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新研究:是時候正視積極思維的力量了

2020-07-08 有材有料有材料

一直以來,擁有積極樂觀的思維被譽為通往幸福的途徑,但一項新研究表明,現實主義者比樂觀主義者更能享受長期的幸福感。也許,是時候拋開那些「心靈雞湯」了。

巴斯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研究人員研究了生活中人們對財務狀況的期望值,並將其與十八年來的實際結果進行了比較。他們的最新研究發表在Sage Journa上,題為:Neither an Optimist Nor a Pessimist Be: Mistaken Expectations Lower Well-Being。他們發現,與設定實際的期望值相比,對結果有過高期待的人幸福感更低。

疫情下的新研究:是時候正視積極思維的力量了

研究結果指出了基於準確、公正的評估做出決策的好處,對「積極思維的力量」提出了質疑。這種力量將樂觀主義定義為成就自我的預言,人們憑藉對成功的信念獲得這種力量,同時也收穫了通過設想美好未來帶來的即時幸福感。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消極思維就應取而代之。與現實主義者相比,悲觀主義者同樣處境艱難,削弱了「降低期望就不會太失望,是獲得滿足感的一種方法」這一觀點的說服力。

疫情下的新研究:是時候正視積極思維的力量了

但悲觀主義者的人數與不切實際的樂天派一比,可就算小巫見大巫了。據估計,後者佔據了總人口的80%。他們往往高估好事發生的可能性,而低估壞事發生的可能性。一旦希望破滅,高期望值會讓他們深陷毀滅性打擊的囹圄之中。

「基於錯誤信念的計劃會導致糟糕的決定,而且註定會比理性的、現實的信念帶來更糟糕的結果,降低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的幸福感。尤其在涉及就業、儲蓄以及與風險和不確定性有關的選擇上,很容易出現這種狀況」,巴斯大學管理學院商業經濟學副教授Chris Dawson解釋道。

「研究表明,大部分人都不必時刻保持樂觀,這可能會讓人們鬆一口氣。我們看到,對自己的未來懷有切實的態度並基於事實做出合理的決定就可以帶來幸福感,不必勉強自己非得時時刻刻保持積極向上。」

疫情下的新研究:是時候正視積極思維的力量了

研究人員表示,也可能是因為情緒間能相互壓制,所以導致了這一結果。對於樂觀主義者而言,失望最終可能會壓倒對最好結果的憧憬,因此,幸福感開始滑坡。對於悲觀主義者來說,持續擔心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會壓倒積極情緒,使他們無法做得比預期更好。

在新冠危機的背景下,研究人員強調,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都是基於有偏見的預期做出決策:這不僅可能導致決策錯誤,而且可能導致人們無法對潛在威脅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樂觀主義者認為自己相比其他人更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因此不太可能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另一方面,悲觀主義者可能會產生再也不出門或再也不讓孩子去上學的念頭。這兩種策略似乎都不是獲得幸福感的良方。現實主義者會根據我們對疾病的科學理解來進行評估,承擔適當的風險。」研究論文的合著者,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管理系教授David de Meza如是說。

該研究結果基於英國家庭小組調查(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的分析,發表於美國期刊

《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通報》(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英國家庭小組調查是英國國內一項重要的縱向調查,每年對1600人開展長達十八年的跟蹤調查。

為了調查樂觀主義者、悲觀主義者還是現實主義者的長期幸福感最高,研究人員衡量了他們自我報告的生活滿意度和心理困擾度。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評估了參與者的財務狀況,以及他們高估或低估財務狀況的傾向。

