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一盔一帶」落地在即,頭盔迎來需求熱潮
公安部開展一盔一帶行動,各地政府紛紛跟進
2020 年 4 月 21 日,國家公安部交管局部署「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旨在 進一步提高摩託車、電動車騎乘人員和汽車駕乘人員的安全防護水平,其中一 盔指的是頭盔,一帶是指安全帶。本次公安部交管局要求,各地公安部門要加 強宣傳引導,增強群眾佩戴安全頭盔和安全帶的意識。
5 月份以來各地政府紛紛響應號召,採取宣傳督導行動。河南省從 6 月 1 日起, 將於全國同步開展「一盔一帶」勸導查糾活動,對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不戴頭 盔的以糾正、教育為主。浙江省《浙江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也將於 7 月 1 日實施,不僅對電動車和摩託車戴頭盔進行了規定,還對網際網路電動自行車租 賃企業做出規定,隨車提供安全頭盔,否則將面臨 2000 元以上 2 萬元以下罰 款。同樣江蘇省、深圳市等地區也分別通過條例,輔助以罰款作為糾正手段,來 落實國家公安部「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對於摩託車佩戴頭盔國外很多國家已有完善的法律約束,我國頭盔佩戴方面法規 正在逐步完善,安全行動具有長期持續性。研究表明摩託車佩戴頭盔可以減少70% 左右的頭部損傷風險和 40%左右的致死風險,國外很多國家對佩戴頭盔已經制定 了完善的法律,2000 年義大利實施了綜合性摩託車頭盔法,強制所有摩託車和輕 便摩託車司機和乘客使用頭盔;2007 年越南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的綜合性強制頭 盔法生效,涵蓋了全部道路上的駕駛員和乘客。我國當前摩託車頭盔佩戴還處於法 律不全面的階段,此次安全行動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頭盔佩戴方面的法規逐步完善, 綜合來看戴頭盔督查工作具有長遠持續性。
頭盔種類繁多,摩託車頭盔需通過國家 3C 認證
頭盔作為一種保護頭部的護具,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用於狩獵和格鬥。現 代社會中頭盔廣泛用於軍事、建築、採礦、運動和日常生活中。頭盔的種類繁多, 根據工作分類可以分為焊接用頭盔、噴砂頭盔、防熱輻射頭盔、防紫外線頭盔、消 防頭盔、防彈頭盔、防暴頭盔、建築用頭盔等。
日常摩託和電動車頭盔按照形狀分為四大類:全盔、3/4 頭盔、半盔頭盔和上掀式 頭盔。總體來看,全盔雖然便利性和舒適度不如 3/4 盔和半盔,到當意外發生時, 可以給予下巴更好的保護,這兩點是其他樣式頭盔不具備的,半盔頭盔和上掀式頭 盔具有更好的透氣性和輕便型,更適合夏季使用。
摩託車頭盔方面國家標準較為完善,電動車頭盔還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一般來講 各個地區有不同的摩託車頭盔準入標準,常見的認證標準有:1)歐美 ECE 標準; 2)英國 SHARP 標準;3)美國 DOT 標準;4)日本 SC 和JIS 標準;5)澳大利 亞 AS/NZ1698 標準;6)中國 3C 標準;7)第三方機構認證標準——SNELL 標 準、國際摩聯標準。從安全性來講, SHARP 標準>ECE 標準>DOT 標準>3C 標準。 國內安全頭盔必須通過強制性國家標準《摩託車乘員頭盔》(GB 811-2010)規定的認證檢測,也就是通常說的 3C 認證。標準對摩託車頭盔的基本結構、種類和規 格、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測規則等做了詳細規定,其中「吸收碰撞能量性能」 和「耐穿透性能」是頭盔安全防護性能的代表性指標。
