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動物保護社團:學會和保衛處共處,給貓狗絕育再安家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一些高校裡愛護流浪貓、狗的學生,正在學會和校園保衛部門和諧共處,為它們在校園裡找一個家。

看到10月份江蘇鹽城工學院保安捕殺流浪狗的新聞,南京大學學生組織「寵物之家」的社長童昕感覺責任更大了。「寵物之家」在校園內推行對流浪小動物的「捕捉—絕育—放歸」的救助活動,卻一度受困資金與場地,直到快遞小哥在快遞點給他們劃了一小塊地,保衛處最終批准。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走訪國內多所高校後發現,高校校園普遍出現流浪動物數量與日俱增的情況,出現安全隱患,應對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有的高校選擇無區別捕殺,以減少流浪動物數量;另一部分高校中,則有學生自發的動物保護組織,探索校園流浪動物的管理模式。


這些由普通大學生組成的學生動物保護組織,發展道路與現狀各不相同,有的通過不斷摸索與成長,日漸壯大,有校方的認可和支持,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生動物保護社團就可以通過TNR(Trap Neuter Release,捕捉、絕育、放歸)項目的實施儘可能的控制校園流浪動物的數量和安全性;但有的學生動物保護組織則面臨校方、資金等一系列壓力而陷入迷茫,也有自己的保護對象被校方活活溺死的極端案例。

學生們認識到,和一直嚴防流浪貓狗傷人的學校保衛部門,不能有對抗意識。清華大學的小動物保護協會和校園保衛部治安隊達成合作關係,共同管理校園流浪動物。

讓南大保衛處同意

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學生活動最頻繁的地帶,除了食堂之外,就是宿舍三棟與五棟之間的「快遞一條街」。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寵物之家」門口。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寵物之家」內部。

9月25日,「快遞街」一家快遞公司的西面原本擺放雜物的地方,增添了一排整齊的籠子和一個供流浪貓使用的貓爬架,住進了患皮膚病的流浪貓「叮叮」與「噹噹」、等待領養的流浪狗「麻花」和「老李」,以及兩隻被拋棄在野外的寵物兔,門口的牌子上寫著「寵物之家救助站」。

「寵物之家」是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學生自發組成的組織,原本是由環境學院學生會管理,成立於2014年。現任社長童昕說,他剛一上任,就面臨著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TNR(Trap Neuter Release,捕捉、絕育、放歸)項目的實施與救助站申請。

在繁殖巔峰期,校園內的流浪貓數量會大幅度增加,為了在不打破校園生態平衡的情況下控制流浪貓數量,「寵物之家」很早就開始策劃TNR項目,並聯繫了校外民間動物保護組織「平安阿福」與「貓普達」,然而,資金與場地成為最大的阻礙。

「去年9月份,我們從公益社團那裡拿了一筆公益資金,想用在學校流浪貓TNR上。」前任社長魯芬曉回憶說,資金問題解決了,然而母貓絕育後需要術後恢復,如果住院,開銷依舊是個問題。

為了讓這筆資金能夠用在更多流浪動物身上,魯芬曉決定在校園西北部的後山上設立一個救助站,緊挨著學校的花圃,作為絕育術後護理的場地。

但「寵物之家」與校園管理人員的交涉並不成功。魯芬曉說,「管理花圃的老師說,要我們去問保衛處,但因為之前一隻流浪狗咬傷了學生,保衛處承擔了責任,他們對學校裡飼養動物非常反感。」

在著手申請社團後,「寵物之家」進入了社團模式的試運營期,四個月後,事情有了轉機。

「如果不是快遞小哥,這個救助站就辦不起來。」童昕說,2015年他認識了經常來快遞點投餵流浪狗的快遞小哥謝滔,今年暑假,謝滔得知「寵物之家」在發愁救助站,便找童昕長談了一次,願意提供快遞點部分空間,給社團建立救助站。

