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與依伊一起看更多犀利、溫暖的好文章!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如果生命只剩下10小時,你會怎麼度過?
有一位將軍,他是這麼度過的。
戴著氧氣面罩,身上插著導流管、胃管、減壓管和輸液管。
坐在臨時搬進病房的辦公桌前,對著筆記本電腦,顫巍巍的雙手,艱難挪動著滑鼠...
他為什麼這麼拼命?
因為他的電腦裡,有著關係國家核心利益的技術文件,還有學生的畢業論文等著批閱。
時間不多了,他必須要儘快處理好這一切。
他叫林俊德,一個99%的中國人都陌生的名字。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核試驗爆炸力學測試專業領軍人物。
從1964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1996年中國進行的最後一次地下核試驗,
他參與了中國全部45次核試驗!
75年,他隱姓埋名,默默無聞。
離世前,卻因為一張照片,震撼了中國。
(1)寧可透支生命,絕不拖欠使命
2012年5月4日,一向注重運動鍛鍊的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
面對猝不及防的疾病,他有些愕然。很快他就調整好心態,沒有絲毫慌亂。
他第一件事想到的是手上的國防重大科研項目還未完成,三萬多份研究資料需要歸檔,以及學生們的畢業論文還沒審核。
「請你們告訴我還有多少時間,我是搞科研的,好安排工作。」
這是林俊德院士得知死神即將來臨時,說的第一句話。
醫生告訴他,這種病雖然存活率比較低,但經過積極的手術化療,生命是可以延續的。
林俊德認為手術化療耗費的時間過長,會影響人的意識,將對工作產生影響。
他拒絕了醫生的提議,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他轉入西安唐都醫院。
從這一天開始,生命留給他的只有8天的時間。
由於工作強度過大,他的病情開始惡化,被送到重症監護室。
主治醫師建議立刻手術,此時林俊德緊緊拉著他的手,懇求地說:
「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求求你讓我工作吧。」
主治醫師看著他堅定的眼神,含淚答應了。
林俊德幾乎以不近人情的方式謝絕學生、親友的慰問探訪,他說:「沒有時間了,看望我一分鐘就夠了,其他事問我老伴吧。」
為了減少幹擾,提高工作效率,他多次讓醫生拔掉導流管和胃管。
他的病情迅速惡化著,開始出現大面積腸梗阻,已經無法進食。
醫生再次建議馬上手術,林俊德依然嚴詞拒絕。
他說:「真的來不及了,我要把電腦裡的材料整理出來,要不以後他們不好看懂,孩子們馬上要答辯了,我不能耽誤他們畢業。」
(2)最後10小時瘋狂工作,與死神爭分奪秒
越是接近生命的盡頭,他越是發狂般地工作。
5月31日,這一天終究還是來臨了。
此時的林俊德腹脹如鼓,呼吸困難,極度虛弱,但他先後9次哀求下地工作。
他雙手顫抖著,每點一下滑鼠,都要喘一大口氣。
他爭分奪秒地工作,整理數據,交接科研項目資料,完成一名國防科技戰士最後的衝鋒。
上午10點,連續工作了2個多小時的他,喘著粗氣地對女兒說:
"C盤...我做完了...
此時,他的手已經顫得握不住滑鼠,眼睛也看不清了。
好幾次,他弱弱地問女兒:「我的眼鏡在哪兒?
女兒含淚回答:爸,眼鏡您戴著呢……
最後,老伴兒柔聲勸他:醫生想讓你休息一會兒。
他卻堅韌地說:坐著休息!
他接下來的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捂嘴痛哭。
「坐著比躺著好啊,我不能躺下, 躺下了,就起不來了!」
又堅持工作了兩個小時,他累得再也支撐不住,終於回到了病床。
他大口喘著氣,艱難地呼吸著,眼神逐漸暗淡下來。
沒想到,這一躺,真的起不來了。
5月31日20時15分,這位讓羅布泊發出45次巨大轟鳴的將軍,永遠離開了。
妻子黃建琴緊緊握住他冰冷的雙手,聲音顫抖:
「老林啊老林,這是你第一次握住我的手這麼長時間,40多年來,你一心只想著工作,現在你終於屬於我了……」
在黃建琴心中,兩人雖然結婚45年,他住院這一陣子,才是他們倆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
「鏗鏘一生苦幹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
這是送給林俊德院士最後的褒獎,也是歷史對英雄永遠的銘記。
(3)隱姓埋名50載,用心詮釋「馬蘭精神」
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縣,因為家境貧寒,他靠著黨和政府的助學金完成學業。
靠著勤學苦讀,這個打著赤腳的窮小子,如願考上了浙江大學機械系。
林俊德覺得自己能讀得起書,是人民培養,是政府幫助,心心念念的就是為祖國盡忠竭力。
畢業後,他主動到到國防部第九研究院,從事核試驗研究工作。
第二天,他就接到上級命令,前往馬蘭。
地處羅布泊深處的馬蘭,一個地圖都找不到的地方,是我國唯一的核試驗基地。
馬蘭環境惡劣,人跡罕至,林俊德毫無半句怨言。
他反而更加激動,躍躍欲試,這麼重要的任務竟然交給他了。
報效祖國的機會到了。
他專注的這份國防科學工作,註定了他的大半生只能隱姓埋名。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雲騰空而起。
本次核試爆炸的研究人員激動不已,相擁而泣。
此時26歲的林俊德,也參加了本次核爆炸任務。
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興奮歡呼,而是無所畏懼地跑向那朵不斷翻滾的蘑菇雲。
如此危險,他跑去做什麼?
搜尋記錄此次爆炸數據的設備。
他迅速把數據送到研究所進行研判,所有人對結果喜出望外。
現場總指揮張愛萍向周恩來總理報告喜訊,周總理卻謹慎地問:
「怎麼證明是核爆?」
核武器試驗研究所所長程開甲自信地說:
「林俊德已拿到衝擊波的數據,從記錄的波形和計算的數據證明,本次爆炸是核爆炸。」
氫彈的爆炸成功,令國人振奮,世界震驚。
就這樣,林俊德和戰友們默默堅守大漠,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研製出一系列裝備,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核爆炸衝擊波機測體系。
林俊德先後獲國家進步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軍隊級科技進步獎27項。
在他生命的75年裡,有52年堅守在「不毛之地」羅布泊,像一株荒漠裡頑強綻放的馬蘭花。
他生命倒計時第二天,回首往事,哽咽說道:「我這輩子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
寫在最後:
中國只用70年就可以發展成現在這樣,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中國之所以挺直了脊梁,變得越來越強大。
正是因為有像林俊德這樣的大國脊梁,為祖國撐起了尊嚴和底氣。
林俊德是國之院士,更是國之戰士,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