產業鏈:化工原料端利好苯乙烯產業鏈
頭盔製作需要經過四道基本工序
頭盔的製作過程較為成熟,部分頭盔品牌廠商具備生產全系列產品的能力,包括頭 盔殼體、面罩、襯裡、帽舌等,部分廠商只生產主體,然後統一組裝和貼牌。雖然 不同種類頭盔外觀差異較大,但是製造過程總體分為四步:
1)製造頭罩襯裡
EPS 材料便宜輕便,可以用來作為頭部保護材料,有的頭盔廠商採用一樣的聚乙 丙烯材料製作整個襯裡,有的則專門針對用途、造型開發不同厚度、強度、形狀的 聚乙丙烯襯裡。頭盔襯裡模具塑形完成後,一般同時會設計有很多孔洞和通道,目 的是用於散熱、排水、釋放壓力等。一個頭盔襯裡採用的也都不是全部相同的聚乙 丙烯材料,針對不同的頭部部位需要適應的碰撞強度,頭盔兩側和頭盔中央的聚乙 丙烯材料會有所不同。
2)製作頭盔外殼
聚碳酸酯可用來製作頭盔外殼,這種材料與 ABS 樹脂相比擁有更好的衝擊阻力和 熱阻。另一方面,該材料上還可以更好的配合使用環保的水性塗料。樹脂以液態注 入頭盔外殼模具機器,通過子母模具的擠壓成型。每一副頭盔模具針對不同尺寸同 樣經過 CAD/CAM 模型設計,用於製造頭盔的模具都有使用周期,每推出一款新頭 盔就要淘汰一批模具。從注入到成型,每一個頭盔模具用時大約 60 秒鐘。
3)打磨、塗裝和雕花處理
頭盔打磨過程有些廠家採用機械化工序,有些則保持人工處理。塗裝工序一般要經 過:除塵布擦拭-人工上線-預熱-靜電除塵-色漆-加熱流平-罩光漆-流平-熱風表幹-人 工下線-烘乾檢查-修補-成品等複雜工序。表面經過處理後,頭盔會進行噴漆和貼花 工作,貼花由電腦設計完成並列印,由人工貼制完成。最後經由拋光處理一顆頭盔 就基本製作完成了。
4)組裝、包裝和發貨
經過外觀處理的頭盔會安裝各種零件如帽舌和面罩等,在此過程中接收工作人員的 最終質量檢查,包括各部位厚度價差、撞擊測試抽查等,最後包裝運輸。
頭盔產業鏈中的關鍵核心材料
根據摩託車頭盔國家標準,頭盔主要由殼體、緩衝層、舒適襯墊、佩戴裝置和護目 鏡等組成。其中外殼是頭盔最重要的保護材料,緩衝層起到緩衝效果,是能夠吸收 能量的專用材料,這兩部分是頭盔用料最大的主體材料。剩餘的還有護目鏡用的塑 料、外殼環保塗料、固定裝置用的聚酯等。
1、緩衝層:EPS 和 EPP 最常見
頭盔緩衝層材料多為 EPS(聚苯乙烯泡沫)或者 EPP(發泡聚丙烯)材料,也有 部分頭盔採用 PU(熱塑性聚氨酯)材料。按照頭盔國家標準規定,緩衝層應具備 能夠較多吸收碰撞能量,對人體無毒無害的基本條件,除此之外應滿足形狀和尺寸 適中,厚度覆蓋均勻的特點。
EPS 是一種輕型高分子聚合物,是採用聚苯乙烯樹脂加入發泡劑,同時加熱進行 軟化,產生氣體,形成的一種硬質閉孔結構的泡沫塑料,經過加熱發泡後,每立方 米體積含有 300——600 萬個獨立密閉氣泡,內含空氣體積為98%以上,可以起到 良好的緩衝避震效果,其上遊為乙烯和純苯,EPS 具有低密度,高彈性隔熱性和耐 久性好的特點。EPP 是經過聚丙烯改性而成的,其上遊為丙烯。兩種材料中 EPS 因為低廉的價格使用最廣泛,EPP 性能更好多用在高端頭盔中。
2、殼體材料:以 ABS 和 PC 樹脂為主
頭盔的殼體材料是起到直接的保護作用,要求具有抗衝擊、強度高、防穿刺、耐水、 耐熱和耐寒等功能,除此之外,外殼還需具備一定的彈性,容許一定的變形壓縮, 減少硬碰硬的損傷。市場上常見的頭盔殼體材料有 ABS、PC、PC/ABS 合金、玻 纖增強材料和碳纖維複合材料、凱夫拉等。
