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讀書會|紙的細節,就是生活的細節

2020-12-10 澎湃新聞
隔世知音:周必大與蘇軾——《周益國文忠公集》東坡題跋述要

時間:

12月4日(周五)15:00-17:00

地點:

騰訊會議(ID:820690316,密碼:12345)

主講人:

王瑞來(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蘇軾儘管在生前已經文名大盛,但對後世形成巨大影響的重要時期則在南宋。在宋元變革開啟期的南宋,朝廷撥亂反正,弘揚正統,民間平民文化興盛,印刷業繁榮,諸種合力形成持續不衰的「東坡熱」,其中「蜀士尤盛」,讓東坡成為南宋士人仰望的太陽。

敦煌寫本中的相書與古代敦煌的審美觀

時間:

12月4日(周五)16:00-18:00

地點:

騰訊會議(ID:194232436)

主講人:

鄭炳林(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教授)

敦煌寫本相書是保留至今最早的相面書文獻,其中的相書理論展現了古代敦煌地區傳統的審美觀,也體現了漢文化在敦煌地區的傳播對當地審美產生的影響,是我們研究中國古代敦煌地區面相審美的重要材料。漢唐時期的敦煌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除了漢族之外,還生活有粟特人、吐谷渾人、南山人、吐蕃人、龍家人、達怛人、回鶻人以及少量的其他西域民族。這些民族大多有著明顯的面貌特徵,在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之下,敦煌地區形成了獨特的面相審美。從這些寫本相書對不同面相的定性中,我們既可以看到晚唐五代敦煌地區普遍的審美觀,也能看到當時敦煌地區多民族共通的審美實踐。

絲路古道:從敦煌到羅布泊

時間:

12月4日(周五)18:30-20:30

地點:

嗶哩嗶哩·復旦通識教育

主講人:

孫志軍(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員)

對於古代中國的歷史發展而言,絲綢之路所起的促進作用無與倫比。談起絲綢之路的「路」,人們往往會想起《佛國記》中的「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今天,在大多數人的意識中,漢唐敦煌至西域的道路早已被歷史的漫漫黃沙湮沒。本講座結合歷史文獻,以實地踏查的結果,向大家介紹古代敦煌通往羅布泊沿途的邊塞、烽燧、道路,以及令古今行旅視為畏途的莫賀延磧。

歷史的孤獨:俄羅斯的宿命

時間:

12月4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騰訊會議(ID:64087480387)、嗶哩嗶哩(直播間:6075237)

主講人:

邢廣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

上海大學世界史講壇系列,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主講「俄羅斯的宿命」。

本土故事,全球作家

時間:

12月4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ZOOM會議(ID:65012419663)

嘉賓:

陳希我(作家)、約瑟夫·巴納斯(作家)

斯洛伐克和中國的兩位作家,將在今天的活動中討論他們如何在本地事件的啟發下創作故事,如何使敘事超越邊界、文化和語言,反映全球主題。他們將討論自己的近期作品,以及如何面向全球讀者進行文學創作。

領讀《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

時間:

12月4日(周五)20:00

地點:

鹿森書店微信3群

主講人:

皮國立(臺灣「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中醫是中國本土醫學,呵護中國人的健康幾千年,功莫大焉。在近代西醫細菌學的衝擊下,它經歷了艱難而又成功的蛻變。比較中西醫不是為了爭勝,而是充分發揮各自優長,一切以民眾健康為福祉。12月4日,同光行動特邀臺灣「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皮國立老師,為大家領讀其近期著作《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

情感帝國主義與近代國際關係史:為什麼強權國家也喜歡扮演受害者?

時間:

12月4日(周五)21:00

地點:

騰訊會議

主講人:

陳利(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陳利老師的研究集中於明清以來中國和全球史中的法律、文化及政治間互動。他也是以分享中外人文社科學術內容為宗旨的「雲裡閱天下」公眾號的主編。周五晚,他將主講「情感帝國主義與近代國際關係史」,並和與談人、北京大學法學院長聘副教授章永樂一起談談:為什麼強權國家也喜歡扮演受害者?

重審「理論之後」:當下文學批評的發展路徑

時間:

12月5日(周六)8:20-11:30

地點:

騰訊會議(ID:815672872)

嘉賓:

但漢松(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陳後亮(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陳榕(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德旭(東北大學英語系副教授)

有關「理論之後」的討論已有時日。無論是理論懷疑者,甚或憎恨者,或者是理論擁抱者,甚或熱愛者,又或者是理論使用者和面向者,討論的內容總是會聚焦在有關「後」的可能性。這本身其實也是「理論」的一種影響存在的表徵,就像是青春期的騷動,「青春」會過去,但「騷動」會潛入到身體裡,並會在日後以各種方式表現出各種徵兆。「理論」的維度早已經超出理論本身,成為一種態度,一個視角,一種思想,一種風格,甚至是一種驅動力。當然這種「驅動力」的效應可以是多方面的,無論正反或者兼而有之,都會存在。既然是存在,就須面對,尤其是面向其可能的未來。本論壇試圖從歷史和當下兩個維度,把握西方文學理論研究的發展歷史及相關困境,並以此啟迪思考文學批評的未來。

文明史意識與當代青年文化

時間:

12月5日(周六)9:00

地點:

騰訊會議(ID:974275329,密碼:000000)

嘉賓:

汪堯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呂明烜(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講師)、李秋祺(華東理工大學人文科學研究院講師)、平瑤(重慶文理學院講師)、石岸書(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晨暉學者)、何青翰(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2020年適逢《探索與爭鳴》雜誌創刊35周年,作為刊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在第一至三屆全國青年理論創新獎徵文活動基礎上,編輯部啟動「第一屆全國優秀青年學人年度論壇」。此為第四場,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的馮慶老師和雜誌編輯部的屠毅力聯合召集六位學者,分別以「文化工業理論中的『青年』問題及其反思」、「鑽燧取火與觀象制器——從古典技術思考到當代青年的技術關切」等題做主題分享,並和與會學者做進一步討論。

