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明宣帝朱瞻基的結髮妻胡善祥,為人端莊賢良,卻不得皇帝喜愛,最後無罪被廢,並送入長安宮中做了16年道姑,死後19年才得以恢復名譽。
胡善祥何許人也?建文四年(1402)5月11日,胡善祥出生在山東濟寧,父親是錦衣衛百戶胡榮。雖出身於低級的武官家庭,但她自幼便以端莊有禮,溫柔善良而出名,長成大姑娘後,更是成為了當地人人稱讚的大家閨秀。後來朱棣關心自己的皇太孫朱瞻基的婚姻大事,並於永樂十五年(1417)為他舉辦了皇太孫妃的選舉,而修養良好的胡善祥也赫然在列。朱棣早已聽聞胡善祥的美名,便擅自做了決定,欽定她為朱瞻基的配偶。朱瞻基知道這是長輩的一片好心,也不敢太作反抗,於是胡善祥便和他正式成了親。
洪熙年間,胡善祥隨朱瞻基太子身份的確定,被封為皇太子妃。宣德元年,明宣宗朱瞻基登基,立她為恭讓胡皇后。雖然她貴為皇后,卻從來沒有利用身份做過出格的事,她為人忠厚善良,行為舉止莊重而無媚態,端莊賢惠,有母儀天下的儀表。若是沒有被廢,她定然成為載入史冊的一代賢后,可她終究是敗給了後宮對手——孫貴妃。
孫貴妃原名為孫若微,出生於山東鄒平,而其經歷也實在傳奇值得一談。孫若微的父親孫忠,是縣裡的主薄,加之史書上記載到她「幼有美色」,所以在當地小有名氣。而朱瞻基的姥姥也是鄒平人,見她美色如此,便帶她入了宮,由朱瞻基的母親張皇后撫養,於是她便成為了朱瞻基幼時最親密的玩伴。孫若微也參加了朱棣舉辦的選舉,可最後沒被選上,還是因為朱棣認為,作為未來皇后,不僅要容貌姣好,更要有母儀天下的氣場,在這一方面孫若微確實輸了胡善祥。
天降終歸比不上青梅,朱瞻基和孫若微如此親密,胡善祥終究是難以插足的。朱棣沒能長命百歲,而他兒子明仁宗朱高熾更是短命,這二人的離開,使胡善祥失去了能讓她穩坐後位的靠山。朱瞻基上位,雖依照長輩的意思立了胡善祥為後,可他心中一直忘不得孫若微,於是在長輩陸續離去後,他便開始了他的廢后之旅。明宣宗實錄中就有一事可以證明,按當時規矩,皇后用黃金製成的冊封文書和印鑑,而貴妃以下只有冊封文書而無印鑑。可朱瞻基繼位不到一年便給孫若微製作了金印,可見朱瞻基已經沒把胡善祥看在眼裡了。
歷來皇帝廢后,大多是因為皇后犯了大忌。由「宣德間,海內宴安,車駕頗事遊幸。後每乘間規諷,無媚順態,居常服食侍從澹如也。」可知胡善祥基本沒把柄給朱瞻基拿去利用,要真說把柄的話,可能是子嗣問題,孫若微為朱瞻基誕下長子時,胡善祥只庶出了兩位公主。若朱瞻基執意無辜廢后自然會使朝廷上下議論紛紛,可這能難倒他麼?他得了一個法子,逼著胡善祥親自上書辭去後位,而自己再三否決,以此營造皇后鐵下心來讓賢的假象,最後成功讓孫若微取代了胡善祥。
做戲做全套。胡善祥退位後,朱瞻基甚至還假惺惺的下旨稱他重情義,美其名曰仿效宋仁宗廢郭后的事跡,既然曾經夫妻一場,便待遇不變地將她送進長安宮修道,並且還親賜了一個道號:靜慈仙師。細品這個道號,那可大有深意,靜:是讓胡善祥安靜做她的道姑,不要鬧事;而慈:是讓胡善祥慈祥對待此事,有委屈也先憋在心裡。
明事理的人怎麼看不出朱瞻基的用心,但他是皇帝,誰敢有異議,只能默默對胡善祥的遭遇感到不滿。而朱瞻基的母親張太后也是如此,她作為生母自然知道兒子和孫若微從小到大的情誼,但她也覺得如此對待胡善祥實屬不仁,所以便事事袒護胡善祥,常常到長安宮找這位靜慈仙師說話,甚至每逢宮中宴會,也把胡善祥的位置安排在了孫皇后的前面。朱瞻基自然明白這是母后對他無聲的謾罵,而孫皇后自知胡善祥對現狀做不出什麼改變,所以也默許了張太后的動作。
胡善祥很是感激張太后如此照顧她,所以與她感情深厚。正統七年(1442)十月,張太后駕崩,胡善祥得知後為此痛苦不已,元氣大傷,故次年(1443)亦崩,用嬪御禮葬於金山,諡號即道號「靜慈仙師」。
「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這是世間對此事的評價。而朱瞻基年老後會想此事,也曾為年少輕狂而悔過,《明史·后妃列傳》有記載「此朕少年事」。
朱瞻基廢后雖然離譜,但卻無意中延長了明朝的歷史。朱瞻基駕崩後由兒子朱祁鎮繼位,可朱祁鎮卻沒那麼靠譜,聽信太監王振的讒言,竟御駕親徵攻打瓦剌,最後成了現成俘虜。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被捕,讓朝廷內外亂作一團,更是出現了遷都南下的言論。幸虧孫皇后為人凌冽,很快便鎮定下來,聽從于謙等人的諫言,斥責那些建議遷都的大臣,同時立二兒子朱祁鈺為皇帝,使瓦剌人手中的人質沒了效果。
正是孫皇后有能馬上主持大局的能力,所以明史才得以向後延續了兩百年。雖不能保證要是胡善祥繼續為後,就不能做出孫皇后這般的事跡。但胡善祥那溫文爾雅的性子,可能這事發生在她身上,做的可能真不如孫若微。
朱祁鎮被瓦剌人放回後,便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鈺關了起來,又是一番努力才重回帝位。天順六年(1462)孫太后駕崩,朱祁鎮的妻子錢皇后終於敢向丈夫開口,勸他為胡善祥恢復位號。朱祁鎮了解到胡善祥的事,也同情被父親傷害了的她,便向大學士李賢詢問,李賢答到:「以陵寢、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稱陛下明孝。」於是,次年閏七月,明英宗上尊諡曰:「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修陵寢,不祔廟。永清公主袱葬。」最後在母后孫皇后去世後,成功為胡善祥正了名。
可是,這對於去世多年的胡善祥而言,有什麼意義呢?胡善祥的悲劇是註定的,即便在地下與朱瞻基相遇,得到了他的解釋和正名,也都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