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資產、重控單,「貝塔科技」以示範效應撬動國內柔性製造產業空間

2020-12-05 騰訊網

國內製造行業發展至今,已成為全球製造業的霸主,並享有世界工廠的美譽。

然而,一味追求規模和連貫,缺乏靈活與彈性的傳統生產模式越來越難滿足現代社會創新經濟的需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服裝製造業近年來更是危機重重。

前有阿里巴巴布局犀牛製造,拿下現代化縫紉市場巨頭,後有紅杉資本投資的智布互聯,發力品牌與製衣廠之間的智能調度中樞,服裝製造行業在技術革新與工業網際網路衝擊下已無法墨守成規。其不斷適應變革的同時,也為平臺服務業打開市場缺口。

柔性製造平臺服務商貝塔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塔科技)成立於2016年6月,旨在利用動態規劃與系統運籌學的思想,基於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打造能夠匹配個性化、定製化、時效性需求的C2M 柔性製造PaaS平臺,為傳統服裝工廠企業轉型進行賦能。

最初,貝塔科技主要經營的是賽事管理SaaS系統「賽客」,並在3個月內收集到70萬註冊用戶。

「作為狂熱的足球愛好者,我在回國創業之初把目標放在了體育產業上,」貝塔創始人&CEO趙田力介紹:「而在商業變現時,貝塔選擇銷售運動裝備並提供運動裝備的定製服務,而當時在服裝定製的供給側,能夠承接這樣業務需求的廠商少之又少,柔性製造能力非常稀缺。」

在美留學期間,趙田力曾師從動態規劃權威、諾貝爾獎得主Tom Sargent,研究領域涉及動態優化及大數據算法,公司核心團隊成員也多來自哈佛,康奈爾,MIT,工科背景出身。

傳統工廠難以滿足定製化需要,貝塔科技敏銳嗅到其中商機,業務逐漸轉向柔性製造平臺賦能。

貝塔科技主要從運動服裝及配件領域切入,主要賦能對象為數碼印花廠,做印花,裁剪,瑕疵檢測等環節。而這也正是當前市場所青睞的方向。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印花紡織品的生產方式組成中,數碼印花尚不足5%,但其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0%,到2020年底有可能將佔到印花紡織品生產總額的10%以上。而從全球市場體量來看,亞洲的印花體量可佔全世界印花體量的70%以上,2020年亞洲的數碼印花份額可佔其印花總量的6.3%左右。

形勢向好,貝塔科技團隊也已搭建起C2M 柔性供應鏈PaaS平臺。平臺的一端連結數百萬個人及小型企業,通過定製信息採集系統提供的虛擬3D試衣間和線上DIY設計工具,用戶可在線選擇面輔料、板型、圖案、配色;

平臺的另一端是貝塔科技自動化技術升級改造的智能工廠,它們接受平臺的統一指揮,通過系統算法,實現柔性快速交付、按需定製生產。

貝塔自主研發的智能柔性生產控制系統分為多個實時同步交互的子系統——

動態規劃工序分配控制系統、動態規劃原料採購調撥系統、基於圖像識別和人工智慧的熱轉印系統、基於圖像識別的熱升華瑕疵檢測及尋邊裁剪系統、基於人工智慧的數碼直噴系統等。

可快速求解非連續性的隨機生產函數的動態規劃問題,運算速度比標準蒙特卡羅提高上萬倍,numerical solution誤差小於1%,實現無停頓流水線交付定製化產品。

公司現已在江蘇蘇州、福建泉州搭建起示範性樣板工廠,讓傳統工廠更加直觀、真切地感受到技術賦能所帶來的便利。這兩處分別為長三角紡織產業集群地和全球最大的運動針織類產品基地,帶來的產業示範效應十分可觀。除此之外,貝塔科技還計劃在國內最大的潮牌印花基地——廣州,進一步搭建樣板工廠。

目前,貝塔柔性製造平臺已在全球部署100多家加盟工廠,其中包括6家深度賦能企業。趙田力透露:接受技術賦能後,工廠的庫存周轉率最高可以提高8倍,平均人效增長3倍以上,訂單平均交付時長從15~30天縮短至最快2小時,可做到當天交付,平臺每年可實現約300多萬件定製產品的生產、交付。

「除了技術賦能,控單也是吸引、留存更多傳統工廠的重要方面。」趙田力表示,經過幾年的發展,貝塔科技已在控單上取得話語權,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客戶主動找到貝塔,可為工廠端提供的訂單量可有效保證。

團隊方面,貝塔科技現有員工人數80+,其中研發人員佔比40%左右。公司現主要採取C2M的商業策略,而這裡的「C」不只是個人用戶,還包括諸多中小型企業,總計付費用戶數量超500萬。平臺通過與工廠分成盈利,毛利率在30%-80%不等,公司上一財年收入總額超1億元人民幣,已實現盈利。

