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水果,也許我們對它太熟悉了,所以很少有人去思考蘋果的來歷。蘋果什麼時候出現的?蘋果什麼時候成為水果的?世界上最早的蘋果在哪?一系列的問題都引人深思,雖然小編今天也無法全部解答,不過可以給您說說世界上最早的蘋果種子。究竟是什麼樣的種子?有什麼來歷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提到蘋果,就不得不提「蘋果之城」阿拉木圖,它是哈薩克斯坦國最大的城市,因為位於天山山脈,氣候溫潤,高海拔日照充足,所以種植的蘋果清脆可口,在歐洲和亞洲各國都廣受歡迎。在天山山脈一帶,地理環境極其優越,因此也造就了如今物產豐富的美麗新疆,而在天山山脈的最西端就是薩哈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從考古發現來看,天山山脈一帶保存了大量的石器時代遺址,表明在數萬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繁衍生息。
在阿拉木圖以東約26千米的地方,有一處叫做吐祖賽的石器時代遺址,面積約12萬平方米,自上世紀60年代發現以來,考古專家們一直發掘考察。2019年10月,考古專家們和往常一樣探方,取土和清理,但這次的房屋遺址中卻發現了不少陶器,並且還帶有彩繪的條紋,讓專家們都眼前一亮,這可是少有的寶貝。
專家們累計出土了20多件陶器,有陶壺,陶碗和陶杯等,其中最大的一件陶壺高約26釐米,口徑約6釐米,壺身有幾條褐色條紋。專家們對陶壺進行了清洗,將其中淤泥都清理乾淨,為了防止清理出的淤泥中有東西,於是專家們又用濾網進行過濾,結果發現五六個米粒大的小石塊,不過有一個小「石塊」竟是黑色的。
專家們很疑惑,將黑色小石塊單獨拿出仔細觀察,發現它輕如鴻毛,並且表面還有密集的小孔。有位專家們表示,這就像是某種被碳化的物質,不然也不會有密集小孔。為了確定它究竟是何物,專家們對它做了化學光譜分析,確定它竟然是一粒野蘋果的種子;接著又通過碳14技術鑑定出時間,距今約3000多年。
在阿拉木圖找到蘋果不意外,但發現3000多年前的蘋果種子還是第一次。一直以來,考古專家們都認為蘋果是從歐洲傳入中亞,然後從中亞傳入東亞地區,並在發現美洲之後又從歐洲傳入美洲,因此歐洲是蘋果的發源地。根據史料記載,歐洲人2000多年前就培育了蘋果,所以也認為歐洲人是世界上最早吃蘋果的。
隨著眾多遺址的發現,蘋果起源於歐洲的說法站不住腳了,就拿吐祖賽遺址發現的野蘋果種子來說,在3000年前當地人就已經食用蘋果,雖然是野蘋果,但是經過馴化和培育之後就是現代蘋果。據傳,堯舜禹時期我國先民也吃野蘋果,叫做「紫柰」,而且就源於新疆天山一帶,因此阿拉木圖發現野蘋果的種子,也證明了「紫柰」的傳說。可見,蘋果也不算「舶來品」,只是因為歐洲的培養技術好,所以我們後期才引進了歐洲蘋果。
在兩三千年前,人類的活動範圍有限,因此蘋果培育技術的傳播也受到局限,但是野蘋果本身的傳播並沒有受限。可以試想一下,當時漫山遍野都是野蘋果,各種鳥類也都以野蘋果為食,但是蘋果核中的蘋果種子不好消化,所以在鳥類遷徙的過程中,蘋果種子隨著糞便排洩到世界各地,在氣候溫潤的地方便生根發芽,長出了野蘋果樹。後來,歐洲人對野蘋果進行長期馴化,使它成為口味更好的一種新型蘋果,所以可以這樣說:蘋果是世界的,但馴化蘋果的技術是歐洲的。
野蘋果是難得的資源,尤其是古老的野蘋果種子,對研究蘋果的起源和進化,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現如今,蘋果培育技術越來越發達,不同種類的蘋果層出不窮,但我們不能忽略它最初的樣子。希望專家們還能發現更多的蘋果種子,豐富蘋果家族的基因庫,也為將來人們馴化其他水果,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
參考資料:
《16種植物的起源、馴化與崇拜》 作者:蘇生文 趙爽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哈薩克斯坦「一帶一路」國別概覽》 作者:葛新蓉 出版社: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