「但快遞小哥希望我們能夠得到學校社聯的批准。」開學後,童昕諮詢了社團聯合會,隨即和謝滔籤了一份合作聲明,得到了學校團委的批准蓋章。

而另一方面,謝滔也積極與物流公司上層溝通,得到了領導的支持。最終,合作聲明在保衛處留底備案,救助站獲得了審批。

對於「寵物之家」場地批准之事,南京大學保衛處仍有顧慮。

「曾經四組團工地上被拋棄的狗很多,有同學給保衛處報警,那麼多野狗,沒有工具,我們怎麼抓?拿手抓不行,工具也不是專用的。」保衛處隊長吳鵬飛對澎湃新聞坦言,保衛處認識到「寵物之家」有更多的校外動物保護資源,比他們更勝任這方面的工作。

「而且,在我們抓捕的過程當中,就有學生拍照,發到學校的小百合論壇上投訴,標題和字眼都很不好。」吳鵬飛無奈道,他認為由「寵物之家」這個專門管理校園動物的社團來做這些事情,更加合適。

而南京大學分管社團工作的團委副書記聞羽告訴澎湃新聞,「對於學生保護動物的行為,學校方面肯定是很支持的。『寵物之家』作為學校註冊的一百多個社團之一,校團委對他們的申請、審批活動也都十分認可,希望他們能在擅長的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

和清華保衛處合管

不同於南京大學「寵物之家」在郊區仙林校園中的生存模式,清華大學的動物保護組織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區校園裡,有著另一種運作方式。

大谷祐佳是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2013級日籍留學生,今年擔任清華大學學生小動物保護協會(THUSASAP)會長。

清華大學小動物保護協會合影。

清華大學的小動物保護協會成立於2012年1月,是校內學生自發成立的動物保護公益協會,目前註冊會員有702人,包括在校生和已畢業的學長、學姐及部分校內職工,其中活躍成員保持在80至120人左右。

和「寵物之家」一樣,小動物保護協會根據不同貓咪聚集地劃分群護區,同時接管在協會成立前校內師生自發建立的群護點,在校內資助、校外贊助的支撐下不斷完善群護工作。

「群護工作包括餵養、救助和送養。校內活躍動物大約保持在100到120隻,日常會進行投食,平時也會接到校內一些傷病動物的救助請求。」大谷祐佳對澎湃新聞解釋稱,早已啟動的TNR項目上,協會有著系統的規劃:「每年會進行兩次誘捕絕育,挑選適合進家的動物或者剛出生不久的動物進行送養。」

群護過程中,協會一般將絕育術後恢復、傷病、待領養的動物安置在校外同學的租房或本地同學家中,「我們每年招新之後會統計願意寄養的、在京有家或者租房的同學名單,進行一定的培訓。」

同時,協會在校園西北門外租了一間小屋,專供不適合寄養的動物居住。580元的月租,租到的是一個幾平米大、什麼都沒有的屋子,前期由建築學院的同學幫忙裝修。

「一般有傳染性疾病或活動十分不便的,我們不會送到有『原住民』的寄養家庭。」大谷祐佳說,對於需要特殊安置的動物,協會會派專人每天去出租屋照顧它們。由於在校內申請不到活動室,在沒有動物安置的時候,這間屋子就是協會的倉庫。

而在校內,和其他眾多學校的動物保護組織一樣,協會也在和學校保衛職能部門協商。在協會成立前,保衛部治安隊負責管理校園流浪狗,而在協會成立後的第三年,兩方達成了合作關係,共同管理校園流浪動物。

同時,隨著協會的名氣越來越大,同學與教師也會第一時間將救助信息發至協會的社交平臺上,或聯繫協會成員尋求幫助。

系統的TNR與救助、與學校治安隊合作、拉外聯贊助、舉辦義賣活動,正如他們自己介紹,清華學生小動物保護協會在不懈探索高校流浪動保模式。

「今年5月,我們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北京動保高校聯盟,9月開過一次集體會議,目前有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一共10所學校的動保協會加入,基本前期的目標就是互相幫助、一起做活動、一起發展。」

10個發展程度各異、發展前景不同的高校動物保護組織聚集在一起,在大谷祐佳看來,是一件好事。

在迷茫中成長

在高校的學生動物保護組織當中,還存在一些處於成長「迷茫期」的動物保護「新手團體」。

上海一家高校的關愛小動物協會,成立於2015年6月,從成立之初的僅有6人,現在已經成長為有80多人的正式社團。

昊仁是社團的創始人之一,他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已經從社團「光榮退休」,但仍然在社團儘自己的一份力,和這個年輕又有些迷茫的學生組織一起解決成長路上的問題。

