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遊戲死沒死的問題,年年幾乎都有人提。
就在幾周前,芬蘭手遊公司Next Games的製作人、《行屍走肉:無人之地》的開發者,Sulka Haro,他發了條推特,說:「在美區蘋果商店,付費榜第一的應用只夠排到暢銷榜第235——付費模式真的死了。」
另一家外媒,Gamasutra,報導了這則消息,並補充了一些數據,說明當時的美區暢銷榜前50,只有《我的世界:口袋版》是付費遊戲。之所以說前50而不是前40、前60,也不是有因為50這個數字特殊,而是因為《我的世界:口袋版》正好在40、50名開外徘徊,讓它再往上爬就比較難了。比如我現在看,它就排在45位。
美區暢銷榜繼續往下看,當時還有另外一款付費遊戲,Telltale的《我的世界:故事模式》,在200名左右。我現在已經看不見它了。所以200名內比較排名相對穩定的付費遊戲,只有《我的世界:口袋版》。
要知道,《我的世界》是史上最暢銷的遊戲之一。整個地球上銷量破億的就兩款遊戲,《俄羅斯方塊》,然後就是《我的世界》。它在榜上只能說明它強,跟付費遊戲真的沒什麼關係。
但我們還應該同古早時期的蘋果商店做一做對比。早期的數據很難精確獲得,因為那是最為風雲激蕩的時代,每天變化都尤其劇烈。現在回過頭看,甚至已經有好大一部分應用下架。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通過App Annie看看歷史上的今天。
在2010年9月2日,蘋果美區暢銷榜上前10有9款付費遊戲,前100有83款付費遊戲,許多都已經下架(問號顯示即為下架)。
到2011年9月2日,暢銷榜前10隻剩下1款付費遊戲,前100隻剩下33款。
到2012年,暢銷榜前10有2款付費遊戲,其中一款是《我的世界:口袋版》,前100隻剩下22款。
2013年,暢銷榜前10有2款付費遊戲,一款是《我的世界:口袋版》,前100隻剩下19款。
2014年,暢銷榜前100的付費遊戲有2款,其中一款是《我的世界:口袋版》。
2015年,暢銷榜前100的付費遊戲只有1款,你們知道是什麼。
所以說,看暢銷榜就知道,「付費遊戲已死」,這個表達雖然不夠準確,「死」這個詞有點兒抽象,但它隱含的意思是沒有錯的,我們肯定早就可以說,在蘋果商店,付費模式與F2P一戰,付費模式完敗。這是沒什麼可爭議的。
沒錯,以上所述是美區數據,但一般來說,歐洲國家地區、中區、日區雖然有些特殊之處,總體情況其實也差不多。中區甚至還沒有《我的世界:口袋版》,但已經被網易代理,即將推出的國服也將是F2P,所以中區暢銷榜上完全沒可能看見付費遊戲(中區存在特殊情況,1元遊戲仍有機會上榜,但在此議題下是需要排除的);至於日區,現在排名最高的付費遊戲是卡普空的《被囚禁的帕爾瑪》,排名第155,屬於最近的話題作品,而《我的世界:口袋版》則在200開外。
F2P佔絕對優勢,從這一點判斷「付費模式已死」,完全沒有問題。
問題在於這麼說讓玩家不服,注意,是玩家,而不是業界分析師、媒體從業者,這視點有時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Touch Arcade(下簡稱TA)論壇中的一位玩家就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觀點。
我先來介紹一下TA論壇。TA是個純粹面向玩家的手遊網站,堪稱「歐美手遊第一站」,新遊戲發布消息極快,而它的論壇,基本上收錄了所有「有曝光度」的手遊。海外開發者幾乎都會在這發帖宣傳自己的手遊上線,TA的機器人帳號也會從蘋果商店摘取上架的新遊戲,而蘋果推薦的遊戲則無一例外會在這得到曝光。
我沒有在國內見過類似的手遊社區。這裡的玩家討論的不是單一一款手遊或是某一類手遊,他們關注的是所有手遊。對於這群玩家,用「手遊愛好者」來稱呼他們是合適的。
就是在這樣一個論壇裡,有一位玩家很疑惑,當「付費遊戲已死」的報導在前段時期出現新一輪的轟炸後,他發帖這樣問道:「為什麼人們堅持說付費模式已經死了?」
對於這個說法,他是強烈反對的。他說眼看著到處都在宣揚這種觀點,人們抱怨著F2P模式,抱怨著移動市場被它毀了,抱怨著手機上根本沒有什麼好手遊了。但他卻認為,這不是真的——手機上有好遊戲。
