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揭秘「神十一」返回地球過程:角度必須精確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新報揭秘「神十一」返回地球過程:角度必須精確

核心提示:按照計劃,在結束33天太空遨遊後,兩名航天員將於今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區著陸。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 新報稱,11月17日中午12點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即將踏上返回之旅。截至目前,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18日引述中國媒體報導,按照計劃,在結束33天太空遨遊後,兩名航天員將於今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區著陸。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則將繼續在軌運行、開展有關科學實驗,於2017年4月接受天舟一號飛船的訪問。

長達33天的在軌運行,神舟十一號想要「回家」,第一步就是和天宮二號分離,然後是制動離軌,進入返回軌道。

隨後,飛船開始自由下降。從離開原運行軌道到進入大氣層之前,飛船要完成推進艙分離,建立再入姿態,返回艙要建立正確的再入姿態角(速度方向與當地水平面的夾角)。這個角度必須精確地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如果角度太小,飛船將從大氣層邊緣擦過而不能返回;如果角度太大,飛船返回速度過快,就會像流星一樣在大氣層中燒毀。

飛船返回艙進入稠密大氣層後,是返回過程中環境最為惡劣的階段。空氣密度越來越大,返回艙與空氣劇烈摩擦,使其底部溫度高達數千攝氏度,返回艙周圍被火焰所包圍,因此,對返回艙要採取特殊的防熱措施。

最後,返回艙開始開傘著陸。在距地面10千米左右高度,返回艙的回收著陸系統開始工作,先後拉出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使返回艙的速度緩緩下降,並拋掉防熱大底。在距地面1米左右時,啟動反推發動機,使返回艙實現軟著陸。為了迎接它,地面回收試驗隊已進行過多次演練,做好全面準備。

