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評舒爾茨書信集:把作者放在顯微鏡下解剖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蔣方舟評舒爾茨書信集:把作者放在顯微鏡下解剖

《與撒旦的約定》 布魯諾·舒爾茨 著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11月19日是波蘭著名作家布魯諾·舒爾茨的遇難紀念日,1942 年的這一天,他被納粹殺害於街頭。值此紀念日,舒爾茨書信集《與撒旦的約定》中文版在波蘭大使館首發,這是有關舒爾茨的生平資料首次與中文讀書界見面,也是舒爾茨作品的第一本由波蘭文原文翻譯的中文圖書。

  文學界有一種看法是如果他不早逝的話,會比卡夫卡更卓越。《與撒旦的約定》是舒爾茨生前與自己的家人、朋友、情人以及眾多藝術家的書信集,是研究舒爾茨藝術生涯及生平活動的珍貴資料。舒爾茨的作品非常富有想像力和創作力,他本人卻是個非常自卑和懦弱的人。

  作為舒爾茨的粉絲,蔣方舟認為,對於作家的研究,要儘量多地佔有原生態的資料,諸如書信、日記等,都是還原作家真實狀態的手段。尤其書信,在今天我們喪失這種交流手段的時候,我們內心缺失了對自己誠實的表述,而閱讀舒爾茨的書信,我們能感覺到他有一種找不到出路的沮喪和體驗。至於書信是否會誇大作者的情緒,蔣方舟說,文學作品當中的誇張和放大是有益的事,更像是將作者自己放在顯微鏡下的解剖,具有時代意義。

  故事

  舒爾茨的悲劇

  布魯諾·舒爾茨的人生軌跡如同他的作品,充滿了戲劇性。

  1892 年7 月12 日深夜,布魯諾·舒爾茨出生於當時還屬于波蘭領土的德羅霍貝奇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舒爾茨身體羸弱、內心敏感,無法與身邊的同學順利相處,但成績十分優秀。老師們很快便發現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天才學生。高中後舒爾茨便對繪畫產生了興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在維也納藝術學院學習。20世紀20年代開始,舒爾茨在擔任中學美術教師的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

  像很多天性敏感的作家一樣,舒爾茨終生未婚,但與許多女性「保持著長期熱烈的關係」。在創作了兩部小說集《鱷魚街》和《用沙漏做招牌的療養院》之後,1938 年,他獲得了波蘭文學界最重要的文學獎「金桂冠」獎。

  次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舒爾茨所在的城市被前蘇聯和德國反覆佔領。憑藉繪畫才能,舒爾茨受到了蓋世太保軍官藍蹈的保護,而他的庇護卻直接導致了舒爾茨近於荒謬的死亡。與舒爾茨交往甚密的兩位波蘭作家特魯哈諾夫斯基和納烏科夫斯卡試圖將他解救出來,但不幸的是,就在營救計劃緊鑼密鼓地進行時,也就是在解救他的計劃實施的當天,1942 年11 月19 日中午,舒爾茨在出去買麵包回家的路上被與藍蹈結仇的另一位蓋世太保軍官卡爾·格林特爾槍殺。