ABS 樹脂(丙烯氰-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一種強度高、韌性好、抗衝擊能力強、 易加工的熱塑性高分子材料,是目前市場面最常見的頭盔外殼材料。PC(聚碳酸 酯)與 ABS 相比具有更好的衝擊阻力和熱阻,具有優秀的物理機械性能,同時擋 風鏡一般用 PC 材料。PC/ABS 塑料合金是一種結合了兩種材料優點的複合材料。 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 95%以上的新型纖維材料,具有耐高溫、重量輕,強度高等 特點,使用時多用凱夫拉將多張碳纖維布拼接在一起,技術含量高但售價較貴,多 用於競技體育等高端領域。
3、外層噴塗塗料
頭盔殼體外層的塗料主要是考慮塑料對塗料附著力差、表面布紋、合模線、注料口 和易劃傷等缺陷設計。塗料一般有四種組分組成:成膜物質(樹脂、乳液)、顏料、 溶劑和助劑組成。頭盔外層塗料一般分為三層:
1)底塗:通常採用增強塑料表面能、過渡性好並帶有較多極性基團的底漆,既能 形成良好的附著力,又有較好的配套性。
2)中塗:採用遮蓋星、流平性和研磨性能優異的中塗產品,提高光澤和表面平整 性,減少上塗漆對下塗漆的滲透。
3)色漆和罩光漆:為了達到優良的外觀和減少次品,色漆和罩光漆採用「溼碰溼」 施工工藝,色漆一般採用聚氨酯型或者氨基聚氨酯型塗料,罩光漆常採用雙組份丙 烯酸聚氨酯型清漆。
4、其他配件:PC 和 POM
除了緩衝層、殼體以及塗層材料以外,還有透明面罩和卡扣。
透明面罩一般是用 PC(聚碳酸酯)材質,透明性能和強度都較好;
卡扣則一般用 POM(聚甲醛)材質,韌性、強度、耐磨性能較好。
頭盔需求大增利好苯乙烯產業鏈
頭盔需求短期驟增導致產業鏈上化工原材料價格上漲,其中苯乙烯產業鏈相關產品 ABS 和 EPS 最為受益,供需傳導下苯乙烯價格也呈現上漲態勢。根據卓創資訊預 計,市場上一個頭盔的重量 500-700g,每個頭盔外殼消耗 ABS 約 350-400g、消 耗 EPS 約 100g。按照市場缺口2 億個頭盔計算,需要 ABS 約8 萬噸,EPS 約 2 萬噸,累計消耗苯乙烯約為7.2 萬噸,根據百川資訊統計,當前國內苯乙烯產能為 1115.5 萬噸,國內消費量也達到了1105 萬噸,用於頭盔材料的需求僅佔到苯乙烯 總需求的0.7%。我們認為僅從原材料需求上難以對苯乙烯供需格局造成長期影響, 但是預計苯乙烯邊際需求的改善會在短期內有利於價格的提升,頭盔需求量的增 加主要利好下遊的改性塑料生產企業。
2020 年一季度國內苯乙烯市場持續弱勢運行,價格顯著下滑。成本方面隨著一季 度原油價格大幅下跌,苯乙烯成本端失去支撐,供給端,2020 年國內產能較 2019 年同比增長 20.8%,國內新增產能大幅投產,需求端,下遊終端領域國內外收到疫 情影響嚴重,需求走弱,苯乙烯企業和港口庫存積累嚴重,價格持續走弱。
5 月下旬受到原油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乙烯和純苯價格都持續上漲,苯乙烯成本 支撐增強。同時國內「一盔一帶」行動對苯乙烯下遊 EPS 和 ABS 需求刺激顯著, 苯乙烯下遊需求結構中 ABS 和 EPS 合計佔比接近 50%,需求傳導下苯乙烯 5 月 12 日起價格開啟一輪上漲,苯乙烯華東市場價格從 5165 元/噸上漲至 5 月 19 日 的5562 元/噸,漲幅接近 400 元/噸。
2019 年國內 ABS 表觀消費量達到 528 萬噸(同比+8.5%),其中國內產量為 357 萬噸(同比+13.9%),進口量為173 萬噸(同比-1.1%) ,2019 年國內 ABS 產能為 425 萬噸(同比+6.38%) ,年度綜合產能利用率為 84%,國內產能充足。2019 年 行業開工率整體保持在 90-96%的較高水平,2020 年收到疫情的影響,一季度開工 率最低下滑至 60%左右,4 月份隨著國內下遊復工復產進行,開工率持續上漲,目 前 ABS 行業開工率維持在 90%以上的高位。ABS 行業前三大企業產能佔比達到 了一半,分別是鎮江奇美(年產能80 萬噸,佔比 19.2%)、寧波樂金甬興(年產80 萬噸,佔比 19.2%)、吉林石化(年產58 萬噸,佔比 13.9%)。
