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真是昆蟲界的武林嗎,螳螂拳是受到螳螂捕蟬的啟發嗎?

2020-12-02 騰訊網

在我國最常見的螳螂要屬中華刀螳了,這種壯碩的螳螂在中國多數地區相當常見,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辭》就有「巷有兮蚰蜓,邑多兮螳螂」的記載。

成年的中華刀螳可謂昆蟲中的猛虎,即使在遇到危險時,也常常會擺出誇張的攻擊姿態而非匆忙逃竄。和很多螳螂一樣,中華刀螳也會撐開寬大的翅膀虛張聲勢。正如齊莊公所說:「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

作為漸變態昆蟲,中華刀螳的一生也包括了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每年秋季,大腹便便的雌性中華刀螳就會在灌叢的枝條上產下泡沫豐厚的卵鞘,卵被精心包裹在厚實的泡沫內,以抵擋寄生性天敵的侵害,並度過乾燥寒冷的冬季。這些卵鞘通常被稱為螵蛸[piāo xiāo],運氣好的話,雌性螳螂可以每隔1~2周產下一個新的螵蛸,直到身體逐漸衰老,最終在蕭條的深秋逝去。

中華刀螳的若蟲孵化後很快就會分散開活動。新生的小若蟲以各式各樣、力所能及捕到的小動物為食,絕大多數會是小型昆蟲、蜘蛛之類的小節肢動物。隨著一次次的蛻皮,小螳螂的體型逐漸增大,它們覬覦、下手的獵物也會越來越大。

直至成年時,雌性的中華刀螳甚至有能力捕食蜥蜴和小鳥。成年的雌性中華刀螳體長可達12釐米,被稱為昆蟲界頂尖殺手。

聞名世界武術界的中華螳螂拳,其創始人,乃清朝康熙年間的兵部督捕右侍郎,海陽人氏李贊元之玄孫李秉霄。李秉霄生於清乾隆年間,生性聰穎好學,秉承家傳醫術,精通醫理,成為救死扶傷的一名中醫。古代講究學而優則仕,當他躊躇滿志地參加了鄉試,官場的腐敗與黑暗,使他意識到自己雖有經天緯地之才,卻沒有發揮的舞臺。

遭此打擊,他心灰意冷,看淡了功名利祿。於是,天天以習武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只要聽說哪裡有好的武師,一定請教切磋,甚至包括牢獄之中的習武之人。李秉霄的祖上多人為修道之人。他習武之餘決定仿效祖父輩出家為道,號「升霄道人」。寄情於山水間,尋師訪友,度過他以武會友,從道入教的一生。

李秉霄在交遊中,又結識了許多江湖中俠客和世外高人,談武論道,。一日,李秉霄訪友歸家,獨行於招虎山中,此處峰巒秀美,蟬的鳴叫聲象一幅有聲的圖畫,令人賞心悅目。李秉霄行得乾渴,來到溪邊,蹲下掬水解渴,溪水清澈透涼,李秉霄著實喝了個飽。看著清純的溪水,濃密的樹蔭下還有一塊光滑的磨盤石,他心情愉悅地想躺在磨盤石上睡會兒覺,可不覺得蟬鳴成了煩人的噪聲。順手拾起一塊石頭,想轟飛鳴蟬。

睜眼望去,見一隻螳螂正朝著蟬兒爬過去,等靠得近了,突然腿足彈跳躍起,一隻刀臂將蟬牢牢地鉗住,蟬變了聲地「哇哇」撲楞著翅膀。不一會,叫聲嘎然而止,兩隻翅膀便耷拉下來。

李秉霄見此情景,禁不住為那蟬兒惋惜起來。正在此時,一隻鳥兒順著樹枝「啾啾」地叫著,蹦到螳螂的背後,秉霄心一緊,不禁又為那螳螂擔起心來。心想:螳螂休矣!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鳥兒的長喙毫不容情地啄向螳螂時,那螳螂似乎早有覺察,猛然掉轉身來,左邊刀臂撥開鳥兒的長喙,右邊刀臂閃電般地刺扎進鳥兒的眼睛,鳥兒悽厲地尖叫著,撲楞楞飛向高空,一會兒杳無蹤跡。

李秉霄被這一幕驚呆了,他良久才回過神來。而那螳螂仍然在那仰視著高空,揮動著兩把刀臂,就像擂臺上獲勝的武士,我自得,神採飛揚。秉霄由衷地讚嘆:真乃神蟲也!忽然,他腦子裡靈感一閃,閃出一個念頭來,我要把螳螂的動作優點運用到拳術中。這個念頭使得李秉霄激動得禁不住有些顫抖。也就是這個念頭,為中國武壇新添了一種拳法---螳螂拳!