鮮為人知的老北京文化密碼

時間:

12月5日(周六)9:30-11:30

地點:

騰訊會議(ID:913977599)

主講人:

呼延雲(小說家、古代筆記研究學者、北京風俗史學者)

古都北京,一向以豐富多彩的文化著稱於世,在這些底蘊深厚且數之不盡的風物、美食、建築、禮數之中,點點滴滴都包含著數百年的傳統與傳承。然而,時至今日,有不少已經被淡化或者遺失;還有一些,被人們做出了錯誤的解讀,這對我們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滲透」——「海之復權」與鄉土重生

時間:

12月5日(周六)10:00-12:00

地點:

嗶哩嗶哩·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嘉賓:

福武總一郎(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總策劃)、安藤忠雄(建築師)、李禹煥(日本多摩美術大學名譽教授)

12月5日,第13屆上海雙年展第二篇章「生態聯盟」將為大家呈現一場由福武總一郎、安藤忠雄、李禹煥共同帶來的線上講座——「『滲透』——『海之復權』與鄉土重生」。倍樂生控股公司名譽顧問、公益財團法人福武財團理事長、瀨戶內國際藝術節總策劃福武總一郎將闡述由福武財團和倍樂生控股公司自1987年在日本瀨戶內海因人口減少和遭受環境破壞的直島、豐島、犬島等大小島嶼上開展的藝術活動「倍樂生藝術場直島」(BASN)。他將講述這一活動是如何在過往30年間以藝術拯救荒廢地區並使該社區恢復活力的方式,並利用「直島模式」幫助中國山東省桃花島振興鄉村的經驗。建築師安藤忠雄與藝術家李禹煥則將分別介紹其各自在「倍樂生藝術場直島」的切身實踐與動人經歷。隨後,三位嘉賓將圍繞「海之復權」與「鄉村重生」等議題進行深度探討,並在線回答觀眾提問。

且到庵中吃苦茶——對《袒露在金陵》作者王彬的訪談

時間:

12月5日(周六)15:00

地點:

人民文學出版社官方微博

主講人:

王彬(魯迅文學院研究員、湖北大學客座研究員)

最新出版的《袒露在金陵》一書,是王彬近年創作的散文集。他抱著對人文、歷史、自然的極大熱忱,沉吟萬象,循聲定墨,吟哦他們經歷的湖海山川、愛恨情愁、輝煌與沒落,並在世界萬物的本性之中探尋真誠而自由的靈魂。本周六,我們來一起跟作者聊一聊文學,聊一聊散文,聊一聊那些美感與學術共存的文字。

旅行,回憶錄,及不同尋常的生命——通往非虛構敘事之路

時間:

12月5日(周六)17:00-18:30

地點:

ZOOM(ID:64007851952)

嘉賓:

張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米亞·坎基馬基(暢銷書作家)

參與活動的兩位優秀作家,將於我們講述如何在路上,尋找故事靈感,及她們非虛構寫作的經歷。米亞·坎基馬基是兩本暢銷書作家,她的創作融合了遊記、回憶錄、自傳及女性歷史。她與張莉,將從研究與寫作的角度探討一條開放的旅途,如何激發她們的非虛構敘事創作。

多種文體,翻譯,及塑造文學圖景

時間:

12月5日(周六)19:00-20:30

地點:

ZOOM會議(ID:67771406519)

嘉賓:

陳楸帆(科幻作家)、赫裡亞·戈貝爾(布加勒斯特環境工程學院教授、作家)

羅馬尼亞著名作家赫裡亞·戈貝爾,除了發表許多長短篇小說、文學評論和舞臺劇之外,活躍在羅馬尼亞國家作家聯盟。他和陳楸帆將討論他們的近期著作,翻譯在各自文學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本國作家社群的發展。

病毒啟示錄:全球化,雙循環和數字巨頭

時間:

12月5日(周六)19:00-20:30

地點:

「局君的直播間」微信群

主講人:

邵宇(國東方證券集團公司總裁助理、首席經濟學家)

12月5日晚,「中建投信託思享會」邀請《預見未來:新時代投資機遇》一書作者、東方證券集團公司總裁助理、集團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金融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博士後邵宇做客直播間,以「病毒啟示錄——全球化,雙循環和數字巨頭」為主題,與你共讀他的新書,探討如何在改變的世界中進行投資決策,預見未來。

作家生活

時間:

12月6日(周日)17:00-18:30

地點:

ZOOM會議(ID:67597542924)

嘉賓:

文珍(作家)、迪米塔爾·赫裡斯託夫(詩人、劇作家、文學翻譯家)

作為作家,從起床到上床睡覺,是什麼消耗了他們的時間、精力和激情?他們如何分配時間,決定什麼時候寫作,什麼時候旅行,什麼時候研究,什麼時候追求其他的興趣,比如翻譯、編輯、教學等?他們如何分配與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在他們思如泉湧之後,如何找到休息的時間?我們邀請了兩位多產的作家來討論他們的作家生活。

複雜關係:人與人,過去與現在

時間:

12月6日(周日)19:00-20:30

地點:

ZOOM會議(ID:62710391528)

嘉賓:

梁鴻(學者、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達安·赫馬·范·福斯(小說家、歷史學家)

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現在與過去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要素。虛構與非虛構小說的作者都會關注這些關係,並直接或間接地在作品中表達想法。今天的活動,有兩位受人尊敬的虛構與非虛構小說家參與,他們因其富有洞察力的作品而獲得了許多獎項。達安·赫馬·范·福斯是一位來自荷蘭的小說家和歷史學家,他被譽為歐洲當代作家的先驅。他的書《最後之戰》中文版,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國際關係研究、寫作和發表心得

時間:

12月9日(周三)13:30-15:30

地點:

ZOOM會議(ID:92616005531,密碼:62933391)

主講人:

方松英(美國萊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方松英將從選題、研究、寫作以及發表等方面分享其從事國際關係研究多年的心得。其中將涉及對美國政治學博士生培訓體制、英文學術寫作的基本規則的介紹和討論,以及對中美學術界所關注的議題差異的分析。

附:線下活動預告北京|談談《龍門縣令元府君夫人羅氏墓志銘》的紀時方式以及我對墓誌書人的疑惑

時間:

12月4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韜奮書店二層活動區

主講人:

辛德勇(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新近公布的唐代《龍門縣令元府君夫人羅氏墓志銘》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受關注的原因是這方墓誌的書寫者是書法大家顏真卿。從書法的角度看,這方墓誌的文字與傳世的顏真卿法書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可以從書法家習字的不同階段來解釋。而墓誌及傳世文獻的記載,可能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這次講座中,北京大學歷史系辛德勇教授將從這方墓誌中留下的紀時內容以及顏真卿的經歷入手,談談自己對這方墓誌所引發的相關問題的看法。

北京|現代性的視覺政體——新迷影叢書第二批發布活動

時間:

12月5日(周六)13:00-15:00

地點:

東城區東直門外香河園路1號當代MOMA北區T2座1層庫布裡克書店

嘉賓:

李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唐宏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系主任、研究員)、肖熹(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教師)、田亦州(南開大學文學院講師)、繳蕊(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雅博士後)

新迷影叢書以「新迷影」為題,緣於「電影之愛」,迎向「電影之死」。這周六下午,幾位老師與譯者做客北京庫布裡克,圍繞電影與圖像,給大家詳細介紹「新迷影叢書」的最新幾種圖書!

北京|那些年,我們讀過的巫鴻

時間:

12月5日(周六)15:00-16:30

地點:

東城區地安門東大街89號16幢一層南鑼書店

嘉賓:

鄭巖(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劉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暨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副教授)

《第一堂課》堪稱中國版的《藝術的故事》,它以深入淺出的講解,系統展示「中國美」的意蘊,帶你領略中國藝術的至高境界。誠如鄭巖先生所言,巫鴻的美術史寫作,無不顯示出「他力求突破既有的研究範疇,在方法和理論上尋求創新,其目的不在於再造一種與西方傳統歷史寫作相類似的單線的歷史,而在多角度展現中國藝術的豐富、複雜與變化」。為了更好理解這種豐富、複雜和變化,12月5日,北京南鑼書店,我們邀請了鄭巖老師和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劉未老師,一起來聊聊「那些年,我們讀過的巫鴻」。

北京|閱讀使我真正成為我——《沽酌集》新書首發

時間:

12月5日(周六)14:30-17:30

地點:

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韜奮書店二層活動區

嘉賓:

止庵(學者、作家)、史航(編劇)

止庵與史航,這一對嗜書、寫書、編書、講書的老友,在讀書與寫作上有著怎樣的經歷?他們如何選書、買書、藏書?又是如何寫作?如何用閱讀治癒自己?12月5日下午,在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舉辦的《沽酌集》新書首發活動中,我們將邀請止庵、史航,完成一次關於閱讀的久違對談。在兩位老師的分享中,或許我們能更好地明白:讀書最大的益處是使我真正成為我。

北京|致敬舒爾茨——舒爾茨《鱷魚街》&黑陶《在閣樓獨聽萬物密語》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SKP RENDEZ-VOUS

嘉賓:

黑陶(詩人、散文家)、王家新(詩人、評論家、翻譯家)、高興(《世界文學》主編、詩人、翻譯家)、王開嶺(作家、媒體人)

在《在閣樓獨聽萬物密語——布魯諾·舒爾茨詩篇》這本詩集的跋中,黑陶說:「作為古怪內傾的作家,布魯諾·舒爾茨是他文學密碼的編寫者。我,只是用詩歌,對他複雜深邃的文學宇宙,做了一次主觀的解密。」12月5日,我們邀請《在閣樓獨聽萬物密語》作者、散文家、詩人黑陶,以及詩人、評論家、翻譯家王家新,《世界文學》主編、翻譯家、詩人高興,作家王開嶺,共同做客SKP RENDEZ-VOUS,為大家解開布魯諾·舒爾茨瑰麗的文字密碼。

北京|知己有恩——《齊白石師友六記》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5日(周六)16:00-18:00

地點:

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E06佳作書局

嘉賓:

華天雪(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呂曉(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奇潔(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研究員)、張濤(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民國後生(自由撰稿人)

本次講座嘉賓們將與大家一同打開一代大師齊白石的朋友圈,還原他者視角中的真實齊白石。

北京|概念史能做些什麼?

時間:

12月5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東城區美術館東街22號三聯韜奮書店二層活動區

主講人:

方維規(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歷史沉澱於特定概念並憑藉概念成為歷史。沒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中心概念,便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歷史觀。概念史查考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及其發展變化,亦即概念的延續、變化和新意,發現並闡明概念在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差別及其起源和成因。歷史基本概念不僅是社會和歷史發展的「表徵」,也是能夠直接影響歷史變化的「因素」。在全球化的現代世界,多種語言、文化在超越了地域、階級、時空,在日常生活中交織、碰撞。同一個概念,表達者和接受者所產生的理解可能是不一樣的。概念的生成、轉譯、使用,都在不斷變化。概念只是一種進入途徑,我們要透過概念發現其重要的政治和社會蘊含,以及詞語所表達的相關經驗和思想。12月5日晚,方維規教授做客三聯韜奮書店,與讀者探討概念史以及「概念史能做什麼」。

北京|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

時間:

12月5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SKP RENDEZ-VOUS

嘉賓:

李敬澤(作家、評論家)、王立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文字學專家)、鄧虹(特級教師)、張天翼(作家)、張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為散文家,魯迅是龐大的存在。一百年來,從沒有人超越過他。他的散文世界如此蕪雜,他為散文寫作提供了多種可能。如今,散文依舊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時代的散文家們也不斷地擴展著散文寫作的疆域。張莉教授根據多年來對文學現場的觀察與教學經驗,將這九位作家作品結集成《我認出了風暴》一書,並在每位作家作品後面配有點評,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呈現當代散文近二十年來最豐美的收穫。12月5日,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常年工作在教學一線的北師大文學院院長、文字學專家王立軍教授以及北京市特級教師鄧虹女士作為嘉賓,同時本書的作者代表李敬澤先生、張天翼女士以及主編張莉教授共同做客SKP RENDEZ-VOUS,和讀者分享在當下,散文閱讀的必要性與方法。

北京|傷人的愛情為何讓人赴湯蹈火?