相關焦點

  • 神十一5次變軌今晨「天神之吻」 兩名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
    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孫軍介紹,目前,神舟十一號飛船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已經進行了4次軌道控制。在交會對接前,還將根據情況進行第五次軌道修正。  「神十一飛船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的時候,恰好在我國上空。」孫軍說。  在此之前,天宮二號已經抵達距地面393公裡的預定軌道上,調整好了對接姿態,等待神舟十一號飛船的到來。
  • 「神十一」發射在即 哪些焦點值得關注?
    「神十一」發射在即 哪些焦點值得關注?此次「神十一」飛行任務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焦點?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焦點一:「神十一」的飛行乘組都有誰?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介紹,經此次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 神舟11航天員返回第一餐吃點啥?沒想到
    結束了33天太空遨遊,18日14時07分許,神舟11號飛船返回艙著陸。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自己打開了艙門,並且報告身體狀況良好。從神五到神十一,技術的進步讓中國航天員越來越有口福,航天食譜在悄然推陳出新。這次神舟11號在太空階段,航天員就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家裡生活一樣的一日三餐的待遇了。
  • 神舟十一號今日返回地球 進入大氣層將被火焰包圍
    揭秘 1、飛船如何返回地球?從離開原運行軌道到進入大氣層之前,飛船要完成推進艙分離,建立再入姿態,返回艙要建立正確的再入姿態角(速度方向與當地水平面的夾角)。這個角度必須精確地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如果角度太小,飛船將從大氣層邊緣擦過而不能返回;如果角度太大,飛船返回速度過快,就會像流星一樣在大氣層中燒毀。 飛船返回艙進入稠密大氣層後,是返回過程中環境最為惡劣的階段。
  • 神十一即將返回 載人太空飛行器以哪幾種方法再入大氣層?
    神十一即將返回 載人太空飛行器以哪幾種方法再入大氣層?明天(17日),景海鵬和陳冬將開始進行撤離天宮二號的準備工作,並進入神舟飛船,之後將返回地面。  載人太空飛行器的安全返回,關係著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是載人航天任務中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從技術層面來說,太空飛行器的返回包括再入大氣層、減速和著陸等複雜過程。而在再次進入大氣層這個環節上,國際上一般採用的有三種方法。
  • 神十一艙艙外航天服等實物長沙展出
    神十一艙返回艙實物、神舟降落傘實物,「飛天」艙外航天服實物等約61件珍貴的科普展品正在展出。玉兔二號月球車。市民紛紛拍下神十一艙返回艙實物照片。其中,科普展區面積近4000餘平,以神十一艙返回艙實物、神舟降落傘實物,「飛天」艙外航天服實物、嫦娥四號任務1:1著陸器、玉兔二號月球車、「鵲橋號」中繼星等太空飛行器模型為代表,配合科普展板、互動展品,共6大類、28個展項、約61件珍貴的科普展品參展,其中多數展品為首次對公眾公開展示。
  • 中大羅俊團隊核心成員揭秘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測量過程
    昨日,南方日報記者趕赴珠海,在中山大學天琴中心採訪該團隊核心成員,揭秘這一項世界級成果的研究歷程。&nbsp&nbsp&nbsp&nbsp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學天琴中心特聘副研究員薛超說:「這次的研究成果,把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度從小數點後3位,推進到了小數點後4位。就是這一位數,凝結了團隊成員們30多年的時光。」
  • 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當太空人結束了為期幾天或者十幾天的宇宙飛行之後,他們是要需要及時返回地球的。對接完成後,太空人需要進入空間站進行一些實驗,以及採集數據樣本帶回地球進行數據分析。在以上這些工作完成之後,太空人就需要及時回到地球上了。要返回地球,太空人必須乘坐返回艙。返回艙的空間,並不是很大。他主要是提供實驗人員的待的地方,以及實驗物品的攜帶的地方。
  • 「嫦娥」去月球上「挖土」,如何返回地球?這張圖說明白了
    「嫦娥」去月球上「挖土」,如何返回地球? 24日夜間到25日白天間斷小雨轉陰天氣溫10~13℃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飛船返回地球時不能火箭減速嗎?為何要頂著燒毀風險穿過大氣層?
    從太空受控返回地球,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對於大部分衛星來說並不會經歷這個過程,因為是單向的任務,只要將它送上天,壽命結束後就任其自生自滅了。但返回式衛星和載人宇宙飛船卻不行,要能上得去,也能下得來,因此在厚厚大氣層包裹的地球上,穿過危險的大氣層到達地面,就成了太空飛行器完成任務最後一道難關了,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們今天來說說這難在哪裡。
  • 火星樣本返回地球之後,我們要做什麼?防止樣本汙染地球環境
    為了進一步揭開火星的秘密,我們需要將火星樣本送回地球。整個過程需要進行多項任務,挑戰性和複雜程度超過以往的任何無人探索任務。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最難的環節並不是將樣本帶回地球,而是決定樣本分析工作的先後順序。
  • 流浪外太空計劃 |《北方新報》8月3日航天航空夏...
    8月3日——8月7日《北方新報》探索航天科技主題研學營期待與全區的青少年一起過一個最有意義的暑假《北方新報》2019暑期隆重推出「北京探索航天科技主題研學營」,我們將與航天專家面對面,走進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體驗航天訓練計劃。特邀神秘嘉賓與孩子們見面,探索浩瀚宇宙,對話未來航天發展事業......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對於月球這個地球唯一一顆天然衛星,中國人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此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嫦娥四號等5次任務,實現了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巡視探測。  如今,中國航天的腳步要再往前邁出一步——採樣返回,即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獲取月壤樣品並返回地球。這是我國首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降落在哪裡?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介紹,這四個器的功能從名字上大致就能理解:上升器主要攜帶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著陸器要在月球表面著陸;返回器的功能是攜帶月球的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主要承擔各個不同的軌道上飛行的功能。與嫦娥家族的幾位姐姐相比,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重量8200公斤,是我國目前發射的最重的探測器。
  • 以各種豐富的角度來呈現地球公轉的過程和原理
    那麼這裡,我將進行第二步:以各種豐富的角度來呈現地球公轉的過程和原理。地球上隱藏的各種線如果把地球比做成一個糖葫蘆,那麼貫穿這顆糖葫蘆的棍子便是地球的地軸。地軸是一條隱線,它在物理地球上並不存在,它只是一條假象出來的線。
  •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過程細節披露
    據央視新聞消息,在福州市召開的中國航天大會上,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介紹了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情況的技術細節。嫦娥五號將於今年年底擇機發射。第一個難題就是採樣,因為月球引力和地球不一樣,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採樣封裝技術很關鍵,我國以前沒做過。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降落在哪裡?
    (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介紹,這四個器的功能從名字上大致就能理解:上升器主要攜帶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著陸器要在月球表面著陸;返回器的功能是攜帶月球的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主要承擔各個不同的軌道上飛行的功能。  與嫦娥家族的幾位姐姐相比,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重量8200公斤,是我國目前發射的最重的探測器。
  • 過程如此坎坷
    飛船返回後,天宮二號將繼續在軌運行和開展有關科學實驗,明年4月與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會合。那麼,飛船返回艙和航天員從太空回來需要經過怎樣的過程?安全如何保障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為我們做了一次應景科普。
  • NASA太空人正乘坐「Crew Dragon」飛船返回地球 過程詳解
    他們從美國東部時間下午5:15開始,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並降落在佛羅裡達州西海岸附近。 從軌道返回地球並非易事,兩位太空人在回到地面之前,還有一段漫長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