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大廚」烹飪河豚魚致一人中毒,這麼判

2021-01-09 半島晨報

雖然大家都知道河豚有劇毒,但因其肉質鮮美,不少人仍然趨之若鶩,想品嘗一口。由此,吃河豚中毒的事故時有發生。

崇明老季,因為有幾次烹飪河豚的成功經驗,去年12月,他受人請託,烹飪河豚帶到朋友聚會上食用,導致一人昏迷至今。這位民間「大廚」老季,也因過失傷人,被崇明區檢察院公訴。

2019年12月,在一次聚會前,老高想起朋友老季會烹飪河豚,便請老季代為採購烹飪,帶到宴會上讓朋友們嘗嘗鮮。老季在老高的請託下,通過朋友以200元的價格,從外省買來19斤野生河豚。

雖然知道河豚處理不當會導致食物中毒,但老季自持此前有過幾次成功的烹飪經驗,他相信這次也不會出意外。於是,老季便在自己家中將這些河豚處理烹飪後,帶去了老高的宴會。

當晚同席人員食用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手麻症狀。而東道主老高,由於食用量較大,很快出現了不適反應,當即趕去醫院就診。

48小時內,醫生確診老高為河豚中毒。這時候,老高已經呼吸心跳驟停、休克、高血壓病、肝功能損害。

經鑑定,老高食用老季加工烹製的河豚後中毒,損傷程度構成重傷。截至發稿時,老高還在醫院裡昏迷不醒。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之規定,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0年4月,崇明檢察院以過失致人重傷罪對被告人老季提起公訴。

崇明區檢察院稱,2016年開始,我國開始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魨(俗稱河豚)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並規定養殖河豚加工企業應當按照河豚加工技術要求,去除有毒部位和河豚毒素,河豚可食用部位(皮和肉可帶骨)經檢驗合格後附檢驗合格證才可出廠,同時嚴禁不符合規定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從事河豚加工活動。

檢察官提醒:不少人為了嘗這一口鮮鋌而走險,他們抱著僥倖心理,一方面覺得高溫烹煮後毒性會消失,一方面覺得少量食用不會中毒,殊不知河豚毒素毒性比劇毒的氰化鈉還要高,經過高溫烹調也很難被破壞,0.5毫克即可致人於死地。

