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象:唯一一種直接影響古代戰爭史的生物

2021-02-07 日日節



戰象,相信大家對這種陸地上最龐大的被人類運用於戰爭的動物並不陌生。在眾人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七擒孟獲的過程中就曾打敗過南蠻的戰象。就連《西方戰爭藝術》的作者瓊斯先生都認為戰象是無用的。所以,在中文網絡世界就有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對戰象產生一種「無用廢物」的印象。


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大象,包括亞洲象與非洲草原象的北非亞種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成功被作為直接戰鬥力量、且能夠對會戰結果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動物。相較之下,馬匹不過是騎兵的運載工具(儘管馬的衝撞和踐踏也能直接造成一定的傷亡),而戰犬在大規模的正面作戰中作用不大。關於其他的猛獸,成功運用它們於戰爭的可能性近乎為零,好比黃帝曾役使熊、羆、貔、貅攻擊蚩尤這樣的傳說,只是令後人啼笑皆非的神話罷了。


▲亞洲象襲擊智人車輛


戰象龐大的身軀註定了它一定會在古代戰爭中大放異彩。野戰上,它具備優秀的衝擊力和極大的心理震懾力,它的長鼻可以捲走敵人的兵器,它的腳掌足以讓一個成年人血肉模糊,同時較高的身材可以讓其為將領提供良好的視野平臺。進入了近代早期,人們還試圖用火器加強戰象,在象背部署火槍手和輕型火炮。攻城方面,印度王公和將領派他們的戰象攻擊守方城門和城牆,戰象的象鼻能夠破壞不甚堅固的牆垛,而頭部安裝了攻城釘的戰象則充當了生物攻城錘,許多印度城堡都不得不給他們的城門設計了防象釘。後勤方面,大象可以用來運輸重型攻城大炮等物資。


戰象的缺點是容易受驚和遭到集火,前者被戰象無用論者無限放大,後者令戰象在火氣成熟的19世紀被徹底淘汰。


▲攻城中的大象


在古代,使用過組建過自己戰象部隊的偉大帝國和知名將領數不勝數。比如打敗過印度和波斯戰象的希臘繼業者帝國——塞琉古、在坎尼會戰中永垂青史的漢尼拔、以「皮洛士勝利」流芳百世的皮洛士大王、阿克巴救星莫臥兒砥柱的拜拉姆汗。即便是中國人的王朝也曾使用過戰象,五代十國中位於嶺南盛產大象的南漢國就組建了巨象軍,巨象軍被視為南漢國的主力部隊存在。


一些古代戰象復原圖放贈:



▲希達斯皮斯河戰役:(公元前326年)中的印度戰象與馬其頓軍隊。此戰是第一場由西方史學家記載下的、戰象產生重大影響的會戰。雖然戰役以亞歷山大大帝的勝利告終,但馬其頓軍隊在戰象面前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印度戰象的出色表現使得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紛紛開始謀求組建自己的戰象部隊。




▲皮洛士的戰象:伊庇魯斯統治者皮洛士的戰象與羅馬軍隊交戰。皮洛士的戰象是他的親家埃及託勒密王朝提供的,他在義大利半島與西西里取得的諸多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戰象,但他本人在後來入侵斯巴達的攻城戰中因為對戰象的不當使用而兵敗身死。



▲拉菲亞會戰(公元前217年)中交戰的塞琉古(左)與埃及託勒密王朝(右)的戰象部隊。塞琉古使用的亞洲象成功壓到了對方的北非象,但因為塞琉古統治者安提古三世的錯誤指揮,此戰以塞琉古軍隊的失利而告終。



▲扎馬會戰(公元前202年)中潰散的迦太基戰象。此次戰役中迦太基本土軍隊提供給漢尼拔的戰象是倉促捕捉、未經嚴格訓練的北非象,可想而知它們不會起到多少積極作用。此戰的慘敗註定了迦太基的覆滅命運。

