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大腦中的思維模型

2021-01-15 哲學深度思考

人類思考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處理外部信息的過程,我們將這個處理信息的過程稱之為思維模型,人與人之間的思維模型是不同,分析股票市場的時候,有些人使用的是《技術分析》,有些人使用的是《價值投資理論》,有些人則使用的是《經濟學》理論,還有些人會使用複雜的數學模型。無論人們使用怎樣的思維模型,股票市場的最終走勢是唯一的。當然,只有站在絕對客觀的角度,才能觀察到這樣的情形,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人類自身的認知缺陷,雖然世界是唯一的,但人類的感官是有限的,每個人都只能觀察到這個世界的一小部分,雖然這只是真實世界的一小部分,但在每個人的心中,這已經是全部的世界。受制於人類有限的感官,有許多存在於真實世界之中的事物,並沒有在人類的大腦之中形成印象,而這些存在於真實世界之中,但不存在與人類認知之中的事物,是無法加入到人類的邏輯思維之中的,所以,人類始終無法擺脫自身對於這個世界的偏見。

每一個人的思維模型,實際上都是建立在一種對世界的偏見之上的,雖然說這些思維模型在人們的心中世界裡是絕對正確的,但是由於人們的思想無法處理那些真實世界存在,而不存在於自己心中的事物,所以這些思維模型的正確性並不存在於真實的世界之中,所以,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的真理。

人類誕生在這個世界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通過不斷的觀察和學習,逐漸認識了這個世界,而當我們去處理和思考一些問題的時候,就需要建立自己心中思維模型。但是,人們並不了解人類自身的認知缺陷,也不知道任何理論都難以擺脫自身對世界的偏見,所以在建立自己心中思維模型的時候,就採取了全盤接受的態度,並將其奉為真理,這就形成了門派之爭,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門派理論是絕對正確的。

但是,人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處理現實世界之中的問題,而成功處理現實世界之中的問題,就必須克服人類自身的認知缺陷,努力去糾正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偏見。人們觀點的所有正確性,都來自自己心中的世界,但是檢驗這種正確性的,並不是人們所謂的證據,而是外界真實世界運行變化的規律,只有時間,才是檢驗所有思維模型和理論的試金石。所以,我們在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型時,不要沉浸在別人編織的世界之中,而是需要將別人的觀點拿到真實的世界之中進行證偽,證偽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批判和指責別人,而且我們也不需要發表任何觀點,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篩選外界繁雜的信息,幫助自己構建正確的思維模型,擺脫自身的認知缺陷和對世界的偏見。

世界是唯一的,但存在於這個世界之中的人,只是生活在自己心中的世界裡。人們誤以為自己心中的世界就是外界真實的世界,但這兩個世界並不相同,人類不斷進行的哲學思辨,其實就是為了走出自己心中的世界,去發現外部真實世界的樣子。人們活在自己的心中世界裡,努力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但名為世界的洪流只是一味的突兀奔流而,與人類的意志無關,兩個世界的相互碰撞,人們在命運的洪流之中隨波沉浮,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會慢慢消失在茫茫歷史長河之中,人生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不要糊糊塗塗的走完這一遭。

