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從來沒有停止腳步。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先祖為了紀念生活中出現的美好事物,用壁畫、雕塑、建築等方法保留了歷史的那一瞬間。從而誕生了燦爛的史前文明。
夸父逐日,嫦娥奔月,一個個瑰麗的神話故事,不無體現了遠古先民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這些歷史沉澱給我們留下了非常豐富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們中國重現 「 文化自信 」的底氣所在!
相較於以前人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生活方式,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日益緊張,加班加點已經成為工作常態。在忙碌的過程中,有一部分人感覺自己的內心仿佛缺失了一塊,空洞洞的,卻又說不上來是什麼感覺,儘管人仍然很忙碌,但是內心卻總是不踏實。
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要解決也並不困難,我們只需要靜下心來,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身邊的一切事物,於細微之處體會生活的美好。正如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所言 ——生活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任何事物,只要是我們能看到、能感知、能體會到的,我們都可以理解為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美——就是日常生活審美化——就是我們以審美的態度觀察現實生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所見所聞中,總會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湧上心頭,它可以是我們學習、工作、勞動、娛樂等各方面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比方說 : 走在上班路途中,行人那一張張溫和的笑臉;進入公司後,同事一聲親切的問候;吃飯時間內,父母斷斷續續的叮囑和嘮叨;情人之間約會時那寵溺的眼神……
這些都是生活中靈動的美。
人類天生就具有這種追求美的本能,我們在看到色香味俱佳的烹調時,總會想要品嘗;在大自然中看到美麗的景象,總想要拍照留念;在生活中發生的新鮮事總想通過微信、朋友圈分享給他人;甚至在瑣碎的家務勞動完成後,都會有一種心滿意足的喜悅……
這些都是生活中發現美的具體體現。
生活在美的環境中,感受著美的氛圍,在日常生活中用審美的態度過好每一天,我們就會精神愉悅,心情舒暢,最終獲得身體和心靈的雙重自由。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通過這樣或那樣的美學藝術,在平淡的日子裡點綴出朵朵繁花!
願我們都能發現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讓美伴隨我們的人生軌跡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