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隱藏在現實生活中的美學藝術

2020-12-05 沙漠裡的那口井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從來沒有停止腳步。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先祖為了紀念生活中出現的美好事物,用壁畫、雕塑、建築等方法保留了歷史的那一瞬間。從而誕生了燦爛的史前文明。

夸父逐日,嫦娥奔月,一個個瑰麗的神話故事,不無體現了遠古先民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這些歷史沉澱給我們留下了非常豐富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們中國重現 「 文化自信 」的底氣所在!

相較於以前人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生活方式,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日益緊張,加班加點已經成為工作常態。在忙碌的過程中,有一部分人感覺自己的內心仿佛缺失了一塊,空洞洞的,卻又說不上來是什麼感覺,儘管人仍然很忙碌,但是內心卻總是不踏實。

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要解決也並不困難,我們只需要靜下心來,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身邊的一切事物,於細微之處體會生活的美好。正如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所言 ——生活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任何事物,只要是我們能看到、能感知、能體會到的,我們都可以理解為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美——就是日常生活審美化——就是我們以審美的態度觀察現實生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所見所聞中,總會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湧上心頭,它可以是我們學習、工作、勞動、娛樂等各方面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比方說 : 走在上班路途中,行人那一張張溫和的笑臉;進入公司後,同事一聲親切的問候;吃飯時間內,父母斷斷續續的叮囑和嘮叨;情人之間約會時那寵溺的眼神……

這些都是生活中靈動的美。

人類天生就具有這種追求美的本能,我們在看到色香味俱佳的烹調時,總會想要品嘗;在大自然中看到美麗的景象,總想要拍照留念;在生活中發生的新鮮事總想通過微信、朋友圈分享給他人;甚至在瑣碎的家務勞動完成後,都會有一種心滿意足的喜悅……

這些都是生活中發現美的具體體現。

生活在美的環境中,感受著美的氛圍,在日常生活中用審美的態度過好每一天,我們就會精神愉悅,心情舒暢,最終獲得身體和心靈的雙重自由。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通過這樣或那樣的美學藝術,在平淡的日子裡點綴出朵朵繁花!

