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學家在探測古陶器年代時,需要對陶器進行加熱?

2020-07-02 飛鷹手繪


  放射測年法是一種探測某一物品年代最權威的方法。其中包括碳年代測定法,儘管我們也可以使用其他元素來測定。

為什麼科學家在探測古陶器年代時,需要對陶器進行加熱?


一般來說,無論你要嘗試測定年代的物品是什麼,當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越少,說明這件物品的年代就越古老。然而並不是任何物品都能可以通過這一方法進行年代測定。比如某一材質的手工藝品。如果你想探知一個古人製造的陶罐。使用放射測年法,探測出粘土的年齡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方法並不能探測出,這件陶器何時被塑型並被燒制。那麼我們就無法探知陶器的年代,什麼時間被人類陶造了嘛?事實上,我們是可以的。只需要把這些古老的陶器重新進行加熱。

為什麼科學家在探測古陶器年代時,需要對陶器進行加熱?


某些礦物質具有一種稱為「熱釋光」的特殊性質。當你將這些礦物質加熱到足夠的溫度時。他們會放射出電磁輻射,尤其是可見光。計量它們釋放出的光量。就能推算出他們距離上一次被加熱的時間。這正是我們想去知道的。一些古代的工匠製作了他們的陶罐,以及其他一些瓷器。


為什麼科學家在探測古陶器年代時,需要對陶器進行加熱?


這一發現起源於17世紀中葉。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有技術將其應用於史前文物的年代測定。當其他的考古證據可能因為不夠明確或保存不夠完好派不上用場時,這種方法確可以很好地發揮作用。這一技術曾被用於測定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文化之一的「印度河谷文明」挖掘出土的手工藝品文物。


它的原理如下,所有礦物質,包括像粘土這樣的材料。原子排列成呈某種圖形的結晶結構或晶格。但是該結構存在瑕疵或缺陷。就是關鍵。礦物在其一生中都暴露在輻射中,可能來自礦物本身的放射性物質,也可能來自它埋藏的土壤。其中一些輻射具有很大的能量,如果它擊中了礦物的一個原子,就會使礦物的一個電子鬆動。有時輻射實際上是一個全新電子聚集的組合。無論怎樣,這些電子最終都會被困在礦物的不完美晶格中,被稱為電子陷阱。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被俘獲電子積累起來,直到晶格被充滿。不同的陷阱具有不同的深度,這意味著它可能更容易或者更難讓困在其中的電子獲取足夠的能量逃逸。那麼他們怎麼會鬆動呢?顯然,加熱它們是一種相當可行的方法,讓整塊礦物吸收到足夠的熱量。當一位古代的陶匠把它們放入窯爐裡,所有被困的電子都會逃逸,並且會以光的形式釋放所有多餘的能量。通常,這些礦物有一個已經在計時的秒表。諸多被困住的電子,加熱礦物將其數量歸零。被陶造的數千年後,電子陷阱開始再次被充滿。時鐘再次開始滴答計時。要讀出這些數據,科學家只需將其加熱即可。

為什麼科學家在探測古陶器年代時,需要對陶器進行加熱?

事實並非那麼簡單,這只是一個基本的原理。我們可以探測一個陶罐的年代,即使製作它所使用的粘土出自一個久遠的年代,加熱時釋放出光的量標誌著陶罐前一次加熱距離現在的時間。當然,這其中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陶器在燒制後到在實驗室進行年代探測時之間的時段,有也可能被加熱過。就像,有一件傳家寶。在數百年傳承中,可能經歷過一場火災。你就不能準確的探測出它的真實年代。也可能是在你發現陶罐地點周圍的輻射在過去的某一時刻,以某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你還可以考慮其他影響你測量的光量的因素。例如,電子也可以通過吸收來自太空的宇宙射線的能量而被捕獲,宇宙射線可以穿透到地面幾十米深處。因此你必須知道,當時它被埋在多深的地方,假設在發掘現場有足夠多的樣本可以使用。盡你所能,對樣本進行探測。可將一片折斷並粉碎成一堆單獨的樣本。將其中一些樣本穩定地加熱到400-500攝氏度。測量被困電子復位時,他們發放出了多少光量。對其他一些樣本,你可以加熱他們以重置時鐘。然後將他們暴露於人工輻射源。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弄清楚電子被困住的機率。你會進一步算出被困住的電子的總數。以及它們隨著時間積累的速度。然後基本上就是做一個除法。

為什麼科學家在探測古陶器年代時,需要對陶器進行加熱?