時間:

12月5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6號北京SKP-S購物中心2樓SKP RENDEZ-VOUS

嘉賓:

於曉丹(作家、譯者)、楊芳州(讀庫副主編)

愛情無法用理性理解,因此是我們永恆的困惑和謎題。有人觀察到,現代人越來越懼怕愛情的麻煩和潛在的傷害,你會因此迴避愛情嗎?迴避愛情的傷害會讓我們失去什麼?12月5日,於曉丹和楊芳洲兩位老師將做客SKP RENDEZ-VOUS,與大家一同《墜入愛情》,將愛情的甜蜜、忐忑和痛苦化作思考的材料、心靈的養分。

北京|《鬧城》——碎片時光,移動寫作

時間:

12月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東城區地安門東大街89號16幢一層南鑼書店

主講人:

蘇丹(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設計師、藝術策展人)

《鬧城》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蘇丹教授撰寫的回憶錄式長篇敘事散文集,以新中國建立之後的強國夢和工業化建設為背景,以作者蘇丹成長記憶中的空間和人物為故事線,再現了山西太原這座城市在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向工業化迸發進程中展現的時代面貌和生活於其中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肖像。本周日下午,蘇丹教授將來到南鑼書店,與讀者一起回憶那個年代的「鬧城」。

北京|堅持業餘寫作——《羊呆住了》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6日(周日)19:00

地點:

朝陽區通惠河北路10號多抓魚書店二樓

嘉賓:

李盆(廣告業從業者、寫作者)、朱嶽(作家、後浪文學主編)、貓助(多抓魚創始人)

《羊呆住了》所收入的小說多從日常生活中汲取素材,卻以一種高度自由的、超現實的手法加以表現。作者李盆從事廣告行業,業餘一直在探索無文體的寫作。周日晚,他將與嘉賓朱嶽、貓助一起談談如何堅持業餘寫作。

上海|謀殺正在進行——紀念偵探女王誕辰130周年

時間:

12月4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3樓上海浦東圖書館·融書房

嘉賓:

陸燁華(作家)、孫沁文(推理作家)、時晨(推理作家)

本周五,陸家嘴讀書會邀請到「80後」作家、上海作家協會會員、阿加莎·克裡斯蒂長篇小說《長夜》《他們來到巴格達》譯者陸燁華,「85後」推理作家、職業動畫編劇孫沁文和上海作家協會會員、咪咕幻想文優秀獎得主時晨,與讀者聊聊偵探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世界。

上海|埃裡克·薩蒂:一輩子,只夠築一場盛大的夢

時間:

12月4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思南書局

主講人:

莊加遜(譯者、作家)

說到埃裡克·薩蒂,即使你不是音樂發燒友,只要愛看電影,就一定會對他的音樂有印象。愛德華·諾頓主演的《面紗》、新海誠導演的《遙遠的世界》,還有電影《維根斯坦》……據說,用薩蒂的音樂,特別是他的《玄秘曲》作為配樂的電影,多達100部。《薩蒂音樂塗鴉》精選了最能夠體現薩蒂獨特個性的作品,有自述、雜文、歌本、樂曲說明、自製小廣告、自畫像、歌劇腳本、演講稿、書信、詩歌等,以精心的編排向讀者呈現了這位至今年輕的酷紳士的寶貴遺產。12月4日晚,本書譯者、作家莊加遜,將來到思南書局,解讀這位狡猾機智,並拒絕任何權威的音樂大師和這部兼具音樂性和視覺性的作品。

上海|彌合生活的兩種方式——《我的朋友阿波羅》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胡桑(詩人、學者、翻譯家)、傅踢踢(作家、編劇、自媒體人)、項斯微(文學編輯)

2018年11月,擁有1/4華人血統的美國女作家西格麗德·努涅斯憑藉小說《我的朋友阿波羅》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在這部作品裡,努涅斯構想了一個特殊的創意寫作機構,用以療愈人們心中無法言說的創傷。而女主人公在與一條名為阿波羅的大丹犬相知相伴的過程中,對作家的使命、對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產生了更多的追問……12月5日下午,上海譯文出版社邀請詩人胡桑、作家傅踢踢和作家項斯微,與讀者分享品評《我的朋友阿波羅》,談談彌合生活的兩種方式——寫作,以及,來自人類那些「不說話的朋友」的陪伴。

上海|紙的細節,就是生活的細節——《紙神》分享會

時間:

12月5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雲書院·海上文藪

嘉賓:

楊玲(譯者)、手島一英(竹尾紙張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請給我看看您最愛的紙」——帶著「紙是否會消失」的憂思,日本生活藝術作家大平一枝耗時十年,前後兩次採訪了近三十位重量級藝術家、設計師、民藝家,請他們分享自己最愛的紙,以及這款紙背後的故事,最終集結成《紙神》一書。12月5日下午,竹尾紙張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手島一英和《紙神》譯者楊玲,將做客朵雲書院旗艦店,和大家聊一聊紙與生活細節。

上海|《海錯圖愛情筆記》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5日(周六)14:30-15:30

地點:

黃浦區福州路366號百新書局

嘉賓:

神婆愛吃(美食作家)、韓國強(媒體人、詩人)

《海錯圖愛情筆記》的巡迴分享,又洄遊至上海。《海錯圖愛情筆記》共收入30種水生鮮物,既寫它的愛情與繁衍故事,也寫作者與茫茫食客因此體驗到的美味與感受,更記錄了多位吃做講究的名廚、美食家私藏級烹燒經驗與後廚秘技。因此,本次的分享會邀請了美食作家作為嘉賓與大家交流互動。

