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張圖讀懂2020年和2021年全球經濟全貌

2021-01-07 金融界

來源:金十數據

新冠疫情使全球經濟陷入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之中,目前尚不清楚經濟什麼時候才能全面復甦。

最近,在疫苗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給經濟前景帶來了希望。但一些經濟學家表示,發展中國家的疫苗推廣速度可能會比較緩慢,這將阻礙經濟活動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另外,經濟學家還表示,即使對於發達國家來說,歐洲為防止疫情惡化而重新實行的封鎖措施,也可能會阻礙經濟復甦。

花旗的經濟學家在12月初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疫苗的分發是一劑強心針,但要等到2022年才能見效。」

儘管如此,他們仍表示,2021年全球經濟將「明顯好轉」,因為「要比2020年好並不難」。

01 經濟活動急劇下降

2020年新冠疫情的快速傳播,迫使許多國家進入長達數月的封鎖期,經濟活動明顯放緩,國內生產總值GDP均跌至歷史新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收縮4.4%,而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2%。另外,IMF在10月份表示,世界經濟已經開始復甦,但該組織警告稱,經濟要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將經歷一個「漫長、不均衡和不確定的」過程。

02 旅行仍然受限

世界各國的封鎖措施之一是完全或部分關閉邊境出入口,這導致很多國際旅行暫停。

不過,據世界旅遊組織(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稱,截至11月1日,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放鬆了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旅行限制。

但世界旅遊組織表示,許多限制措施仍然存在,以限制跨境人員流動,包括以下幾點:

1. 邊境只對特定國籍或特定目的地的遊客開放;

2. 訪客在入境前必須進行核酸檢測,並且結果需呈陰性;

3. 訪客在抵達後需在隔離場所隔離或進行自我隔離。

03 失業加速

疫情導致經濟衰退的另一個嚴重後果是全球失業人數增加。

經合組織(OECD)表示,在一些國家,疫情對勞動力市場的早期影響「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頭幾個月的影響還要大10倍」。

OECD在報告中稱:

「工人階級在危機中首當其衝。低薪工人是確保封鎖期間能繼續提供基本服務的關鍵,而他們在工作時暴露在病毒下的風險很大。同時他們還遭受了更大的失業或收入下降的風險。」

04 政府債務飆升

為了應對失業情況,政府增加了開支來保障就業和扶持工人。IMF在 10月份表示,在全球範圍內,政府為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衝擊而採取的措施總計達12萬億美元。

IMF表示,如此驚人的支出水平已將全球政府債務推至歷史最高水平,但各國政府又不能過早地撤回財政援助措施。IMF在報告中稱:

「由於許多工人仍處於失業狀態,小企業仍在苦苦掙扎,即使提供了額外的社會援助,仍有8000萬至9000萬人可能因疫情而陷入極端貧困的境地,因此,政府取消這種特殊的財政支持還為時過早。」

05 中央銀行介入

各國央行也紛紛通過下調利率(許多國家的利率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來支持經濟,這將有助於政府管理債務。美聯儲已將利率下調到接近零的水平,並承諾在實現2%的通脹率之前不會加息。

同時,包括美聯儲和歐洲央行在內的各個發達國家的央行也購買更多的資產,向金融體系注入更多資金。越來越多的新興國家的央行也採取了這一舉措,以支持疫情後遭受重創的經濟。

