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句流傳千年的口號 王小波打了宋朝的臉 朱元璋喊出了億萬人心聲

2020-12-05 半壺老酒半支煙

現在很多人迷上了穿越,而且大多數文人都想穿越到宋朝去當個文人,因為在他們眼裡,在宋朝當個文官不但收入豐厚(據統計包拯年薪過千萬),還不用擔心被皇帝老兒殺掉。

但是這些人不知道有沒有想過,萬一您剛穿越過去,就被一鞭子抽醒,睜眼一看,自己正在冰天雪地裡赤著腳往北走,身邊都是穿這批袍子的金兵,不遠處的氈帳裡還傳出熟悉的女人哭聲,再往前一看:這不是咱們偉大的皇帝趙佶和趙恆嗎?

即使沒有倒黴到趕上靖康之恥,可是穿越過來卻發現自己正躺在床上,一個漂亮女人正親熱地端著一碗湯藥湊過來:「大郎,喝了這碗藥就好了。」隔壁房間似乎還有一個老年女人和一個青年男子正在竊竊私語,模模糊糊好像還能聽到有人叫「西門大官人」。

前面的話實際是幾句玩笑,因為穿越是不可能的,要不然兩千年後的人早就找咱們喝酒來了,或者我們的千萬代子孫穿越回來找咱們要幾張舊報紙回去當古董賣了。

咱們今天要說的是農民起義的口號問題,先說的跟宋朝有關,所以才講了宋朝的笑話,希望宋粉們不要介意,說宋朝國富官肥百姓窮,並不是筆者首創,北宋和南宋的起義軍領袖的口號早就說明了問題。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宋朝有田虎王慶方臘宋江起義,但是筆者認為他們都不如北宋的王小波李順和南宋的鐘相楊么起義的進步意義大。歷史上宋江就是個流寇,方臘就是為了過把癮就死——佔了幾個城池就當皇帝,註定沒啥大發展。

我們知道北宋王小波李順的起義口號是「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南宋鐘相楊么的起義口號是「等貴賤,均貧富」。能夠把「均貧富」當做口號,並號召數十萬人舍了性命響應,說明當時貧富不均、官府和富人欺壓百姓已經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在過去,農民們只要能吃糠咽菜加點草根樹皮混個半飽,是絕對不會「造反」的。

起義口號反映了社會現實,也反映了起義領袖的胸懷。比如王小波李順、鐘相楊么的「均貧富」,恰恰反映了兩宋貧富差距懸殊,官員腦滿腸肥(這可能是很多現代問人要穿越過去的主要原因——自己「有文化」可以過去欺壓人)百姓啼飢號寒的社會現實。補充一句,北宋總共發生了成規模的農民起義二百三十次,南宋發生二百零三次,連歐陽修也慨嘆:「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強如一火。」

而另外兩次農民起義的口號則跟老百姓無關,「起義領袖」的目標是自己當王侯將相乃至皇帝,不過是羨慕統治者的有權有錢想取而代之而已。

比如陳勝吳廣起義,喊出的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終極目標是「大楚興陳勝王」。說白了就是想換個皇帝,然後追隨者都來當個王侯將相,這種思想實際是源於陳勝像阿Q一樣打短工時候的「苟富貴勿相忘」。

但是陳勝只顧了富貴,卻忘了「勿相忘」,在他的授意或默許下,老搭檔吳廣被幹掉了,當年的「夥計」來上門打秋風,也被他幹掉了。

比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軍,張角先生編出來的四句順口溜:「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雖在甲子,天下大吉。」這實際是利用封建迷信忽悠人,其真實目的就是自己想當皇帝,他們才不管社會經濟發展和老百姓死活。他們像蝗蟲一樣走到哪吃到哪,弄得國家分崩離析,三國兩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漢人差點被殺光。而始作俑者的目的就是想讓自己這個「黃天」立起來。

陳勝和張角都失敗了,因為大忽悠畢竟是不能長久的,軍事鬥爭也要有科學頭腦,歷代兵法大家研究的都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天文地理和戰爭哲學,什麼呼風喚雨刀槍不入,只能讓自己和手下在戰場上死得更快。

而我們知道,在歷史上真正由農民或者準農民起家並最終取得政權的,也就是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漢高祖的大風歌,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二個字:「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猛士兮守四方!」但是卻唱出了維護天下統一的豪情壯志。而且他起義之初也沒有像陳勝吳廣那樣搞什麼篝火狐鳴,也沒有用「失期法皆斬」嚇唬不識字不懂法的農民。當時劉邦劉鄉長(亭長)就是自己這支民工隊伍的最高指揮官(也可以看作押送者),但是卻有點黃鼠狼看雞越看越稀的意思——在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大家都要跑光了。劉邦也沒什麼豪言壯語,甚至是告訴剩下的人:「你們也跑吧,你們跑完了我也得開溜了,要不然上面也不會放過我。」 剩下的人感動之餘下決心跟劉邦同甘共苦——這才是齊心協力打天下。

