武漢血液中心進行恢復期血漿捐獻。
-
新冠患者傳染性在早期達到高峰,迅速隔離是關鍵
由於這項研究只分析了確診病例,並未納入潛在的接觸性病例,因而無法為隔離期的設定提供參考。• 儘管有症狀和無症狀SARS-CoV-2感染者體內的病毒載量相似,但大多數研究表明,無症狀感染者從體內清除病毒的速度更快,傳染期也可能更短一些。
-
印度COVID-19患者的檢測結果信息幾乎全部被洩漏
Google上可以發現COVID-19實驗室測試報告本周,有研究人員在網上搜索獲取COVID-19檢測結果的方法時,無意中看到了數千名患者疑似洩漏的COVID-19檢測結果。政府要求檢測實驗室提供「檢測、追蹤、隔離」數據作為印度正在開展的「檢測、追蹤、隔離和治療」工作的一部分,印度的公共和私營COVID-19檢測實驗室都必須向指定的政府機構報告每一個RT-PCR檢測結果。為了成功實施檢測-追蹤-隔離過程,政府經常要求實驗室將患者的檢測結果發送到相關政府部門。
-
研究稱COVID-19免疫力可能持續數年
一項大規模的新冠病毒免疫研究表明,對再感染的保護可能比最初估計的時間要長得多。研究人員分析了近200名患者對COVID-19的各種免疫反應成分,包括中和抗體、B記憶細胞和兩種類型的T細胞。數據顯示,這些細胞的存活期很長,有可能在感染或接種疫苗後為人們提供多年的保護。
-
新冠病毒感染者到底隔離多久才安全
越來越多的研究數據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感染者配合的話,是否應該縮短隔離時間?還是應該延長隔離時間,防止任何潛在病例傳播新冠病毒。當然後者會給經濟造成嚴重影響。美國疾控中心建議,從發病開始計算,感染者至少要隔離10天。
-
美聯航正在向部分航線乘客提供COVID-19測試 通過者可免除強制隔離檢疫
航點的乘客提供COVID-19測試(可以在機場進行快速測試,也可以在旅行前在家郵寄測試結果)。如果乘客選擇第一種,則建議乘客至少在飛行前10天申請檢測試劑盒,然後在飛行前72小時內提供樣本進行檢測,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保證及時收到樣本盒,二是為了保證檢測結果是最近的,在隨後的飛行前的時間內感染COVID-19的可能性極低。選擇這種方式的乘客可以通過SFO的投遞箱將樣本送回,結果在他們落地後才會到達,但收到樣本後仍然會縮短他們的強制隔離期。
-
多項研究表明神秘的血凝塊是COVID-19的最新致命驚喜
可以肯定的是,由於各種原因,在重症監護患者中會發生所謂的「血栓形成事件(thrombotic event)」,但是COVID-19患者中的發生率遠遠高於預期。COVID-19患者中內皮細胞功能障礙的病理研究,圖片來自Lancet, 2020, doi:10.1016/S0140-6736(20)30937-5。
-
西班牙研究稱一種抗癌藥物用於治療COVID-19時可能比瑞德西韋更有效
目前,瑞德西韋和地塞米松是被證明可以加速COVID-19恢復的藥物,瑞德西韋是第一個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COVID-19治療藥物。血液稀釋劑也是常見的新冠治療方法,以防止血液凝結,從而影響多個器官。其他藥物沒有那麼成功,包括有爭議的羥氯喹和其他療法。來自西班牙的研究人員認為有一種不同的藥物在治療COVID-19時可能比瑞德西韋更有效。
-
哈佛大學權威專家:COVID-19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引發不同程度的...
北維吉尼亞神經生長大腦健康中心的醫學主任、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工作人員、全國公認的神經專家、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馬吉德·佛杜希(Majid Fotuhi)博士鼓勵採用三階段分類法,呼籲對有關COVID-19對大腦的長期影響進行更多的研究,並強調了患者在出院前需要接受腦部核磁共振(MRI)檢查。
-
NASA超級計算機助力COVID-19研究
Pleiades超級計算機的當前配置比2008年最初安裝該系統時功能強大近15倍。他表示,通過對各實驗組進行對比並分析基因與COVID-19結果之間的關係,研究小組希望能夠識別出導致人們易患ARDS的遺傳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