相關焦點

  • 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
    原標題: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 摘要 【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2020年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MSCI)新興市場指數全年回報率達到了
  •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中國為全球經濟復甦開出「藥方」
    11月20日下午,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開幕。南方日報記者 吳偉洪 攝11月20日下午,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開幕。這是世界了解中國發展戰略最具影響力的平臺之一,來自世界各國600餘位政治家、戰略家、企業家與會,與中方嘉賓務實對話、深入交流,致力構建讀懂中國與讀懂世界的雙向互動。
  • 一圖讀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
    一圖讀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 2020-12-03 1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關於2021年的五個猜想和二十張圖
    不過在看了全球各式機構的年度展望後,我從中挑選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圖,送給各位,作為新年禮物。對於2021,下面是我個人的五個猜想。猜想一:世界將變得更加靜止,經濟加速向虛擬世界遷徙每年年末,很多「出差狗」都會曬出自己的航線圖,以證明自己過去一年有多努力。不過今年不但曬圖的人明顯少了,而且大家紛紛表示航段下降不是因為自己不努力,是老天不作美。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一)外圍環境展望  在疫情仍會擾動2021年全球經濟的假設下,我們有理由相信2021年的政策和經濟環境一定程度上會延續2020年的現有節奏。這裡面需要關注疫情、Biden時代下的中美關係、美聯儲所代表的全球貨幣政策走向以及地緣政治博弈(如英國脫歐、中歐投資協定等)。對於疫情不用過多討論,不過2020年全球經濟因疫情受到的衝擊還會延續到2021年,只不過相較於2020年,2021年的承受力會更強、修複方向更明確。因此這裡並不把疫情單獨作為一點進行分析。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受新冠疫情這一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衝擊,全球產業鏈突發性中斷,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全球經濟斷崖式下跌。各國大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予以應對,並積極推進復工復產進程,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逐漸觸底回升。IMF在10月《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4.4%,較6月預測的-4.9%略有上調。
  • 世界銀行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4% 中國達7.9%
    當地時間1月5日,世界銀行組織發布了2021年1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在報告中,世行表示,假設新冠肺炎疫苗在一年中廣泛推廣,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但是,如果決策者不採取果斷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和實施促投資的改革,復甦可能會緩慢乏力。
  • 疫情後修複式增長: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目前累計確診人數逾5400萬,成為重塑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歷史性變量,除中國之外的主要經濟體將全部同時陷入衰退。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有望迎來低基數的衰退後復甦,經濟增速回升至5.2%,但相較2019年實際增長僅不到0.6%。
  • 【年終大戲、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根據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的潛在設定,未來五年和十五年的經濟增速需要分別達到4.80-5.40%和4.80%左右,這意味著穩或保經濟增長仍是第一要務,發展是第一要義。在市場化力量逐步發揮主導作用的環境下,金融市場的高波幅會是常態,政策層面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亦將愈發明顯,經濟基本面在2021年有所修復的情況下會重新落科5-6%的新增速平臺。
  • 邢自強: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來源:《財經》雜誌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在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等內生動力支持下,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望從今年的2.3%躍升至明年的9%,徹底走出疫情影響,拉動全球復甦。隨著明年二季度通脹溫和復甦,政策刺激將順勢退出,預計社融增速和廣義財政赤字將比今年回落,宏觀槓桿率企穩圖/法新文 | 邢自強2020年,中國經濟在全球新冠疫情中率先復甦,供給恢復快,建築施工和出口兩大板塊強勁復甦,總產出已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 【招商銀行|2021年展望】全球經濟:靜待花開終有時
    從今天起,我們將連續3天,分章節為您推送招商銀行研究《從頭越——2021年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展望》。 本篇為文章第二部分,全球經濟:靜待花開終有時。 更多精彩之後將陸續推送,敬請期待。
  • 管清友:2020是股市大年,2021是房市大年——2021年中國經濟十大展望
    2020年已經遠去,但這一年已然成為了歷史的分水嶺。2020年是經濟的「修復年」、政策的「寬鬆年」、改革的「加速年」、投資的「爆發年」。得益於有力的疫情防控和科學的逆周期調節,中國經受住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雙重挑戰,經濟觸底後快速修復,政策寬鬆後適度克制,改革明顯提速加碼,各類資產全面開花。
  • 宏觀經濟學家管清友:2021年經濟的三大關鍵詞和三個不確定性
    在2020年12月30日廈門舉辦的「預見2021吳曉波年終秀」上,宏觀經濟學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以「出清的尾聲」為題,復盤了從2017年開始、到2021年基本結束的中國金融市場「出清史」。演講中,管清友給出了2021年經濟的三大關鍵詞:「弱復甦」、「穩政策」、「強改革」,提出了三個不確定性:「疫情風險」、「數據風險」和「疫苗風險」。
  • 連平:2021年物價運行將回歸經濟基本面
    受食品和油價的影響,2020年的CPI和PPI都不同程度地脫離了經濟基本面。疫情等因素導致價格走勢分化疫情導致的停工停產造成全球供應鏈斷裂,訂單量下滑、庫存成本上升雙側擠壓工業部門購銷利差,迫使企業壓價促銷以補充流動性,市場價格走低。
  • 2020年全球經濟復甦的可能性
    and 3.4 percent in 202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月20日發布了一份修訂後的《世界經濟展望》,該展望基本上預測全球經濟將從2019年的2.9%恢復到2020年的3.3%和2021年的3.4%。儘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已經下調了2019年和2020年的預測值,下調幅度為0.1%,但我對「最糟糕的日子已經過去」這一說法表示懷疑——至少在中國是這樣。
  • 社科院經濟藍皮書: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迎來普遍的恢復性增長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芳)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分析稱,2020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持續恢復,產品和行業增長面擴大,同時保護市場主體政策取得預期成效,產業鏈供應鏈基本穩定。
  • 「土衛六」 首張全貌地質圖亮相 顯示多樣化地貌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近日,科學家們根據美國國宇航局(NASA)「卡西尼」號的探測器數據,繪製了土星最大衛星「土衛六」的首張全貌地質圖。地質圖顯示,「土衛六」可能是太陽系中地質最多樣化的星體,存在大量有機物,或可孕育生命。
  • 《經濟藍皮書》發布: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實現4%至5%的增長
    12月14日,《經濟藍皮書: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發布。藍皮書指出,預計2020年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實現3%左右的增長;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實現4%至5%的增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 社科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約2.2% 2021年約7.8%
    原標題:【原創】社科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約2.2%,2021年約7.8%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MBM視野 | 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2021年展望
    在疫苗問世、宏觀政策回歸中性的基準情形下,2021年GDP增速預計將達8.8%。「內外雙驅」仍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從內部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將發生切換,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將有所減弱,明年分別增長5.8%和5.3%;在「雙循環」戰略構想下,製造業投資有望加速改善,消費亦將溫和修復,兩者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將上升,2021年同比增速將分別達到6.1%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