受到頭盔需求短期爆發影響, ABS 華東市場價格 5 月以來上漲17.8%至 5 月20 日 的11900 元/噸,EPS 價格 5 月份以來上漲 400 元/噸至 20 日的 7700 元/噸。當前 苯乙烯下遊產品開工率持續向好,後續預計隨著油價的持續上漲和頭盔需求的持續, 苯乙烯產業鏈也將持續利好。
供需:政策影響下頭盔市場缺口達百億
交通嚴監管下頭盔市場需求爆發,東南沿海地區產業集中
相比於歐美國家,國內摩託車、電動車頭盔行業發展較晚,法律規範還不健全,年 度人均消費額較低,頭盔保有量遠遠不足。一方面是當前國內對頭盔的重視程度不 夠,另一方面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逐漸提高,騎摩託車戴 頭盔的理念在近幾年也逐漸被公眾接收,在產品方面,頭盔逐漸從中低端向經過認 證的高端產品轉移,此次「一盔一帶」政策明顯加速了國內頭盔普及率。
需求增長和產品高端化促進了頭盔行業的增長。近兩年國內頭盔消費明顯加速,消 費升級帶動的摩託車農村市場逐步縮小,城市出行和休閒娛樂市場需求明顯增多, 加上各地政府出臺政策推動摩託車賽事發展和摩託車文化娛樂活動,中高端摩託車 銷量顯著增多,更堅固的高端摩託頭盔迎來爆發式增長。
2018 年開始國內頭盔市場開始加速,據中商情報網調研統計,2018 年國內摩託和 頭盔市場銷售額約為 16 億元,同比增長22%,2019 年預計增速將增至 50%,銷 售額將達到 24 億元。按照摩託車頭盔 100 元一個的保守價格測算,2019 年國內 摩託車頭盔銷量僅為 2400 萬個,相比於 2019 年摩託車約 1 億輛的保有量,和電 動車約3 億輛的保有量來說,頭盔需求增長空間巨大。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頭盔產業相關企業 2017-2019 年註冊企業增速均在 20% 左右,特別是自從 4 月 21 日公安部「一盔一帶」行動以來,截止 5 月 18 日,我 國共新增 3503 家頭盔產業相關企業。
國內頭盔市場集中度逐漸提高,國內頭盔主力企業一部分是本土企業,一部分是外 資和合資企業,其中國內中高端頭盔市場裡面,AGV、SHOEI、ARAI 等國外品牌 佔據了絕大部分高端市場份額,高端頭盔價格都在千元以上,國內企業起步較晚, 主攻中低端領域,比如江門鵬程 LS2、蘭溪野馬 YEMA 等知名國內品牌依靠高性 價比逐漸實現國產替代。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在國內頭盔註冊企業中,註冊資本 100 萬以下的企業佔比達到一半,註冊資本 5000 萬以上的企業佔比為 6%。從地 域上看,國內頭盔產業相關企業主要分布東部沿海地區,其中廣東頭盔相關企業數 量遙遙領先。
頭盔新增需求超過 2 億個,新增市場超百億
我國是摩託車生產和消費大國,是全球第二大摩託車市場,2019 年市場逐漸回暖。 2019 年隨著四標準切換完成,摩託車銷量逐漸回升,國內摩託車銷量為 1713 萬 輛,同比增長 10%,摩託車出口 713 萬輛,同比下降 2.5%,2019 年年國內內銷 摩託車數量達到 1000 萬輛,同比增長 21%。2018 年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摩託車 57.4 輛,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摩託車 19.5 量。
