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抱著一顆好奇心閱讀了《我們愛科學》這本雜誌

2020-12-06 各色視頻收集

今天,我抱著一顆好奇心閱讀了《我們愛科學》這本雜誌,這本書的內容豐富多彩,是一本有趣的科學雜誌。

有一期為極地鬥鯊,文中的選手要挑戰的可是從鯊魚口中拔牙,這是一個刺激的事情,我心想:太勇敢了,鯊魚又不會說話,又不會聽從你的命令,有一半的可能性拔牙成功,還有一半的可能性將會被鯊魚吃掉,是在太恐怖了!盡然右這樣的膽量去給一個食肉動物拔牙,真讓人敬佩他的勇氣和膽量,選手面對鯊魚一點都不緊張,在拔牙的過程中顯得輕鬆、自在,這說明科學的進步能使人類和鯊魚做朋友。

在日本,垃圾要分家,分類成習慣:紙張和塑料都有分類處理的標識,哪怕是一張張小小的包裝紙,在丟棄的時候也必須分開。環保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人們不會拿著瓶子滿街亂丟,他們會在自動售貨機旁邊喝完,然後把瓶子留在旁邊專門盛放廢塑料的垃圾桶裡。舊衣服的回收分類更是細緻,比如襪子,如果是兩隻,在「沒穿破,左右腳搭配」的情況下屬於舊衣料,如果只有一隻則屬於燃燒。

這樣,有用的襪子可以洗乾淨捐給需要的人,而沒用的襪子才是垃圾。從這個事例中也反映了科學在進步,連扔垃圾都要分類,把它沒有用的才當垃圾,有用的還可以再利用。

愛迪生12歲的時候,他把化學藥品等東西都放到了火車上,做實驗。有一次,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遇到了空氣立即燃燒起來,車長氣極了,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把他的一隻耳朵大聾了。

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有一次,硫酸燒毀了他的衣服;還有一次,硝酸差一點弄瞎了他的眼睛。他沒有被危險所打倒,而是繼續完成實驗。

愛迪生試製電燈,為了找一種價值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裡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實在太累了,就躺在實驗臺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努力,終就到了燈絲,發明了電燈。後來,愛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命的東西有1000多種。

科學就像大海一樣,讓你去探究、去發現其中的奧秘,讓你在大海中航行,去發現更多對科學有力的東西。

當我們遇到了困難的時候,應該像愛迪生一樣,戰勝困難,取得成功。我也熱愛科學,因為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有關科學的知識,還可以從中體會到樂趣,所以熱愛科學,可以一舉兩得。

我愛科學裡新穎的東西,愛科學裡偉大的發明,更愛那些著名的科學家們,是你們,讓世界變得更加的強大,是你們你讓我知道不經歷雨風雨怎麼見彩虹。

科學的進步,使人類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只要有了好奇心,說不一定,下一的科學家就是你,再有好奇心的同時,自己也要去實踐一下,才知道科學的魅力是多麼強大,多麼吸引人的眼球。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叫《象鼻子牛的故事》,故事講的是一頭象鼻子牛通過幫助別人從而獲得別人喜愛的事。開始象鼻子牛去找朋友玩,可是別人都說它牛不像牛,象不像象,沒有人願意不跟它玩。於是它決定駕駛消防車出去闖闖,讓大家瞧瞧世界上新出現的象鼻子牛,他跟大家一樣,能做許多事情,他願意幫助別人,也需要別人幫助他。

於是它就開著消防車出去了。在路上它看見一隻公雞身上到處都是紅色的,就以為是火。它趕快拉起水龍頭往公雞上噴。公雞大叫起來,它趕快說;「對不起」。大紅公雞就原諒了它,還告訴了它紅色的並不都是火。第一次救火闖禍了,他決定不能再做錯事了。象鼻子牛繼續往前開,遇到了一排著急的螞蟻,就問:「你們在幹嘛呀?」螞蟻說:「我們家失火了,要去救火。」它趕快過去幫它們救火,過了一會兒火滅了。所有螞蟻一起說:「謝—謝—象—鼻—子—牛—,你是我們的好朋友。」象鼻子牛開心極了。接下來它又救了可憐的小老鼠,為它接好了腿;還贏了小木頭人。可是了幫助大家象鼻子牛變成了一灘泥,最後小夥伴幫它捏成了一頭牛鼻子象。它將為得到所有朋友的承認而繼續努力。

