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體積一直在變大嗎?大陸板塊居然是罪魁禍首!

2020-12-05 籠子裡的平田君

關於地球的環境的形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板塊構造學說最為科學家們所接受。1910年,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經過觀察世界地圖,發現各大陸之間似乎可以拼合到一起,由此提出了板塊漂移假說,後來經由許多科學家取證並完善,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板塊構造學說!

板塊漂移

板塊構造學說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全球的巖石圈分為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共六大板塊。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各個板塊不是靜止不動的,相反,每個板塊都在不停的運動中,而我們地球現在的基本地形,多是由板塊運動過程中的碰撞或撕裂造成的!

板塊構造

地球體積的變大

事實上,不僅是板塊之間有間隙,板塊與「軟流層」之間也有很大的空隙!科學家研究發現,一般在火山爆發結束後,地幔熔巖繼續開始流動,而板塊是地殼上層凝固狀熔巖的總稱。

根據研究,大陸地殼的密度比海洋地殼的密度小,但是厚度卻比海洋大。這就是陸地高度比海洋高度高的原因,但是無論是海洋還是陸地的地殼,其本質是火山爆發和熔巖物質的沉澱,所以它們是逐漸向上誇張的。

從表象上來看就是陸地和海平面的上升,因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大,所以人們感覺到最近幾百年海平面上升的明顯,事實上,不僅是海平面,就連陸地也是一起上升的,也就是說,地球的體積正在以微小的幅度增大!

