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隼,拉丁名為是Falco columbariu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隼形目、隼科的一種動物,物種命名人是Linnaeus,英文俗名是Merlin。
它又叫灰鷂子、朵子,也是小型猛禽。體長25-33釐米,體重122-205克。前額、眼先、眉紋、頭側、頰和耳羽均為汙白色,微綴皮黃色。上體的顏色比其他隼類淺淡,尤其是雄鳥,呈淡藍灰色,具黑色羽軸紋。後頸為藍灰色,有一個棕褐色的領圈,並雜有黑斑,是其獨有的特點。頰部、喉部為白色,其餘的下體為淡棕色,具有粗著的棕褐色羽幹紋。虹膜暗褐色,嘴鉛藍灰色,尖端黑色,基部黃綠色,眼周和蠟膜黃色,腳和趾橙黃色,爪黑褐色。
其棲息於開闊的低山丘陵、山腳平原、森林平原、海岸和森林苔原地帶,特別是林緣、林中空地、山巖和有稀疏樹木的開闊地方,冬季和遷徙季節也見於荒山河谷、平原曠野、草原灌叢和開闊的農田草坡地區。
該物種叫聲,告警時發出一連串快速上升的尖厲刺耳叫聲。幼鳥乞食聲為yeee-yeee。常單獨活動,叫聲尖銳。多在低空飛翔,在快速的鼓翼飛翔之後,偶爾又進行短暫的滑翔,發現食物則立即俯衝下來捕食。休息時在地面上或樹上。主要以小型鳥類、鼠類和昆蟲等為食,也吃蜥蜴、蛙和小型蛇類。主要在空中飛行捕食,常追捕鴿子,所以俗稱為「鴿子鷹」,有時也在地面上捕食。
該物種分布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此物種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