根據中國公安部登記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我國摩託車保有量為8700萬輛, 按照 1/5 摩託車未上牌來計算,2018 年摩託車實際保有量在 1 億輛左右,按照摩 託車 10 年報廢期計算,2019 年預計報廢 1000 萬輛,再算上2019 年內銷的 1000 萬輛摩託車,預計2019 年底我國摩託車保有量也在1 億輛左右,按照當前 30%的 摩託車騎乘人員不帶頭盔計算,我國摩託車頭盔需求缺口在 3000 萬個左右。
本次「一盔一帶」行動除了針對摩託車戴頭盔問題,也提到電動自行車戴頭盔問題,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電動自行車在我國交通工具產量中排名第二,僅此 於兩輪腳踏自行車。 2019 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達到了3 億輛,較2018 年 的2.5 億增長了 5000 萬輛。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2018 年城鎮居民平均百戶擁有電動自行車 57.5 輛,較 2013 年增長了 18.5 輛,2018 年農村居民平均百戶擁有自行車74.8 輛,較 2013 年增長 了34.5 輛。2019 年國內電動自行車產量為2708 萬輛,較2018 年小幅增長。
根據自行車協會估計,未來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會以每年3000萬輛的速度增長, 預計到 2022 年社會電動車保有量將達到4 億輛左右。
電動自行車由於速度慢,民眾對安全性的重視程度不如摩託車,頭盔的普及率遠不 如摩託車,據調研電動自行車佩戴頭盔比例不足 50%,按照當前 3 億輛的電動自 行車保有量,還有 50%的使用者需要購買頭盔,電動自行車頭盔需求缺口達到1.5 億個,疊加摩託車 3000 萬的頭盔缺口,以及每年 3000 萬輛新增電動車銷售帶來的頭盔需求,估計此次「一盔一帶」行動造成的摩託車和電動車頭盔缺口至少在 2 億個以上,按照平均一個頭盔 50 元的保守估計(電動自行車頭盔的價格低於摩託 車頭盔),新增市場達百億。
原材料價格上漲對頭盔成本端影響並不大,頭盔價格上漲主要原因在於需求集中 爆發。頭盔的成本中原材料佔比較低,即便按照每個頭盔使用 1kg 改性後的 ABS/EPS/EPP 等材料,原材料成本預計也不會超過 20 元,主要費用在於成型制 造、物流運輸、品牌渠道等環節。頭盔體積較大,相比於口罩而言,運輸和搬運成 本較高,在需求短時間爆發的情況下,人工短缺,搬運成本顯著上漲拉高了頭盔成 本。其次,疫情下口罩長期短缺改變了商家的囤貨習慣,製造廠商大量囤零部件、 商家大量囤貨等投機行為也加劇了頭盔的短期局面,助長了頭盔價格的飛漲。
按照2019年國內摩託車頭盔行業銷售額24億,單個摩託車頭盔100元保守估算, 2019 年摩託車頭盔銷售量預計在2400 萬個,相比於「一盔一帶」行動帶來的1.8 億個頭盔的需求增量,國內產能遠遠不足,頭盔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單個頭盔生 產時間長,頭盔模具的製作短期也難以完成,所以相比於口罩新建產能或者大規模 轉產都較為困難,預計頭盔製造環節供不應求局面短期難以改變。
推薦關注:頭盔需求集中爆發,利好改性塑料環節
頭盔產業鏈上相關的材料主要是 EPS、EPP、ABS、PC 等塑料,但是通常需要改 性之後才能達到製備頭盔的性能標準,另外在製作過程中還需要使用到塗料以及其 他的一些配件材料(如聚酯、POM 等材料)。由於頭盔產業鏈相關的聚苯乙烯、聚 丙烯、ABS、PC 等原材料的市場供給量較大,在頭盔產業鏈中的應用佔比較小。
