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象,相信大家對這種陸地上最龐大的被人類運用於戰爭的動物並不陌生。在眾人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七擒孟獲的過程中就曾打敗過南蠻的戰象。就連《西方戰爭藝術》的作者瓊斯先生都認為戰象是無用的。所以,在中文網絡世界就有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對戰象產生一種「無用廢物」的印象。
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大象,包括亞洲象與非洲草原象的北非亞種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成功被作為直接戰鬥力量、且能夠對會戰結果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動物。相較之下,馬匹不過是騎兵的運載工具(儘管馬的衝撞和踐踏也能直接造成一定的傷亡),而戰犬在大規模的正面作戰中作用不大。關於其他的猛獸,成功運用它們於戰爭的可能性近乎為零,好比黃帝曾役使熊、羆、貔、貅攻擊蚩尤這樣的傳說,只是令後人啼笑皆非的神話罷了。
▲亞洲象襲擊智人車輛
戰象龐大的身軀註定了它一定會在古代戰爭中大放異彩。野戰上,它具備優秀的衝擊力和極大的心理震懾力,它的長鼻可以捲走敵人的兵器,它的腳掌足以讓一個成年人血肉模糊,同時較高的身材可以讓其為將領提供良好的視野平臺。進入了近代早期,人們還試圖用火器加強戰象,在象背部署火槍手和輕型火炮。攻城方面,印度王公和將領派他們的戰象攻擊守方城門和城牆,戰象的象鼻能夠破壞不甚堅固的牆垛,而頭部安裝了攻城釘的戰象則充當了生物攻城錘,許多印度城堡都不得不給他們的城門設計了防象釘。後勤方面,大象可以用來運輸重型攻城大炮等物資。
戰象的缺點是容易受驚和遭到集火,前者被戰象無用論者無限放大,後者令戰象在火氣成熟的19世紀被徹底淘汰。
▲攻城中的大象
在古代,使用過組建過自己戰象部隊的偉大帝國和知名將領數不勝數。比如打敗過印度和波斯戰象的希臘繼業者帝國——塞琉古、在坎尼會戰中永垂青史的漢尼拔、以「皮洛士勝利」流芳百世的皮洛士大王、阿克巴救星莫臥兒砥柱的拜拉姆汗。即便是中國人的王朝也曾使用過戰象,五代十國中位於嶺南盛產大象的南漢國就組建了巨象軍,巨象軍被視為南漢國的主力部隊存在。
一些古代戰象復原圖放贈:
▲希達斯皮斯河戰役:(公元前326年)中的印度戰象與馬其頓軍隊。此戰是第一場由西方史學家記載下的、戰象產生重大影響的會戰。雖然戰役以亞歷山大大帝的勝利告終,但馬其頓軍隊在戰象面前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印度戰象的出色表現使得亞歷山大的繼業者們紛紛開始謀求組建自己的戰象部隊。
▲皮洛士的戰象:伊庇魯斯統治者皮洛士的戰象與羅馬軍隊交戰。皮洛士的戰象是他的親家埃及託勒密王朝提供的,他在義大利半島與西西里取得的諸多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戰象,但他本人在後來入侵斯巴達的攻城戰中因為對戰象的不當使用而兵敗身死。
▲拉菲亞會戰(公元前217年)中交戰的塞琉古(左)與埃及託勒密王朝(右)的戰象部隊。塞琉古使用的亞洲象成功壓到了對方的北非象,但因為塞琉古統治者安提古三世的錯誤指揮,此戰以塞琉古軍隊的失利而告終。
▲扎馬會戰(公元前202年)中潰散的迦太基戰象。此次戰役中迦太基本土軍隊提供給漢尼拔的戰象是倉促捕捉、未經嚴格訓練的北非象,可想而知它們不會起到多少積極作用。此戰的慘敗註定了迦太基的覆滅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