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使用過的口罩放在顯微鏡下,你會看到……

2020-11-23 澎湃新聞

把使用過的口罩放在顯微鏡下,你會看到……

2020-04-13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每天都需要使用的口罩,

表面看著乾乾淨淨,

但在顯微鏡下放大之後,

你一定會有驚奇的發現!

使用過的口罩絨布面,

經顯微鏡放大後,

可以看到上面充滿了黃色的雜質和毛絲。

*圖片來源:抖一抖佛山

再接著放大,

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纖維,

正是這些纖維

阻擋了細菌、病毒、空氣中的顆粒物。

將使用前與使用後的口罩對比後可以看出

使用過的口罩的纖維上

明顯附著著黃色的顆粒物質。

*圖片來源:抖一抖佛山

接著放大到1000倍,

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口罩纖維上附著的顆粒。

*圖片來源:微觀小卡

再接著放大到2000倍,

還可以看到正在口罩上面移動的細菌。

*圖片來源:晏煒觀點秀

可見,

平日裡口罩為我們阻擋了多少有害物質!

同時,

這也是為什麼東哥強調使用口罩時,

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

01

再次提醒,使用口罩需注意這4點!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02

什麼時候該戴口罩?

什麼時候不用戴口罩?

03

世衛組織提醒:僅戴口罩是不夠的!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李心草

監製:吳世明

運營:臺山廣播電視臺總編室

原標題:《把使用過的口罩放在顯微鏡下,你會看到……》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將iPhone放在顯微鏡下會看到什麼?
    NEXTMIND   iPhone 4是蘋果歷史上具有標杆意義的一款手機,它的雙面玻璃外觀,以及高清晰度的Retina屏幕,都在當時獨樹一幟,那麼你知道如果將這臺手機放在顯微鏡下是什麼樣嗎
  • 把樹葉放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了什麼?科學家:我仿佛看到一個宇宙
    你隨便摘下一片葉子放在顯微鏡下放大一百倍,可以清晰的看到樹葉上面的脈絡。放大一千倍,你就可看到葉子的細胞甚至葉綠體。目前以我們的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的極限是2000倍。不過在1931年的時候,英國路斯卡通過波粒二象性發明了電子顯微鏡。目前電子顯微鏡已經可以將物體放大300萬倍。
  • 把樹葉放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了什麼?科學家:我仿佛看到一個宇宙
    你隨便摘下一片葉子放在顯微鏡下放大一百倍,可以清晰的看到樹葉上面的脈絡。放大一千倍,你就可看到葉子的細胞甚至葉綠體。目前以我們的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的極限是2000倍。目前電子顯微鏡已經可以將物體放大300萬倍。
  • 電子顯微鏡下的防霾口罩:口罩變黑是否就失效了
    就普通市民而言,應對霧霾,除了減少室外活動,最直接簡便的防護手段就是佩戴防護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然而不少市民發現,潔白的防護口罩戴幾天之後就會發黑,讓人觸目驚心。難道霧霾顆粒已經穿透口罩的防護層了?是不是大量霧霾顆粒已經進入肺裡了?近日,記者走進北京化工大學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實驗室,在電子顯微鏡下,對防護口罩上的霧霾顆粒進行了觀測。
  • 把20元人民幣放在顯微鏡下,放大100倍後,你知道看到什麼了嗎?