以苯乙烯為例。市場上一個電動自行車頭盔的重量0.5-1kg,每個頭盔外殼消耗ABS 約 350-400g、消耗 EPS 約 100g。按照上文的測算,我們預計電動車和摩託車頭 盔的市場缺口在2 億隻以上。據此推算,需要 ABS 約8 萬噸,EPS 約 2 萬噸,累 計消耗苯乙烯約為 7.2 萬噸。根據百川資訊統計,當前國內苯乙烯產能為 1115.5 萬 噸,國內消費量也達到了1105 萬噸,用於頭盔材料的需求僅佔到苯乙烯總需求的 0.7%。因此我們認為僅從原材料需求上難以對苯乙烯供需格局造成長期影響,但是 預計苯乙烯邊際需求的改善可能會在短期內對價格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上面我們分析,頭盔需求的集中爆發對原材料價格的邊際影響預計較小。而頭盔所 用的相關原材料都需要經過改性後才能符合性能標準,因此我們認為從投資的角度, 關注點應該集中在改性塑料環節。考慮到製作頭盔過程中原材料的損耗,以及摩託 車頭盔平均用料多於電動車頭盔,我們按照每隻頭盔最多需要使用 1kg 的改性塑 料來進行推算,2 億隻頭盔對應 20 萬噸的改性塑料需求。2018 年國內改性塑料的 消費量為 1515 萬噸,20 萬噸的頭盔用改性塑料對需求拉動不到 1.5%。
但是我們考慮到當前受到疫情影響,改性塑料的主要下遊需求領域汽車和家電的生 產情況都不甚樂觀,疫情之後口罩需求的集中爆發使得大多數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 改性塑料企業轉型生產高熔指聚丙烯纖維料或者盈利能力更強的熔噴料。未來頭盔 需求的快速釋放,對於改性塑料行業的需求改善繼續形成強力支撐,後續如果家電 和汽車行業的生產情況恢復較為樂觀,那麼改性塑料行業的景氣趨勢還可以繼續得 到延續。這也是我們當前最為看好改性塑料行業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在去年發布的改性塑料行業專題報告中,對行業的格局已經進行了分析。目前 國內主要的改性塑料上市公司如下表所示,需要注意的是,頭盔所需的改性塑料在 傳統需求結構中的佔比較小,很多改性塑料企業並沒有專門針對頭盔用改性塑料進 行生產和銷售。但是具備較強研發能力的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及時研發並 生產符合標準的改性塑料。
我們建議重點關注改性塑料行業當中的生產規模較大、研發實力較強的企業,重點 推薦金髮科技和道恩股份。其中金髮科技已經針對頭盔用料進行了專門開發,具備專門的頭盔用的改性塑料牌號,在後續頭盔需求爆發的情況下有望受益。
金髮科技
金髮科技是亞太地區的改性塑料龍頭企業。公司傳統業務是改性塑料,從剛上 市時 2 萬噸左右的產能迅速發展至當前接近 200 萬噸的塑料改性產能,成為國 內化工行業上市公司中難得的優秀成長白馬企業。2019 年實現營收 292.86 億 元,同比增長 15.68%,歸母淨利潤 12.45 億元,同比增長 99.43%。
2020 年 5 月 16 日公司與美國某公司籤訂口罩大單,金額達到 97500 萬美元, 預計產生淨利潤超過去年淨利潤的 50%。同時公司子公司寧波金髮引入工商資 管,推動 120 萬噸/年聚丙烯熱塑性彈性體和改性新材料一體化項目的建設,建 成後公司將完善產業鏈,進一步擴大行業領先優勢。
同時此次金髮科技的頭盔專用料具有顯著的優勢。金髮科技的頭盔專業料目前已經 過第三方質量測試,並且滿足國家 GB/T2812-2006、CE EN1077、CE EN1078 以 及 CPSC 等國家和行業標準,可以保障使用安全性。其次,金髮科技因其優異的 改性塑料技術,生產的頭盔專用料性能上優於部分市售材料,比如在通用型上金髮 的專用料具有超高韌性和高流動性特點,在免噴塗型用料上可以替代市面上的噴塗 頭盔。
道恩股份
