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區旅遊委活動走進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2020-11-28 中國科學院

  8月19日,「與院士專家面對面科技交流互動體驗」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此次活動由海澱區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協辦,圍繞「導師點燃科學夢想——認知、體驗中國空間科技事業」主題,開展科普活動。來自中關村中學等學校的師生、家長及公眾20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海澱電視臺等媒體進行了現場採訪。

  來賓們參觀了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展廳、趙九章銅像、「東方紅一號」衛星模型,了解了我國空間科學事業的發展歷程。空間中心研究員、原中國載人航天應用系統總指揮張厚英帶來了長達兩小時的講座,介紹了發展載人航天、空間科學事業的意義,科研人員艱苦奮鬥的精神和科學成果讓來賓讚嘆不已。講座十分注重科學知識的趣味性,會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空間中心博士生錢航現場進行了空間科學實驗,通過與太空中實驗相比,形象地展現了空間科學的奇妙。

  中科院空間環境研究預報中心也向來賓開放。來賓們聆聽了科研人員關於太陽風和宇宙環境的講解,在參觀中被空間科學的神奇深深吸引。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始終將科學普及和科學傳播作為國立科研機構的一項重要使命認真組織和落實,每年都堅持舉辦密集的科普活動,免費向社會開放,吸引了廣大社會各界群眾和大、中、小學生參觀,獲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講座現場

博士生錢航進行空間科學實驗

參觀中科院空間環境預報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白樺林的星空」活動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白樺林的星空」活動 2017-04-24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字體:  孩子和村民們先後參觀了「東方紅一號」1:1模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展、空間科學任務大廳,並通過一場題為《走進空間科學》的生動報告,了解到國務院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正是為了紀念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作為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搖籃,從1958年6月8日晚,中科院黨組決定成立中科院「581」組,到「581任務」正式上馬,從我國第一顆探空火箭
  • 中國科學院2020年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招募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夏令營擬於2020年7-8月舉行 ,通過聆聽專家學術報告,與一線科研人員深度交流,向營員展示空間中心的科研成果、優勢學科與平臺,幫助營員們走近空間科學,了解空間科學領域前沿動態,開闊視野,培養科學素養,明晰人生規劃,同時也為我國空間科學與技術事業的未來發展選拔優秀的後備人才。
  • 中國科學院北京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8年碩士招生目錄說明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簡稱空間中心)是中國科學院在空間科學與應用研   究方面的核心科研機構。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當天正值趙九章先生誕辰113周年紀念日,趙九章先生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捐贈儀式上,中科院副秘書長周琪宣讀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書面致辭,趙九章先生家人、生前的同事和學生代表,以及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員工等近百人共同見證。「科學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之《趙九章傳》也於當天正式出版發行。
  • 人類的空間活動與空間科學
    許多科學衛星和深空探測活動規模巨大、技術複雜,建造的多個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成為綜合性的空間研究設施,實施了上百個大型空間科學研究計劃,開展了6000多項空間科學實驗研究。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與地面上建造的宏大的基礎科學研究設施相比,空間科學活動無論是規模、造價還是科學成就都毫不遜色,堪稱空間時代的大科學,對當代科學技術的整體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
  • 2018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野外臺站執行主任招聘公告
    2018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野外臺站執行主任招聘公告 2018-11-06 20:28:39|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生部召開迎新大會
    9月11日上午,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迎來了從雁棲湖校區回所的78名2015級碩士和直博新生。自本學期開始,他們將在雁棲湖校區進行為期一年的課程學習。研究生會的師兄師姐們為新生們精心編制了《新生手冊》,以讓他們能儘快地適應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
  • 趙九章先生女兒向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捐贈「兩彈一星...
    >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魏承瑤)15日,我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捐贈儀式上,趙九章先生的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空間中心。
  • 專訪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
    「因為承擔任務的機構是NASA,這些政府事業單位的包袱越來越重,龐大的機構運行經費,數萬人的工資需要支付……」在新出版的科幻小說《月球旅店》裡,書作者、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前主任、中俄聯合火星探測計劃「螢火一號」首席科學家吳季,借書中人物之口解釋道,「這就是老航天(Old Space)的問題。」
  • 2020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應屆生招聘公告
    三、招聘崗位 為支撐國家空間科學事業的快速發展四、應聘方式 2.郵件標題及簡歷標題請註明:專業+學校+碩士/博士+姓名+崗位編號(崗位編號可寫多個); 3.初選合格者,人力資源處將通過電話或E-mail通知本人參加面試; 北京招聘|北京招聘信息|北京招聘匯|北京招聘在線|北京人才網|北京招聘中心
  • 約會五道口 打卡網紅地:海澱區學院路喊你玩轉"宇宙中心"
    人民網孟竹 攝 走進西街一號,宛如進行了一場穿越之旅。從一樓「候車大廳」扶梯上樓,經過各具特色的共享學院路站、宇宙中心站、街區更新站、城事設計節站、美好社區站、論壇沙龍站展區,到展望未來出口,一塊塊內容豐富的展板吸引市民駐足瀏覽。
  •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的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2020年10月20日,第三方專業科技成果評價機構——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依據科技部《科學技術評價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科技成果評價的標準及程序,本著科學、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新體制全球海面風場探測微波散射計」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價。
  •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找到天上「看」海新辦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倪思潔)記者從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中科院微波遙感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董曉龍、張子瑾等人提出通過衛星遙感手段測量海面氣壓的新方法
  • ——走進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北京氣象衛星地面站
    記者一到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北京氣象衛星地面站門口,就被這嚴謹的問話攔住了。  1月26日,記者走進位於北京市海澱區東北旺鄉的北京氣象衛星地面站,探尋神秘的氣象衛星數據接收與分發的第一站。        24小時無縫隙堅守  「滴,滴,滴。」走進靜止衛星數據接收的業務值班室,這種聲音一直充斥耳朵。
  • 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機關事務管理處北部文化中心公共設備設施...
    北京市京發招標有限公司受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機關事務管理處的委託,就北部文化中心公共設備設施項目(項目編號:BJJF-2016-351)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BJJF-2016-351項目名稱:北部文化中心公共設備設施
  • 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合作籤約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5月11日上午,三峽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框架合作協議籤訂暨「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 北京市海澱區特色校推薦:北科大附屬小學
    作為海澱區14所"課程整合,自主排課"實驗校之一,我們將學校文化、教師特長、學生需要、教育資源等諸多因素整體考量;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有機融合;將教學內容、教學人員和教學時間、空間有效整合,力求做到基礎性課程學科化,拓展性課程校本化,選修、社團課程興趣化。開發了主題研究課程、模塊融合課程、校本特色課程、精品課程4大門類、70餘項授課內容。
  • 我國空間科學衛星任務是怎樣開展國際合作的丨以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為例
    ——以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為例》王 赤* 李 超 孫麗琳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國際合作是空間科學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我國走近世界空間科學舞臺中央的必由之路。作為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及其科學衛星系列任務的總體依託單位(以下簡稱「專項總體」),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在重大任務國際合作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 「悟空」之後 中國未來5年將再研製發射5顆空間科學衛星
    【觀察者網綜合】據中青在線12月1日報導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消息,繼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後,我國還將在未來5年研製發射5顆空間科學衛星。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