上海|世界上沒有兩家一樣的書店

時間:

12月5日(周六)15:00-15:3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97號上汽·上海文化廣場C3空間

嘉賓:

野丫頭(遠方書屋老闆)、蝸牛(樂開書店老闆)

在12月5日的劇院開放日×ByStage匯談的活動上,我們邀請到兩家書店的老闆,野丫頭(遠方書屋)與蝸牛(樂開書店),請她們分享獨立書店裡來來往往的人和故事,聽聽書店人視角的書店模樣,和她們一起讀讀老闆們最想拿給你看的書。

上海|都市、公園與現代視覺藝術 

時間:

12月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虹口區多倫路27號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4F多功能會議廳

主講人:

顧錚(學者、攝影批評家、攝影家)

本次講座將通過對於包括了繪畫(油畫、版畫與漫畫)與攝影在內的現代視覺藝術的跨媒介考察,以巴爾蒂斯、張恩利、阿傑、劉抗和劉香成等中外視覺藝術家的作品為討論對象,思考公園作為公共空間在都市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對於現代視覺藝術的發展的影響,同時也考察通過這些視覺表徵所呈現出來的現代都會生活的複雜性與藝術表現的豐富性。

上海|對話的誕生:十三邀創作背後

時間:

12月5日(周六)15:30-17:30

地點:

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2-C幢亞朵S酒店3F單向空間

嘉賓:

許知遠(作家)、朱凌卿(製片人)、鍾延山(攝影師)、陳仲偉(第一財經運營編輯)

圖書版《十三邀》出版了!這套書首度將《十三邀》四季內容深度整理、全番結集,並按人物類型重新劃分為藝術家、時代偶像、知識分子、浪潮人物4個分輯。12月5日,我們將在上海單向空間·亞朵聯名店,舉辦新書的第一場分享會,許知遠與《十三邀》製片人朱凌卿、攝影指導鍾延山、第一財經運營編輯陳仲偉一起聊聊「十三邀創作背後」,分享創作故事和劇照花絮。

上海|江山未覺風流遠——紀念夏承燾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時間:

12月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福州路401號上海古籍書店一樓

嘉賓:

沈迦(作家、文化學者)、鄭重(作家)、丁小明(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2020年,適逢著名詞學家、詩詞作家、教育家夏承燾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12月6日,《夏承燾致謝玉岑手札箋釋》的編者沈迦、夏承燾先生故交鄭重與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副研究員丁小明,將在上海古籍書店舉辦「江山未覺風流遠——紀念夏承燾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講座暨籤售會,回顧夏承燾先生生平及其傳世詩詞,看「一代詞宗」如何在時代沉浮中一心治學、矢志不渝,終有所建樹。

上海|一粒藥片背後的科學與工業:「新藥的故事」系列分享會

時間:

12月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雲書院·海上文藪

嘉賓:

梁貴柏(科學家)、張詠晴(研發客副總裁)

《新藥的故事》系列的兩本書以數十個扣人心弦的醫學故事,再現了人類對抗疾病的偉大戰役。作者梁貴柏博士多年從事醫藥研發,身為在一線奮鬥的科學家,他還在醫學科普領域深耕,寫下眾所周知的藥物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12月6日下午,梁貴柏和本書策劃人張詠晴將做客朵雲書院旗艦店,與讀者分享關於新藥研發的一些有趣故事,並探討公眾應如何理解疾病、健康、藥企、公共衛生事業等問題。

上海|穿城而過——展覽開幕活動:藝術家導覽+沙龍分享

時間:

12月6日(周日)14:00-17:00

地點:

徐匯區雲錦路300號-2臨群島書店

嘉賓:

周嘉寧(作家)、梁捷(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講師)、許海峰(攝影師)、周平浪(攝影師)

多媒體展覽「穿城而過」將於12月6日在那行文化-零度空間開幕。開幕當天下午,以「地鐵作為社會景觀」為題的沙龍分享,將在與之毗鄰的群島書店舉辦。在本次沙龍中,參展攝影師許海峰、周平浪,會與在上海長大的小說家周嘉寧和經濟學者梁捷,針對這座城市的空間格局和生活狀態變遷進行討論。

上海|迷宮中的女人——《李美真》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2-C幢亞朵S酒店3F單向空間·共語

嘉賓:

孔亞雷(作家)、郭爽(作家)

李美真是誰?這是一個迷宮中的女人,也是一部迷宮中的小說。如同迷宮般層疊鑲嵌的非線性敘事,現實與超現實交錯纏繞的奇妙手法,充滿想像力與現場感的文本實驗,《李美真》將刷新你對中國小說的陳舊認知——它用世界性的創作,講述一個迷人的中國故事。12月6日,孔亞雷與郭爽,邀你一同解開《李美真》,這個迷宮中女人的秘密。

上海|在異鄉將承受減少到無聲——彭劍斌新書分享

時間:

12月6日(周日)19:00-21:00

地點:

閔行區吳中路1588號愛琴海購物公園2-C幢亞朵S酒店3F單向空間·共語

嘉賓:

彭劍斌(作家)、趙松(作家)、李偉長(評論家)

彭劍斌的作品大多與在異鄉的漂泊相關。有時是出發,有時是滯留,是困陷。與無邊的風景激發出泛濫的心緒相對,困居是一個飛雪墮落成石頭的過程。在他的多篇小說中,彭劍斌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處理著這種困滯的經驗。這一次,在上海,我們邀請作家趙松、批評家李偉長,和彭劍斌共同分享,文學如何回應今天我們所面對的困滯經驗。

上海|最是人間晚晴時——弋舟非虛構《空巢》分享

時間:

12月7日(周一)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樓朵雲書院·海上文藪

嘉賓:

弋舟(作家)、木葉(中國現代文學館特聘研究員、評論家)