相關焦點

  • 思維模型是什麼?理清事物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
    什麼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是你大腦中做決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確的決策」。好的思維模型,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你更好地認識世界。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模型計算出來的。更具體地說,一個模型不僅能解釋一個結果是如何產生的,還能告訴你,為什麼是這個結果?比如心理學中的社會認同傾向:在不確定自己要做什麼的情況下,大部分人會選擇從眾,特別是在壓力的作用下,社會認同傾向會更加強烈。
  • 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 用聰明人的思維解決問題
    如何通過思維模型訓練自己的大腦,解決更多問題,做出更好的選擇。開始之前,我先問你的問題,有一位警長跟一位老人在講話,一位小朋友跑過來說你爸爸和我爸爸正在吵架。老人就問警長這小孩是誰啊?經常會說他是我小孩,請問吵架的那兩個人到底是誰?你想看看我五秒鐘之後我來揭曉答案。正在吵架的那兩個人是警長的老公跟他的嶽父。所謂思維模型。
  • 如何讓自己的思維勤奮起來!
    思維懶惰是大家都有的毛病,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大腦執行的是最省力法則,我們的大腦是人體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大腦所要消耗的能量是我們所攝入能量的20%,所以我們都會感覺到腦力勞動比體力勞動更容易讓人乏累。有一部關於我們大腦如何運行的名著《思考,快與慢》,這本書裡就詳細的解釋了我們大腦怎樣進行思考的。作者告訴我們,我們的大腦時刻都在運行,大部分時候我們的大腦都處在自動駕駛狀態,而在我們遇到需要大腦來仔細思考的時候,大腦才會真正的調動深層次的思維系統,來幫助我們思考分析,而這個行為是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完成的,這樣就能大體的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有思維懶惰的習慣。
  • 什麼是第二大腦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第二大腦」?三點幫助你
    在過往的思維觀念中,我們很仰賴大腦來處理所有事情,如果你理解大腦這個神奇的器官,你會發現大腦幾乎無時無刻在處理你所有的事情,要思考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哪些表情不該出現,同時大腦還要處理手、腳的行動,把該記住的東西要記錄下來。只是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如果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的大腦發揮更大的生產力,你覺得這件事對你的幫助有多大?
  • 人類大腦是如何思維工作的?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的大腦可以探索時間是如何起源以及宇宙將如何終結之類的問題,但卻始終無法弄清我們的大腦本身是如何進行工作的。目前,神經病學家和認知科學家們正在探究有關大腦的問題,希望能夠解開這一謎底。
  • 如何建立評估模型:好的商業就是好的設計嗎?
    那如何構建起評估模型呢?如果新的信息對於自己以往的思維模型中評估得出容易做到,那麼這個成本就低,如果新的信息在思維模型中評估得出達成的結果非常誘惑,那麼動機就強。在開始與界面交互前,用戶帶著困難,與需要達到的結果開始,腦海裡不斷通過以往的認知模型評估,這個比值越大,那麼我們就認為這個刺激量就越大,就越容易建立起新的認知與行為。
  • 在思維活動中,大腦是如何產生磁場的?
    在人的思維活動中,離不開大腦的運行。大腦的運行是由大腦細胞活動造成的。大腦細胞中儲存有各種於記憶相關的光線、聲音、力等等相關資料。那麼大腦細胞又是如何運行的呢?在理解這篇文章之前,必須要先理解光線聲音的本質,他們都是磁場的另一種形態。
  • 「金字塔思維模型」成功的另一種說法,掌握了多少種不同的思維模型
    殊不知,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你本身,或表演的無趣,或內容的空洞,這一切幾乎都源於一個因素:缺乏金字塔思維模型。一、什麼是金字塔思維模型呢?金字塔思維模型金字塔思維模型是指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歸納出一個中心論點,而這個中心論點往下是論據
  • 論文選編——思維的標準模型(上)
    人類和許多其他動物一樣有思維。在自然中,思維是通過大腦來實現的,大腦是一種特殊的設備。然而,人工智慧中一個關鍵的基礎理論是思維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計算實體,即認知系統,可以通過各種物理設備實現,無論是自然大腦還是傳統的通用功能計算機或其他功能完備的硬體或軟體形式。早期任務特定模型導致了認知科學的支離破碎的方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進展的困難(Newell 1973)。
  • 一眼看透人心世事的高手修煉秘籍:多元思維模型