首先就是救助站的審批。早在年初,社團與保衛處達成協議,利用一座廢棄建築作為臨時救助點,「保衛處批給我們地,但又不允許我們在裡面安置動物。一開始我們偷偷地安置了一隻生病的貓,後來就自己在學校偏遠無人的地方找了一個點安置流浪動物,全社上下又開始擔心被保衛處查封。」

「現在全社上下都為了幾隻流浪狗的領養問題到處跑,剛剛路上遇到的一波人,就是帶著一隻狗去周邊社區找領養的。」昊仁說:「我們社團的初衷是維護人與流浪動物之間的關係。」

說這,昊仁回憶起一隻叫小白的流浪狗的遭遇,「整個過程與社團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這讓他感到愧疚。

「小白是我們TNVR(Trap Neuter Vaccinate Release,捕捉、絕育、免疫、放歸)的對象之一,也是一隻很討人喜歡的狗,不會主動接近學生,但很喜歡人摸它的頭。」這隻體型不小的白色流浪狗,一度是社團推送內容的「明星汪」,被很多學生所知。

在某個雨天,有學生不忍心看小白淋雨,就把它帶回了09棟宿舍,對此毫不知情的宿管阿姨誤認為是一隻瘋狗闖入宿舍,打了保衛處電話報警,最終小白被保衛處溺死。這件事讓昊仁反思了很多:「我們社團太年輕了,沒能夠維護好我們的初衷。」

除了和學校保衛處「鬥智鬥勇」,另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就是社團的經費問題,由於社團還不夠成熟,外聯拉得少沒什麼企業單位肯贊助,資金缺乏給流浪動物的救助開銷帶來了一定難度。

半年前,為了給一隻叫妞妞的母狗和她的9隻狗崽找領養,當時只有十幾人的社團,開始了漫長的宣傳領養之路,但收效甚微。

「九隻小狗長得越來越大,三個月裡食量也成倍增長,我們幾乎要『破產』了。」昊仁看著籠子裡剩下的兩隻還沒被領養的狗崽嘆氣道,「而且這幾個月,我們一個活動都沒做。以前我們有『警犬進校園』活動,讓同學們近距離接觸警犬,還有獸醫進校園活動,去傳播和流浪動物相關的知識。這三個月就一心撲在這9隻小狗身上。」

