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燁捷)記者日前從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獲悉,該院兒科轉化醫學研究所感染研究室莫茜教授、曹清教授領銜的感染研究團隊近日在《轉化醫學年鑑》《Annals of Translation Medicine》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首度證明:FilmArray ME Panel可以顯著提高細菌、病毒和真菌性腦膜炎的檢出效率,對臨床作出正確的診斷決策並快速開展精準抗感染治療具有重大意義。
腦膜炎和腦炎是潛在的傳染感染病突發事件, 兒童腦膜炎和腦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更是居高不下。然而,腦膜炎和腦炎的實驗室診斷非常複雜,它需要鑑別診斷的疾病很多,且相關臨床的症狀和體徵特異性不強。
通常情況下,臨床醫生會優先考慮宿主因素、症狀持續時間、潛在的風險因素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例如使用腦脊液實驗室檢查結果結合多個微生物學檢查來排除或確定「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的是什麼病原體」。腦脊液革蘭染色和腦脊液常規細菌培養一直是急性細菌性腦膜炎的診斷「金標準」,臨床上已經使用了近一個世紀。然而,這兩種方法的檢測靈敏度都不是很高,在臨床工作中,如果不檢測病毒,造成的漏檢有導致誤診或不合理抗生素使用的風險。因此,使用標準化的分子生物學方法來檢測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病原菌顯得尤為重要。
與培養相比,分子檢測速度更快,而且採集標本不受抗生素使用與否的影響。對於病毒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而言,分子檢測已經成為臨床常用手段。
據悉,病毒檢測一直是國內微生物檢測的短板,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此類短板將逐漸彌補。曹清介紹,雖然FilmArray ME Panel並不能取代腦脊液常規的微生物檢測方法,但是可以作為診斷腦膜炎/腦炎的重要補充實驗,同時補充病毒學檢驗方面的空缺,「常規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方法相結合,將能更好地服務於臨床工作。」
本項研究得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的樣本支持,兩位第一作者分別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轉化醫學研究所杜白露博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感染科華春珍教授。(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