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學術報告廳,一場特殊的交流活動正在進行。醫院攜手中國三亞公共外交研究院與12國開展「一帶一路」抗疫遠程交流會,包括施秉銀院長在內的專家教授,向「一帶一路」國家的兄弟姐妹們分享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的寶貴經驗。遠在馬拉威的一附院麻醉手術部醫生周榮勝也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之一。組織、學習COVID-19最新預防、診斷、治療的最新進展,並為當地醫院提供技術支持,是當下國際疫情快速蔓延時期,中國援非醫生新的職責和使命。
作為中國援馬拉威第七批醫療隊隊員,2019年5月,周榮勝正式開始了他的援外工作。在卡姆祖中心醫院的11個月,周榮勝指導和獨立完成手術麻醉700餘例,危急重症患者150餘例,無一例因麻醉死亡;參加麻醉病人搶救,指導並參與病人搶救和心肺復甦20餘例;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積極開展神經阻滯、中心靜脈穿刺、纖維支氣管鏡等新醫療新技術。除了麻醉的日常工作,周榮勝還承擔著麻醉機的檢測和維護,利用有限的麻醉藥品做好麻醉,規範椎管內麻醉的消毒等等工作。
由於馬拉威醫院和醫生緊缺,疾病早期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時醫治,許多患者到疾病晚期才會入院治療。2019年7月18日,一名44歲女性,因「盆腔巨大腫物」擬在全麻下行盆腔腫物切除術。但因患者術前一般狀況很差:肺功能很差(氧飽和度85%),合併重度貧血,心電圖提示頻發室早。如若採用插管全麻,患者極有可能因心肺功能差和醫療設施簡陋而出現術後脫機拔管困難。經過多方面的評估,並與手術醫生溝通,周榮勝選擇了腰麻聯合喉罩麻醉。在他的精細麻醉操作和管理下,麻醉穿刺和誘導順利而平穩,術中循環平穩,手術關腹時患者甦醒並自行拔出喉罩。手術醫生震驚了,那種環境中本應很困難的手術麻醉,在中國麻醉醫生的手下,做得如此順利,如此平穩,外科醫生當場稱讚「Perfect,Chinese Professor」。
經過幾次令所有人嘆服的合作後,「Chinese Professor」、「Professor Zhou」就成了周榮勝的代號,現在只要到手術室裡,大家都會這麼親切的稱呼他。馬拉威是曾經的英國殖民地和現在的大英國協國家,醫院裡還保留著濃厚的「英屬」氛圍。在卡姆祖中心醫院醫生們的眼裡,只有來自歐美的醫生才會被稱為Professor,周榮勝能得到這個稱號實屬難得。
「他們叫我Professor,作為中國人,我確實感到很驕傲,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周榮勝說。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席捲中國大地,跨越了半個地球的周榮勝始終心繫祖國的安危,關注著疫情的發展,關心著醫院的動態,恨不得立刻回國,奔赴前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榮勝的愛人薛小紅是醫院血液淨化科的一名護士,疫情期間始終堅守在工作一線,從未因家裡事請過假,更沒有向科室提出特殊照顧。「兩個孩子還小,白天由家裡老人帶,晚上小紅還要輔導孩子上網課學習,十分辛苦。」周榮勝時刻牽掛著愛人、孩子及父母。作為科室骨幹,薛小紅曾多次表示:「疫情期間,大家排班都難,不能給我搞特殊。」
麻醉手術部王強主任、蓋毅文書記以及張琳娟護士長看望周榮勝家屬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而境外疫情呈暴發增長態勢,持續蔓延。馬拉威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醫療物資極度匱乏,基本上靠別的國家捐贈。周榮勝所在的醫院手術室,平時上班醫用口罩都無法正常供應,時不時醫生上班沒有口罩戴,現在疫情期間,醫院更是捉襟見肘,當地醫生發一隻口罩管用好幾天。由於疫情嚴重,又沒有防護物資,醫院醫生和護士很多都停止工作了。
據悉,目前馬拉威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有33例,死亡3例,治癒3例。但由於當地治療條件落後,檢測能力有限,很有可能現有病例數遠大於公布的確診數。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身處國外的周榮勝感覺很不自在,周圍常有歧視和異樣的眼光。現在中國不僅本土疫情控制有力,同時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國際社會提供支持和幫助,彰顯了大國擔當。過去的異樣眼光也變成了豎起的大拇指,這一切讓周榮勝倍感自豪。
4月23日,在周榮勝的組織聯繫下,一附院與蘇丹、馬拉威和剛果(布)以視頻連線的形式開展抗疫遠程交流會,分享醫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治療方面的經驗做法。在馬拉威,周榮勝會向當地醫生講解中國防控新冠疫情的措施,並向科室介紹新冠肺炎患者麻醉注意事項,以及麻醉後手術室及麻醉設備的消毒。除此之外,他還參與向大使館和華人華僑培訓和諮詢新冠肺炎相關知識。
「現在國內疫情穩定了,我們的心也放下了。看到醫院在疫情期間為祖國做出的貢獻,做為一名一附院人,深感自豪。為祖國在這麼短的時間把疫情控制住,我為之驕傲。」麻醉手術部王強主任和蓋毅文支部書記幾乎每天都要和周榮勝連線,詢問他的情況,知其所難,感同身受,提供最大的關懷和幫助。雖然目前非洲疫情狀況並不十分嚴峻,但當地醫療條件較差,人們防控意識淡薄,一旦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果必然嚴重,援助非洲抗疫,十分必要。在給周榮勝的信中,科室向他提出了兩點建議和希望:1、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同時,注重自身的防護和安全;2、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不要氣餒、不要放棄,祖國和醫院永遠是堅強的後盾。
受疫情的影響,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的醫生已經陸續撤回本國。目前只有中國醫療隊在馬拉威堅守,而麻醉科就剩下周榮勝一位國際醫生了。為了表示決心,全體醫療隊員都籤署了決心書,絕不退縮,保證堅守好這塊陣地。馬拉威目前已經封城,按照大使館和國家衛健委的要求,全體隊員在駐地隔離,不準外出,封城前,醫療隊已準備了近一個月的物資。
因為疫情,周榮勝回國的日期推遲了,交大一附院大家庭的溫暖始終是周榮勝堅持下去的動力。「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的精神將在非洲大地始終閃耀。
祝願戰友平安健康,盼望英雄早日凱旋!
編 輯:朱爾曼
責任編輯:龐 亮
往期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