昊仁說,人員缺乏、內部運作混亂,一度讓社團難以維繫,社團連一開始領養動物的宣傳都沒有想到用最基本的微信、微博等渠道展開,救助工作一度停滯不前。

2016年的社團招新,越來越多學生志願加入校園流浪動物保護社團來,讓這個有些迷茫的社團感到了一絲欣慰。

「未來也會和其他學校的組織多交流,去學習他們的經驗,這也非常有利於我們的發展。」在提到其他高校比較成熟的流浪動物保護組織模式時,昊仁對澎湃新聞說道。 

(涉及社團利益,文中組織與學生皆為化名,具體地名也做過處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評論:動物保護需釐清的三個問題
    新華網 陳俊松   4月26日,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發表了一則聲明,稱「418湖北工業大學保衛處碾壓撞狗」事件中所有涉事保安都已被停職。   而假如一個物種完全沒有滅絕的擔憂,部分人刻意保護該物種的個體就很可能打破食物鏈,對其他物種帶來威脅。   試想一下,若地球上所有人都成「貓奴」,家貓野貓恣意繁殖,那就是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的末日。事實上,貓的威脅已經顯現,為了保護當地瀕危物種,澳大利亞就已經規定在2020年前要消滅200萬隻野貓。   哪些行為應受譴責?
  • 絕育不「人道」,手術有風險?一次性把問題說明白|養寵必修課
    以前貓狗都是散養的,但現在大家都是長期共處一室的。 第二條,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如果是多貓家庭,貓貓不絕育,會出現自家的貓交配的情況。照顧母貓和小貓,養越來越多的貓咪,會成為不可承擔之重。 如果是小區、學校、工作單位,流浪貓不絕育就會越來越多。
  • 她收養了200多隻流浪貓狗,最愛幹的事,就是為動物做絕育!
    她的名字叫(滄海),是一位來自天津的動物保護者,她在天津建了一個救助領養中心,收養了200多隻流浪貓狗。還在全國各地為流浪動物做絕育手術,她說:「總要有人做這些事,如果它們的出生就像來到人間地獄,那讓我一個人下地獄。」
  •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創立於1969年, 是全球最大的動物福利組織之一。其宗旨是在全球範圍內通過減少對動物的商業剝削和野生動物貿易,保護動物棲息地及救助陷於危機和苦難中的動物來提高野生動物與伴侶動物的福利,並積極推行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動物福利和保護政策。
  • 動物保護志願者墜樓身亡 被疑因工作開展難自殺
    北京,一位知名動物保護志願者墜樓身亡,其他動物保護志願者認為,她是「因無法忍受人們對動物的殘害而自殺」。  復旦大學碩士生虐貓事件塵埃未定,北京又傳來動物保護志願者「因無法忍受人們對動物的殘害而自殺」的消息,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悲劇的發生?在動物保護道路上,到底有多少人、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做著何種努力?
  • 北大流浪貓小程序走紅 誰能推動流浪動物保護法?
    小程序上每隻貓都有姓名、照片,並以「畢業」、「修學」等詞記錄貓咪在校園裡的狀態,甚至還建立了「叫聲檔案」。學生們通過絕育、送養來控制流浪動物數量。北大貓協負責人表示,做這款小程序的初心就是為了歸納流浪貓的基本信息,同時也覺得做這個東西有趣。方便歸納現在學校裡有多少起了名字的貓咪。
  • 為什麼不能給貓狗立法?適得其反,加劇虐待動物的情況
    喜歡養動物的人,是真愛動物嗎?長得不好看,不能逗萌的動物為什麼沒人要?很多人所謂愛動物,其實是愛它們的逗萌可愛,讓動物給自己帶來歡樂幸福感。如果小動物們失去了這一特點,不知道還有幾人能愛它們!保護動物,本人也支持。但是過度畸形的愛,就讓人噁心!在地球上,人應該是最珍貴的,現在那些盲從者,把愛犬看得比父母孩子還重要,這種現象不正常,更談不上文明!
  • 省小動物保護協會義烏分會:三年收養200多隻流浪貓狗
    前不久,由中國農村雜誌社主辦的「微觀三農」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農業農村部:防止虐待動物 加強養犬管理》的文章,浙江省小動物保護協會義烏分會負責人劉從陽閱讀了之後,馬上轉發到了朋友圈。劉從陽從事流浪貓狗的公益救助活動已經3年了。在這3年時間裡,協會由最初的4位共同發起人擴大為現在1000多人,越來越多的愛心市民加入這個群體中。
  • 你的愛心,不是盲目的餵養,給流浪貓一個安心的家最重要
    流浪貓從來都是越餵越多,情況越來越差,你要是一邊餵一邊抓著做個絕育再放出去,情況也許還能好點,而現在,別說小區裡不喜歡貓的人了,憑什麼動物都不喜歡的人,或者喜歡貓狗以外的動物的人,就必須要容忍喜歡貓狗的人?這是什麼道理,我自己也養貓,也救助貓,但是我絕對不會隨便喂,也不會到處去抨擊別人不喜歡就不對,人家是對的,大家可以不喜歡。
