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次核試驗任務,52年堅守羅布泊,離世前因為1張照片感動中國

2020-12-04 依伊伴讀

點擊「關注」,與依伊一起看更多犀利、溫暖的好文章!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如果生命只剩下10小時,你會怎麼度過?

有一位將軍,他是這麼度過的。

戴著氧氣面罩,身上插著導流管、胃管、減壓管和輸液管

坐在臨時搬進病房的辦公桌前,對著筆記本電腦,顫巍巍的雙手,艱難挪動著滑鼠...

他為什麼這麼拼命?

因為他的電腦裡,有著關係國家核心利益的技術文件,還有學生的畢業論文等著批閱。

時間不多了,他必須要儘快處理好這一切。

他叫林俊德,一個99%的中國人都陌生的名字。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核試驗爆炸力學測試專業領軍人物。

從1964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1996年中國進行的最後一次地下核試驗,

他參與了中國全部45次核試驗!

75年,他隱姓埋名,默默無聞。

離世前,卻因為一張照片,震撼了中國。

(1)寧可透支生命,絕不拖欠使命

2012年5月4日,一向注重運動鍛鍊的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

面對猝不及防的疾病,他有些愕然。很快他就調整好心態,沒有絲毫慌亂。

他第一件事想到的是手上的國防重大科研項目還未完成,三萬多份研究資料需要歸檔,以及學生們的畢業論文還沒審核。

「請你們告訴我還有多少時間,我是搞科研的,好安排工作。」

這是林俊德院士得知死神即將來臨時,說的第一句話。

醫生告訴他,這種病雖然存活率比較低,但經過積極的手術化療,生命是可以延續的。

林俊德認為手術化療耗費的時間過長,會影響人的意識,將對工作產生影響。

他拒絕了醫生的提議,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他轉入西安唐都醫院。

從這一天開始,生命留給他的只有8天的時間。

由於工作強度過大,他的病情開始惡化,被送到重症監護室。

主治醫師建議立刻手術,此時林俊德緊緊拉著他的手,懇求地說:

「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求求你讓我工作吧。」

主治醫師看著他堅定的眼神,含淚答應了。

林俊德幾乎以不近人情的方式謝絕學生、親友的慰問探訪,他說:「沒有時間了,看望我一分鐘就夠了,其他事問我老伴吧。」

為了減少幹擾,提高工作效率,他多次讓醫生拔掉導流管和胃管。

他的病情迅速惡化著,開始出現大面積腸梗阻,已經無法進食。

醫生再次建議馬上手術,林俊德依然嚴詞拒絕。

他說:「真的來不及了,我要把電腦裡的材料整理出來,要不以後他們不好看懂,孩子們馬上要答辯了,我不能耽誤他們畢業。」

(2)最後10小時瘋狂工作,與死神爭分奪秒

越是接近生命的盡頭,他越是發狂般地工作。

5月31日,這一天終究還是來臨了。

此時的林俊德腹脹如鼓,呼吸困難,極度虛弱,但他先後9次哀求下地工作。

他雙手顫抖著,每點一下滑鼠,都要喘一大口氣。

他爭分奪秒地工作,整理數據,交接科研項目資料,完成一名國防科技戰士最後的衝鋒。

上午10點,連續工作了2個多小時的他,喘著粗氣地對女兒說:

"C盤...我做完了...

此時,他的手已經顫得握不住滑鼠,眼睛也看不清了。

好幾次,他弱弱地問女兒:「我的眼鏡在哪兒

女兒含淚回答:爸,眼鏡您戴著呢……

最後,老伴兒柔聲勸他:醫生想讓你休息一會兒。

他卻堅韌地說:坐著休息!