相關焦點

  • 李碩談中國古代戰爭史的寫作
    他在博士論文中寫的是魏晉南北朝的戰爭史,隨後出版的《南北戰爭三百年》即在此基礎上改寫,並出版了《樓船鐵馬劉寄奴》。曾在新疆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工作的他,也長期關注歷史地理與邊疆民族問題研究,近來出版的《俄國徵服中亞戰記》即是這一領域的成果。在此次訪談中,談到了他對中國古代戰爭史的種種看法。
  • 在沒有使用火藥之前,一頭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戰象能力有多強!
    據小編所知在古代的戰場上,戰象的主要力量無疑是它們對敵人士氣的影響。大象,尤其是古代的大型印度象, 大多為亞歷山大帝國的後繼國所使用,體型龐大,令人生畏,而且吵吵嚷嚷。此外,它們不熟悉的氣味和聲音會使敵馬驚慌失措。戰象是一個通用單位。
  •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古代的戰爭史,是不是最為豐富的?
    有一句話:中國的歷史是一場戰爭史。這句話已經很明白的回應了這個問題,中國的戰爭史是世界上最豐富的的。從炎黃二帝時期就已經有了逐鹿之戰,從而建立夏朝。這種王朝的更迭形式從夏貫穿到民國時代,沒有任何一次王朝更迭未曾發生過戰爭。
  • 印度傳統冷兵器——象鉤,雖然只有小小一根,但卻能殺死戰象!
    戰象,在古代戰爭史上曾出現過的一種特種部隊,它在古代戰爭中發揮著現代部隊中坦克的作用。經過訓練的戰象,作戰時衝鋒陷陣,勇猛無敵,能破城門、毀營壘、拆武器、踏敵軍、陷敵陣,常給敵方造成極大的殺傷。大約四千年前,印度河文明開始馴象,所以首先被馴化的品種是亞洲象,主要用於農業,人類首次驅使象上戰場是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古印度,當時吠陀時代的印度有幾首聖歌對此加以記載。
  • 古代戰場上的大象,真是為了戰爭而生嗎?
    ▲東南亞國家的戰象說到戰象,首先要說明的是野生大象的分布,由於古代養殖環境下無法對養殖的大象進行人工繁殖育種,因此戰象的象源必須依賴於野生的大象。不過繼業者對於戰象的使用實際上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戰象本身的使用壽命。戰象的脊椎負重能力實際上極為的有限,這也就是為什麼古印度人不惜讓騎手幾乎是處於零防護的狀態。戰象所批覆的重甲,對於戰象本身體溫也造成了很大的問題,嚴密的金屬包覆讓這些大象的身體難以散熱。這兩點無一例外都會對戰象造成致命的影響。
  • 幾百發子彈也不能殺死一頭大象,亞洲戰象如何退出了歷史舞臺?
    雖然劇情都是虛構的,但雙方兵戎相見時有一種威力巨大的武器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緬甸軍隊中的戰象。戰象力大勢沉,所向披靡,打的冷兵器時代的清朝大軍束手無策。眾所周知,這些戰象就是分布在亞洲地區的亞洲象,不僅僅是緬甸,包括印度、泰國和柬埔寨在內的多個國家都有大象的分布。因此,戰象也自然成了這幾個國家的戰爭武器。
  • 古代騎兵除了騎馬還騎什麼,你知道多少?下
    相比駱駝、戰象,騎牛武士就顯得更加罕見,有些人會覺得騎牛決鬥只不過是神話傳說,其實騎牛在羌族以及藏族歷史上卻是實實在在的一種存在,有著悠久歷史今天藏族人民依然喜歡舉行犛牛大賽駐藏解放軍入鄉隨俗,也學會騎犛牛出行巡邏,真正體現了犛牛「雪域之舟」的含義解放軍騎牛進行日常巡邏
  • 戰象登場!《全面戰爭:競技場》22日公測
    同時,具備高防禦力的全新戰鬥單位「戰象」也值得關注。哈斯德魯巴全新戰鬥單位「戰象
  • 《地平線:禁忌西部》機械戰象介紹:重甲+隱藏武器
    今日(7月12日),開發商Guerrilla工作室在官方推特上分享了新作《地平線:禁忌西部》預告片中出現的「機械戰象」的簡介。開發商Guerrilla工作室在推特中寫道:來認識一下Tremortusk吧,它是一頭「機械戰象」,它身上搭載了幾乎無懈可擊的重甲各種隱藏武器。
  • 戰爭大象:古代世界的軍事「坦克」消亡史!
