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撒旦的約定》 布魯諾·舒爾茨 著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11月19日是波蘭著名作家布魯諾·舒爾茨的遇難紀念日,1942 年的這一天,他被納粹殺害於街頭。值此紀念日,舒爾茨書信集《與撒旦的約定》中文版在波蘭大使館首發,這是有關舒爾茨的生平資料首次與中文讀書界見面,也是舒爾茨作品的第一本由波蘭文原文翻譯的中文圖書。
文學界有一種看法是如果他不早逝的話,會比卡夫卡更卓越。《與撒旦的約定》是舒爾茨生前與自己的家人、朋友、情人以及眾多藝術家的書信集,是研究舒爾茨藝術生涯及生平活動的珍貴資料。舒爾茨的作品非常富有想像力和創作力,他本人卻是個非常自卑和懦弱的人。
作為舒爾茨的粉絲,蔣方舟認為,對於作家的研究,要儘量多地佔有原生態的資料,諸如書信、日記等,都是還原作家真實狀態的手段。尤其書信,在今天我們喪失這種交流手段的時候,我們內心缺失了對自己誠實的表述,而閱讀舒爾茨的書信,我們能感覺到他有一種找不到出路的沮喪和體驗。至於書信是否會誇大作者的情緒,蔣方舟說,文學作品當中的誇張和放大是有益的事,更像是將作者自己放在顯微鏡下的解剖,具有時代意義。
故事
舒爾茨的悲劇
布魯諾·舒爾茨的人生軌跡如同他的作品,充滿了戲劇性。
1892 年7 月12 日深夜,布魯諾·舒爾茨出生於當時還屬于波蘭領土的德羅霍貝奇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舒爾茨身體羸弱、內心敏感,無法與身邊的同學順利相處,但成績十分優秀。老師們很快便發現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天才學生。高中後舒爾茨便對繪畫產生了興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曾在維也納藝術學院學習。20世紀20年代開始,舒爾茨在擔任中學美術教師的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
像很多天性敏感的作家一樣,舒爾茨終生未婚,但與許多女性「保持著長期熱烈的關係」。在創作了兩部小說集《鱷魚街》和《用沙漏做招牌的療養院》之後,1938 年,他獲得了波蘭文學界最重要的文學獎「金桂冠」獎。
次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舒爾茨所在的城市被前蘇聯和德國反覆佔領。憑藉繪畫才能,舒爾茨受到了蓋世太保軍官藍蹈的保護,而他的庇護卻直接導致了舒爾茨近於荒謬的死亡。與舒爾茨交往甚密的兩位波蘭作家特魯哈諾夫斯基和納烏科夫斯卡試圖將他解救出來,但不幸的是,就在營救計劃緊鑼密鼓地進行時,也就是在解救他的計劃實施的當天,1942 年11 月19 日中午,舒爾茨在出去買麵包回家的路上被與藍蹈結仇的另一位蓋世太保軍官卡爾·格林特爾槍殺。
舒爾茨在大街上被暴屍一天,後來被人拉走埋進了亂墳崗。就這樣,在充滿黑色的戲謔中,舒爾茨與自己的作品融為了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