筆者認為,王小波李順的「均貧富」、鐘相楊么的「等貴賤」,都代表著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不是遇到了很能打仗的宋太宗和嶽飛,也不會那麼快就失敗。而張角的「黃天當立」和陳勝的「陳勝王」,則有點自私自利的大忽悠成分,失敗那是早晚的事情。

雖然現在有「清粉」「清黑」「明粉」「明黑」的爭論,但是我們都不能不承認,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最正,那是他和一幹兄弟一刀一槍殺出來的錦繡河山。

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為自己贏得了發展壯大的時間和空間,而「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立紀陳綱,救濟斯民」則代表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引領者「四等人」制度欺壓的勞苦大眾為華夏尊嚴而戰。

言為心聲,古人誠不我欺……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大農民起義口號,各有千秋,你服哪一句?
    農民起義也是一項技術活,要想成功,首先一個好的口號就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歷史上著名的五次農民起義的口號都是什麼?一、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可以說是大家最熟悉的。秦朝末年,在秦二世的昏庸殘暴統治下,百姓民不聊生,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了。
  • 崇禎死後江南家奴暴動,喊出一句口號,豪邁不輸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崇禎死後江南家奴暴動,喊出一句口號,豪邁不輸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明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特別是陝西,更是湧現出了諸如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等明末農民起義中的風雲人物,相比之下,南方的農民起義似乎顯得有點平淡。
  • 朱元璋為什麼長著張「鞋拔子臉」
    今年初歷史劇《大明風華》熱播,明成祖朱棣的夢中,出現了父親明太祖朱元璋。鏡頭切換到高度還原古畫的朱元璋,一張下顎向前凸出、兩頰變形拉長、布滿黑痣、醜態盡顯的面孔,立刻把朱棣嚇得一臉驚恐。觀眾倒是一點也不奇怪——這張「鞋拔子臉」如今已然成為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的朱元璋形象。
  • 王小波的一本「黃書」說出了魯豫的心聲,高曉松:神一樣的存在
    1997年,王小波在寫作的時候突發心臟病,一個人孤獨地去世。雖然他只活到了45歲,短短的一生,但無數的現代人,卻還在讀著他的書,討論這裡面的思想。王小波妻子李銀河曾追憶:「小波真是幸運,斯人已去,卻留下這些文字令我們哭,令我們笑,令我們沉思,令我們反省。他的文學成就還是讓文學史家去評論吧,我看中的只是他給我帶來的當下的快樂。」
  • 美國隊長在《復聯4》那句熱血沸騰的口號是怎麼來的?
    在《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的最終大戰中,美國隊長喊出了一句「復仇者集結」,嗯沒錯,還沒看過電影的人,是完全不會懂這一幕是多麼令人熱血沸騰的。是的,有雷,雖然不是關鍵雷,但看完電影的人還是比較能體會到樂趣喔!
  • 解放軍打過來怎麼辦?臺公務員說了句實話,是多數人的心聲
    這個時候,一名調查官隨口問了一句,如果解放軍真的打過來怎麼辦?某一任職的公務人員也隨口說了一句,那就投降啊。就是這句簡單的話,被人檢舉到了民進黨民代趙天麟處,最後相關公務人員被「約談」了,臺灣所謂的「綠色恐怖」可見一斑,一句隨口說的話都能上綱上線到如此地步。事實上,這名臺公務人員說的是大部分人的心聲。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是啥意思,知者甚少
    划拳時是兩個人對戰,另外出拳,喊出兩人所出數據之和,直至一個人猜對,猜輸的人要喝酒。划拳時有一個內幕稱為「赤忱離不了拇指」,換句話說出拳時每一拳必須有拇指出去參加。不可以沒有拇指,這稱為文明禮貌。由於中國自古以來是泱泱大國,彈出別的手指頭衝著另一方都是會有攻擊能力和目的性,而且出拳時不可以用手指向另一方的臉。
  • 農民起義口號變遷: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闖王來了不納糧」
    為了將更多人吸引過來,農民起義軍往往將起義的理由、目標、好處等事項,精煉成一句通俗易懂的話,這就是起義口號。 陳勝、吳廣打出的起義口號簡潔而有力,只有短短8個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是,那些稱王侯拜將相的人,難道就比我們高貴嗎?潛臺詞是:我們也可以稱王侯拜將相的!
  • 盤點NBA賽場6大著名口號:裁判成眾矢之的,一口號全聯盟通用
    成千上萬的球迷聚集在同一個球館裡,大家高聲呼喊著統一的口號,那種感覺是電視轉播上體會不到的。CBA遼寧隊的球迷應該記得這句著名的口號:削他。每當比賽打到關鍵時刻,球迷就會高聲呼喊「本鋼隊,削他」,聽起來氣勢如虹。而有段時間「換蘇偉」也成為了大家都十分喜愛的口號。那麼在NBA賽場中有什麼著名的口號呢?
