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觀察丨喀麥隆英語區師生頻遭襲擊綁架 分離勢力暴力活動害人不淺

2021-01-11 騰訊網

11月5日,聯合國駐喀麥隆人道主義協調員馬蒂亞斯·納布(Matthias Naab)發表聲明稱,在最近不到兩周的時間裡,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在喀西北部和西南部英語區發動了五次襲擊,8名學生遇害,十數名教師和學生先後被綁架。當地人認為,襲擊和綁架師生事件是分離主義分子所為。

△喀麥隆西北部和西南部英語區及事發地點位置圖

馬蒂亞斯·納布在聲明中說,11月4日,武裝人員襲擊了西南大區Limbe鎮一所大學,有教師和學生遭到虐待。同一天,9名兒童在一個叫Fundong的地方的上學路上被綁架,後被釋放。3日,持槍人員綁架了Kumbo鎮一所小學和中學的11名教師及學校工作人員,其中6人第二天獲釋,幾人曾遭受酷刑,不得不住院治療。10月23日,Bamenda的15名學生在放學回家路上被綁架。24日,槍手衝進Kumba鎮一所學校,射殺了年齡在7-12歲之間的8名小學生。31日,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在全國哀悼遇難者時發表講話,稱要將西南部學校致命襲擊案的幕後主使逮捕並接受法律制裁。雖然目前還沒有組織宣稱對近來的襲擊和綁架師生事件負責,但當地人認為是分離主義分子所為。