    把20元人民幣放在顯微鏡下,放大100倍後,你知道看到什麼了嗎?在中國的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人民幣,大到買房子,小到日常買菜,都是需要用到人民幣的。雖然現在手機支付流行了起來,但是現金的人民幣還是不能消失。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有哪些?科學研究工具顯微鏡的使用和發展過程.
    解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長或寬的放大倍數,面積的放大倍數是顯微鏡放大倍數的平方,A錯誤;在高倍鏡下無法觀察到葉綠體的內膜、外膜、基粒和基質等亞顯微結構,B錯誤;觀察同一個裝片時,鏡頭的放大倍數越高,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量越少,C正確;使用高倍鏡時,不能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只能用細準焦螺旋調焦,D錯誤。
  • 考點2(A).使用顯微鏡
    3、觀察生物結構時,從宏觀到微觀依次為肉眼觀察,放大鏡觀察,顯微鏡(光學)觀察,電子顯微鏡觀察。4、顯微鏡的使用正確使用步驟是:取鏡和安放,對光,安放裝片,觀察,收鏡和安放。取鏡和安放:拿顯微鏡的要求是。右手握住鏡臂,左手託住鏡座。(這個左右手不是必須的。)安放的要求是:放在實驗臺正中偏左(即正對左眼)位置。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最小的東西是什麼?怎麼樣才能看到原子?
    我們的肉眼(具有正常視力的普通眼,不受任何其他工具的輔助)可以看到小至約0.1毫米的物體。從角度來看,人通常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最細小的東西是人的頭髮(用肉眼和在顯微鏡下)和蝨子(用肉眼和在顯微鏡下)。但是,藉助強大的顯微鏡,人類可以看到肉眼無法看到的難以置信的微小事物。
  • 透過顯微鏡,你會看到另一個世界
    文/姿勢分子 (不要走開,文末有彩蛋) 1590年,人類首次發明出了顯微鏡,打開了微觀世界的大門。當我們透過顯微鏡,會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畫面。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和你平時眼中不一樣的世界吧。
  • 如何操作金相顯微鏡?金相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金相顯微鏡下的材料形態說起金相顯微鏡,首先我們發現這個詞它是由"金相"和"顯微鏡"各自組成,「顯微鏡」很好理解,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外觀形態這並不是我們在宏觀條件下用肉眼看到的樣子,應該是通過顯微鏡所看到的微觀組織形態,所以它有個更精確的學術名稱「金相組織」。一般來講,金相顯微鏡的物鏡有2.5、5、10、20、40、50、100等不同倍率的物鏡,目鏡則一般配置是10X,當然也有其它倍率的。根據顯微鏡物鏡的觀察方法、功能及工作距離,又可分為明場,暗場,普通工作距離,長工作距離,超長工作距離等,這裡不一一贅述。
  • 母乳在顯微鏡下放大1000倍,看到「活物」!讓人難以置信!
    許多媽媽會直接選擇奶粉,斷了母乳。實際上,儘管如今的配方已經非常完善,但是如果你在顯微鏡下看到母乳放大了1000倍的樣子,可能會增加追奶的動力!更重要的是,之前使人們感到憤怒的假奶粉事件,已導致許多媽媽消除了這一念頭。母乳是媽媽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
  • 使用過的口罩該怎麼處理?標準答案來了!
    但是,焚燒一來會汙染環境,二來會造成安全隱患,三來也沒有這樣的固定地點。因此,除非你在農村地區,不建議個人焚燒處理。Q3、剪碎後扔掉?疾控專家:不建議雖然為了防止被別有用心的人回收利用而剪碎口罩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存在很大的感染風險。因此也不建議剪碎處理。
  • 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