  • 多數人都將「天高皇帝遠」的意思理解錯了,原文竟然跟朱元璋有關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顯然,這裡面突出了一句「不反待如何」,象徵著封建社會勞苦大眾揭竿而起的鬥爭。那麼,這句順口溜的出處是哪個朝代呢?這裡面的皇帝是否特指了某一位封建統治者呢?根據學者的研究,這句話中的「皇帝」實為泛指,指代的是所有封建王朝的無道昏君。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是有待商榷的,這句諺語中的皇帝並非泛指,而是特指。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魯豫看了《黃金時代》後,說:「王小波的作品有一種力量,他有無堅不摧的破壞力,又有著超強的治癒力,喚醒了我,文字很解渴。」高曉松也曾高度評價:「王小波寫的小說,在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而且甩第二名非常遠,他是神一般的存在。」這兩位大咖為什麼會給王小波如此高的評價?
  • 造反有理,反動無罪/文化獵奇——那些振奮人心的造反口號
    於是七個藩國打出「清君側,誅晁錯」的口號發動七國之亂。周亞夫平定了這場叛亂。漢王朝得以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明朝的建文帝沒有那麼幸運,他也削藩,並且十分激進,削了會死的那種。為避免被削死,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打出「清君側、誅齊黃」的口號。三下五除二將朱允炆趕下臺。明朝也度過瓶頸高速發展起來。
  • 道教有一句咒語,人人都會,但不可隨意喊出,現在知道還不晚!
    「急急如律令」口號是怎麼來的?「急急如律令」是道士常念的口號,時間久了,我們每個人都是耳熟能詳,沒有人不知道的,甚至有的人有事沒事互相開玩笑,經常拿這句話作為說詞,但是卻並不知道,這句話其實有著更深的含義,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剖析「急急如律令」背後真正的內涵,為什麼說不能隨便亂喊這句話呢?
  • 朱元璋有多麼的「重武輕文」?看完他冊封的公、侯就明白了
    之後,明軍又陸續控制了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又挺進東北,出徵塞外,同時也分兵突入福建、廣東、廣西和四川,消滅了以明昇為首的夏政權等地方割據勢力,一路打到雲貴的邊陲之地,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朱元璋既然做了皇帝,自然要對那些為他奪取天下的文臣武將論功行賞,朱元璋與建立宋朝的趙匡胤有一個明顯的區別,那就是「重武輕文」。
  • 「豬龍」臉很奇異?在明朝還有人想長這樣呢
    其中尤其引人注意的一幕是劇中明太祖朱元璋的長相。電視劇中的朱元璋,長得實在有些奇特、另類,或者更直接地說,醜得慘不忍睹,醜到能上熱搜……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真的長得這麼奇特嗎?朱元璋生而異相的梗,又是打哪兒來的?結合學界的研究成果,筆者願就這些有趣的問題,與各位共同討論分享。
  • 朱元璋的皇后外出遊玩,不料被百姓看到身體,讓一成語流傳六百年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他的皇后馬秀英在一次外出遊玩之中,不小心暴露了身體的某一部分,結果衍生出一個成語,流傳至今。朱元璋能做上皇帝寶座,和自己結髮妻子馬秀英是有十分密切的關係的。她是郭子興的乾女兒,多虧了有郭子興的幫助,朱元璋才能建成大業。
  • 此人數次打敗朱元璋,投降後也未有大戰功,卻被封為明朝開國公侯
    康茂才與其他公爵相比,能力和戰功相差很多,不僅如此,康茂才曾經還做過元朝官員,而且數次取得阻擊朱元璋的勝利,另朱元璋吃了不少苦頭,康茂才歸降後也從未獨自帶隊取得大勝,但朱元璋卻封他為蘄國公,雖說有死者為大的嫌疑,但一定程度也上說明朱元璋對他的肯定,只不過對他的認可是在農業生產以及安撫百姓這兩個方面。
  • 現實有朱元璋同款月亮臉?大S謝娜藍盈瑩都存在面中凹陷問題
    許多學者以為,歷史課本上的朱元璋畫像是被醜化過了的,的確朱元璋實在不長那樣,不僅不醜,還頗有英氣。不過,今日不辨論朱元璋的確長相如何,今日就只說說歷史課本朱元璋畫像的人物面相特徵。不得不說,畫像上朱元璋的那張臉真是''匠心獨運'',令人印象深刻、見之難忘。
  • 王小波死不瞑目:他把《黃金時代》當寵兒,卻偏有人當「黃書」看
    第二天,擔憂王小波的鄰居們踹了他的家門,看到慘不忍睹的一幕。當時的王小波已經倒在了地上,而他的臉則面頂南牆,牙齒裡儘是牆上的白灰,而身體早已僵硬而冰涼。王小波走得太突然,讓愛他、敬他的人肝腸寸斷。頭撞南牆、頭撞南牆,王小波的一生何嘗不是「撞南牆」的一生呢?王小波出生詩書之家,在特殊年代,他因為家庭成分不好,幹過許多工作。
  • 朱重八為何改名朱元璋?只因和元朝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文/晚風暮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從草根逆襲為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貧寒,和當時無數普通人一樣,都採用數字取名。朱元璋畫像以數字取名,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朝廷限制,據清朝人俞樾在《春在堂隨筆中》記載:「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