    戰象可分為兩類:參與戰鬥的和用於後勤目的的。作為一個戰鬥單位,這個戰象已經被不同地區的人所採用,從北非到印度。大象遍布每個戰場!這些大象在戰場上幾近於無敵,儘管他們遠沒有堅不可摧,但冷兵器時代弓箭和長矛對其傷害近乎於0,更不用說統治者在其身上遍布鎧甲,雖然在後來大象已經不用於戰場,但是其作為運輸部隊的主力軍,依舊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
  • 自然選擇僅僅是生物進化的一種因素,並非唯一因素
    首頁 » 自然選擇僅僅是生物進化的一種因素,並非唯一因素 自然選擇僅僅是生物進化的一種因素,並非唯一因素 來源:新華網 2007-08-23 22:20
  • 《我的世界》MC它是亡靈生物唯一的一種水生生物,能夠水下行走?
    《我的世界》MC它是亡靈生物唯一的一種水生生物,能夠水下行走?《我的世界》亡靈生物唯一的一種水生生物,它會攻擊遊泳的玩家?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亡靈生物是指擁有亡靈特性的生物,比如它們通常害怕陽光、具有穿戴裝備的能力等,代表生物有殭屍、骷髏等!
  • 課外拓展丨光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后羿射日,講述了在遠古的時候,大地出現了嚴重的旱災。炎熱烤焦了森林,烘乾了大地,曬乾了禾苗草木。原來,是帝俊與羲和生了10個孩子都是太陽,他們住在東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樹叫扶桑。10個太陽睡在枝條的底下,輪流跑出來在天空執勤,照耀大地。
  • 中國古代攻城器械中,雲梯算什麼?看看朱元璋玩過的一窩蜂火箭桶
    在古代,攻城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讓人頭痛的一部分。 縱觀古代城牆,可以說是一個賽著一個高,一個賽著一個厚,時不時還搞點小迷宮來個「甕中捉鱉」。為了減少在攻城時的損失,古人又一次運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很多實用的攻城器械。
  • 人類真的是地球上唯一智慧生物嗎?看完這些,我很懷疑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真的沒有別的智慧生物產生嗎?人類真的是地球上唯一智慧生物嗎?隨著資料的不斷發掘,我們產生了懷疑。看著下面這些事實確鑿的材料,我們真的能說我們是唯一的智慧生物嗎?在澳大利亞的巖畫上有一些奇怪的生物圖案,那些生物好像不是來自地球上的,而且身上仿佛穿著酷似現代太空衣一樣的東西。難道在很久以前,就是地外生物穿著太空衣來到澳大利亞,在巖石上留下了它們的標記嗎?
  • 世界上唯一一種只要不被吃掉或病死,理論上會長生不死的生物!
    從古至今,人們都希望能有一種長生不老藥,歷代帝王有多少為追尋「長壽」而被掛上了昏君的牌子。世界上最長壽的生物裡有烏龜、幾百歲歲的鯊魚、幾百年的明蛤,排在第一的毫無疑問是燈塔水母了。燈塔水母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只要不被吃掉或病死,理論上會長生不死的生物。這是真的麼?
  • 水熊蟲為何會被送往月球,它是唯一可以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生物!
    負責降落的主發動機出現故障,導致探月器無法正常減速,最後直接撞上了月球表面,同時和地面失去了聯繫。但是這次探月失敗之後,卻遺留下了一個問題。就是這次在飛行器上還有來自地球的乘客,它就是水熊蟲。也許很多人對於水熊蟲並不了解,那麼我們簡單介紹下水熊蟲這種動物。水熊蟲人送外號「小美」,它是一種緩步動物門生物的俗稱。
  • 既然石油是古代生物沉積分解形成的,那麼古代有那麼多生物嗎?
    在重力作用的影響下,這些被分解越來越多的小油滴就會逐步地往地層深入移動,越往下層溫度上升越明顯,這些油滴的活性也就越來越強。在越來越大的壓力作用下,這些原本分散的小油滴,會沿著巖石中的縫隙被擠進底層的砂巖層中,這裡沉積物的顆粒較粗,孔隙較大,有利於油滴的聚集,最後形成能夠存積大量油滴的貯油層。
  • 在史前生物身上尋找古代病毒,結果怎樣?
    全球變暖的影響終於來了,兩極冰川在加速融化,北極永久凍土在大片垮塌,多地野火頻發,災難似乎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