【螳螂拳課程推薦】

相關焦點

  • 螳螂真是昆蟲界的武林大師嗎,螳螂拳是受到螳螂捕蟬的啟發嗎?
    成年的中華刀螳可謂昆蟲中的猛虎,即使在遇到危險時,也常常會擺出誇張的攻擊姿態而非匆忙逃竄。和很多螳螂一樣,中華刀螳也會撐開寬大的翅膀虛張聲勢。正如齊莊公所說:「此為人,而必為天下勇武矣!「 作為漸變態昆蟲,中華刀螳的一生也包括了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
  • 螳螂,昆蟲界「快刀手」
    勇猛的螳螂,藉助天時地利的環境,運用自己高超的「輕身功夫」和嫻熟的「刀法」,捕捉著蠅、蚊、蝗、螽斯若蟲等害蟲,它的動作極其敏捷,據說,它捕食時所用時間僅有0.01秒,所以,是個名副其實的昆蟲界「快刀手」。
  • 螳螂算是昆蟲界的平頭哥嗎?螳螂:不服來啊!
    小時候最喜歡玩的昆蟲之一就是螳螂了,以前只知道它比較兇,用手去抓的時候螳螂立馬就做出作戰的姿勢,甚是威武,但也只是如此而已,還是被我們玩弄於手掌之中,但一般玩夠了之後都會放掉,螳螂表示很無奈。今天在路邊樹幹上發現了一隻螳螂,於是就饒有興趣的去觀察了一下,螳螂居然不害怕,也不躲開,一開始若無其事,後來還想做出戰鬥架勢,真是大膽啊。這讓我想起了以大膽著稱的非洲平頭哥,還是應了那句話:不在戰鬥中,就在去戰鬥路上!
  • 螳螂拳第九代傳人:中國人具有螳螂毫無畏懼的精神
    螳螂拳第九代傳承人于永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螳螂的智慧和勇氣代表了中國人的精神」。(齊魯網記者 李正 攝)  于永波向記者展示螳螂拳。(齊魯網記者 李正 攝)       齊魯網煙臺4月27日訊(記者 李正) 看過美國喜劇動畫電影《功夫熊貓》的人一定對片中的「中原五俠」印象深刻,而其中體型最小的便是一隻通體翠綠的螳螂,它在影片中的角色代表的正是中國傳統武術流派中象形拳的一種——螳螂拳。就在昨天,「文化之春走山東」的記者在團隊駐地採訪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螳螂拳第九代傳承人于永波。
  • 公螳螂被母螳螂吃掉,是繁衍本能嗎?是一種必然行為嗎?
    奇特的螳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句成語讓我們一下子認識了三種生物間的吃喝關係,知道了螳螂吃蟬。螳螂與中華武術也有一定淵源,那就是以它命名的「螳螂拳」,著名的中國傳統武術流派之一。這是螳螂的本能嗎,為了繁衍後代?還是公螳螂為了愛情現身?
  • 華師大昆蟲學博士為螳螂辦個展
    「我嘗試過帶領學生們到田間採集標本,但可以捕捉的昆蟲太少,難度很大。」舉辦昆蟲展的念頭便從何祝清的心裡冒出來。因為要研究昆蟲分類,何祝清每年要去野外進行兩次大採集。在海南、雲南這樣生態環境優越之處,昆蟲種類繁多,但是,學生不一定都有時間和條件去這些地方實習。在決定要辦螳螂展之後,何祝清在今年暑假專門去了海南、廣東、福建、浙江四個地方收集螳螂。
  • 誤傳千年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其實不愛吃螳螂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八個字我們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但是在生物學家的眼裡,這八個字簡直到處都是漏洞。 首先是螳螂捕蟬,古人們應該觀察到過螳螂捕食鳴蟬,但是實際上,蟬並非是螳螂的主要食物。受到體型的限制,螳螂主要吃蚜蟲、果蠅、菜蟲、蟑螂等小型昆蟲\,蟬對於螳螂來說未免太過龐大了。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螂:我發起火來,鳥都一樣吃的
    作者:Freude_63192編輯:洛絳都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如果是螳螂捕鳥呢?不過,這會不會是某種螳螂的特殊食物癖好?還是所有的螳螂都這麼彪?於是研究人員對螳螂的捕食活動進行了觀察。結果顯示,世界上幾乎所有種類的螳螂間都存在著這種吃鳥現象。而且他們還特別愛吃蜂鳥,尤其是:紅寶石喉蜂鳥。
  • 昆蟲界的頂級獵食者,優秀的長臂拳手,螳螂的拳法有多精湛?
    在我國的傳統功夫中,有一種拳法叫做螳螂拳。顧名思義,這種拳法的要領是模仿螳螂的動作。螳螂是一種很讓人印象深刻的昆蟲,它們最大的特色是倒三角形般的頭部和一雙死神的鐮刀般的前足。前足是螳螂的主要攻擊器官,大多數的螳螂的前足上帶有許多細小的刺,這些刺用於在捕獵時限制獵物的行動。
