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東亞海運排放顯著影響健康 每年有數萬人過早死亡

2021-02-07 航運在線

英國《自然·氣候變化》期刊7月18日發表的一份中美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報告說,隨著東亞海運貿易增加,船舶排放的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物也在上升,導致該地區每年有數萬人過早死亡,並對當地和全球氣候產生顯著影響。

 

近幾年,陸上運輸及工廠造成的排放得到科研界很大關注,但對海運排放的研究還不多。目前很多商品都在東亞製造,並通過海運方式運輸到全球各地,因此東亞海運排放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

 

在這項最新報告中,來自中國清華大學、美國杜克大學等中美學術機構的研究人員收集了相關衛星數據,並對上萬艘船舶在東亞及相鄰地區的航運活動進行了跟蹤觀察,以評估這些船舶排放的溫室氣體與空氣汙染物所產生的影響。

 

東亞地區遠洋船舶的汙染物排放清單(以CO2為例)


他們發現,自2005年以來,東亞海上船舶交通量增加了一倍以上。隨著東亞海運量的增加,這些船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迅速增長,從2002年至2005年佔全球海運排放量的4%至7%增長到2013年的16%。

 

汙染物排放的增加對健康產生了顯著影響,每年造成這一地區1.45萬至3.75萬人過早死亡,並給當地氣候系統帶來短期和長期變化。

 

東亞船舶排放導致的過早死亡人數(每0.5度網格)


鑑於很多參與東亞海運貿易的船舶並非在當地註冊,研究人員呼籲全球共同應對這一問題,以降低海運排放產生的影響。

 

在一同配發的觀點文章中,美國德拉瓦大學學者詹姆斯·科比特說,從上述研究結果來看,各界有必要對海運產生的多種汙染物在氣候、健康以及政策實施方面的影響進行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覺得不錯,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並點讚鼓勵↓↓↓別忘記置頂公眾號哦!