當然,熱釋光不僅僅適用於陶器。你可以在古代壁爐的一部分磚塊或土壤上使用到它。甚至是與人類無關的東西,例如流星撞擊地點。或是火山巖,因為它可以使大約20萬年前的材料老化。晶體結構只能存儲那麼多被俘獲的電子。所以比這更老的巖石都會釋放出相同量的光。假如他們是同一類型。因此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尋求其他的探測方法。但是,這真是太酷了,我們知道了怎麼去推算出幾千年前一批古代陶匠燒制他們藝術品的時間,只需將它們重新加熱釋放出光來。

相關焦點

  • 黍與食:論陶器殘留物分析在黍作物加工與食用研究上的應用
    et al.2020),作者對來自75個歐洲史前遺址的材料對進行加速器質譜法碳十四測年(AMS 14C),推翻了之前關於黍傳入歐洲時間可以早到新石器時代的認識,新建立的年代切片顯示(圖3),黍最早在公元前1550年才傳入黑海北部地區,之後的幾百年中,黍的傳播範圍也在不停地延伸。
  • 古埃及陶器裡竟有活的酵母菌!被用來復原4500年前的麵包味道!
    根據布萊克利先生的說明,他做麵包時不會到超市去買酵母,而是將小麥粉和水和好的麵團帶到森林中,以靜置的方法收集微生物因此,烤制古代麵包首先需要弄到古代的微生物。
  •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同時這些文明高度發達的地區都出現了陶器工藝與陶器文化。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就發明了陶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從陶質區分,有紅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從工藝上區分,有手制、模製、慢輪、快輪;從紋飾上區分,有壓印、拍印、刻畫、彩繪、附加堆紋、鏤孔;從陶窯結構區分,有橫穴窯與豎穴窯。正是這些風格迥異,不同的類別,創造了新石器時代絢麗多姿的陶器文化。
  • 進入新石器時代後,陶器越發重要,動物紋成為最常見的陶器花紋
    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陶器被廣泛的大量運用,成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用具。因此,陶器的發明有時被看作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誌。今天的文章中要講的,就是有關於陶器上面的花紋——動物紋的相關情況。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動物紋是比較多的。這可能是因為動物是當時人們生活的主要來源之一,與人們的關係極其密切。再者,一些動物被原始先民當作圖騰崇拜,也就有比較神聖的意義。從現存的陶器來看,常見的動物紋是魚紋、鳥紋、蛙紋、鹿紋、豬紋等紋樣。而仰韶文化的動物紋則是最典型的。
  • 令人震撼的秘魯博物館陶器寶庫
    現在,2020年重頭戲「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圖:伊朗彩陶碗,伊朗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人形陶器,秘魯拉爾科博物館藏)前面說了,儘管世界各地早期先民們的生活環境有所不同,但都不約而同地發明(製作)了陶器。
  • 中國古代故事:新石器時代陶器的分期和分布
    過去,每當發現一種遺存時,往往就把它稱為一種『文化」 (所謂『文化』是廣義的.它包括人類的一切物質生活和發明創造在內,不同於今日一般文化的解釋).在歷史學、考古學上對於某一文化的命名,習慣上多使用最初發現這種文化的地名。
  • 古代陶器圖案似「WiFi」標誌 象徵流水波浪
    古代陶器圖案似「WiFi」標誌 象徵流水波浪 2014-07-08 15:56:00來源:福州晚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古代的陶器,出於裝飾、實用等目的,常附有各種圖案。
  • 阿拉木圖出土古陶器,裡面有個黑色的東西,是三千年前的蘋果種子
    在阿拉木圖以東約26千米的地方,有一處叫做吐祖賽的石器時代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自上世紀60年代發現以來,考古專家們一直發掘考察。2019年10月,考古專家們和往常一樣探方,取土和清理,但這次的房屋遺址中卻發現了不少陶器,並且還帶有彩繪的條紋,讓專家們都眼前一亮,這可是少有的寶貝。
  • 冰河時期 陶器於全球範圍同時出現 考古學者對這一現象迷惑不解
    大約在16,000至12,000年前,已經處於冰河時代末期,人類的生存環境開始慢慢好轉,學者們在俄羅斯遠東的阿穆爾河地區,發現了屬於這一時期的遠古陶器,這些陶器在當時被用來烹製各種魚類與肉食。但是隨著全球性的考古發現,令考古學家和人類史學家迷惑不解的是,這些令冰河時期的原始人類得以生存下來古老的陶器,似乎並沒有單一特定的起源點,而是幾乎同時出現在全球範圍內的原始人類聚落點。似乎在當時惡劣的生存氣候之下,全球各個原始人類聚落點通過某種手段達成了共識,統一的創造了陶器這種用於生存的工具。
  • 怡齋藏拓|陶器鋪首之美
    怡齋藏拓 | 陶器鋪首之美(原創)小梁按:在過去,不管是帝王將相的皇宮宅邸,還是平民百姓的小宅院兒,門上多會有一對鋪首,人們常說的「獸面銜環闢不祥」,就是它。本次推送向大家展示的是20世紀60年代初,洛陽的考古工作者們整理的一批鋪首拓片。這些鋪首拓片主要拓自陶壺和陶奩兩種器型,根據考古工作者的記錄,可知都出土於洛陽金谷園遺址——在洛陽諸多苑囿中,恐怕更是無出其右者。這些器物,估計大多現存於洛陽博物館或河南博物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交流、分享心得,並提供更多相關信息。
