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冠狀動脈狹窄問題的朋友來說,放還是不放支架,是令人糾結的問題之一,很多朋友經常這樣問,心血管狹窄到多少才需要放支架?對於這樣的問題,其實很難一概而論,也並非所有的心血管狹窄問題都可以通過放支架來解決。
首先來說一下冠狀動脈狹窄的問題,心臟是為我們身體供血的重要器官,而為心臟本身供血的血管就是冠狀動脈了,當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時,我們的冠狀動脈是受到影響最大的動脈血管網之一。一般臨床上認為,如果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不超過50%,就不會影響心臟的血供,起引起心血管健康問題的風險也
這樣的一種情況,是不是說冠狀動脈狹窄不超過50%,就不用擔心,不用管了呢?當然不是的,這種認識上的誤區一定要及時的糾正,實際上,如果我們的冠狀動脈已經開始出現逐漸狹窄,而我們的身體也確實存在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等這樣的心血管高危風險因素,如果能夠儘早的加強這些慢病的控制和不良生活習慣的糾正,儘早的加強動脈粥樣硬化的控制,才是最正確的做法,如果可以在冠狀動脈出現硬化的早期,儘早的加強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控制,冠狀動脈狹窄的發展進程就會大大減緩,發生嚴重狹窄,甚至需要進行支架手術的機率也會大大降低。
而如果反過來,因為冠狀動脈狹窄還不到50%,即使有三高問題也不去控制調理,生活上的吸菸、長期大量飲酒,肥胖,高脂高鹽高糖飲食等方面的不良習慣也不去糾正和改善,冠狀動脈的硬化、狹窄就會進一步發展,而在冠狀動脈上已經形成的斑塊也會變得越來越大,而且越來越不穩定,這樣的情況下,發展成冠心病,甚至是發展成嚴重狹窄甚至心梗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如果冠狀動脈已經出現狹窄,影響心臟血供的情況,如何改善血管就是很重要的問題了。對於這個問題,通常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保守治療一般是指通過生活調理幹預,服用藥物等方式,來控制三高及冠心病問題,從而改善相關不適症狀,改善心臟血供,減少出現心血管急性事件(心梗)以及心血管急性狹窄的風險,而另一種手術的方式一般包括支架介入術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放支架和搭橋。
冠狀動脈狹窄為什麼要放支架,相信道理大家都很明白,之所以在狹窄部位放支架,主要是為了將冠狀動脈的狹窄、閉塞部位形成支撐,從而改善和重建心臟血運,從而減少血液供應不足而對心臟造成的健康危害。
到底什麼情況下才應該對冠心病患者放支架呢?簡單來說,如果通過保守治療,能夠有效的緩解冠心病的不適症狀,同時也能夠嚴格的控制好血脂血糖血壓水平,同時再加上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幹預,能夠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情況下,就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來控制和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而如果屬於以下2種情況,通常都是需要和可以通過放支架來改善病情的——
1. 心血管完全閉塞,這個不用多說,對於急性冠脈症候群(心梗)問題,一般如果通過相關診斷發現有心梗問題,一般都要首先進行血管堵塞部位的探查,適合放支架的,都會直接行支架手術來進行緊急的救治。支架術是重建心梗患者心臟血運,減少急性心梗對心肌形成損害,減少心梗死亡率的重要治療幹預手段。
2. 對於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較嚴重,比如已經超過75%以上的情況,同時通過藥物幹預,已經無法控制病情的冠心病患者,通常醫生會評估是否需要放支架來改善和控制病情。通過狹窄部位的供血情況來判斷,如果不調整血管狹窄程度,進行血液供應的改善,會進一步影響心臟的健康,引起心衰、心肌受損、心功能下降等問題的出現,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狹窄部位可以放支架,醫生一般也會建議通過放支架的方式來改善心臟血供,從而減少冠脈嚴重狹窄而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這種情況安放支架,也可以有效地減少斑塊不穩定造成的心梗風險。
最後還要囉嗦的一點是,不管是放了支架,還是保守治療,我們對於心血管狹窄的問題都要積極的引起重視,特別是已經確診為冠心病問題的朋友,一定要注意積極的控制心血管疾病風險,放了支架也不代表冠狀動脈的其他部分不會進一步出現狹窄,而可以不放支架的情況,如果不積極的控制心血管風險,發展的越來越嚴重,最終還是要通過放支架來解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無論如何,儘早的積極的控制心血管疾病風險,控制好三高水平,堅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夠更好地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