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報揭秘「神十一」返回地球過程:角度必須精確
核心提示:按照計劃,在結束33天太空遨遊後,兩名航天員將於今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區著陸。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 新報稱,11月17日中午12點41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即將踏上返回之旅。截至目前,他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工作生活了30天,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18日引述中國媒體報導,按照計劃,在結束33天太空遨遊後,兩名航天員將於今日在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區著陸。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則將繼續在軌運行、開展有關科學實驗,於2017年4月接受天舟一號飛船的訪問。
長達33天的在軌運行,神舟十一號想要「回家」,第一步就是和天宮二號分離,然後是制動離軌,進入返回軌道。
隨後,飛船開始自由下降。從離開原運行軌道到進入大氣層之前,飛船要完成推進艙分離,建立再入姿態,返回艙要建立正確的再入姿態角(速度方向與當地水平面的夾角)。這個角度必須精確地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如果角度太小,飛船將從大氣層邊緣擦過而不能返回;如果角度太大,飛船返回速度過快,就會像流星一樣在大氣層中燒毀。
飛船返回艙進入稠密大氣層後,是返回過程中環境最為惡劣的階段。空氣密度越來越大,返回艙與空氣劇烈摩擦,使其底部溫度高達數千攝氏度,返回艙周圍被火焰所包圍,因此,對返回艙要採取特殊的防熱措施。
最後,返回艙開始開傘著陸。在距地面10千米左右高度,返回艙的回收著陸系統開始工作,先後拉出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使返回艙的速度緩緩下降,並拋掉防熱大底。在距地面1米左右時,啟動反推發動機,使返回艙實現軟著陸。為了迎接它,地面回收試驗隊已進行過多次演練,做好全面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