通過看了《象鼻子牛的故事》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象鼻子牛也成為了我的好朋友。象鼻子牛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傷心、絕望,而是樂觀、積極向上,不怕苦不怕累,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去幫助別人。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要好好學習象鼻子牛的精神,遇到困難不能怕,努力想辦法總是可以解決的;同時還要助人為樂,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朋友。

這個故事也讓我懂得了愛與堅強。我的心也被象鼻子牛的愛心深深打動了。我決定我也要像象鼻子牛一樣,做一個堅強、寬容、有愛心的人!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是陽光姐姐伍美珍畫的一本漫畫,書名叫《沒有秘密長不大》。

這本書裡面主要講了張小偉和他的好哥們朱子同的故事,裡面的內容逗趣,幽默,溫馨,傷感......讓我看了永遠忘不掉,現在,我就給你講講我看後的感悟吧!

我覺得,裡面的人物畫的時而普通,時而萌,時而兇,讓人看了咧嘴大笑,陽光姐姐,這樣給贊喲!這本書上說:人氣小說,原味重現,時尚漫畫引爆陽關校園。這句話在這真是適合不過了呢!

這本書告訴我們,成長路上有許多秘密,那些隱秘的煩心和心思,讓我們困擾,讓我們恐慌,也讓我們自我懷疑。但有一天,我們會感激那些秘密,因為,就在消化那些秘密的時候,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內心世界,成長路上,沒有秘密長不大!

一出場就念咒語的盛海伊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呢!

這個古靈精怪的女孩子完全顛覆了戴眼鏡的好學生形象。但是作為社刑的插畫家居然要為三篇「高水準」作文發愁,鬧起了轟動校園的傳奇化抄襲的烏龍事件。還好有她的表哥成望,楚芭,霄驍,月瑤的鼓勵和支持才能挺過來。看到這裡,我很有感觸,朋友,不能只是一味的吹捧,還要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雪中送炭」。

如果說海伊像波濤洶湧的大海,那麼楚芭就像涓涓細流的小溪。文中的海伊就像成望說的:「裝地再淑女也還是假小子。」可是,成望,海伊,楚芭......這些無疑的好學生,其實也在背後不停地蟄伏,「很多人以為只要我們信手一掂,就能得到一切了......」這句話是不是讓你很有感悟?這也說不定是好學生的心裡話呢!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我想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有海伊或楚芭一樣的經歷。我覺得這是一個成長的經歷,你吸取了這次的教訓,下次就不會去犯同樣的錯誤。不只是這些,我覺得最值得學習的是他們的友誼。雖然成望和楚芭只間的友誼飽受家長的誤解,但他們之間的友情卻沒有停止。直到楚芭要回家鄉的時候,成望才平靜的說:「是要回那美麗的南方小鎮嗎?」讓我們去祝福著溫暖有純潔的友誼吧!

今天,我看了《女巫掃帚排排坐》的故事。故事主要講有一個女巫有一隻貓,一天風很大,把女巫的尖尖帽吹走了。女巫命令掃帚落到了地上,女巫東找找西找找,不見尖尖帽的蹤影。一隻小狗叼著女巫的帽子走了出來,把帽子還給我了女巫。小狗想要坐上女巫的掃帚,女巫答應了。兩人繼續前進,女巫這次抓緊了尖尖帽,可頭上的蝴蝶結又掉了。小鳥找到了蝴蝶結還給了女巫,小鳥也想做女巫的掃帚,女巫答應了,三人繼續前進。後來,女巫不小心手一松,魔法棒掉了,小青蛙找到了還給了女巫,它和小狗、小鳥一樣,也想坐掃帚,女巫答應了。 他們一起出發了,飛著飛著掃帚斷了,大家都掉了下去,只剩女巫還在掃帚上。女巫飛進了雲,她遇見了惡龍,惡龍想把她當點心吃。這時,泥潭裡冒出了一隻大怪物,怪物把惡龍嚇跑了,女巫得救了,怪物原來是女巫的好朋友裝扮的。女巫又重新造了一把新的很特殊的魔法掃帚,四個朋友又開始了新的旅程。

三隻小動物很愛幫助別人,也很會合作想辦法。我也很喜歡女巫,她也很愛幫助別人,因為她愛幫助,所以也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相關焦點