截至2020年11月,貝塔科技已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由英諾資本,辰海資本,真格基金,豐厚資本共同參與;公司此前還獲得來自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資和豐厚資本領投的A輪投資。總融資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預計將於2021年春節前後面向市場開放新一輪融資。

談及未來發展規劃,趙田力表示:公司現研發投入佔比健康,現金流穩定,接下來將繼續深挖數碼印刷柔性製造市場,並適當擴充業務團隊,讓長期的研發邊界收益真正有效發揮。

相關焦點

  • 輕資產重控單,「貝塔科技」以示範效應撬動國內柔性製造產業空間
    柔性製造平臺服務商貝塔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貝塔科技)成立於2016年6月,旨在利用動態規劃與系統運籌學的思想,基於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打造能夠匹配個性化、定製化、時效性需求的C2M 柔性製造PaaS平臺,為傳統服裝工廠企業轉型進行賦能。
  • 平臺Vs自營,輕資產的傷與重資產的痛
    平臺與自營:輕資產的傷與重資產的痛其實我們在思考微觀層面的平臺模式或者自營模式時,也是類似的邏輯。在每個領域,所有的創業者都有著一個「淘寶」或「滴滴」的夢想,誰都不想一上來就做「京東自營」的重資產模式。因為大家都知道平臺理論上有無限的延展性,平臺上有海量的供方,也可以有海量的需方。
  • 大悅城、紅星商業轉型輕資產模式 踐行阿基米德定律
    在資產價格高漲的背景下,從傳統的重資產模式逐漸轉向輕資產模式,房地產行業頗似在踐行阿基米德定律。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包括萬達、大悅城、紅星商業等在內的房企紛紛向輕資產模式轉型。而在城市更新領域,輕資產模式也頗為盛行。
  •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引蝶變 解密安徽製造產業發展的...
    「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近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安徽省合肥、蕪湖兩市,看「製造強省」在產業升級、技術改造、民營經濟發展等布局與新動能。
  • 林潔:助力深圳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先行示範
    尹昌龍列舉了我是文化建設的六大成果:打造了文博會、讀書月等全國知名的文化活動品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初具規模;文藝精品創作成果豐碩;文化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產業平臺對產業發展支撐效應顯著提升和文化消費增長強勁。
  • 打造國內領先的氟矽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示範綜合體
    7月26日浙江日報12刊發文章《打造國內領先的氟矽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示範綜合體》,內容如下:以科技服務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衢州支撐區域產業創新的重要途徑。目前,衢州氟矽鈷新材料產業集聚已實現產值371億元。近年來,園區正努力把綜合體培育成為科研院所的匯集地、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的輸出地、高端人才原始創新的發源地、科技型企業投資孵化的重要平臺,致力打造國內領先水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浙江省氟矽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示範綜合體。
  • 高端製造核心資產深度研究:三維度挖掘中國製造業核心資產
    從製造業結構來看,目前中國也與日本 89~90 年代有相似之處:一方面,重化工 業比重仍然較高,如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佔比 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 工業佔比 7%等;另一方面,電子、汽車、機械為代表的新興製造、高端製造已經 成為主導產業,佔比分別為 10%、8%、7%。出口導向型政策、產業政策等政策方面,中國更是充分借鑑了日本的經驗。
  • 柔性屏幕蓋板:巨大成長空間伴隨高壁壘
    目前,CPI的生產格局已經日趨穩定,國外有住友化學、KOLON、SKC、SKI等主導企業,國內新綸科技、鼎龍股份、丹幫科技、時代新材、中天科技等諸多企業看準市場前景,都在積極研發相應材料。
  • 成都雙創為啥初現虹吸效應?環境!環境!環境!
    2017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接近1萬億元。成都被《財富》雜誌評為「中國十大創業城市」之一,天府新區、郫都區、四川大學、中國電信(成都)、新希望集團等5家單位獲批建設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可以說,成都正展示出雙創虹吸效應,究其原因,成都通過建平臺、集要素、促交流打造出的環境是一大引力。
  • 產業創新公地 賦能佛山製造
    聯合研究院定位於推動寧波打造萬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的創新引擎之一,並與這裡的其他產業載體構成貫通的生態體系。一片「產業公地」的雛形在寧波高新區顯現。在這樣一個區域,從科技研究能力到產業孵化能力、從生產製造能力到檢測服務能力等功能齊備,正是哈佛大學教授加裡·皮薩諾等倡導的產業公地。「十城演義」調研組發現,一股產業公地建設的熱潮正在全國湧動。