疫情下的新研究:是時候正視積極思維的力量了

相關焦點

  • 國際博物館人「雲上對話」:疫情下博物館的力量
    新冠病毒影響著全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也包括我們所熱愛的博物館行業。國際博協5月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的衝擊下,全球83%的博物館將大幅消減活動項目,30%的博物館將裁員,13%的博物館可能會永久關閉。疫情之下博物館何去何從?開放、財政、人員有哪些困境?展覽、教育、研究會發生哪些轉向?當線上活動成為主流,博物館能否超越線上?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識:聯合科學力量抗擊新冠疫情
    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年科學家培養一直是頂尖科學家論壇聚焦的宗旨。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科學家無法迴避這個全球矚目的話題,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成為與會科學家的共識。疫情應對是全球科學合作典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在致辭中表示,要解決當前危機以及未來疫情大流行需要依賴科學,疫情應對是全球科學合作典範。
  • 《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研究報告
    本報告由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與百融雲創聯合發布。2020年1月以來全國新冠疫情大爆發,嚴重衝擊了我國經濟發展,疫情下我國經濟和保險業的未來走向成為被廣泛關注的重點議題。
  • 榜樣的力量#萬博思圖新冠全球疫情地圖
    ,中國數據智能產業先鋒力量》的公益主題策劃活動。它面向全球每一個關心疫情態勢的人開放,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系統查看自己所在國家或所關心地區的疫情發展態勢。 整體立意創新 強大3D感知 為了以更藝術化、具象化的形式幫助大眾了解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蔓延態勢,萬博思圖可視化設計師在系統首頁下足了功夫。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談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
    基礎科學研究和青年科學家培養一直是頂尖科學家論壇聚焦的宗旨。但是今年新冠疫情的發生,讓科學家無法迴避這個全球矚目的話題。應對新冠疫情,世界需要理性的聲音。今年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成為共識。
  • 重慶企業加快研發新療法新產品 用科技力量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2月25日,邁基諾(重慶)基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正在生產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記者 張亦築 攝本報訊(記者 張亦築)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離不開科技力量。2月25日,市科技局透露,在我市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科技攻關專項的支持下,重慶多家企業正加快產品研發,不少項目已取得積極進展。
  • 黃水牛:該是中國正視中小企業困境的時候了
    多重壓力疊加,我國中小企業迎來新一輪衝擊。今年以來,南方一些省份中小企業出現的一些困境,如今已傳導到北方地區,不少企業瀕臨破產、倒閉邊緣。記者在吉林調查了解到,在國內通脹壓力加大及國家緊縮貨幣政策大背景下,吉林省十幾萬戶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普遍遭遇「三荒」——由於貸款難、貸款成本太高帶來的「資金荒」;在物價普漲形勢下,原料等價格大幅上漲,又不同程度出現「原料荒」;儘管勞動力總量相對充裕,但結構性短缺、技術工人缺乏又導致不少企業出現「招工荒」。
  • 正視的現實與混沌的世界
    這不見得有多麼地崇高與凝重,但能讓人感受到語言所釋放的力量。正視的現實胡 鶯(以下簡稱胡):你的畫有純水墨的、也有水墨著色的,從形式和表現語言上看,都很有張力也很張揚、並且飽含力量,似乎所有的情感和爆發力都宣洩在畫面上、凝聚在作品中;在水墨畫這一特質相對溫和的畫種裡,迸發出如此直接的、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可以說是你作品較為獨特的一種風格吧。
  • 昌邑市育新外國語學校《新冠疫情下的初中生心理疏導探究》第二期...
    2020年的新冠肺炎,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下,抗擊疫情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勝利。雖然疫情在我國得到了控制,學生都陸續上課了,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階段,但疫情帶來的心理問題卻不容忽視,尤其是學生群體。經過這次疫情,學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出現一些情況,比如出現入睡困難,容易驚醒,易發怒,容易與人發生衝突,持續煩躁,不能靜下心來學習等。