  舒爾茨在大街上被暴屍一天,後來被人拉走埋進了亂墳崗。就這樣,在充滿黑色的戲謔中,舒爾茨與自己的作品融為了一體。

相關焦點

  • 顯微鏡下解剖蚊子嘴,看看它是如何構造和吸血的
    我們一直以為蚊子嘴只是一根針管,可事實並非如此,在顯微鏡放大下解剖,才發現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蚊子用來叮人的嘴巴竟然有6根針管!通常認為蚊子用來的叮人的嘴巴是一根針,但顯微鏡下看到的這根「針」卻是一個保護套,保護套內竟然有6根針。
  • 把使用過的口罩放在顯微鏡下,你會看到……
    把使用過的口罩放在顯微鏡下,你會看到…… 2020-04-13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蔣方舟:在最孤獨迷茫時看黑塞的《荒原狼》
    談及自己的書單,蔣方舟如是說。 在最孤獨迷茫的時候看赫爾曼·黑塞的《荒原狼》 蔣方舟與赫爾曼·黑塞的書有著特殊的緣分。「對於赫爾曼·黑塞的書,我是在自己最孤獨、迷茫和痛苦的時候看的。」蔣方舟說,「上中學的時候,對於寫作這件事很懷疑,人際關係也很糟糕。還陷入了王小波所謂的『哲學思考期』,每天混混沌沌的。
  • 將iPhone放在顯微鏡下會看到什麼?
    NEXTMIND   iPhone 4是蘋果歷史上具有標杆意義的一款手機,它的雙面玻璃外觀,以及高清晰度的Retina屏幕,都在當時獨樹一幟,那麼你知道如果將這臺手機放在顯微鏡下是什麼樣嗎
  • 蔣方舟博客作品被方舟子扒得體無完膚 蔣方舟男朋友是誰?
    2015年5月30日訊,近日,隨著天才女作家蔣方舟跟隨總理出訪馬爾克斯故鄉後,近日網絡議論與批評「文學天才」蔣方舟的言論又再次甚囂塵上,「蔣方舟男朋友」「蔣方舟作品」「蔣方舟微博」等成了網絡熱搜,連老底都被翻出來了。
  • 蔣方舟支招高考:聰明人不會被考試玩弄
    「天才兒童」、「美少女作家」,這些貼在蔣方舟名字前的標籤,讓她的身份不同一般。蔣方舟從7歲起寫書,先後在20多家報刊開設專欄,初中畢業時,她已出版7本書,高中時,又出版了兩本書。從湖北省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畢業,蔣方舟踩著衝刺拼來的高考分數和自主招生加分,來到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方舟子微博質疑蔣方舟:「文章是她媽代筆的」
    文學「天才」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9歲出書並在南都開專欄、11歲出版長篇小說)在剛出道不久就被多位網友證明過是其母親、作家尚愛蘭的代筆,幾年前她破格被清華錄取時又被證明了一次。證據眾多而確鑿,較強的證據之一是尚愛蘭寫的和以蔣方舟名義發表的文章有大量的雷同,寫穿幫了。
  • 方舟子質疑作家蔣方舟文章為其母代筆
    方舟子引述蔣方舟九歲發表的《白字先生》「『善良'的『善'是四橫,我寫成三橫竟然寫了十年,也沒有人發現」一段,方舟子微博表示「她在連受精卵都不是的時候就在寫字了。」蔣方舟尚未就此回應。這兩條質疑蔣方舟代筆的微博,在幾個小時內便被轉發了5000多條。作家慕容雪村隨後發微博對蔣方舟表示支持,並在微博中寫道:「我和蔣方舟不算熟,只見過幾次,談的多半都是讀書。她的閱讀量讓我很慚愧,比我見過的許多教授都淵博。我看過她的一些文章,早年作品不算很好,但越寫越好。以她的知識和見解,我不認為需要有什麼人來替她代筆,期待蔣方舟更好的文章。」
  • 蔣方舟、曾德均、顧桃齊聚第五屆綠景名家講壇解讀「稀奇的城就」
    本次論壇活動,邀請了著名青年作家蔣方舟、貓王收音機創始人曾德鈞以及知名記錄片導演、畫家顧桃三位主講嘉賓共同探討城市的「稀奇」維度。本次論壇上,著名青年作家蔣方舟回望個人的文學之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蔣方舟看來,自己只是一個平庸的文學創作者,談不上稀奇。7歲開始寫作的蔣方舟以為所有7歲小孩都會在12歲之前出書,直到長大後才發現並非如此。因為小時候她對世界有另有一番想像和理解,所以有了一段特殊的生活經歷,這是她對稀奇的一種認識。
  • 蔣方舟:黑塞的《荒原狼》對我影響最大
    蔣方舟 資料圖人民網北京2月18日電 (陳苑)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以「少女作家」成名,2008年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畢業後就任《新周刊》雜誌副主編。蔣方舟曾透露自己的閱讀經歷,坦言黑塞的《荒原狼》對她影響最大。蔣方舟:黑塞的《荒原狼》對我影響最大蔣方舟曾為讀者推薦波德利亞的《冷記憶》系列,她認為:「波德利亞的《冷記憶》系列相當不錯,一共5本,全是偉大的波德利亞思維的一些邊角料和雜碎,但是智慧得讓人瞠目結舌。」而在談到有沒有過一本書對她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重大影響時,蔣方舟說:「黑塞的《荒原狼》。
  • 方舟子質疑蔣方舟代筆 稱《白字先生》出自其母