《空巢》完成於2014年,作者弋舟通過一年多的田野調查,尋訪了數十位生活在鄉間和城市的孤寡老人,記錄了他們獨居的生活狀態,最終形成了十萬餘字的採訪成稿。幾類空巢老人生活上的孤苦無靠或精神上孤獨無依,對於有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文理想的中國人來說,老無所養和老無所依不是一個社會問題,而是一個關於文化精神命脈的誅心之痛。12月7日晚上,弋舟和評論家木葉,將做客朵雲書院旗艦店,與讀者分享新書背後的故事。

廣州|「思想與社會」 廣州站:哲學與精神生活

時間:

12月5日(周六)19:00

地點:

天河區珠江東路6號K11購物中心B2言幾又書店

嘉賓:

陳少明(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張曦(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思想與社會」大型公益文化活動第三場即將登陸廣州。12月5日晚,著名學者、中山大學哲學系陳少明教授將在廣州言幾又天河K11旗艦書店,圍繞「哲學與精神生活」話題同我們分享他有關學術人生與精神生活的智慧。廈門大學張曦教授將主持並與談本場活動。兩位學者將深入展開討論,思考在今天如何去閱讀與接觸經典,探討閱讀經典與當下生活的意義。

深圳|經濟學家為什麼要學歷史

時間:

12月4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南山區麗水路深圳大學城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401教室

主講人:

李伯重(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

從經濟史的角度來看,我們今天可以說是處於最好的時代,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要發揚我們的優勢,克服我們的劣勢,就要使用合適的分析工具,而在這些工具中,經濟學所提供的工具是最主要的。誕生現有的經濟學工具箱中的工具,不能解決中國經濟今天遇到的問題,必須加以改進。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就是改進的主要方法之一。這一點,從清代經濟史留給我們經驗與教訓裡可以清楚地見之。不僅如此,比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天和明天的選擇是由過去決定的」(諾思語)。只有對過去有正確的認識,我們才能對中國經濟的今天和明天做出正確的選擇。

深圳|魯迅《野草》裡的無限景觀

時間:

12月5日(周六)15:00

地點: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

主講人:

閻晶明(作家)

作家閻晶明的新書《箭正離弦——〈野草〉全景觀》從《野草》的本事緣起,考察《野草》的成因,也從詩性和哲學以及藝術表達的角度,探討魯迅對本事的改造、升華和藝術創造,還試圖從《野草》的發表、出版流變,觀察《野草》的傳播史。周六下午,閻晶明來到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為大家解讀新書,解讀魯迅《野草》裡的無限景觀。

深圳|閱讀《野草》 理解魯迅

時間:

12月6日(周日)15:00

地點:

羅湖區深南東路5033號金山大廈深圳羅湖書城三樓活動區

嘉賓:

閻晶明(作家)、尹昌龍(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王威廉(作家)

閻晶明新書《箭正離弦——〈野草〉全景觀》分享活動第二場,邀請尹昌龍、王威廉兩位嘉賓一起,與讀者一起閱讀《野草》,理解魯迅。

深圳|就業和考研,哪一個是你的現實?——黃燈《 我的二本學生》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6日(周日)15:30

地點:

福田區福中一路2014號深圳書城中心城外廣場

主講人:

黃燈(廣東金融學院財經與新媒體學院教授)

2016年,黃燈發表《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一文,引發春節期間全國鄉村話題大討論;2017年出版《大地上的親人》獲得「第二屆華語青年作家獎」非虛構主獎;2020年最新作品《我的二本學生》,關注中國最普通二本院校學生的命運。本周日下午,她將帶著這本新書來到深圳書城中心城,與讀者進行分享。

杭州|文學與生活之戰——《李美真》《不檢點與倍纏綿書》《我去錢德勒威爾參加舞會》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文化體驗區B103單向空間1F

嘉賓:

孔亞雷(作家)、彭劍斌(作家)、蕭耳(作家)

在《李美真》中,孔亞雷拿文學做生活;在《我去錢德勒威爾參加舞會》中,彭劍斌拿生活做文學。他們以不同卻又相同的方式,在文學與生活間掙扎、搏鬥、勝利、失敗。12月5日(周六),單向空間·杭州樂堤港店,來看兩個孤單的小說家,身心憔悴,各自為戰,殊途同歸。

杭州|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走向孤島——《我們騎鯨而去》《空巢》閱讀分享

時間:

12月6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西湖區玉皇山路73號中國絲綢博物館錦廊·曉風書屋

嘉賓:

孫頻(作家)、弋舟(作家)

作家孫頻新作《我們騎鯨而去》系列分享活動第三站,邀請小說家弋舟帶著新作《空巢》,一起做客曉風書屋,與讀者交流。

南京|葡萄牙:「後大航海時代」海洋帝國探秘——安圖內斯《遠航船》新書對談

時間:

12月5日(周六)15:00-16:30

地點:

秦淮區鳳遊寺52號悅動·新門西體育文化產業園16棟曉書館

嘉賓:

王淵(譯者)、陸大鵬(譯者)

15世紀,位於歐陸盡頭的葡萄牙曾引領「地理大發現」,開啟輝煌的「大航海時代」。遠航船的歸來,通常意味著「新大陸」與新財富的發現。到了20世紀70年代,隨著殖民地悉數獨立,昔日的海上英雄被驅趕回國,龐大的葡萄牙帝國版圖破碎在海浪中。600年前盛極一時的葡萄牙,曾如何改變了世界的歷史?昔日稱霸的海洋帝國,能否重現榮光?近日,諾貝爾獎文學熱門人選、葡語文學世界最高榮譽「卡蒙斯文學獎」得主安圖內斯的長篇小說代表作《遠航船》,初版問世32年後由譯林出版社首次推出中譯本。12月5日下午,《遠航船》譯者王淵將與陸大鵬一起,聊一聊以葡萄牙為代表的歐洲歷史勾連和文學變遷,就海洋帝國的崛起與衰落、歐洲與世界的東西方格局更替等話題與讀者進行深入交流探討。