  • 諾華全球CEO萬思瀚:全球疫情下攜手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諾華全球執行長、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萬思瀚30日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作主題演講時強調,全球疫情背景下,攜手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在他看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研究成果及意義可以讓科研人員以及企業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尤其是梳理基礎研究和創新藥物之間不可分割的聯繫,創新對醫療保健的積極影響,以及如何更好的驅動創新蓬勃發展。「我們相信,點滴式和突破式的創新都在持續改變整個醫療領域和人類社會。
  • 加強世界政黨研究 開創政黨外交新局面——「疫情背景下的世界政黨...
    疫情對各國政黨制度是場大考,也是世界了解中國政黨制度的好機會。  實踐證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凝聚起各政黨力量,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齊心協力,共同抗疫,顯示了巨大優越性。而在競爭性政黨制度下的政黨,有的為了黨派利益和選票,可以完全不顧人民死活。我們開展政黨交流,不僅要就政黨理念及其內政外交思想進行交流,也要就政黨實踐及其經驗教訓進行交流,還要就政黨制度進行交流。
  • 疫情之下,如何在保護受試者權益前提下,保證臨床研究質量?
    泰格醫藥副總裁、國際事業發展部負責人劉佳女士受邀參與本次直播,她從臨床研究運營實施的管理者,即申辦方和CRO的角度,分享了疫情期間如何推動臨床研究持續開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相關臨床研究在武漢的實踐經驗和注意點等進行了介紹。
  • 疫情下的南方醫科大學怎麼樣?貢獻這麼多
    臨近年關,疫情又悄無聲息地爆發了,全國各地進入了戒備狀態,大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時刻關注信息,做好個人規劃和安排。在疫情影響下,我國很多醫學院校積極參與科研,為疫情貢獻力量。其中有所高校,貢獻突出,它就是南方醫科大學。
  • GCP專家分享,疫情大考下的臨床研究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全國各地的醫院推向了風暴中心,也對以醫院為主要陣地的臨床研究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全國數百家臨床研究中心發布疫情期間臨床試驗相關工作指南和規定。
  • ACCA和IMA發布聯合研究報告:疫情影響下,CFO職能加速轉變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和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近日聯袂發布題為「未來的財務長」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在全球新冠疫情影響下,財務長(CFO)職能正加速轉變。   在報告撰寫過程中,雙方就相關議題進行了多次全球性調研並組織了多場虛擬圓桌會議,從中收集了詳實的反饋。
  • 【百姓故事匯】疫情中的「平凡」力量不平凡
    【百姓故事匯】疫情中的「平凡」力量不平凡 2020-09-21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下美國該咋說,義大利最新研究報告出爐,將重塑疫情大流行歷史
    但如今隨著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以及各國對新冠疫情的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早在我國出現新冠疫情感染病例之前,新冠病毒就已在全球多個國家出現傳播。,其中就表示新冠病毒早在去年9月,就開始在義大利境內傳播,遠遠早於我國武漢出現疫情的時間。
  • 把握規律 崇尚科學 ——凝聚抗擊疫情的精神力量④
    秉持科學態度、尊重科學規律、堅守科學認知、實施科學舉措,讓科學精神的陽光穿越疫情陰霾的籠罩,匯聚起戰勝疫情的堅實力量讓尊重規律、崇尚科學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在科學的土壤裡汲取經驗和智慧,在自強的信念中凝聚勇氣和力量近段時間,中國科學技術館上線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網絡專題展覽「新的對決」
  • 多國呼籲取消單邊強制措施 外交部:敦促有關國家正視國際社會的...
    華春瑩表示,我們都知道,單邊強制措施違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及國際法,破壞受制裁國調動資源、發展經濟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削弱了受制裁國的疫情應對能力,阻礙受制裁國疫後恢復,嚴重踐踏有關國家人民特別是弱勢群體基本人權,是受制裁國家人民的「不可承受之重」。任何有良知、負責任的國家都不應漠視這些事實。
  • 學生新冠肺炎疫情知曉情況及教育效果評價研究「疫情與教育」成果...
    關鍵詞:大學生;新冠肺炎疫情知曉;教育效果評價魯東大學林楊主持的高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編號:2020YZB006,參與人王娜、杜潔、田仕靜、於麗平、張宏溧。課題立項之後,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大量的文獻研究以及可行性調查,整理分析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