他實實在在舉了許多例子,作為反駁。例子還都是今年出的新遊戲:《斷臂》《The Quest HD》《節奏地牢》《少年泰坦》《拉力競速2》《人力資源機器》《帥鴿男友》《最終幻想9》《崩潰大陸》《諾曼第英雄》《Tormentum》《失落的邊境》《浪漫沙加2》《Imbroglio》《泰坦之旅》《Warbits》《第9黎明2》《聖劍傳說》《伊蘇2》《Momoka》《地下城工會》。
他說就在發帖的這個星期,蘋果商店還上了《命運之躍》《Hero Generations》《天空魚傳說》和《王權》4款好遊戲,這之後,也還會有《加拿大死亡之路》《翡翠帝國》等等陸續上架。
「移動平臺上有很多垃圾手遊?沒錯。」他說,「但人們說得好像這上面就再也不會有我們能玩一輩子的好遊戲一樣。我很疑惑為什麼人們老是這麼抱怨,真的。」
這確實是一位手遊愛好者。要我列舉一下今年上架的新手遊,我都得費些時間。而他列舉的遊戲,觸樂基本都有關注,可以說,上半年來的佳作,他幾乎沒有遺漏。而TA論壇呢,那是一個相當和諧的地方,基本只關注手遊本身,對於這類有觀念衝突、容易產生爭議的帖子,反而關注度不高,底下僅有的幾個評論也是一團和氣——
「抱怨的人總是抱怨。」「是的,手遊裡當然還是有好作品的。」「沒錯,付費模式還沒有死。」諸如此類。
這確實體現了某種隔閡。這位玩家提到的這些遊戲,質量都相對較高,但它們基本都淹沒在F2P的大潮中,除了蘋果推薦,你在其他地方很少能看到它們獲得應有的關注,尤其是在國區,這些真正的付費遊戲反而完全沒可能上付費榜,因為那裡已經充斥著拼命想要曝光度的1元遊戲,已經太擠了。
如果你根本沒見過這些付費遊戲,那麼,當你提到手遊的時候,往往對應的關鍵字就是「垃圾」,而如果你真正對這個領域保持關注,會發現其中確實能產出有一定質量的作品。只不過大眾玩家少有機會看到這些遊戲,就算看到了,付費的門檻也將其拒之門外,陷入沒人關注的惡性循環。
但就是因為有這些作品的存在,這位玩家認為付費模式沒有死,你看,還有這麼多好的、新的遊戲呢!他如果這樣想,而且舉出這些例子作為「手機上還存在好遊戲」的證明,我簡直有些難以反駁。
可他的例子確實有一個大問題。
我如實地引用了他舉的所有例子,沒有遺漏,也沒有隨意增加。但是你看,這裡邊甚至有《最終幻想9》,《最終幻想9》當然不是什麼「垃圾手遊」,但也確實是今年新出在移動平臺。可要是你提起《最終幻想9》,你會把它當手遊嗎?它是手遊嗎?它有手遊、它有移動版本、甚至它炒了冷飯,這才是正確說法。
你再回想一下的話,暢銷榜上的《我的世界:口袋版》,那也算是跨平臺的遊戲,而《我的世界:故事模式》,那更是首發就全平臺的。
不光是《最終幻想9》《我的世界:口袋版》和《我的世界:故事模式》,他舉的例子中,《節奏地牢》,那最早是2年前的PC遊戲,《斷臂》,原來是PSV遊戲……你一款又一款看下去,如果把例子中跨平臺或者移植的遊戲去掉,那麼,真正在手機上獨佔的,只有《拉力競速2》《Imbroglio》《Warbits》《Momoka》《天空魚傳說》還有《王權》——對,讓我們把《王權》算上,它雖然有Steam版本,但其實是為手機而生的遊戲。所以總數是6款。
6款,這是有點兒諷刺的。你要舉付費手遊裡的好遊戲例子,舉了一大堆,結果都是移植和跨平臺,手機獨佔只有6款,這說明大部分遊戲並不是在非在手機上玩不可的,甚至從事實來看,在這些例子中,有許多在手機上玩還會有損體驗。
TA有一個手遊資料庫,幾乎會把所有的付費遊戲全都收入,總數多達5000多頁,能顯示出來的就有100000+,其中最早的一批是2010年左右上架的。拋開那些無人問津的付費手遊,我統計了一下,TA顯示最近一年、有曝光度的付費手遊一共是221款。是的,從2010年到現在付費手遊的總數有100000+,但有曝光度的,在近一年裡就只剩221款。
我們可以比對一下觸樂在5月份整理的《觸樂大數據:蘋果爸爸喜歡推薦什麼樣的遊戲?》,當時在38周中蘋果一共推薦了580款遊戲,其中一次付費的有105款,3/4年,105款;而TA的數據則是1年221款,蘋果推薦的遊戲,100%都在裡面,TA不會錯過,而蘋果沒推薦的、但能夠引起玩家討論的,也被收錄其中。
我一款又一款地查詢這221款付費手遊的平臺屬性,其中移動平臺獨佔的,221款中有107款,剩下114款,全都是跨平臺,要麼是老遊戲(也有桌遊,甚至遊戲書)移植,要麼是近兩年的新遊戲,有Steam版,也有移動版,這樣跨平臺的遊戲數量至少有9成。換言之,在近一年有曝光度的221款手遊中,有一半既上了Steam,也上了iOS。