他接下來的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捂嘴痛哭。

「坐著比躺著好啊,我不能躺下, 躺下了,就起不來了!」

又堅持工作了兩個小時,他累得再也支撐不住,終於回到了病床。

他大口喘著氣,艱難地呼吸著,眼神逐漸暗淡下來。

沒想到,這一躺,真的起不來了。

5月31日20時15分,這位讓羅布泊發出45次巨大轟鳴的將軍,永遠離開了。

妻子黃建琴緊緊握住他冰冷的雙手,聲音顫抖:

「老林啊老林,這是你第一次握住我的手這麼長時間,40多年來,你一心只想著工作,現在你終於屬於我了……」

在黃建琴心中,兩人雖然結婚45年,他住院這一陣子,才是他們倆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

「鏗鏘一生苦幹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

這是送給林俊德院士最後的褒獎,也是歷史對英雄永遠的銘記。

(3)隱姓埋名50載,用心詮釋「馬蘭精神」

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縣,因為家境貧寒,他靠著黨和政府的助學金完成學業。

靠著勤學苦讀,這個打著赤腳的窮小子,如願考上了浙江大學機械系。

林俊德覺得自己能讀得起書,是人民培養,是政府幫助,心心念念的就是為祖國盡忠竭力。

畢業後,他主動到到國防部第九研究院,從事核試驗研究工作。

第二天,他就接到上級命令,前往馬蘭。

地處羅布泊深處的馬蘭,一個地圖都找不到的地方,是我國唯一的核試驗基地。

馬蘭環境惡劣,人跡罕至,林俊德毫無半句怨言。

他反而更加激動,躍躍欲試,這麼重要的任務竟然交給他了。

報效祖國的機會到了。

他專注的這份國防科學工作,註定了他的大半生只能隱姓埋名。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雲騰空而起。

本次核試爆炸的研究人員激動不已,相擁而泣。

此時26歲的林俊德,也參加了本次核爆炸任務。

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興奮歡呼,而是無所畏懼地跑向那朵不斷翻滾的蘑菇雲。

如此危險,他跑去做什麼?

搜尋記錄此次爆炸數據的設備。

他迅速把數據送到研究所進行研判,所有人對結果喜出望外。

現場總指揮張愛萍向周恩來總理報告喜訊,周總理卻謹慎地問:

「怎麼證明是核爆?」

核武器試驗研究所所長程開甲自信地說:

「林俊德已拿到衝擊波的數據,從記錄的波形和計算的數據證明,本次爆炸是核爆炸。」

氫彈的爆炸成功,令國人振奮,世界震驚。

就這樣,林俊德和戰友們默默堅守大漠,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研製出一系列裝備,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核爆炸衝擊波機測體系。

林俊德先後獲國家進步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軍隊級科技進步獎27項。

在他生命的75年裡,有52年堅守在「不毛之地」羅布泊,像一株荒漠裡頑強綻放的馬蘭花。

他生命倒計時第二天,回首往事,哽咽說道:「我這輩子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

寫在最後:

中國只用70年就可以發展成現在這樣,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中國之所以挺直了脊梁,變得越來越強大。

正是因為有像林俊德這樣的大國脊梁,為祖國撐起了尊嚴和底氣。

林俊德是國之院士,更是國之戰士,向他致敬!