    成甲的新書《好好思考》,被稱作國內第一本研究運用多元思維模型,培養深度思考力的書。全書內容都在討論一個問題:未來,我們面對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有人說,人生是一場旅行,在旅途中見過了天地,結識了眾生,才能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 終身學習的最利武器——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首要的事情是建立思維模型,開頭的例子中只是人生中遇到的一個小問題,因為人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需要很多種思維模型去解決,那我們怎麼獲取思維模型呢?  《好好思考》中介紹了在常見的讀書和工作中尋找思維模型的方法。  從讀書中尋找思維模型,以點、線、面三個層面獲取。  查字典法。
  • 2分鐘學會查理芒格閱讀法,建立多元思維模型,超越90%的人
    那如何高效閱讀?一、快速閱讀,建立大量知識體系1、快速抓取一本書的核心內容帶著目的性去閱讀,「閱讀這本書我想收穫什麼?提升什麼?解決什麼問題?」有目的性的去閱讀,才能在閱讀當中不迷失方向,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答案,否則的話只會隨著書本自嗨到底,最後什麼問題答案也沒有找到。
  • 計算思維≠編程,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計算思維?
    很多人會把計算思維和編程混在一起。計算思維是人大腦的一種思維方式,編程則是人輸入計算機的一種語言運算方式。編程是實現計算思維的具體的語言和數據的運算方式。想要理解抽象和自動化之於計算思維的重要性,我們先來看下運用計算思維進行問題求解的關鍵路徑:(1)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並建模,即將人對問題的理解用數學語言描述出來(2)進行映射,把數學模型中的變量等用特定的符號代替,即用符號一一對應數學模型中的變量和規則等(3)通過編程把解決問題的邏輯分析過程寫成算法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並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一種思維活動。人是很容易受暗示,受誘惑的一種生物,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任憑各種誘惑的擺布,輕易受情感、貪慾、無關考慮、愚蠢偏見等的幹擾。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答方法,形成自己的意見、做出決定、形成結論。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 我們感知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腦中的世界模型
    這個模型則是通過一系列的猜測和預測建立起來的。 如果說「樹」是有實體的、物質世界的東西,那麼,精神方面諸如思想和觀點呢? 弗裡斯又舉例: 同樣,當我嘗試告訴你一些事,我的心智中沒有你的觀點,但是我的腦能夠再次通過猜測和預測,在我的心智中構建一個你的觀點的模型(或者表徵)。現在我的心智裡有兩樣東西: - 我的觀點; - 我構建的關於你的觀點的模型。 我能直接地比較他們。
  • 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虎嗅網
    大腦上傳,其實是一項令人匪夷所思的複雜工程,其背後的基本思路是,我們可以詳細地掃描大腦的結構並採集大腦信息,再根據大腦原型如實地創建一個可以在硬體上運行的模型,並且其行為與原始模型完全相同。關於大腦,有太多我們不了解的東西,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無法使用侵入性技術來記錄人類大腦中各個神經元是如何工作的,而只能用非常粗糙的方法來估計神經元在做什麼。多年來,已經有許多組織幫助我們更好地繪製我們的大腦。
  • 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
    如果有朝一日,人類的大腦可以在沒有身體的情況下永遠存活下去,又將發生什麼呢?——這就是大腦上傳(也稱為思想上傳)或全腦仿真(WBE)背後的想法。大腦上傳,其實是一項令人匪夷所思的複雜工程,其背後的基本思路是,我們可以詳細地掃描大腦的結構並採集大腦信息,再根據大腦原型如實地創建一個可以在硬體上運行的模型,並且其行為與原始模型完全相同。
  • 本體技術視點 | 身份的五種思維模型(二)
    ,為什麼要建立身份的思維模型Part 2介紹五種關於身份的思維模型Part 3五種身份思維模型的交集和推薦做法上一章節我們講到,思維模型是真實、假設或虛構情況的心理學表示。如何將你對一個對象的觀察結論記錄並關聯起來,如何將外部判斷與對象關聯起來,如何將那種知識應用在與該對象或者其他人的互動中......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有所不同,不僅僅因為技術和方式不同,還因為思考身份問題時的思維模型不同。源於不同思維模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回答的是關於身份的不同問題。如果技術解決方案無法充分解釋身份問題,構建出的系統將無法完成任務,終端用戶會對系統感到失望,不再信任系統。
  • 職場專業的真正競爭力是如何建立的,神經生物學告訴你
    生物學是個很好地利用了大腦的可塑性這一原理的案例,在《刻意練習》那本書裡指出,大腦在很大程度上像肌肉和心血管系統響應體育鍛鍊那樣,會為應對各種不同的心理訓練而改變。如果你足夠多地練習做一件事情,你的大腦會改變某些神經元的用途,以幫助完成那件任務。
  • 如何像愛因斯坦那樣加倍提升自己的腦力?
    他描述了他每天晚上如何在自己的思想中花費數個小時去旅行,會見人們,看看新的城市和國家,交交朋友。 在他17歲的時候,他已經經歷了很多思想模擬,以至於他發現很容易將這種技巧運用到他自己的發明中: 當我有了一個想法,我馬上開始在我的腦海中建立它。我改變了結構,做了改進,並在腦海中操作了這個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