願我們都能發現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讓美伴隨我們的人生軌跡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生活美學:環境美學的新拓展
    最後,功能美能夠使生活審美欣賞具有深度和本質:生活審美欣賞總是以藝術欣賞作為參照,缺少本質性的批評、知識和專業理論,「功能概念準確地提供了那種要求強調批評的知識資源。若日常生活對象的審美特徵是一種功能之美,那麼,恰當地欣賞那些對象就要求我們具備關於那些對象功能,以及它們如何實現其功能的知識。」
  • 藝術中的美學直觀與美感享受——胡塞爾現象學美學
    現象學美學是用現象學的方法解釋美學問題,以及為美學建立形象學基礎的一種美學思潮。現象學是20世紀西方的一種哲學思潮,其創始人是德國哲學家胡塞爾。胡塞爾是猶太族後裔的德國哲學家,先後在德國哈雷、哥丁根和弗萊堡大學任教,1938年病逝於弗萊堡。
  • 珠寶店有哪些唯美的藝術呢?隱藏了怎樣的美學設計?
    在四川,融潤展櫃為蔻櫻珠寶著力打造了珠寶品牌「天府印象」,在高級珠寶最理想的發布時間裡,可以欣賞到最in最前沿的藝術作品。珠寶店的設計優雅高尚,更是刺激著我們的「五感」,為眾多的珠寶愛好者提供了高品質的藝術享受。那麼,到底有哪些唯美的藝術呢?隱藏了什麼美學呢?相信大家已經充滿了好奇。
  • 子蘭生活裝飾:翰墨·無界 一場藝術與家居美學的對話
    如果有一個既遠離人山人海,還可以直接讓您與居家美學對話,您會考慮去看看嗎?「翰墨·無界——書畫品鑑會」步入「翰墨·無界——書畫品鑑會」現場,一幅幅精美裝裱的藝術作品映入眼帘,心中的詩情畫意油然而生。這場作為貴陽家門口的藝術品鑑會主要分為兩個系列:朝鮮功勳畫家的油畫精品展、貴州著名藝術家「鄉愁」書畫展。
  • 什麼是創意生活美學?「出群」你的生活美學造物館
    用匠心把生活中的美好精雕細琢,讓你愛上隱藏在「柴米油鹽」裡的藝術、營造專屬你的新生活美學,是出群的使命、也是出群一如既往的追求。作為善達時尚開創的高端時尚社群品牌,出群繼承了善達最為優秀的美學基因。邀請你為喜歡的創意美學「入群」。
  • 戲曲演員在戲曲表演藝術的教學中,要確立程式化的美學觀念
    正因為是這幾點特性構成了戲曲藝術獨特的美學特色。其實,戲曲的美學特性最終都歸結到了「程式性」這一點上。戲曲表演程式來源於生活,經過了藝術的加工提煉後,成為搬上戲曲藝術舞臺的、被藝術化了的相對固定的生活表演方式。
  • 解讀環境藝術設計的美學特徵,如果喜歡,不妨一看!
    1.3建築美   建築是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重要元素,我國傳統的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就重視對建築群的組合,通過這種組合不僅可以突出建築個體的特點與形象,同時也能夠讓建築群具有更加和諧的特點以及更加豐富的審美內涵,尤其是當前我國城市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建築塑造不僅強調了民族性與時代性,同時也重視了創新與協調,這對區域文化以及環境藝術設計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神經美學:藝術的秘密就在大腦
    人們的期待決定了他們會看到什麼或忽略什麼,而這種期待的來源不僅僅是個人的記憶和生活經驗,更是文化對人的心理的建構,即前文提到的福柯的「知識型」。畢竟,人腦也是自然的產物,在這個意義上,藝術也可以被看作是人腦通過藝術家的作品來探索自己內在具有的各種可能性的途徑。因此,在許多人看來,成功的藝術作品不僅不尋常,而且比現實世界更正確。從腦科學的角度看,本雅明提出的「靈暈」可以被理解為一種不同於生命視覺又符合人腦規律的視覺經驗。藝術是人腦表達和實現自己的語言。
  • 生活美學、科學手工、奇趣課堂 國慶來植物園感受自然藝術之美
    有生活美學展覽、夜遊植物園、奇趣自然課堂……來體驗科學、自然和藝術的交融之美吧。1、「植物與家居」—生活美學展覽「詩意的棲居」,是多少人對生活終極的理想追求。這個國慶,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紅星美凱龍漢陽商場、超凡家居共同攜手,推出「植物與家居」生活美學展覽,以生態環保的生活美學,還原詩意棲居之美。
  • 2018「對話藝術」品藝雅然美學空間馬玉國講述傳統書畫的那些事
    齊魯藝術網2018「對話藝術」沙龍周末開說  由齊魯藝術網主辦,濟南品藝雅然美學空間協辦的「對話藝術」沙龍本周日開說!本期活動邀請了濟南書法名家馬玉國先生,講述傳統書畫裡面的那些趣事。    本次活動也是齊魯藝術網舉辦2018年首期活動,活動全程免費,喜愛藝術的朋友們都可報名。    馬玉國,字暇庵,號曠逸齋主人,別號四退堂,德漢堂,祖籍山東濟南。1986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生物系,研究生學歷。
  • 戲曲藝術不是照抄生活的原狀,而是以程式化藝術形式來表現生活