△喀麥隆民眾抗議對學生教師的暴力行為

喀麥隆曾是德國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遭英、法瓜分。上世紀60年代初獨立後,原先屬英國殖民地的西北、西南區和原先屬法國殖民地的其他地區演變為如今的喀麥隆英語區和法語區。其中,英語區人口大約500萬,佔全國總人口五分之一,而英語和法語也都成為喀麥隆的官方語言。2017年下半年以來,一些激進的分離主義者宣布英語區「獨立」,建立所謂「阿巴佐尼亞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Ambazonia),發起武裝叛亂。據聯合國統計,喀麥隆英語區暴力事件已經奪走3000多人的生命,並造成超過53萬平民流離失所,另有約4萬人逃往鄰國奈及利亞避難。(總臺記者 王新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喀麥隆:內戰肆虐之時,聖經翻譯者家中遭謀殺
    目前還沒有人聲稱對特姆的謀殺案負責,但滕博向《基督郵報》表示,當地人譴責富拉尼激進分子,稱他們受到政府一眾人的慫恿,對南喀麥隆支持分離主義的農業社區發動襲擊。長期以來,非洲富拉尼牧民就放牧牲畜一直與農民爭奪土地權利。在Facebook上,滕博向朋友們表示:「昨晚,他受到懷疑是親政府的富拉尼牧民的襲擊。他們切開了他的喉嚨,殺害了他。」
  • 非洲觀察|奈及利亞神秘恐怖襲擊:國際恐怖活動的新動向?
    卡杜納州政府暨警方發言人阿里尤(Mukhtar Aliyu)格林尼治時間1月18日午後發表聲明,稱1月16日晚,4名外籍人士在從卡杜納州前往聯邦首都阿布賈的途中遭到不明身份武裝分子的伏擊,結果4人都遭綁架,這4人都是男性,兩人為美國籍,兩人為加拿大籍。第二起則發生在更靠東北的博爾諾州首府邁杜古裡市。
  • 喀麥隆:聖經翻譯者遭屠戮,妻子手臂亦遭砍下
    7月25日清晨遭遇一場隔夜襲擊而遇害,其妻子也遭人斬斷手臂。滕博表示,事發地位於喀麥隆暴力頻發的英語圈地區,當地的分離主義者正爭取獨立。在其中的烏姆(Wum),遊牧民族富拉尼牧民社區的青年受到政府行為人的鼓勵,要求他們對當地支持分離主義叛亂分子的農業社區進行襲擊。現在在烏姆負責事工項目的滕博曾經就當地衝突與美國國會在2018年6月進行過會談,但之後被迫一度逃離喀麥隆。
  • 喀麥隆政府與英語區分裂分子開啟停火談判
    法新社3日剛剛消息,消息人士稱,喀麥隆政府和英語區分裂分子已經開始談判。據《喀麥隆日報》(Journal du Cameroun)報導,當地時間周四(2日)晚上,被拘留的喀麥隆英語區安巴左尼亞(Ambazonia)分裂運動領導人與一些政府成員舉行了秘密會議,討論可能在該地區停火的問題。
  • 關於喀麥隆的8個有趣的知識
    因此,喀麥隆被認為是世界上語言最多樣化的國家之一。這些語言大部分是該國不同部落使用的非洲土著語言。然而,英語和法語都是喀麥隆的官方語言,是該國殖民歷史的遺產。在喀麥隆的主要城市中心,英語、法語和洋涇浜語混合使用。
  • 每經8點丨香港特區政府回應11日暴力示威活動:警方必定嚴正果斷...
    每經8點丨香港特區政府回應11日暴力示威活動:警方必定嚴正果斷執法;南京一男子網上辱罵受災城市和市民被刑拘;颱風「利奇馬」致73條河流超警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
  • 還原最真實的加勒比海盜:襲擊數量上升,能力變強
    此外,膽大妄為的海盜們還襲擊了位於委內瑞拉、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島、哥倫比亞以及聖露西亞島的船隻安全停泊處。2018年發生的海盜襲擊事件都顯示出,儘管襲擊數量有所下降,但該區域的襲擊更加暴力與兇殘。索馬利亞海盜與此同時,在東非,2017年總共發生54起海盜襲擊事件,是前一年數量的兩倍,其中有4艘大船被劫持,可疑的活動、失敗的襲擊以及綁架層出不窮,非洲之角上的犯罪數量急劇增加。
  • 喀麥隆英語區危機的起源、現狀與前景
    [5]「亞巴佐尼亞」 (Ambazonia) 是喀麥隆英語區分離主義者創造的名詞,代指喀麥隆英語區,以此與「喀麥隆」 (Cameroon) 概念相脫離。[6]The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Cameroon’s Anglophone Crisis: How to Get to Talks?」
  • 「勇武組織」——禍港亂港暴力活動的「急先鋒」
    ,有組織地實施暴力犯罪活動。行動中,放哨觀察組人員提前踩點,在高處放哨觀察,甚至利用無人機等查看警方行動,通報人數和動態。指揮糾察組負責指揮監督行動,組織何時喊口號、何時攻擊警方防線、何時暴力打砸等。而工資的多少,要從參加遊行規模、在隊伍中的位置、暴力程度、是否襲擊警察等暴力程度決定,女性示威者高於男性。據知情人士爆料,「叛國亂港四人幫」之一黎智英以每天3000元的價格僱傭大批年輕管理人員,僱傭期限為7月至10月,負責號召和聯繫年青人參與暴亂。