    、聚光器、光源( 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1.拿顯微鏡時,應以右手握鏡臂,左手託鏡座,往實驗臺上放置顯微鏡時,輕輕地放在自己的前方。2.使用顯微鏡時,姿勢端正,兩眼睜開,在目鏡上方向下觀察,調整左右目鏡間的距離,使它符合自己雙眼的距離,調整兩個目鏡的視野,使它們重合在一起。3.使用低倍鏡時,轉動粗螺旋,使載物臺適當下降,然後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鏡筒(對準時可有輕微的卡住感),打開光圈,若視野太亮或太暗,可調整電光源的強弱,直到視野的亮度適度為止。
  • 2018中考生物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P36)   2、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取鏡和安放;右握左託(右手握鏡臂,左手託鏡座)   (2)對光:升、轉、看、調   (3)觀察:放、壓、降、看、升、看、調   (3)整理   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託住鏡座
  • 蔣方舟評舒爾茨書信集:把作者放在顯微鏡下解剖
    蔣方舟評舒爾茨書信集:把作者放在顯微鏡下解剖   文學界有一種看法是如果他不早逝的話,會比卡夫卡更卓越。《與撒旦的約定》是舒爾茨生前與自己的家人、朋友、情人以及眾多藝術家的書信集,是研究舒爾茨藝術生涯及生平活動的珍貴資料。舒爾茨的作品非常富有想像力和創作力,他本人卻是個非常自卑和懦弱的人。  作為舒爾茨的粉絲,蔣方舟認為,對於作家的研究,要儘量多地佔有原生態的資料,諸如書信、日記等,都是還原作家真實狀態的手段。
  • 400倍顯微鏡下一看便知,網友:不火天理難容
    老乾媽應該沒有人不認識,尤其是現在,不管走到哪裡都可以看見老乾媽的身影,尤其是很多人即使出國留學,也不忘帶上幾瓶老乾媽,這樣到了國外也可以吃,尤其是現在這些老乾媽也有不同的口味,而且還能滿足不同需求的人,不過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之後呢,看他也是走出國門了,在國外很多人對老乾媽的喜愛一點都不低於我們中國人,可見老乾媽的魅力是相當大的,前段時間老乾媽在網上直接發一段視頻,視頻裡面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些老乾媽的生產環節在裡面
  • 垃圾放久了,會有一些小蟲在飛,帶你見識顯微鏡下的果蠅
    這就是果蠅,肉眼看時並不大,只能看到很多小蟲在飛,具體的樣子是不能夠辨別清楚的。在顯微鏡下,我們能夠清楚看到果蠅的容貌,其實也就和蒼蠅差不多,甚至還和蜜蜂也相差無幾,薄如蟬翼的翅膀下掩蓋著略短的身子。這隻果蠅正在產卵,但很遺憾的是被我們當作了標本,放在了顯微鏡下。這就是果蠅的幼蟲,也常被我們成為驅蟲。
  • 「顯微鏡下竟然能看到這麼多細胞,這太神奇了」
    20位小朋友開啟奇妙的醫院探訪之旅 「顯微鏡下竟然能看到這麼多細胞,這太神奇了」 是給病人護住脊椎用的,例如出了車禍,很多時候會用上這個,以免二次受傷。」昨日上午,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暑期體驗營開課了,20位小朋友在護士的幫助下,體驗脊託的使用方法。這20位小朋友都有一個「特殊身份」——他們的爸爸或媽媽是該院的醫務工作者。作為泌尿科主管護師,周黎很開心女兒陳玥婷能加入這次體驗,「女兒從小的夢想是成為一名醫生,雖然這個行業很辛苦,但我會支持她的選擇。」
  • 一滴水在顯微鏡下放大25倍後,你還敢喝嗎?
    媒體曾多次報導:80%的疾病與飲用水有關,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的安全飲水意識不強,現在很多城市都已經打造了城市直飲水,水務集團也正在慢慢的做管道升級,你家裡還沒有更換更健康衛生的不鏽鋼水管嗎?別再說不乾不淨,喝了沒病,一起來看看顯微鏡下的這個「動物園」!
  • 倒置螢光顯微鏡的使用
    倒置螢光顯微鏡是近代發展起來的新式螢光顯微鏡,其由倒置顯微鏡和落射螢光裝置組成,具有在培養皿或培養瓶內進行顯微觀察的特點,可實現活體細胞和組織、流質、沉澱物等差螢光觀察是科學研究工作中的理想儀器。所以,在醫學科研型研究生的實驗教學中,掌握倒置螢光顯微鏡的使用至關重要,只有正確的使用和妥善的管理倒置螢光顯微鏡,才能發揮它的功能和提高使用率,使之更好地為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