相關焦點

  • 生命最後10小時,感動無數人……他參加過中國所有核試驗,一輩子隱姓埋名
    年堅守在羅布泊見證了中國全部的核試驗他一輩子默默無聞卻因離世前的一段視頻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從1964年中國第一次原子彈爆炸成功,到1996年最後一次實爆核試驗,這裡進行了中國全部的核試驗,馬蘭一直是中國的國防機密,甚至公開出版的地圖上都找不到它的痕跡。來到馬蘭基地的林俊德,接受了研製測量核爆炸衝擊波壓力自記儀的任務,並且擔任組長。王為編、彭常賢成為林俊德小組成員。
  • 外媒稱中國進行45次核試驗,鄧稼先夫人:鄧稼先受輻射那次沒算
    1996年7月30日,中國在新疆羅布泊進行了最後一次成功的地下核試驗,當天晚上,政府表示:中國從1996年7月30日起,將暫停核試驗,這代表著從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得爆炸,至1996年的32年間,中國完全結束了核試驗的歷史,外國媒體對此宣稱,在這3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一共已經進行了45次核試驗。
  • 曾被我國核武器轟炸45次,被稱「生命禁區」的羅布泊,如今怎樣了
    但是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不僅僅只有自然的變遷,由於四周空曠無人,遍地黃沙,羅布泊地區被用於我國核武器的研究和試驗。上個世紀50年代,一個由中國建造而成的核試驗基地研究中心——馬蘭基地,出現在羅布泊的荒漠之中。此後的幾年裡,核武器的研究在這裡進行,大量的核試驗承載著民族興盛科技進步的希望發生在羅布泊的土地上。
  • 中國第一枚實用氫彈試驗成功的靶場羅布泊和馬蘭基地是什麼關係
    看一部電影時候,發現說羅布泊核試驗我國第一顆原子彈?但一會兒又扯到青海有去了。羅布泊原子彈爆炸與青海有什麼關係呀?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都是在新疆羅布泊爆炸的。它與青海的關係是:這些個嚇死人的大傢伙都是在青海生產製造的。
  • 2019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完整頒獎詞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資料
    張渠偉: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  張渠偉同志自2014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  頒獎辭:  扁擔窄窄 挑起山鄉的未來  板凳寬寬 穩住孩子們的心  前一秒 劈柴生火  下一秒 執鞭上課
  • 滿滿溫情,2018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出爐
    2019年2月18日晚,CCTV-1播出了《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欄目組通過投票從21名候選人中評選出了2018年度給社會帶來最多溫暖和感動,並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十大人物。頒獎盛典播出後引發了網友熱議,不少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2018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一起去傾聽他們的溫情故事。
  • 美國軍方解密檔案:無人機四次偵察羅布泊核爆基地,最終鎩羽自毀
    前言羅布泊的一聲巨響,宣告中國擁有了戰略核武器,但這也引起了美國等國家的重視。隨著中國在羅布泊試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羅布泊也成為中國核試驗的重要場所。而對中國核武器的探測也成為了美國遠東軍隊的重要任務。為此,美軍也派出偵察機在我國羅布泊附近執行偵察任務。
  • 程開甲在羅布泊為何被尊稱核司令?揭秘馬蘭基地與原子彈研發始末
    從1963年到1985年,他被雪藏在羅布泊深處的核試驗基地——馬蘭,為開創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鐵塔的設計是參考了法國雜誌上的一張照片後,做出了自立式塔架方案。」彭繼超說。美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鐵塔只有30多米高,而羅布泊的這座鐵塔設計為102米高,當時中國還沒有一座百米以上的鐵塔,最高的鐵塔是建在廣州90米高的對外廣播發射塔。
  • 我親身經歷了氫爆和三次地下核試驗
    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和氫彈之後,國際上的敵對勢力不斷以反對核汙染作為藉口,拉攏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停止核實驗.他們還斷言中國再過20年也掌握不了地下核試驗技術。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啟動地下核試驗籌備工作,地點是在新疆羅布泊附近的馬蘭基地。
  • 將軍院士一輩子隱姓埋名 參加了中國所有的核試驗
    他叫林俊德,他是院士,也是將軍,一輩子隱姓埋名,堅守在羅布泊。他參加過我國所有的核試驗。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文章是在2012年林俊德院士逝世後不久寫就的,作者是島叔的好朋友,人民日報記者餘建斌。在自己的朋友圈裡,作者寫道:「寫稿子的時候,寫一會兒,就出去辦公室到外面抹把眼淚,眼淚流多了就假裝洗把臉。一個人能帶給人們的精神震撼,是如此巨大。」