而在剩下的107款移動平臺獨佔的手遊中,大部分都不是該帳號下的第一款遊戲,比如發行商新月遊戲(Crescent Moon Games),一家就佔了107款遊戲中的4款,日本開發商Kemco,一家也佔7款。這些帳號很快就把107款遊戲瓜分了,他們此前的作品已經帶來了一定的聲譽,在過去幾年也積累了一定基礎,獲得蘋果推薦和玩家關注會更容易。除此之外,《The Room 3》《太空刑警2》《殺出重圍GO》等系列續作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它們是成功手遊的延續。
而屬於帳號下第一款遊戲的,在107款中只有20款。換句話說,在過去一年,在這個地球上最大的手遊玩家社區,總共有20款新人開發的付費手遊得到曝光。
這是另一層意義上的「付費模式已死」,做純粹付費手遊的新鮮血液乾涸了。毫無基礎的付費手遊開發者都得面對這個現實,你會是這20分之1嗎?或者說,蘋果每年有20萬款遊戲上架,你有機會成為這已經是萬裡挑一的20分之1麼?
當我們分析手遊市場的時候,得出的結論經常是F2P佔絕對優勢、F2P市場成熟了,而事實上,被F2P擠佔到一角的付費手遊,其內部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早期的付費手遊,主力是大廠,他們有能力從各大平臺移植遊戲;在中期,中小團隊開始有機會成功;而到現在,部分中期取得成功的團隊仍能夠繼續生存、產出新遊戲,但新鮮血液要想得到曝光,機會就十分渺茫,另外,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數量的付費手遊,它會有Steam版本,有的是從Steam移植而來,有的則是首發既有PC平臺,同時也有移動平臺。
正如許多大廠遊戲會同時有主機和PC版一樣,現在有餘力的中小團隊,也都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他們的遊戲會同時有Steam版和iOS版,就是這樣的跨平臺遊戲佔據了當前蘋果商店付費手遊的半壁江山。這是大勢所趨。
這是蘋果商店被F2P淹沒、付費手遊越來越難得到曝光,同時Steam在近兩年發展越來越好的結果。對於中小團隊來說,那裡可能門檻更高、開發成本更高,但做付費遊戲成功的機會也相對更大。這種變化對於我們媒體從業者來說感觸尤其強烈,移植和跨平臺手遊的新聞越來越多,真正的付費原生手遊越來越少,國內尋求手遊報導的中小團隊在減少,上Steam的團隊則在增加。
現在的移動平臺,對於大廠來說,仍然是F2P和移植的樂園,他們基本只專注這兩種遊戲了,當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SE旗下的蒙特婁工作室。而做付費手遊的多數是中小團隊,而且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有一定基礎的中小團隊。
總的來說,對於中小團隊而言,現在的蘋果商店並不適合作為單一的主戰場。雖然這也不是說原生付費手遊就徹底完蛋了。即使是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蘋果商店還是能偶爾出現成功的付費手遊,前幾周的《王權》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這畢竟是少數,而甚至是《王權》這樣顯然為手機而生的遊戲,也選擇了上Steam。
不得不說,Steam這兩年的發展狀況相當好,上Steam的中小團隊遊戲越來越多,其中選擇跨移動平臺的也不在少數,iOS上的付費手遊越來越像是Steam平臺的衍生。
反過來,如果你發現而今Steam上「手遊畫風」的遊戲越來越多,你的感覺也沒有錯,充當著守門員角色的青睞之光並不完全靠譜,越來越多水平參差的遊戲正在湧入,甚至還有F2P的手遊移植過去,我們可以想像一下Steam今後有可能變成什麼樣子。
所以在移動平臺上,付費遊戲死了嗎?我覺得確實不能說死絕了。正如那位TA論壇的玩家所說,仍然不斷有新遊出現。但我們不得不認清一個事實,這些付費手遊的結構已經發生了某種變化,它們相當程度上依託了其他平臺,而原生付費手遊中的新鮮血液,也已經越來越少。
是的,這一塊市場遠不如F2P市場那麼大,但對於個別開發者,它還是關乎身家,因此我們都得嘗試看清楚它現在究竟是什麼樣子,根據自己的情況,再決定要不要、能不能、該如何步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