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隨手拍了幾張杯子盤子和秋天時令水果的圖片,微信發給國外的朋友,她說水果滿街都是,你把它們拍成了藝術。
其實,造成藝術氛圍的,不是水果,是用心搭配它們的美好器皿吧。
對日用品講究的人,大概都是細節控,不知你有沒有同樣的習慣,我日常使用杯子碟子碗,跟穿衣服一樣,會根據季節、天氣、心情、環境、食材,來搭配。
早晨喝牛奶吃麥片的杯子碗,喜歡選有清新花卉圖案的歐美骨瓷老物件,吃麵條喝豆漿,喜歡用簡潔質樸的日本盤子碗玻璃杯;喝下午茶咖啡,用歐美古董杯碟;品中國茶,就用定製的手工銀壺和認識的陶藝家親手燒制的杯子。
用慣老物件和手作器皿之後,慢慢地,便不再喜歡工業流水線出品的那些嶄新的千篇一律標準化的東西了。
不是矯情,配齊以上提到的全部物件,不需要花一平方米房子的錢,精美和普通,講究和將就之間,只是一種選擇。就是喜歡用賞心悅目的東西,讓自己切切實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社交媒體上,常常看到生活美學、儀式感之類的字眼。當我明白美可以成為每一天每一餐的日常後,我很少使用並儘量避開這兩個詞。
不需要談什麼高大上的概念,也無需聽生活應該怎麼樣的雞湯。我對平常日子的態度,就是每一天用美器盛美食,穿舒服的衣服鞋子,不在乎它們多大牌多名貴,只在乎器皿品相好,食材好,服飾質感好。
對生活細節的關注越多,你會發現,精緻和做作之間,有一條鴻溝,需要靠不斷的見識、學習,來跨越。
從日用品入手,提升個人品位培養審美,大概是最簡單實惠的途徑。用美好的有品質的東西,本身就是一種體驗學習。好的物品,凝聚設計師和創作者的時間心力巧思妙想,經歷時光篩選沉澱,通常都是屬於少數人的享受,有緣遇到,喜歡就入手。除非買不起,無興趣,或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另當別論。
用心吃每一餐飯,喝每一杯茶,吃穿用度與時令環境匹配,是我每天做的功課。有趣的是,很多人一提到精緻美好,就覺得高大上,或不接地氣。所以,我非常願意和志趣相投的朋友們,分享每個普通人都可擁有的美的日課。
以前可以順利出境遊時,我們通過每月一次的「結伴趣旅行」,在世界各地感受美好日常;去年我創建「365日趣生活分享群」至今,每周和群友們在線交流日常生活中各種小美好;今年疫情影響,下半年我創立線下工作室,將這些年旅行時從歐美日本等地淘來的美好物件,放到旅行生活館美物微店,與同道中人分享。
這些事都很小,很瑣碎,卻養眼養心。
所以,生活的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只要你願意選擇和美好的日常在一起,一杯一碟,一日三餐間,就有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