    為什麼說藝術是虛?因為中國戲曲藝術認為藝術並不是對生活的模仿,而是用來表現藝術創作者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即所謂「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育為詩」。藝術所表現出來的生活已經是經過藝術家改造過的生活,是在生活的實的基礎上溶入了藝術家的「意」的結果。
  • 美術研究|藝術符號學在李澤厚美學話語體系建構中的肯綮之功!
    從早期的形象思維話題研究開始,到《華夏美學》的研究中,李澤厚對中國古代藝術的分析,都體現出鮮明的符號學研究特色。李澤厚說:「文化給人類的生存、生活、意識以符號的形式,將原始的混沌經驗秩序化、形式化,開始時,它是集宗教、道德、科學、政治、藝術於一身的整體,已有『審美』於其中矣。」
  • 淺談諾蘭電影裡的藝術美學
    不過,你可以看不懂電影中關於"熵"和"時間鉗"的物理學原理,也可以想不通電影裡提到的"祖父悖論"。只是,當電影中男主帶著一幅戈雅的仿作藉機接近女主凱特的時候,你至少可以知道"戈雅"是誰。搞不懂《信條》中的物理學知識沒關係,我們還可以從藝術角度,和朋友暢談一番關於諾蘭的電影美學。弗朗西斯科·戈雅,是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他出生於西班牙的薩拉戈薩。
  • 悠然.醉美 富安娜以自然藝術雕刻生活美學
    美,是仙苑裡的一朵奇葩,落入生活的溪流, 將時光妝點成一道微醺的風景。繁花、樹林、湖光、山色、城堡氤氳在淡藍色的霧靄裡,清風徐來,花影婆娑,呈現在眼前的是異域風情的自然美景。漫遊其境,從美的玫瑰,摘得一瓣,感受居家之美給心靈帶來最大的自由和心態的閒適優雅。
  • 從蒙娜麗莎到丁真微笑,以達文西密碼解析,發現美學背後強大力量
    在我們浩瀚的宇宙之中,有萬千星辰,他們在漆黑的宇宙空間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蒙娜麗莎(局部)我們對於生命中美學的追求從未停止,一輩輩藝術巨匠試圖用他們整個生命的歷程破譯美的密碼錶的藝術大家達文西的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其所創作的精湛藝術作品,而他對於繪畫的追求則滲透到了天象、地理、結構、解剖等多種學科。觀覽其作品則深刻地感受到其作品對於生命的深刻的研究。從最後的晚餐到蒙娜麗莎的微笑,都似乎隱藏了對於美學研究的一個密碼。當代藝術家都試圖破譯其中的奧秘。蒙娜麗莎的微笑究竟隱藏了何種神秘的力量?
  • 我們要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美,切實增強審美情趣
    生活離不開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產生藝術,生活富有藝術;藝術高於生活,藝術為生活帶來豐富多彩的內容。所以,我們既要熱愛生活,又要愛好藝術;我們要在生活中發現藝術,在藝術中享受生活,且在生活與藝術中增強審美情趣。今天,我就借平臺談談我們如何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美,切實增強審美情趣。但願讀者朋友們喜歡。
  • 「黑」在中國美學中,是藝術技巧的挑戰者
    黑色作為一種非彩色的顏色,在藝術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比喻、是構圖介質、也是藝術技巧的挑戰者。▲「最後的未來主義展覽0.10」上的馬列維奇作品,1915年「黑」在中國美學中具有豐富和獨立的含義。在中國繪畫中有「墨分五色」的說法。所謂「五色」,即黑的五個層次,體現了藝術家對單一事物觀察時的獨特角度。除此之外,黑也在哲學層面上扮演著主角的位置。
  • 藝述:黃莎莉|惡的美學——重複作為惡在文學中的顯現形式(上)
    在巴爾拉赫的書中,地獄既可以詛咒生命,也可以同時給人生命。在他的眼裡,地獄看起來好像恰恰不是永遠進行懲罰的地方,反而更像是負罪之人的避難所,可以把他們無罪釋放,使其回到現實的生活之中。這與波德萊爾證明天堂和地獄是人內心無窮盡的返照的說法吻合。
  • 巫鴻:材質藝術的特性與美學性格
    藝術史學者早已認識到,這兩場較早的運動都在藝術創作中引入了多種材料,而且都力圖將材料重新概念化,使之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美學範疇。的確,以廣闊的歷史視野來看,材質藝術可以被認為是當代藝術中一個大趨勢的組成部分,將視野拓展到圖像再現之外。與他們的前輩一樣,材質藝術的實踐者拒絕將材料視為被動或中性的圖像載體。
  • 大道造物:讓工藝美術作品更加貼近中式美學生活
    工藝美術不僅是一種精彩絕倫的技藝,更應該是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豐富多樣化的美學之窗。所以大道造物堅持不斷地總結美和發現美,總結美就是從諸如中華傳統文化,故宮文化中汲取美學養分,並向當代藝術和國際一流頂尖的設計師學習,總結挖掘其中的生活美學價值。而發現美就是在不斷探索中將藝術性與實用性相融合,不斷創造生活實用性美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