  • 螳螂真的可以捕蛇嗎?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我們都很熟悉的一句話,我們拋開這句話背後的意思不說,單看這個行為就知道螳螂有「越級」挑戰的能力。蟬有著堅硬的外殼,而且還會飛,螳螂都能捕殺之。那麼,如果將蟬換成蛇,螳螂還能捕殺嗎?答案是肯定但不絕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 螳螂捕蟬,下一句是啥來著
    螳螂你見過嗎?螳螂是害蟲還是益蟲呢?颱風「黑格比」過後,讓我們一起去田間走一走,感受一下自然。低頭在路邊草叢裡邊瞅一瞅,根本不能看到小昆蟲之類的,蹲下來仔細找找,畢竟動物也是很聰明的,有自己的保護色,和環境融為一體。經過不停地尋找,終於發現了一個長著大長腿的蟲子,小夥伴說是螳螂,給你們看一下,這樣的螳螂你們見過嗎?
  • 為什麼母螳螂吃公螳螂時,公螳螂不知道跑?與黑寡婦一樣無法逃脫
    其實與黑寡婦一樣,根本跑不掉提起螳螂,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知道一點點,畢竟有個成語就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嘛。而一些從農村走出來的小夥伴們對螳螂更是不會陌生,甚至還有一些地方有不同的叫法,比如重慶人稱之為「猴三兒」、湖北一些地方稱之為「xiū子」、四川人稱之為「偷姨婆」,此外還有抓米兒、草猴、多羅等土話。
  • 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原標題: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昆蟲界中的偽裝大師:枯葉螳螂似地面落葉(圖)   我有話說  這是一種枯葉螳螂,學名為Deroplatys trigonodera,在森林地面上如同一片枯黃的樹葉。
  • 螳螂舉著「大刀」就能橫行?人們更怕它體內的寄生蟲
    看功夫電影都知道一種功夫叫「螳螂拳」,其實這更像螳螂帶著兩把大刀橫行昆蟲界,這兩把「大刀」就是螳螂的前肢
  • 螞蟻在後——讀《昆蟲記》
    自然界有一道遊戲規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說的是自然界生物鏈的一種基本規則,但是這裡我卻要說,螳螂捕蟬,螞蟻在後,於是有人就迷惑了,小小的螞蟻怎麼可能撼動巨大的螳螂呢?但這卻是事實。螳螂所產的卵,少則三四百,多則上千。
  • 《昆蟲模擬大師》:嘴炮王者沙雕女主×劍重要媳婦比劍更重要男主
    《昆蟲模擬大師》作者:玉食錦衣小說文案:武林中出現了一個可怕的女人,她可以長腿一邁和劍神比身高,隨後小腳一翹,和路邊的稚童齊平!林曉曉:這是我花了十幾年觀察蚯蚓研究出的縮骨功。她還可以全身帶毒,讓人一碰就疼痛難忍!
  • 昆蟲皇后:蘭花螳螂
    蘭花螳螂是一種昆蟲,它的美,超出了人的想像力,恐怕連造物主自己也未層想像到蘭花螳螂的優雅芳容。有幸遇到蘭花螳螂,親自觀賞這種優雅的精靈的人必定是幸福的,無福相遇而可以坐在電腦前閱讀此文,觀賞圖片者無疑也是十分幸運的。據有限的資料記載,蘭花螳螂主要生長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因外貌酷似蘭花,因而得名蘭花螳螂。
  • 刀尖上的舞者,你所不知道的冷酷殺手螳螂
    螳螂,用我家鄉話說是「砍殼郎」,實際上螳螂(亦稱為刀螂)是一種無脊椎,肉食性的昆蟲。螳螂度過了6500萬年前的第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廣泛分布在除兩極外的世界各地,種類多達2400種。在古希臘,因螳螂前臂舉起的樣子像祈禱的少女,人們遂將其視為先知,稱為禱告蟲;我國古代關於螳螂的故事更是繁多,最出名的便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有「螳螂不是當車者,接葉攀條隱綠叢」等等。
  • 綠巨螳螂捕殺小老鼠,鼠類都在這種螳螂食譜上,甚至包括天敵鳥類
    有句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而在食物鏈中,就是一物降一物,螳螂的食物蟬,而黃雀等鳥類是螳螂的天敵。但在非洲有一種螳螂——非洲綠巨螳螂,甚至有可能反殺鳥類,獵殺性非常強。
  • 神秘刀客螳螂,古希臘和古中國都流傳它的傳說
    如果要在昆蟲界尋找一位刀客的話,我覺得一定是非螳螂莫屬的。是的,誰讓這位大英雄,無論走到哪裡,都亮著兩把碧光幽幽的長刀,仿佛時時刻刻都在準備戰鬥一般啊。說句實話,要是光論長相的話,螳螂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窈窕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