  • 交控科技:國內自主化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技術的領跑者
    10年前,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這十年間,它重研發,鑽技術,搞改制,它默默耕耘,悄悄壯大。自設立以來,交控科技一直專注於以CBTC為核心的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的自主研發生產和工程總承包業務,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基礎CBTC系統、CBTC互聯互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I-CBTC系統)、全自動運行系統(FAO系統)三種。
  • 產業數位化是增長的主要動能,Vtoken體現「數字優先」戰略向供給側...
    數字經濟,十大趨勢:數字經濟改變地緣格局,中美可能繼續引領數字經濟浪潮服務在線化、平臺化;服務可貿易製造自動化、智能化,產品生產者與使用者的持續關聯製造的定製化、個性化與響應及時化,工廠到消費者距離縮短,產品規模化與個性化矛盾得到調和數字催生平臺「巨型化」:平臺屬性強的企業規模仍可能進一步擴容
  • 科創中國│瑞松科技:用柔性智能「焊接」未來
    在為廣汽傳祺提供的項目上,瑞松科技從前期規劃到設計開發、製造、系統集成、調試所獨立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生產線,採用了視覺引導、綜合伺服定位、柔性無源臺車、智能車型切換裝置、柔性滾邊、離線調試等先進技術,首次實現了全產線無人化生產,通過智能柔性切換可滿足5款車型同時在線生產,在產線效能、自動化、數位化、智能柔性、先進技術應用等方面達到甚至超過國際一流水平
  • 溫州「傳統製造業重塑計劃」瞄準高精尖 做足小文章 撬動大市場
    浙江在線5月8日訊(記者 周琳子) 直徑只有6毫米的馬達,在智能穿戴類馬達市場佔有率居全球前列;外徑僅有3毫米的軸承,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內徑只有0.07毫米的穿刺胰島素針針頭,迅速佔領德國市場……這些由溫州企業製造的「小傢伙」,如今在各自業界引發不小的震動。
  • 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液態金屬及其衍生材料的出現,打通了許多應用技術的瓶頸環節,促成了眾多顛覆傳統的產業應用。自 21 世紀初起,中國研究團隊在這一重大科技領域發揮了系統性、開創性作用,揭示了液態金屬諸多全新科學現象、基礎效應和變革性應用途徑 [1];促成了一系列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提出並推動了「液態金屬谷」和液態金屬全新工業的創立與發展 [2]。
  • 得益於輕資產模式,嘀嗒順風車實現飛輪效應,進入自驅式增長
    發展了六年之久的嘀嗒出行開啟了赴港上市之路,10月8日,嘀嗒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掛牌上市,嘀嗒出行主營順風車和計程車兩大業務,與其他移動出行平臺不同,嘀嗒出行有著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嘀嗒出行招股書中提到,其商業模式「有著巨大的網絡效應,推動了不斷壯大及參與度與日俱增的用戶群,並增加了用戶粘性」。
  • 中國大尺寸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破世界紀錄 技術已應用於上海新...
    漢能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MiaSole的薄膜太陽能製造工藝採用高速物理氣相沉積技術(PVD),將CIGS晶片沉積在柔性基板上,可實現連續、大批量生產高效太陽能電池。漢能MiaSole擁有目前全球轉換效率最高的柔性濺射CIGS薄膜太陽能技術,其電池具有柔性、輕質等特點,可為發電綠建、移動能源等應用場景提供高效解決方案。
  • 龍湖光年| 旗艦品牌全季酒店撬動商業地產,迎來資產配置新機遇!
    如何去尋找合理的資產配置結構,成為投資者們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全季酒店入駐龍湖光年強勢撬動商業地產2020年,改變了很多人的投資思維,也深深地加劇了投資者的焦慮,該怎樣進行資產配置,來跑贏通貨膨脹?普通的家庭能夠接觸到的資產裡,跑贏通貨膨脹資產主要是三類:優質的股票資產,優質的房地產資產,和優質的人力資產。對於厭惡股票風險和缺乏股市專業能力的投資者來說,優質的房地產就是值得考慮的一個資產大類。
  • 面板行業深度報告:重資產是護城河,龍頭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我們認為,2021 年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國內面板龍頭很可能迎來戴維斯雙擊的機會: 從業績上看,重資產是面板龍頭的護城河,龍頭業績彈性在需求向上時彈性較大, 而 2021 年公司業績仍有增量(武漢 B17 線),這將放大公司的業績彈性。
  • 襄陽市裝備製造業:集群效應初顯 產業特色鮮明
    歷經市場經濟洗禮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如今,襄陽市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並綻放出光彩。8月8日,在襄陽自貿片區金鷹重工聯運物流園裡,專用車正在堆放金鷹重工生產的鐵路物流貨櫃。不久前,金鷹重型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軌道作業車等產品被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運往海外,參與匈塞鐵路建設。「我市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初顯,細分產業特色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