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幾年來,精日公知們在吹噓日本工業實力時,最喜歡用工匠精神來形容。只要是在此精神下製造出來的工業產品,其它國家都是無法模仿的。曾經就有新聞宣傳說,日本有一種號稱永不鬆動的螺母,即便是公布了製造原理,也沒有國家能夠仿造出來。那麼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很顯然不是。因為我國沒有花多少時間就製造出來了性能更好、生產成本相差無幾的螺母,不用按照日本螺母的圖紙設計就成功實現了超越。
日本的螺母名字叫做哈德洛克,主要應用在高鐵軌道上。根據設計方的數據說明,該螺母在實驗環境下就算接受幾萬次強烈震動,也不會出現鬆動的情況。那麼這是不是代表它真的就「永不鬆動」呢?只是一個宣傳噱頭罷了。世界上不可能有這種螺母,不同品牌的差距只在於防松性能的好壞。而且從實際情況來說,防松螺母在高鐵上的應用環境遠遠沒有那麼嚴格。有些可以在高鐵上使用的螺母,可能就不符合貨車的使用要求。所以從哈德洛克螺母可以在高鐵領域使用很久來吹噓它的性能很強大,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嚴謹的說法。
而且有兩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一是公司官網當初宣傳的時候表示,發明人是從日本建築中獲得的靈感,而這個建築的基本建造結構卻是來自於我國。二是如果想要達到永不鬆動的效果,只需要焊死就可以了。而當初之所以會使用這種類型的螺母,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循環利用它們,以及便於日常性的維護,並不是為了追求永不鬆動的效果,因此單從宣傳上來說就有些前後矛盾了。
而除了宣傳它的效果之外,另一個造謠的地方,就是所謂我國擁有自主技術的高鐵,被一顆螺母掀開了遮羞布,仿佛我國的高鐵離不開哈德洛克螺母。但事實上我國只有一家公司在早期與該企業有過合作,其它公司從來都沒有使用過這種螺母。可即便如此,使用的總量也沒有達到百分之一。如今我國的高鐵,大到整車設計,小到零部件生產,幾乎都實現了完全自主化。所以那些所謂我國連一顆螺母都要依靠日本的謠言,完全是編造的。
而最後要說的是,我國早在十幾年前建造青藏鐵路的時候,就設計過類似功能的零部件。而這一由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生產的產品,不僅能夠經受住高原的惡劣環境,還能夠做到常年無需維護。至於效果如何,大家通過這十幾年來青藏鐵路都沒有出過因相關零部件鬆動而發生的事故就能夠知道了。而且說實在的,精日的胡亂吹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害了日本的那些小企業。就拿哈德洛克來說,全公司也就一百來號人,全年營業額勉強破億,而我國高鐵市場已經是幾千億的規模了。
我國研發出來了,對於國內市場沒有多大影響。而且前期研發投入的成本,還需要很久才能夠回本,但日本的這家企業可能就會因此而倒閉。當年的原子筆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前面也說過,很多國家並不是沒有能力生產同性能、甚至性能更好的螺母,只是沒有這個必要而已。目前的全球化市場就講究一個細化分工,只有這樣大家才都能獲得利益。尤其是對於我國來說,無論是已經籤訂的RCEP,還是一直在努力推動的一帶一路,更要分些蛋糕給其它國家。只有嘗到了甜頭,它們才會義無反顧地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