  • 利用脂肪酸可精確測定年代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4月9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8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描述了科學家利用加速器質譜法,採取的一種有別於傳統放射性碳定年法、但卻依然可以精確測定年代的新手段。由於陶器在考古記錄中大量存在,該研究或能幫助揭示這些陶器的使用年代,在缺乏傳統可測年資料的情況下推斷考古遺址的年齡。 放射性碳定年法,又可以叫做「碳-14年代測定法」,是根據碳-14的衰變程度來計算出樣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種測量方法——這一原理通常被用來測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
  • 石器時代製作的這個陶器,很多國家今天都做不出
    海上貿易中國陶瓷藝術這麼厲害是有歷史淵源的,宋朝的瓷器這麼出名能夠賣到世界其他國家,並不是因為宋朝這一代的技術爆發,而是宋朝之前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結果,今天筆者就來介紹一下中國石器時代出土的一款陶器,雖然這個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物件,但是其先進的燒造技術,很多國家今天都做不出來。
  • 熊本大學的小畑弘己教授使用X射線從3600年前繩文時期晚期陶器中發現28處米蟲壓痕
    熊本大學的小畑弘己教授使用X射線從3600年前繩文時期晚期陶器中發現:熊本大學的小畑弘己教授使用X射線設備從九州宮崎縣役所田遺址出土的繩文時期晚期的陶器(3600年前)中發現了28處米蟲的壓痕。大量混入米蟲壓痕的陶器首次在九州被發現。這次發現的陶器的印痕密度是迄今為止日本國內最高的。壓痕是陶器表面和橫截面上的種子和蟲形成的痕跡,自2003年以來一直採用一種 陶器壓痕法的研究方法進行探索。在壓痕中,無法通過視覺確認的壓痕可以使用X射線CT的陶器壓痕法。
  • 美媒:陶器上的漢字幫大忙
    美媒:陶器上的漢字幫了大忙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導 美媒稱,一件有著800年歷史的陶瓷幫助考古學家將關於一艘在印度尼西亞沿海沉沒的中世紀船隻的有趣新細節串了起來。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5月16日報導,這艘在爪哇海沉沒的木船早已解體,但其貨物提供了關於這艘船的重要線索。  報導稱,漁民在20世紀80年代發現了該沉船。
  • 成都再發布考古重大發現:琉璃場燒造琉璃的古窯址找到了!
    來源標題:成都再發布考古重大發現:琉璃場燒造琉璃的古窯址找到了!成都東郊琉璃場,很多老成都耳熟能詳的一個地名。然而此處為何命名琉璃場,並沒有多少人深究。事實上,根據相關史料記載,這裡曾有一處從五代至宋元明時期、延續700多年的古瓷窯場。
  • 為什麼精心加工的石斧與切割器,證明了狩獵生活佔主導地位?
    以往出現於中-晚更新世的最後鬣狗與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標誌產物陶片共生,該洞遺址中的陶片,當時被認為是迄今我國發現最古的一些陶片。廣東英德牛欄洞遺址(約公元前8000年)牛欄洞人的生活時代距今約8000至12000年1996年,考古人員對英德牛欄洞遺址進行試掘,發掘面積約20平方米,獲得了一批打制石器、少量磨製石器和陶片以及大量的動物骨骼,經確認這是一處具有重要意義的距今1萬年前後的史前時期洞穴文化遺存。
  • 68件流失英國文物被追索回國,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
    這些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來源:央視新聞微博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來源:廣州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南海這座小島開了家陶器主題民宿,有鮮花有情懷!還有鄉村美食超惹味
    上面擺著過百件的陶藝擺件  雖算不上多名貴  但均由屋主逐一淘回來  無一不凝練著主人對佛山陶器的熱愛    走訪全屋,陶器處處皆有  它們在花叢中/在房間裡/在書房內……    在這間原木色的房子裡  各色造型的陶器古樸典雅、敦實憨厚  或許也能讓您匆忙的腳步停下來  慢慢欣賞
  • 唐代彩繪三彩釉女子俑,馬俑,駱駝俑,天王俑,鎮墓獸,陶器大全
    唐玄宗曾命畫工繪十眉圖,士庶爭求新樣式,難怪新娘出嫁,要「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唐朝婦女還講究面飾,所謂面飾,就是面部化妝。代表性的方法有額黃、花鈿等,額黃也稱月黃或鴉黃,因其在前額髮際塗黃粉或是在眉心畫月心而得名。花鈿也稱花子,它是用金銀珠寶等各種材料製成薄片,再剪刻成各種圖案及樣式,貼在額頭、眉心、兩頰等處。
  • 西安一處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出土大量陶器骨器
    中新社西安六月二十四日電(鳳音)記者從文物部門獲悉,位於西安東郊的一處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米家崖遺址,新近出土了大量陶器和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