  • 今天,我們應該如何閱讀《我是貓》?
    《我是貓》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一九〇五年在雜誌上連載後很快出版了單行本,迄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今天它依然為廣大讀者所喜愛,是人人皆知的名著。這部小說幽默風趣、諷刺辛辣,沒有什麼曲折驚險的故事情節,讀者可隨著貓眼一起觀察主人家每天的飲食起居、周圍環境,以及與他人之間的交往糾葛,並且一起享受著詼諧幽默的貓褒貶調侃人類的樂趣。
  • 屬於孩子的完美禮物—我們愛科學
    和《我們愛科學》的相遇可是說是一次偶遇,年少時的我有次路過書亭發現這本書的封面居然是我最痴迷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系列,衝著封面把書買了回家。結果當我仔細閱讀之後,那種讓小孩也能輕鬆看明白內容的講述方式,簡直是打開了我的新世界大門,從此《我們愛科學》便陪伴我至今。
  • 少兒科普雜誌《我們愛科學》 永遠年輕的"老"科普
    2014年成功從旬刊改為周刊後,《我們愛科學》雜誌的訂閱量不降反升,每月發行量穩定在140萬冊左右,其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深深吸引並陪伴著青少年探知和求索科學的奧秘。 趣味內容普及科學知識 「2014年從旬刊改為周刊後,我們感覺這一步真的對路了。」《我們愛科學》雜誌主編毛紅強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發出了如此感嘆。
  • 菠蘿科學獎,科學需要好奇心
    從菠蘿科學獎的內容到獎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另類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在中國一般稱為搞笑諾貝爾獎),其宗旨是,評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古怪」研究,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該獎於每年9月在美國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舉行,隨後會有獲獎者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公開演講。評審委員中有些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 5折徵訂 | 美國優秀小學雜誌《好奇號》中文版,1本=5本雜誌!拓展...
    想給孩子訂雜誌的朋友看過來,又有新雜誌開始徵訂了!  月初時給大家推了語文雜誌《小讀者》,今天則給大家帶來了科普雜誌《好奇號》!    科普類雜誌Dora媽目前只推薦過《少年時》。這本雜誌真的非常不錯,內容有深度,真正做到「不矮化兒童」,但也造就了這本雜誌的難度不會小,所以不少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看起來就有些困難。
  • 看這本英文原版雜誌,比你背單詞表有用多了!
    平時我們在網上看的《國家地理》推薦,只是別人翻譯過來的二手資料,今天我要推薦的是原汁原味的英文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我們在獲得百科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快速擴充詞彙量~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閱讀能力。舉個例子,《國家地理》裡關於武當山的描寫:
  • 這硬核通識雜誌,1本抵5本,過癮
    先說說這個雜誌的幾點優勢:1、一本抵5本,知識容量大別看《好奇號》才一本,但厚厚128頁,涵蓋了5本雜誌的內容。每位譯者都有碩士或者博士學位,擁有豐富的出版、寫作或者科學報導經驗,兼具優秀的專業背景和文字功底。不僅要求準確,而且還要像原版文章一樣,生動有趣,他們也會添加一些背景知識,讓孩更容易接收和理解。講一個小插曲。之前翻閱《好奇號》的時候,我讀到了下面這一段。
  • 如果重讀小學,我也會買這本關於博物館的雜誌
    原標題:如果重讀小學,我也會買這本關於博物館的雜誌 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總會有幾款零食、幾部卡通、一份雜誌成為成年之後彼此共同的回憶。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電子產品大行其道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感嘆孩子的童年娛樂太過單調。
  • 圖畫本《法布爾昆蟲記》 激發小朋友們的好奇心
    19世紀末,傑出的法布爾先生捧出了一部《昆蟲記》,世界響起了一片讚嘆之聲,並且這片讚嘆聲響徹了100多年,直到今天!  法布爾先生寫的《昆蟲記》非常樸素和優美,他把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寫成了優美的散文,讓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更能獲得一種美的享受,並由衷地產生一種對大自然深深的熱愛!