如有廣告合作、建議、線索、投稿

請發郵件至marketing@sol.com.cn

相關焦點

  • 清華環境學院劉歡等研究發表東亞海運排放清單 闡明其對影響氣候和健康的影響
    海運是全球經濟的基石,東亞地區是全球海運最繁忙、增速最快的區域。傳統基於燃油法的研究認為,這一地區的汙染物排放約佔全球海運排放的4-7%。但已有研究發現,我國沿海城市的細顆粒物(PM2.5)模擬在高濃度時段長期嚴重低估,可能原因之一是缺乏準確的海源汙染物排放清單。
  • 空氣汙染是人類過早死亡的重要原因
    其實霧霾的影響遠比引起心臟病和肺部慢性病等疾病嚴重,研究認為霧霾等還會導致死亡率增加,或是人類「過早」死亡的重要原因。「過早」死亡可以與一系列不同因素聯繫起來,其中包括臭氧和細顆粒物等戶外空氣汙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近期《Nature》上一篇研究論文認為,早死與城市和農村環境中七個來源的大氣汙染物之間的關係。
  •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有助於減少過早死亡病例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9月23日消息,《自然》(Nature)雜誌近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報告,報告中稱,如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2100年,將拯救全球140萬到300萬因空氣汙染而過早死亡的人。
  • 《柳葉刀》:運動每年讓390萬人免於過早死亡
    劍橋大學Tessa Strain博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或同等強度的運動組合,在全球範圍內,每年至少可以預防390萬40歲-74歲的成年人過早死亡。
  • 科學網—汽車尾氣中氮氧化物致英國上萬人過早死
    本報訊 氮氧化物是否會直接損害健康?直到最近,它們的影響大多還被認為是間接的,但這一觀點正在發生改變。
  • 較真|農村燒飯產生的PM2.5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是真的嗎?
    網傳文章中提到的研究確實是陶澍教授團隊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的論文,原研究題為「Residential solid fuel emission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air pollution and associated health impacts in China」,翻譯過來是「中國住宅固體燃料排放對空氣汙染和相關健康影響有重要影響
  • 【盤點】空氣汙染與人類健康到底有什麼關係?
    有關資料表明:2010年空氣汙染在中國導致123.4萬人超額死亡以及2500萬健康生命年的損失,其中由室外空氣顆粒物汙染導致的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為60.45萬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人數19.62萬人,缺血性心臟病為28.3萬人,下呼吸道感染1.05萬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13.94萬人,佔2010年全部死亡人數近14.9%。
  • 2020年世界衛生統計:中國人均壽命76歲,17%過早死亡
    然而,不同地區的整體健康狀況仍然受到經濟因素的顯著影響。歐美地區的健康預期壽命總體更長。在中國,2016年整體預期壽命為76.4歲(男性75歲,女性77.9歲),健康預期壽命為68.7歲(男性68歲,女性69.3歲),在2000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72歲和65歲。
  • ...計時首份中國報告出爐:《巴黎協定》5年後,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
    2019年中國熱浪相關死亡人數為26800人,增長趨勢相當顯著,其中死亡率最高的前三個省份分別是山東省、河南省和安徽省。報告分析,照此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如果未來每年溫度升高2.0℃,從2060年至2099年,預計每年中國城市內與高溫相關死亡人數將會達到27900人。除了人數數據外,《中國報告》還計算了熱相關死亡成本,高溫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損失。
  • 北大陶澍院士:中國農村燒飯和取暖的汙染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
    的PM2.5排放。根據區域劃分,農村地區與PM2.5相關的過早死亡人數為640000人,城市地區與PM2.5相關的過早死亡為510000人。各個地區風險差異很大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具體到各個區域,無論是城市地區還是農村地區,與居民排放導致的過早死亡風險在空間上有很大差異,其中風險最大的地區是
  • 世衛組織最新統計: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6歲,17%因慢病過早死亡
    然而,不同地區的整體健康狀況仍然受到經濟因素的顯著影響。歐美地區的健康預期壽命總體更長。在中國,2016年整體預期壽命為76.4歲(男性75歲,女性77.9歲),健康預期壽命為68.7歲(男性68歲,女性69.3歲),在2000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72歲和65歲。
  • 日本繪製東亞甲烷排放分布圖,明確地球溫室效應的重要因素
    結果顯示,東亞地區每年的甲烷總排放量(2000~2012年平均)約為6730萬噸,相當於全球總排放量的13%左右。另外還發現,近年來排放量增加的趨勢顯著,煤炭開採及農業和畜牧業等人為源排放量約佔89%。該分布圖明確了東亞地區的溫室氣體收支情況,有望為預測地球變暖及制定相應對策貢獻力量。
  • 警醒:農村燒飯產生大量PM2.5汙染,或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
    今年10月2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陶澍教授團隊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雜誌發表論文,主要觀點是中國農村燒飯和取暖產生大量PM2.5汙染,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
  • 每天全球有1萬人死於化石燃料的空氣汙染
    2015年,空氣汙染造成的死亡人數佔東亞死亡人數的35%,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空氣汙染會導致過早死亡,尤其是肺病和心臟病患者。根據作者的說法,除了那些處於戰亂地區的與世隔絕的國家,空氣汙染致死的人數比暴力致死的人數還要多。
  • 運動是良醫,每年至少拯救390萬生命!
    近日,發表在著名期刊《柳葉刀·全球健康》(Lancet Global Health)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者75分鐘高強度運動,或者是同等強度的運動組合,每年全球至少有390萬成年人避免過早死亡。
  • 2019年WHO面對的10大健康威脅:空氣汙染和HIV等影響全球人類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將空氣汙染列為對健康的最大環境問題。空氣中的微型汙染物可以通過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損害肺部、心臟和大腦,每年讓700萬人過早死於癌症、中風、心臟病和肺病等疾病。這些死亡人數中約有90%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工業、運輸和農業的汙染氣體排放量很大,家庭爐灶和燃料排放也很多。
  • 為減少海運溫室氣體排放 國際海事組織籤署協議
    為減少海運溫室氣體排放 國際海事組織籤署協議 2018-04-14 14:24: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每年死亡63.1萬人!發病死亡人數最高的癌症竟是…
    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我國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392.9萬例,肺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已連續10年位居惡性腫瘤之首。口腔癌雖不為大眾熟知,但危害不可忽視。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我國肺癌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已連續10年位居惡性腫瘤之首,每年新發肺癌約78.7萬人,因肺癌死亡約63.1萬人。
  • 氣候變化對空氣危害影響有限
    據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報導,以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為主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布報告稱,氣候變化對人造成的危害影響有限,由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室外空氣汙染才是真正的「隱形殺手」。該研究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環境研究快報》上。  空氣汙染被認為是目前所面臨的一個主要環境風險。
  • 每年因吸菸死亡逾100萬人
    每年因吸菸死亡逾100萬人...幾十年前的香菸廣告有多瘋狂?吸菸的危害超乎想像...導讀:菸草煙霧中含有70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數百種是有害物質,至少70種能夠致癌。全世界前8位死因中,有6種與吸菸有關。作為菸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正面臨哪些控煙挑戰?取得了哪些成績?還有哪些有關吸菸的謠言?一組數據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