地球體積增大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讓大陸漂移?地球竟然一直擴大?兩者互動形成各種自然現象
    筆者認為,無論是陸地還是海洋,生命都活動在地球的板塊之上。不是只有人的雙足能夠接觸的部分才叫板塊,有很多的板塊都承託著海洋。在這些板塊的互相作用下,我們雙腳所踏足的大陸就在我們所意識不到的情況下漂移著。究竟是什麼神奇的力量令板塊一刻不停地漂移呢?這就要從地球的結構說起。
  • 地球板塊運動之謎被破解 大陸出現致板塊運動
    參考消息網9月20日報導 外媒稱,地殼漂浮在地幔之上,並分為幾大板塊,就像一座座冰山漂浮在海洋上,而不同板塊相互擠壓或分離,由此出現了板塊構造學說。但幾十億年前,情況並非如此,那時大陸幾乎是完全靜止的。科學家從一個世紀前就開始探尋是什麼力量從什麼時候開始推動板塊運動。
  • 只有地球才有的大陸漂移,在月亮上也出現了……嗎?
    ,可能就是大陸漂移了。在這個科技蓬勃發展的年代,大陸漂移已經從當年顛覆性的假說,變成了能夠被衛星測距系統直接驗證的事實。但是呢,「大陸漂移」這4個看上去很好理解的字,卻隱含著一個不易察覺的錯覺——仿佛我們的大陸是漂浮在海水裡的方舟,是海水在承託著它到處活動。實際顯然不是這樣的——大地不可能「漂」在水上。只有把這層容易誤導人的水圈從地球表面挪走,板塊構造的實質,才能真正撥雲見日。
  • 地球自轉逐漸變慢,會導致大地震時期來臨嗎?
    在汶川大地震中,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在大自然的渺小,以及自然災害的威力強悍。地震,我們都知道是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相互擠壓,相互碰撞的地質活動,它是屬於自然災害,自然現象的一種。地震威力如此之大,你可能不知道,它還會與地球的自轉速度有關!相關科學的研究團隊紛紛提出這個話題,地球的自轉速度正在發生很不理想的變化,速度減緩。在幾億年前,科學家們就開始通過研究海洋中的珊瑚化石,就發現地球的自轉周期很明顯短於現在,也就是說那時地球的自轉速度就一直在變慢。
  • 地球變大10倍後:月球也會「變大」,但人類可能受不了!
    地球變大10倍後:月球也會「變大」,但人類可能受不了!很多科學家都在宇宙中尋找外星生命,因為他們認為,有生命的存在,就必定會有適合這個生命生活的環境存在,說不定我們地球人也能在上面生活。那麼這個生存環境是很重要的,人類能存在於這個地球上,是因為地球上有著讓生命的成活的神態環境。
  • 地球概況《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
    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天文學家兼氣象學家魏格納於1912年提出的。他通過研究發現南美大西洋海岸與非洲大西洋海岸十分吻合,兩岸的地質構造和古生物也非常相似,於是他認為在2億~3億年前,地球是一個聯合的大陸。
  • 大陸板塊還在漂移嗎?科學家給出模擬圖,來看看2億年後的地球
    引言:迄今為止,大陸漂移學說被認為是對地球板塊運動的最合理解釋。按照這一學說,地球板塊一直處於運動狀態,只是這個過程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凸顯效果。那麼2億年後的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當他將所有大陸板塊都湊在一起之後,驚人地發現原來所有大陸的輪廓幾乎都能夠拼湊起來,這是否意味著在若干年前的地球上存在著一塊最為完整的大陸板塊呢?隨著研究的深入,他逐漸堅定了這一想法,並且最終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如今這一學說不僅被用於研究地球過去的情況,還用來預測地球未來的發展趨勢。
  • 你知道地球板塊運動,但你知道為什麼有板塊嗎?
    板塊構造理論假設地殼(地球的「巖石圈」)被細分為幾個相對運動的板塊,大部分活動集中在板塊之間的邊界上,往往通過地震、火山噴發的形式表現出來。雖然是板塊構造理論一個嶄新的關於大陸海洋分布的理論,才誕生了50年,但是它與地球所呈現出來的活動跡象有良好的吻合,因此被科學家廣泛的接受。
  • 面對地球的自轉逐漸變慢,會導致大地震時期加速到來嗎?
    在汶川大地震中,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在大自然的渺小,以及自然災害的威力強悍。地震,我們都知道是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相互擠壓,相互碰撞的地質活動,它是屬於自然災害,自然現象的一種。相關科學的研究團隊紛紛提出這個話題,地球的自轉速度正在發生很不理想的變化,速度減緩。在幾億年前,科學家們就開始通過研究海洋中的珊瑚化石,就發現地球的自轉周期很明顯短於現在,也就是說那時地球的自轉速度就一直在變慢。
  • 地球的板塊及其邊界
    板塊構造說認為地球表層是由為數不多的大小不等的巖石圈板塊拼合起來的。板塊的塊體很厚,既有大陸地殼,也有大洋地殼,只有個別板塊沒有大陸地殼。
  •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同理,大陸板塊指大陸型地殼組成的板塊。這樣,上述問題轉化為:大洋型地殼(大洋地殼、洋殼)與大陸型地殼(大陸地殼、陸殼)有什麼不同?不過,新的問題是:地殼不是巖石圈,大洋板塊與大洋型地殼、大陸板塊與大陸型地殼能劃等號嗎?如果陷入到概念之中,問題無法繼續探討。
  •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 地球大陸之謎:板塊碰撞中消失的地殼去哪了?
    【導讀】近些年來地球不斷發生大地震,這些地震也讓人們開始關注起了地球幾大板塊的運動。
  • 世界「第八大陸」,千百年來人類的鬼斧神工,誰是「罪魁禍首」?
    而我們也都知道,在經過地球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不斷的衍生與發展,直到如今有七個大陸,這些大陸上面大多都是合適人類生存,但是如今說這個世界上還有第八大陸你信嗎世界「第八大陸」,千百年來人類的鬼斧神工,誰是「罪魁禍首」?
  • 歷經30億年,一直在移動,至今不停歇!地球板塊是怎麼形成的?
    大陸漂移說是板塊構造說的理論基礎,後者被稱為當代三大科學的進步之一。在大陸漂移理論提出之前,「收縮理論」(theory of contraction)是學術界的主流,人們相信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溫度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表面冷卻收縮,形成了山脈、海盆和大陸。但在20世紀初,收縮理論就受到了質疑,人們開始尋找其他促使地殼移動的驅動力。
  • 地球每年接收40000噸外來物質!體積一直在變大,專家反顯擔憂
    天體質量越大,那麼「磁鐵」引力就會越強,有的天體引力強化到無法想像地步,比如銀河系中心超級黑洞引力能捕捉數萬光年外星系,太陽引力能牽絆數十億公裡外星球,而我們地球也一直束縛數十萬公裡外月球,非但如此,地球每年靠近引力捕捉約4萬噸隕石和塵埃。
  • 地球第七塊大陸已經形成!面積是韓國的14倍,還在不斷變大
    對於地球的表面構造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比較熟悉的,地球一共有6塊大陸。除了南極板塊無人居住之外,其他板塊分別形成了五大洲。而我們都知道大陸的形成是幾十億年前隨著板塊運動導致的,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人為的製造一塊大陸?
  • 地球或大變?「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專家:裂縫已有56公裡
    另外,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這些地形的形成則是由於在漫長的時間內,地殼不斷發生變化所導致。時至今日,地球仍舊處於不斷變化中,在幾千萬年幾億年之後,地球的模樣又會與現在截然不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地球或大變?「第五大洋」可能在形成中,目前裂縫已有56公裡。另外,有研究表明,大約在500—1000萬年之後,地球上會有「第五大洋」形成。
  • 地球自轉變慢,或將導致大地震時代到來,變化已引起學界擔憂
    眾所周知,地震是地球一種強烈的地質運動,它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自然災害的一種,而地震多半是地球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所引起的
  • 地球自轉變慢,或將導致大地震時代到來,其變化引起學界擔憂
    眾所周知,地震是地球一種強烈的地質運動,它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自然災害的一種,而地震多半是地球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所引起的。而在最近的一項研究當中,美國的地質團隊指出,地震的發生或與地球自轉速度變慢有關。該研究指出,地球的自轉速度正在一點點地變慢,在過去幾個世紀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出2.3毫秒左右,而現在地球每天的自轉速度增加的時長為1.8毫秒。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導致地球的自轉速度產生變化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