南京|隱秘角落裡的無望與光亮——房偉《血色莫扎特》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9日(周三)15:00-17:00

地點:

鼓樓區金銀街8號萬象書坊

嘉賓:

房偉(作家、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彬彬(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汪政(評論家)、趙普光(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著名懸疑小說家蔡駿評價《血色莫扎特》是一次驚心動魄的「人性大冒險」,也是一次充滿懸疑,高潮不斷的時代回溯。小說細緻刻畫了現實社會裡人性的複雜、微妙,以及人性中黑暗與光明的博弈,冷峻、傷感,又不乏真誠。12月9日下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彬彬,著名評論家、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汪政,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普光,以及著名作家、《血色莫扎特》的作者房偉,將做客萬象書坊,談談那個時代的顛簸與浮沉,談談人性隱秘處的無望與光亮……

長沙|十年磨一劍——著名譯者帶你感受諾獎得主詩歌魅力

時間:

12月5日(周六)14:30

地點:

高新區東方紅路649號梅溪書院L2層講堂

嘉賓:

柳向陽(譯者)、海蒂(閱讀推廣人、主持人)

古語有云,十年磨一劍,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目前有的兩部中文版詩集,柳向陽與搭檔範靜譁前前後後譯了10年。數百次問詢,千百次的求證,非大毅力者不可為,有道是「十年辛苦不尋常」。12月5日下午,我們將邀請柳向陽、海蒂做客梅溪書院,帶大家一起認識格麗克,感受詩歌的魅力。

西安|唐陵石刻中的蕃酋像與蕃酋殿

時間:

12月5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長安區學府大道1號西北大學長安校區歷史學院一樓會議室(111)

主講人:

張學鋒(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唐陵石刻中昭陵的「十四蕃酋像」和乾陵的「六十一賓王像」廣為人知。近20年來的考古調查和發掘資料證明,唐陵中除初代高祖李淵獻陵外,其他陵墓均安置蕃酋像石刻。講座在介紹考古資料的基礎上,重點講述蕃酋像及安置石像的蕃酋殿在空間位置上的變化,並揭示其與唐代禮制變化之間的關係。

西安|牧歌——從長安至羅馬

時間:

12月6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碑林區長安北路261號西安SKP購物中心9樓SKP RENDEZ-VOUS活動區

嘉賓:

黨晟(藝術史學者)、沈奇(文藝評論家、詩人、西安財經大學文學院教授)