來源:周到APP

相關焦點

  • 擅自加工河豚致人中毒獲刑一年 專家:未經專門加工的河豚均不合規
    6月10日,據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微信公眾號消息,6月9日,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漁民季某某自行烹製處理河豚魚並給他人食用,致一人重傷案件。法院當庭以過失致人重傷罪一審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中國漁業協會河豚魚分會副秘書長王常玉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目前我國明文規定野生河豚魚絕對禁止加工銷售,即使是養殖的河豚魚也不能銷售活魚和未經加工的整魚,消費者應杜絕自行處理河豚烹飪食用現象。漁民受朋友所託自行處理烹飪河豚魚反致朋友中毒「我知道河豚魚是有毒的,以前燒過多次河豚魚吃,殺的時候處理乾淨吃了沒事的。這次我自己覺得處理得很乾淨了,出了這個事我也沒有想到。」
  • 日本八旬老翁在家烹飪河豚,吃下後中毒身亡
    當地時間2日,日本德島縣的一名80多歲男子在自行烹飪並食用河豚後死亡,當地衛生部門從其體內檢測出河豚毒素,正在調查具體死因。當地衛生部門表示,攝入河豚毒素後,正常人會在20分鐘至3個小時內全身麻痺並停止呼吸,還呼籲民眾絕對不要擅自烹飪並食用河豚。延伸閱讀:廈門一男子吃了河豚,送醫搶救!生命垂危!據媒體報導,近日,廈門一名男子在家食用了河豚之後出現中毒症狀!
  • 男子吃河豚中毒成植物人 廚師被判刑一年
    江浙一帶廣泛流傳的俗語「拼死吃河豚」,道出河豚鮮美的同時也一直在告誡人們河豚魚「絕命毒師」的本質。我國法律也明令禁止私自烹飪和食用河豚魚。然而,總有人懷著僥倖的心理在暗地裡「搏命嘗鮮」。日前,崇明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因私自烹飪河豚魚過失致人重傷案。該案的被告季某某,常年在漁船上工作。
  • 河豚魚,能吃?不能吃?(原創)
    大家都知道,河豚魚有劇毒,不能隨便吃。但是有些地域的人卻經常吃,雖然有很大的風險。所以流傳著「拼死吃河豚」的說法。 河豚毒素中毒,發病急而劇烈,潛伏期短,一般在食用後10分鐘-5小時即發病,噁心、嘔吐、腹痛,口唇、舌尖及手指末端刺痛發麻
  • 浙江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食用河豚魚有中毒風險
    浙江紹興有人在偷偷賣河豚魚 食用河豚魚有中毒風險2012-03-27 10: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紹興網        瀏覽量: 5554 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熱線來電:3月26日,紹興市民蔣先生致電天天商報熱線說,前幾天溫州平陽縣發生了食用河豚魚中毒事件,有4個人中毒了。他想知道為什麼吃河豚魚會中毒?
  • 誤食這種魚後中毒,文昌一男子送醫救治一個月仍昏迷
    雜魚湯、雜魚煲……是海南人餐桌上常見的菜餚但近日,文昌的一名男子在吃雜魚時就沒那麼幸運了……男子誤食河豚魚中毒被送醫今年8月底,一名來自文昌的男子,因誤食河豚魚中毒,被送到醫院救治,躺了一個月,至今未醒。
  • 「危險美味」河豚魚正從「灰色地帶」走進陽光裡
    原標題:【鄉間米道】這道舌尖上的「危險美味」,正從「灰色地帶」走進陽光裡   嘟嘴,胖腹,瞪眼,青背白肚,跟指甲蓋差不多大小,聚在一起拼命扭動自己小小的尾巴——很難想像,這麼萌的生物,竟然是含有劇毒的。  「這就是河豚魚幼苗了,今年5月初,我在自家魚塘投放了20萬尾河豚魚幼苗,還花了不少錢改善養殖環境。
  • 河豚魚等毒魚引起的食物中毒
    河豚魚又名「純」,俗稱「氣泡色」、「雞抱魚」或「乖魚」,該魚肉味極其鮮美,營養豐富,但因體內肝臟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人畜誤食後可致中毒,甚至死亡,河豚魚多產自沿海和內河水系。我國和日本、南中國海沿岸各國都有人有「拼死吃河豚」的愛好,所以每年都有多起因河豚魚中毒而死亡的悲劇發生。
  • 廣州食藥監局:食用人工養殖河豚魚有中毒風險
    專家稱巴魚是河豚的一種,可養到無毒,但不鼓勵隨便吃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提醒市民,市面上經營的「巴魚」多為人工養殖的河豚魚,有較大的食品安全風險,且酒樓食肆經營巴魚屬違法行為。然而,記者近日走訪市內部分水產市場和酒樓,發現巴魚售賣已成常態,且商家都稱巴魚是人工淡水養殖的無毒河豚品種。
  • 敲醒舌尖上的警鐘:警惕毒蘑菇、河豚魚、蓖(bì)麻子
    多數毒蘑菇的毒性較低,中毒表現輕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極高,可迅速致人死亡。目前確定毒性較強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鵝膏肽類毒素(毒肽、毒傘肽)、鵝膏毒蠅鹼、光蓋傘素、鹿花毒素、奧來毒素。毒蘑菇在我國生長分布廣泛,約有100多種,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
  • 避免聚集,米其林大廚告訴你怎樣「一人食」享受好味道
    如果想更安全、更健康地享受美食,最好的方式就是「一人食」。不妨尋找一家米其林餐廳,空間大,還有露臺或者落地窗,別擔心面對菜單會迷茫,聽聽米其林大廚的意見,從前菜、主菜到甜品,讓你一個人吃得也心滿意足。在這裡可以一邊享受美味,一邊觀看烹飪過程,仿佛欣賞藝術創作。大廚雖然來自法國,但是他善於融合亞洲烹飪靈感,讓味蕾驚喜又舒服。霜燒和牛是必點菜,也是主廚的推薦菜之一,油脂分布均勻的和牛在高溫明火的加工下,變得鮮嫩多汁,搭配黑胡椒汁、洋蔥以及新鮮的芝麻菜,非常過癮。
  • 男子吃河豚魚乾半小時後中毒 搶救及時已無大礙
    河豚魚(圖片來源於網絡)東快訊(記者林雅)河豚魚身有劇毒,但不少人為了一嘗美味仍會進行舌尖上的冒險。上周四,閩侯24歲的青年小洪(化名)就因嘗鮮吃河豚魚乾導致中毒。醫生提醒,河豚魚的某些臟器及組織中均含有河豚毒素,0.5毫克便可致人死亡,即使經過炒煮、鹽醃和日曬等,也不能將其破壞。當下正是食用河豚魚的高峰時節,大家要提高警惕。嘗鮮吃了2條河豚魚乾1個多小時後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除了吃新鮮的河豚魚,福州不少人還有吃河豚魚乾的習慣,居民們會將河豚魚醃好、曬乾,然後蒸著吃,又鮮又香。
  • 日本德島縣一老人在家中自己烹飪河豚後中毒身亡
    人民網東京11月3日據《德島新聞》報導,日本德島縣政府2日發布消息稱,一名80多歲男性在吃下自己烹飪的河豚魚後中毒身亡。這是縣內自2015年以來發生的首例食用河豚魚中毒事件。據德島縣政府介紹,該男子獨自一人居住,被家人發現時已經死在家中。
  • 賣了兩條野生河豚——買的人中毒身亡,賣的人賠錢又領刑
    兩年前在上海浦東書院鎮,一個漁民將兩條野生河豚賣給了一名自稱「老手藝」的廚師,結果該廚師食用後中毒死亡。而這個漁民也因犯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被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罰金人民幣1000元;違法所得予以追繳。
  • 台州市場現野生河豚魚 傳說做成魚鯗食用無毒
    近日,有網友爆料,溫嶺等地的水產市場上,一些攤販在悄悄銷售野生河豚魚。  河豚魚有劇毒,而且國家明確規定河豚魚是不能流入市場的,攤販真敢賺這「性命錢」?  昨天,記者來到被網友舉報的松門水產品批發市場,轉了一圈,並沒有看到河豚魚的影子。隨後,來到一個攤鋪前,向老闆詢問有無河豚魚,對方馬上有些緊張。
  • 台州市場出現野生河豚魚傳說做成魚鯗食用無毒
    提醒:河豚毒素不會因為  簡單的風乾曝曬處理而消失  本報訊 近日,有網友爆料,溫嶺等地的水產市場上,一些攤販在悄悄銷售野生河豚魚。  河豚魚有劇毒,而且國家明確規定河豚魚是不能流入市場的,攤販真敢賺這「性命錢」?
  • 上海一男子食用河豚後中毒身亡 小販賠款15萬後獲刑3年
    滬一男子食用河豚後中毒身亡 小販賠款15萬後獲刑3年  東方網記者劉理、通訊員王治國5月16日報導:2年前,上海浦東書院鎮一名廚師從漁販高某處花20元買來2條河豚。不久後,該廚師因食用河豚中毒死亡。  記者獲悉,漁民高某在支付15萬元賠償款,已獲得被害人家屬的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