    31日下午,「打假鬥士」方舟子發布微博稱「南方報系捧出的另一個文學」天才「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9歲出書並在南都開專欄、11歲出版長篇小說)在剛出道不久就被多位網友證明過是其母親、作家尚愛蘭的代筆,幾年前她破格被清華錄取時又被證明了一次。證據眾多而確鑿,較強的證據之一是尚愛蘭寫的和以蔣方舟名義發表的文章有大量的雷同,寫穿幫了。」
  • 把樹葉放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了什麼?科學家:我仿佛看到一個宇宙
    你隨便摘下一片葉子放在顯微鏡下放大一百倍,可以清晰的看到樹葉上面的脈絡。目前以我們的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的極限是2000倍。 不過在1931年的時候,英國路斯卡通過波粒二象性發明了電子顯微鏡目前電子顯微鏡已經可以將物體放大300萬倍。
  • 把樹葉放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了什麼?科學家:我仿佛看到一個宇宙
    你隨便摘下一片葉子放在顯微鏡下放大一百倍,可以清晰的看到樹葉上面的脈絡。放大一千倍,你就可看到葉子的細胞甚至葉綠體。目前以我們的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的極限是2000倍。不過在1931年的時候,英國路斯卡通過波粒二象性發明了電子顯微鏡。目前電子顯微鏡已經可以將物體放大300萬倍。
  • 顯微鏡觀察解剖後的臼齒:發現奇怪的蠕蟲狀結構
    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蠕蟲狀結構伸出一顆臼齒深處的牙齒細管。  【搜狐科學消息】 據科學日報報導,科學家用顯微鏡觀察解剖後的臼齒發現了一種奇怪的「蠕蟲狀結構」,這也許印證了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古老的觀點:蠕蟲咬牙根導致了蛀牙。
  • 把20元人民幣放在顯微鏡下,放大100倍後,你知道看到什麼了嗎?
    把20元人民幣放在顯微鏡下,放大100倍後,你知道看到什麼了嗎?在中國的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人民幣,大到買房子,小到日常買菜,都是需要用到人民幣的。雖然現在手機支付流行了起來,但是現金的人民幣還是不能消失。
  • ...生蔣方舟:不要輕易向不情願的事情就範 - 怪青年訪談錄·2012...
    嘗試蔣方舟少年成名。7歲便開始寫作,9歲寫成散文集《打開天窗》。2004年,初中生蔣方舟出版第六本書《邪童正史》。她這樣總結自己的15歲:寫這本書之前和之後都在不停地嘗試,嘗試寫小說、散文、歷史雜談、童話、影視評論、書評、話劇、電視短片腳本、足球評論、還有隻有我自己演的電影劇本,嘗試尖刻,嘗試幽默,嘗試儉樸,嘗試在不透露個人隱私的前提下,讓人們更了解我。蔣方舟在《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等多家報刊開設專欄,用自己的文字記錄生活。2005年,她當選中國少年作協主席。
  • 人體解剖的黑暗故事
    但他推崇的活人解剖引起了埃及人民的強烈不滿,於是統治者下了禁令,使得人體解剖被封禁至公元12~13世紀。受到重創的解剖學在公元1世紀60年代,埃及與羅馬交戰不斷,而埃及的首都圖書館在戰爭中被帶火的弓箭射中,導致幾十萬叢書被摧毀,其中就包括希羅菲盧斯的著作。當時的西方宗教也對人體解剖施行了更嚴厲的禁令,比如軍隊中戰死的士兵必須立刻被肢解、火燒,以防止被用來解剖研究。
  • 手寫書信有什麼用
    > 李御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高級記者,出版多部散文、短篇小說、傳記文學作品集。 還有就是與一些文學師友和編輯部老師之間的書信往來。其間有鼓勵、有鞭策,也有直面瑕疵的肺腑之言。北京總部的一位詩人,下部隊與我同居一室,他將我的詩稿附信推薦給了老家一家文學刊物的詩歌編輯,很快就收到了回信,信的最後,他說:「既有志於此道,就要捨得下功夫。」至今,對我還多有激勵。
  •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常用公制單位
    比較複式光學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之間的差異字母「 e 」經過複式光學顯微鏡轉換後之影像如何計算視野直徑及各鏡頭下之放大倍率如何計算鏡頭下各細胞及標本之實際大小顯微鏡 ( MICROSCOPE )人的肉眼由於先天的限制,在25 cm的明視距離下,只能分辨相距0.2 mm以上的兩點(即解析力( resolving power )為0.2 mm),對於更微小的物體,就必須藉助於顯微鏡。無論是何種顯微鏡,其主要功能都在於將影像放大 ( magnification ),並增加影像的明暗對比( contrast )。
  • 都被看作天才,為什麼小謝爾頓如此開心,而蔣方舟是討好型性格?
    蔣方舟曾經像謝爾頓一樣,被說成「天才少女」,7歲開始寫作,9歲出書,被清華破格錄取,一畢業就是《新周刊》的副主編。人生經歷讓人豔羨的蔣方舟卻有著晦暗的童年,在某一期的《圓桌派》裡,她說她把她媽媽給的零花錢攢著不花,餓了就撿東西吃,就是為了向她媽媽展示她有多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