《牧歌》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重要作品,被奉為拉丁語文學的典範。《牧歌》在國內主要有兩個翻譯版本,一是翻譯家楊憲益的譯本,由英文版譯出,一是藝術史學者黨晟的譯本,由拉丁文底本譯出。12月6日,藝術史學者黨晟、文藝評論家沈奇及資深媒體人賈妍將做客西安SKP RENDEZ-VOUS,聽他們在古老的拉丁文中,追溯語言演變的理性之美;在維吉爾的詩歌中,體味草木葳蕤的自然之美。牧歌,從長安至羅馬,是詩歌之旅,亦是語言之旅,更是藝術之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生活的藝術就在日常的細節裡
    對日用品講究的人,大概都是細節控,不知你有沒有同樣的習慣,我日常使用杯子碟子碗,跟穿衣服一樣,會根據季節、天氣、心情、環境、食材,來搭配。就是喜歡用賞心悅目的東西,讓自己切切實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社交媒體上,常常看到生活美學、儀式感之類的字眼。當我明白美可以成為每一天每一餐的日常後,我很少使用並儘量避開這兩個詞。不需要談什麼高大上的概念,也無需聽生活應該怎麼樣的雞湯。
  • 《新世界》 線上讀書會第三十九期
    選自第十章:覺醒的作為是我們地球上意識進化下一階段的外在面向。
  •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讀書點亮生活
    樊登還特地舉了中信出版社一領導誇讚通過「樊登讀書會」的分享,書籍銷量增加的例子,向記者展示了「樊登讀書會」在讀者中的影響力。誠然,正如樊登所言,「樊登讀書會」不同於其他類型的物理式拆解拼湊的讀書分享,它是帶有化學反應式的分享,能用樊登式的語言去啟發讀者。 談到圖書選擇的基本原則,樊登說自己堅決不會選擇心靈雞湯類的書籍。何為「心靈雞湯」?
  • 小學教師資格面試美術《迷人的細節》教案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細節、紋理的觀察、分析、描繪,創作一件具有細節美感的作品,鍛鍊觀察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線條的方式描繪物體的結構與紋理等細節。
  • 用細節改變生活
    折騰常用的玩意兒讓生活變得更簡單宋文強的多項發明都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大家習以為常的一些東西,經過宋文強稍微的改動就成了一些非常實用、便利的生活用品。普通的衛生紙架,使用時需要兩個手的配合,在出紙口裝上一個薄薄的塑料片,單手就能輕輕地拉開紙巾;提到攪拌雞蛋,一般人的第一選擇是用筷子攪,不過那樣很難攪勻還容易濺出來。
  • 王者榮耀:細節決定成敗!職業選手教你如何用細節上王者
    王者榮耀KPL在上一周正式開賽,各大戰隊也是紛紛為玩家們展示各自的實力,給觀眾奉獻一場又一場的比賽。職業選手們的各方面操作和團隊配合,除了對玩家們的稱讚以外,還有很多值的我們研究和學習的地方。職業選手的幾個小細節,也是我們輕鬆能夠學習到,輕鬆助你上王者,你們了解幾個?
  • 線上讀書會|中國人為什麼熱衷德國哲學?
    我們的青春往事——金雁作品《雁過留聲》線上讀書會時間:5月15日(周五)19:00-21:00地點:騰訊會議(ID:898629677)嘉賓:金雁(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秦暉(周五)19:00-21:00地點:騰訊會議(ID:708767593)、嗶哩嗶哩直播(ID:22229481)主講人:趙敦華(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在疫情漸趨平緩之際,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教研室特推出「哲學與現代世界」系列線上講座
  • 我的世界:在紅石線上放置方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個細節!
    本期內容在我的世界中製作紅石系統時,需要用到一樣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Minecraft中的紅石線。很多Minecraft玩家對紅石線了解的還不夠,為此演說家這期來普及一些知識,主題是在紅石線上放置方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個細節。Minecraft中的雪有很多獲取方式,其中最奇妙的是在隨機降雪的過程中生成。那我的世界中的雪能做什麼呢?
  • 使用衛生紙時哪些細節需要注意?
    衛生紙是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最為常見的用途就是清理汙物,是生活用紙的一種。生活用紙除了其本身外包括面巾紙、餐巾紙等紙品,不同的場合我們需要使用不同的紙品。那麼,當我們在使用衛生紙的時候,應當注意哪些細節呢,就讓中國紙業網小編向大家介紹下。
  • 細節「狂魔」日本人,在食品行業如何用小心思做大事情?
    一直都賣得很好,是不是就是完美的了?龜田制菓覺得不是。連龜田制菓自己都在官網寫道,此次調查是在懷疑理所當然的事情。都做到第一了,還在想著消費者,而且是從柿種與花生比例這麼一個細微的角度。這就像學生時代班裡的第一名,成績已經非常好了還想著在細節上突破自我,大概這就是第一名與其他人的差距吧!
  • 心靈成長讀書會正式啟動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 日常生活處處可見但依舊有所不同,紫米充電鋰電池套裝的小細節
    乾電池絕對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了。七號電池或者是五號電池伴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很多家庭用的小東西。都需要使用幹點啥進宮面。給唐建呢,我小時候喜歡玩的四驅車。怎麼放到現在來看到我的以前滑鼠?鍵盤。也都是需要勇敢電池進行供電的。但是我沒有都知道乾電池其實並不環保,對環境的損害還是比較大的。
  • 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西安站現場火熱,馬伯庸暢聊大唐長安
    數字閱讀不僅可以自定義文字大小、顏色、背景等內容,在華為閱讀上還有聽書功能,滿足了用戶個性化的閱讀需求。與大咖面對面交流,乾貨滿滿關於寫作,馬伯庸也分享了很多的乾貨技巧。他在創作《長安十二時辰》過程中,為了精準還原當時的生活細節,閱讀大量與長安相關的文獻資料,只為讓讀者更深入的了解到長安的歷史文化。馬伯庸還提到,文學創作和影視劇是兩種體系,雖然講的都是《長安十二時辰》內容,但原著和影視劇最好是兩者結合起來看,這樣會有更多更好的體驗。此外,馬伯庸還與現場的書友們討論了閱讀與旅行的意義。
  • 原來,再堅固的愛情,也還是會被這些生活小細節打敗!
    回家以後我翻看了他倆所有的朋友圈,然後詢問了所有人,才發現了他倆離婚的真正原因他倆離婚其實就是兩個字「細節」老話說的還真沒錯,真的是細節決定一切,細節打敗一切。聽閨蜜說,結婚以後,他們的感情其實很不錯 ,只是他老公的一些生活上的小細節,讓她真的感覺到無法忍受,比如:每天回家不換鞋,吃飯後從不收拾碗筷,睡覺前衣服亂扔,從來不懂得製造驚喜,甚至從來不會記得每一個紀念日……久而久之,兩個人的激情被這些細節所磨滅,她對他的態度越來越平淡,最後甚至演變成討厭,厭惡。
  • 《鬼谷子》:細節決定成敗,生活中哪有什麼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而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近處的東西你因為經常看見所以不會去特意的去注意他,所以根本不了解他的細節,而遠處的東西,你不經常看到,所以你才會去注意他的細節。而細節就是你會不會熟悉他的關鍵,只有將細節都觀察到位,才能真正地了解這個人或者這件事。
  • 不平凡的文章,從細節寫起
    究其原因,還是缺少具體的對話、人物、背景等細節的支撐。這種只有骨架的故事,估計任誰都看不下去。其實,很多故事抽去血肉,骨架基本上長得差不多。正式無數個細節,給故事的骨架包了一層血肉,讓故事富有生機,鮮明靈動,才能把讀者帶進作者創造的故事世界。不信,我們可以分析分析當前的一些影視劇。
  • 本田金翼從細節上來說怎麼樣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本田金翼從細節上來說怎麼樣,一起來看吧。詳細內容01本田金翼 GOLD WING 1800(GL1800)首輛本田金翼於1975年問世,歷經了幾代改型,每一代都有著重大的變革以及更豪華的裝備,惟一不變的是金翼恆久的極品素質。
  • 拆解3000萬用戶毛利90%的樊登讀書會
    其實就是設定好的、強制性的、易消化的、線上內容+線下社群的交互方式。第三,需求屬性決定了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可能跑通。因為其剛性、連續性不足,需求爆發呈間歇性,所以需要用會員制來推動閉環,需要強大的線下推手機制,需要內容生產的極低的邊際成本,需要指數級的增長來對衝。
  • 讀書會報名踴躍「曬」書單
    本屆書香之家評選的對象就包括10個「讀書沙龍」(可以是讀書會組織或讀書分享微信群)。  消息發出後,各種形式的讀書會組織,也給華西都市報記者發來他們的讀書活動情況,報名參加本屆書香之家評選活動。樊登讀書會四川分會執行會長賀揚女士,對華西都市報記者說,樊登讀書會四川分會「非常願意報名參加此次書香之家評選活動,並及時發來詳細的報名資料。
  • 線上讀書會|馬克斯·韋伯逝世100周年:雲上思韋伯
    本期陸家嘴讀書會,我們邀請到教育部長江青年學者,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徐英瑾,為哲學門外漢們帶來哲學入門的路徑。疫情期間,陶老師也藉助社交媒體結識並幫助了許多生活在湖北的朋友,儘管彼此素未謀面,但他們的許多故事都令他印象深刻。陶老師也將在直播間與大家分享這段難忘的經歷。屏幕上的生活: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將生活困在屏幕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