公司是國內熱塑性彈性體領域龍頭企業,主營產品是熱塑性彈性體、改性塑料 以及色母粒,下遊用戶集中在車用輕量化材料、軍工用特種材料、醫療耗材新 材料、消費新材料等四大領域。目前具有 3.6萬噸/年的熱塑性彈性體(包括TPV、 HNBR、TPU、TPIIR 等)、20 萬噸/年的改性塑料和 1.4 萬噸/年的色母粒產能, 另外還有 12 萬噸/年改性塑料在建產能和約 3 萬噸/年熱塑性彈性體產能。公司 聚丙烯熔噴料產品市場需求較大,目前已經形成 1200 噸/天以上的供應能力。
公司收購 80%海爾新材股權之後,成為海爾集團改性塑料的重要供應商,成為 未來在家電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公司未來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向動態硫化平 臺(包括 TPV、TPIIR 和 DVA),其中一個重要產品是熱塑性硫化彈性體(TPV)。 TPV 是一種新型橡膠,具有節能、環保、低功耗和可重複加工的特點,在取代 傳統硫化橡膠上有巨大應用潛力,目前已經在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鏈中得到廣 泛應用。
投資建議
本報告中,我們重點對頭盔產業鏈進行梳理,重點分析了「一盔一帶」行動對化工 產業鏈的影響大小和頭盔當前的供需格局。此次國家的「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 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響應,同時督導手段也較前期更加嚴厲,對比國外騎摩託車 戴頭盔的政策實施,我們認為此次行動具有持續性,並將在短時間內極大地促進頭 盔的需求。
原材料供應充分,改性塑料環節最為受益。頭盔主要由殼體、緩衝層、舒適襯墊、 佩戴裝置和護目鏡等組成,殼體主要的原材料以改性後的 ABS 和 PC 樹脂為主, 緩衝層原材料主要為 EPS(聚苯乙烯泡沫)或者 EPP(發泡聚丙烯)材料,其次 還有護目鏡用的塑料、外殼環保塗料、固定裝置用的聚酯或 POM 等。這些材料所 需的化工原材料當中,苯乙烯的佔比最大,但是從用量推算,新增頭盔需求對應的 苯乙烯原材料佔比不到全國苯乙烯產能的 0.7%,難以對其供需格局產生長期影響。 我們認為頭盔需求的集中爆發,化工產業鏈上最為利好的還是改性塑料環節。
從頭盔供需角度來看,供不應求局面短期難以改變。當前我國摩託車保有量在1 億 輛,假設還有30%的使用者需要新增購買摩託車,需求缺口約3000 萬個。按照當 前 3 億輛的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假設還有 50%的使用者需要新增購買電動自行車 頭盔,需求仍有缺口約 1.5 億個,再考慮到每年電動自行車銷量超過 3000 萬輛, 我們預計摩託車和電動自行車合計新增頭盔需求超過 2 億個,按照一個頭盔50 元 的保守估計,新增市場達百億。當前國內頭盔產能遠遠不足,頭盔作為勞動密集型 行業,單個頭盔生產時間長,頭盔模具的製作短期也難以完成,所以相比於口罩新 建產能或者大規模轉產都較為困難,預計供不應求局面短期難以改變。
建議關注改性塑料環節:我們認為頭盔產業鏈上直接受益的化工企業主要在改性塑 料環節,頭盔用改性塑料的需求集中釋放會對行業維持當前較高景氣度起到支撐作 用。上遊主要原材料苯乙烯雖然在需求上有邊際改善,價格預計在短期內會出現波 動,但是需求佔比過小,難以長期改變供需格局。我們建議關注金髮科技(國內改 性塑料行業龍頭)和道恩股份(改性塑料產能迅速擴大)。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國信證券)
如需報告原文檔請登錄【未來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