  • 大批流浪貓狗小區裡被毒死 有人叫好有人哭
    大批流浪動物人為原因死亡  家住四方區的市民陳女士給本報打來電話反映,她所住的四方實驗小區內,原先有不少流浪貓狗,很多有愛心的居民把家裡吃剩的飯菜拿出來,餵這些流浪動物。但最近幾個月時間,突然有大批流浪貓、狗被人毒死。每天早上起來,沒走幾步就能看到貓狗的屍體,有時候一早上就能看到十幾具流浪動物的屍體。
  • 上海交通大學保衛處招聘要求碩士學歷?校方回應了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的一則招聘啟事引起網友熱議在這則關於保衛處-治安管理崗的招聘啟事中對學歷提出了明確要求:「研究生教育學歷,碩士及以上學位」。看到這裡,不少網友都驚住了這是在招一個「保安」嗎?崗位職責處寫明:負責聯繫校內後勤各部門、商服網點、基建工地安全工作負責人; 負責校內後勤各部門、商服網點、基建工地的治安信息收集工作; 負責外來人口管理及信息登記工作; 協助公安機關處理校內發生的治安、刑事案件; 協助閔行區有關職能部門做好閔行校區周邊環境的治理工作,並收集相關信息; 做好學生治保隊的管理工作,並開展對學生治保隊的培訓; 完成處領導和科長交辦的其它工作
  • 有人在天津收養200多隻流浪狗,還為它們做絕育,你怎麼看?
    動物保護者滄海在天津有一個救助領養中心,收養了200多隻貓狗。還在全國各地為流浪動物做絕育手術。如今的她感到迷茫:「不知收養200隻流浪貓狗是對是錯,如果沒有他們,就不用每個月回天津,哪裡需要我,哪個救助站需要我,我都可以去。」
  • 南開大學精彩學生社團推介第一彈
    動物保護協會 南開大學動物保護協會致力於為在城市鋼筋水泥的夾縫中艱難生存的流浪動物找到庇護所,為草原和熱帶雨林中的瀕危動物爭取更多社會關注,堅持飽懷熱情與理性,支持動物保護事業的發展。帶領熱愛小動物同學們發揮各自專業專長,在學習階段為動物保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 大學裡的這3個社團對職場工作大有用處,畢業學長的職場經歷建議
    導語:大學裡的這3個社團對職場工作大有用處,畢業學長的職場經歷建議!對於許多大學生來說,如何挑選社團成的一大煩惱,那麼對於社團我們該如何看待呢?如何挑一個對我們將來有幫助的社團, 讓它發揮最大的價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有哪3個社團對將來的職場工作有大用處。
  • 「動物之家」舉步維艱 百隻流浪貓狗如何過冬?
    寒潮來襲,氣溫驟降,今天,鎮江星火動物保護組織的負責人向我們打來求助電話說,他們成立這個組織原本是出於公益慈善的目的,可現在卻出現了運營困難,機構內的一百多隻流浪貓狗處境十分艱難,已經無法獲得充足食物。
  • 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選擇性育種和人工授精是產生具有理想性狀的農業動物的基礎方法。不過,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代育父系(surrogate sire)的技術,具體而言就是先對雄性動物進行絕育,然後進行幹細胞移植,從而產生遺傳上符合要求的供者的精子。
  • 動物保護【志願服務】
    計劃招募:20崗位描述:到浦南大型林地巡查張拉撲鳥網等捕獵野生動物的現象,進行宣傳、勸導、取締崗位條件:對保護野生動物有興趣和熱情、具有相關法律常識掃碼參與此志願服務02「動物保護」主題志願活動·北京昌平服務類別
  • 深圳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包括禁食寵物貓狗,不料引發熱議
    現在養貓養狗的人越來越多,許多鏟屎官也把貓狗當成自己的家人,在鏟屎官和貓狗感情越來越深厚的時候,其實也會有一些人是會去食用貓狗的,並且有些地區已經成了一種習俗。兩方人士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獸醫小明也不會隨意抨擊哪一方,但是最近這個話題再次被提了上來。
  • 走進動物保護協會
    南非人喜愛動物,因此動物保護組織有很多。在記者駐地附近就有好幾個動物保護機構。米德蘭動物保護協會是其中最大的一家。6月27日當記者來到這裡探訪,工作人員Luuus熱心地接待了我們。  米德蘭動物保護協會坐落在約堡米德蘭區的一片樹林之內,佔地大約1000平方米,四棟平房錯落有致地排列。如果聽不到貓狗叫聲,可以被看做是一所私宅。
  • PNAS:移植精原幹細胞可恢復絕育的雄性動物產生精子的能力
    選擇性育種和人工授精是產生具有理想性狀的農業動物的基礎方法。不過,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猶他州立大學、馬裡蘭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稱為代育父系(surrogate sire)的技術,具體而言就是先對雄性動物進行絕育,然後進行幹細胞移植,從而產生遺傳上符合要求的供者的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