  • 依託《我們愛科學》中少總社進軍原創科普出版
    中少總社社長李學謙表示,基於科普讀物市場由引進版佔據絕對優勢的現實,中少總社決意依託「中國少兒科普第一刊」《我們愛科學》雜誌,從2016年開始,戰略性進軍原創科普出版。     據了解,基於《幼兒畫報》《兒童文學》《中國卡通》等雜誌成功書刊互動之後,中少總社旗下科普名刊《我們愛科學》進軍圖書出版領域,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確定以重點選題為龍頭,以科普圖書的「定製服務」,充分滿足小讀者和學校的閱讀需求。
  • 這套令全球孩子瘋狂的科學雜誌,為什麼能引爆他們的學科興趣?
    這套對標中小學課程中的理工科目的雜誌,具備全面完整的知識全局觀,涵蓋七大學科,用三維視覺圖解科學世界,培養孩子閱讀興趣與好奇心,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全年齡閱讀雜誌。 中國孩子很聰明,學習成績也很厲害,可是放到國際上橫向一比,總覺得缺少了一些開創精神和國際化視野 。 有人說中國人改變不了世界,那什麼樣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 國外孩子超愛看的兒童雜誌,有中文版了!科學自然歷史人文都搞定
    自然文化雜誌《FACES》兒童閱讀雜誌《Cricket》也就是說,一本《好奇號》=1本科普雜誌+1本人文雜誌+1本文化雜誌+1本文學雜誌!推薦理由:1)精選 Cricket家雜誌經典內容!涵蓋科學、自然、歷史、人文、英語閱讀!2)主題式閱讀+互動式閱讀,培養孩子好奇心,鼓勵探索未知世界!3)內容有趣、輕鬆,圖文並茂,6 歲以上就能讀!
  • 這些陪伴我們成長的少兒報刊雜誌,你還記得嗎?
    如今,那些曾經影響我們的少兒刊物的編輯已經老去了,但傳承著這本刊物「人格」力量的群體仍然是年輕的,是不可替代的。今天是六一兒童節,還記得你小時候讀過的那些少兒報刊雜誌嗎?哪些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讓我們一起懷念一下。《幼兒畫報》:童年的美好回憶《幼兒畫報》是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書刊。
  • 這幾本雜誌,不光在講植物的美丨這個設計了不起
    據說,第一本植物雜誌是創辦於 1787 年《柯蒂斯植物學雜誌》,由植物學家柯蒂斯發起,但其特色是植物插畫,手繪後的植物似乎給予了一種重新發現的眼光,在擴展人們知識面的同時培養對生活的興趣。後來出現的很多植物雜誌越來越向科學和專業發展,卻也流失掉大眾讀者,此外也不乏風格活潑,善於利用各種媒介來介紹植物的,比如上周推薦的《blad》,專注用藝術來表現植物的美。
  • 說說我為五年級孩子準備的雜誌書單:涵蓋文史、科學、時政、休閒!
    上小學後,孩子看課外書的時間明顯少了,經過幾年的磨合逐漸形成了開學期看雜誌,放假看長篇文學作品的習慣。這幾年下來,每年訂的雜誌都會有調整,也是為了適合孩子的成長。
  • 《我們愛科學》
    taonews.html 《我們愛科學
  • 這是一本適合小學一年級孩子閱讀的科普雜誌
    我家範兒愛看書,但是大部分都是故事類的。我買過很多的科普書籍給他,但是他似乎都不喜歡.家裡有很多的漫畫,畫冊,繪本類的科普書籍,他都不來電。只有故事類的科普書籍稍微沾點邊,所以我很是煩惱。等到上了一年級之後,老師建議大家訂閱雜誌,範兒回來鬧著要定,我腦子一轉,何不乘著這個機會定點科普類的雜誌,看看他是否感興趣。經過精心的挑選之後,選了這本科學大眾。
  • 身處第N次浪潮:我們愛科學、故事會、知音、讀者和網文
    夾雜在這三大浪潮裡的一次次湧動的小浪潮,將人類推向一個個新高度。讓我們用鍵盤記錄那些無法選擇的時代,在普通人身上留下的痕跡。躺在沙發上,劉意守順手抄起一部《道德經》,翻開來嘴裡嘟嘟囔囔地念了一頁,又放到茶几上,拿起手機開始搓起來。書靜靜地擺在茶几上,在暖和的燈光下顯得很平靜。
  • 雜誌貓推薦幼兒教育雜誌,雜誌訂閱季盛大開啟
    本網11月20日訊 好的教育,應該能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習,最起碼也應該儘可能連接真實世界的場景。因為全球疫情,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要面對更多的未知、更多的危機,這也是一次寶貴的機會,讓我們和孩子更關注真實世界的機會。
  • 可能這是最好看的科學人文雜誌
    可能大家不知道,我們《新發現》的版權合作方法國《科學與生活》(Science & Vie)雜誌創刊已百有餘。且讓我們講述它的緣起——與一個人的願望有關;講述它的歷史——與所處的時代緊密相連,見證了每個時代的悲喜劇;講述它的演變,以及它的宏大計劃,並專注於接下來的100年……創刊號的封面展示了305毫米艦炮的製造情景1914年4月1日這就是我夢想的雜誌在位於巴黎昂吉安路的大辦公室裡,保羅·杜普伊將一本新雜誌的樣刊擺到父親的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