  • 維也納突遭「恐襲」,歐洲各國緊急發聲,馬克龍:我們不會退讓
    導讀,近日,有「世界音樂之都」之稱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出現了一起重大暴力恐怖襲擊事件該恐怖襲擊目前已導致有17名人員受傷,其中有一位中國公民也遭受到了輕傷,還有3人已在本次襲擊中死亡,當地警方現場擊斃了一名持槍行兇的恐怖分子。
  • 北美觀察丨「白人特權」遭白人反對 美示威浪潮史無前例
    北美觀察丨「白人特權」遭白人反對 美示威浪潮史無前例 原標題: 美國街頭示威活動爆發以來,人們注意到,許多白人穿上了寫有「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樣的襯衫,舉著自製標語,高喊各種的口號。
  • 人和猩猩難道都擁有相同的暴力基因?
    科學家很早就觀察到了「猩猩戰爭」。蜘蛛猴、黑猩猩和人類有著相似的社會制度,並且它們的暴力行為不是毫無意義的,雄性黑猩猩似乎喜歡以戰爭手段削弱鄰居的勢力,以達到擴大領土、獲得新資源、吸引新成員的最終目標。
  • 盤點全球近年十大恐怖襲擊案
    盤點全球近年十大恐怖襲擊案恐怖襲擊是極端分子人為製造的針對但不僅限於平民及民用設施的不符合國際道義的攻擊方式。恐怖襲擊從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有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的嚴峻趨勢。俄羅斯軍方包圍了學校3天試圖解救被圍困的平民和學生,事件在9月3日結束但導致了326名人質死亡,從而成為俄羅斯最嚴重的恐怖主義襲擊事件。孟買恐怖襲擊印度金融中心孟買連環恐怖襲擊印度金融中心孟買2008年11月26日夜至27日凌晨發生連環襲擊。襲擊者先後攻擊孟買南部市中心繁華區的豪華飯店、醫院、火車站、知名餐廳和警察總部等場所。還在兩處豪華酒店內綁架人質,與警方對峙。
  • 北美觀察丨竟與抗議者合影 美國警察什麼情況?!
    △《福布斯》報導,「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活動中的被捕人數,與國會山遭抗議衝突事件中的被逮捕人數相比,呈現極大差異美國警察對不同族裔執法的雙標行為,不僅表現在示威活動中,還存在於整個社會。《華盛頓郵報》回顧了2020年警察暴力執法的相關數據後發現,非裔美國人遭警察槍殺的概率,要高出白人2倍以上。
  • 非洲上演真實版《戰狼》:中國維和遭武裝攔截,亮出國旗立馬放行
    非洲上演真實版《戰狼》:中國維和遭武裝攔截,亮出國旗立馬放行前些年一部《戰狼2》的上映,瞬間刷爆電影銀屏,其收官票房更是達到驚人的56億多,創造出一個華語電影神話,即便是當下,人們依舊對於這部電影印象深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當吳京飾演的冷鋒,率隊途徑戰亂區時,其右手綁著五星紅旗,緩緩的安全經過戰亂區。
  • 喀麥隆頭上長600公裡長的鹿角,是如何形成的?
    阿達馬瓦山水流向南側谷地,形成900多公裡長的薩納加河,是喀麥隆的母親河。喀麥隆這個國家,人口主要就集中在薩納加河流域,這條河平均流量1985立方米/秒,也是區域大河。喀麥隆大海邊,有一座名為喀麥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喀麥隆最高點,也是西非和中非的最高峰。喀麥隆火山是活火山,最近一次噴發是1982年。從大海看喀麥隆火山,雲霧繚繞中的大山兀然而立,山峰深藏雲端。
  • 恐怖襲擊為什麼襲擊法國 巴黎襲擊事件原因分析解讀
    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攝  襲擊事件震驚法國及國際社會,有人將其比作法國的「9·11」事件。觀察人士認為,發生這種事件是法國等歐洲國家面臨的恐怖威脅不斷積累後的一次爆發。歐美等西方國家應進行深刻反思,防止類似悲劇重演。
  • 喀麥隆大象墳場:偷獵者大屠殺觸目驚心-喀麥隆,大象,墳場,偷獵...
    在喀麥隆的布巴-尼德吉達國家公園,人們發現了大量大象屍體,一個備受歡迎的觀賞野生動物的旅遊勝地就這樣因為兇殘的偷獵行為淪為大象墳場。據悉,偷獵分子在這座公園一次就屠殺了35頭大象。大象一度是一個非常昌盛的種群,但由於猖獗的象牙貿易,數量不斷減少。專家指出如果不能及時採取行動加以遏制,非洲的大部分大象將因為人類的貪婪永遠從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