  • 曾經的「死亡之海」、核試驗場,卻能養活億萬中國人,它是羅布泊
    生物敬而遠之的它如今卻能養活億萬中國人,它就是羅布泊!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離開考察隊獨自一人踏上尋水的路程,行走在茫茫大沙漠中,隊友因為擔心,便前去尋找,但是無果。彭加木為何會去茫茫大沙漠「尋死」呢?原因很簡單,他的目標就是探索羅布泊。
  • 中科院院士王乃彥:我親身經歷氫爆和三次地下核試驗
    從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1966年12月28日第一次氫彈原理性試驗,我國僅用了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這也為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的空投試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和氫彈之後,國際上的敵對勢力不斷以反對核汙染作為藉口,拉攏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停止核實驗.他們還斷言中國再過20年也掌握不了地下核試驗技術。
  • 張俐娜院士1962年在武大圖書館前留下的三張照片
    __biz=MzIxMzc3NTUxMw==&mid=2247483812&idx=1&sn=54df6902c9666386e22486d603b26836&chksm=97b0e452a0c76d44f17bba45ff228d71ec7f08438c41a89974bd4b2b517a03c0b120ce818e52&scene=21&token=1951387189&lang=zh_CN#wechat_redirect
  • 日讀核史丨中國暫停核試驗
    日讀核史丨中國暫停核試驗 2019-09-26 2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又無證指責,稱我國在羅布泊進行核試驗,趙立堅:並沒有也不會
    據外媒報導稱,美國近日宣稱有可靠情報顯示,中俄兩國正在進行秘密的小型核試驗,以發展更先進的核武器。這已經不是美國第1次指責中俄了,但是每次在報告中又拿不出具體證據。對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駁斥表示,我國並沒有也不會在大氣層內繼續進行核試驗,我國一向嚴格遵守已經籤訂的相關國際條約。與此同時,聯合國旗下全面禁止核試驗組織發言人也對外表示,該組織在我國布設的幾個傳感器在2019年一直在工作正常,並未監測到有任何在羅布泊進行核試驗的跡象。
  • 被核武器轟炸了很多次的羅布泊,現如今是什麼樣子?
    羅布泊是一個充滿了神秘的地方,比如在其附近建城的樓蘭古國,吸引了國內外專家來到這裡探險。如今我們看到的羅布泊是一片荒漠,但歷史上這裡是一片湖,湖水清澈,成為沙漠裡的生命之源,而由於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和氣候的變化,羅布泊最終也被沙漠吞噬,變成了沒有水的荒漠。
  • 被核武器轟炸了很多次的羅布泊,現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子?
    羅布泊是一個充滿了神秘的地方,比如在其附近建城的樓蘭古國,吸引了國內外專家來到這裡探險。如今我們看到的羅布泊是一片荒漠,但歷史上這裡是一片湖,湖水清澈,成為沙漠裡的生命之源,而由於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和氣候的變化,羅布泊最終也被沙漠吞噬,變成了沒有水的荒漠。
  • 【致敬】30多次與「魔鬼」較量,中國「核司令」用一生踐行了科學報...
    這是一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中國核試驗基地,羅布泊馬蘭紅山基地!在短短兩年裡,程開甲召開了近兩百次任務會,制定了原子彈爆炸試驗的總體方案,研製了原子彈爆炸測試所需的1700多臺儀器和設備。1964年10月16日,隨著羅布泊一聲驚天巨響,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舉國歡騰,震驚世界。作為核試驗基地的技術負責人,程開甲興奮不已。
  • 將軍院士一輩子隱姓埋名 參加中國所有核試驗(圖)
    他叫林俊德,他是院士,也是將軍,一輩子隱姓埋名,堅守在羅布泊。他參加過我國所有的核試驗。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文章是在2012年林俊德院士逝世後不久寫就的,作者是島叔的好朋友,人民日報記者餘建斌。在自己的朋友圈裡,作者寫道:「寫稿子的時候,寫一會兒,就出去辦公室到外面抹把眼淚,眼淚流多了就假裝洗把臉。
  • 羅布泊之謎:37年前彭加木為何神秘失蹤?雙魚玉佩又到底是什麼?
    中國四大無人區之一,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由於形狀宛如人耳,羅布泊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nào)爾。彭加木失蹤至今充滿很多的傳說,被外星人劫走、被前蘇聯劫走、神秘的雙魚玉佩穿越、羅布泊不死人、複製人……關於彭加木的各種傳說,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離譜。彭加木,你到底去了哪兒呢?距今37年了,依然沒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