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規模將繼續擴大 俄羅斯正在為此做準備

2020-11-19 cnBeta

國際空間站是地球以外人類長期、持續存在的一個地方。自太空人首次將其作為臨時家園以來,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空間站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了新的模塊,為科學提供了更多的空間,也為各種生物提供了舒適的環境。今天,一對俄羅斯太空人將在國際空間站外工作,為增加一個全新的模塊做準備。

新模塊綽號為 "Nauka"(俄語中的 "科學")的俄羅斯多用途實驗室艙將貼在大型軌道實驗室上,作為研究人員開展工作的新場所。為即將安裝的艙體所做的準備工作包括檢查用於將艙體固定在整個空間站上的氣閘,以及確保太空飛行器外部一切正常。最近幾個月,俄羅斯一側太空飛行器的漏氣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但現在這些問題似乎被清除了,這樣接下來的施工就可以如期進行。

Nauka模塊將是俄羅斯Pirs模塊的替代者,但該老模塊在一段時間內不會退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Nauka"艙預計將於明年4月發射到國際空間站,但在這之前,太空人必須進行多次太空行走,為新艙的預期到來 "騰出空間"。

國際空間站圍繞地球運行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其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有人類佔據。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質疑空間站未來的生存能力,但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俄羅斯的俄羅斯航天局集團都曾表示會繼續把該太空飛行器作為承載各種研究的有用工具。在過去幾年內,越來越明顯的是,空間站很可能將獲得新的生命周期。預計國際空間站將至少繼續運行到2020年代末,但空間站的壽命有可能甚至超過這個日期。到那時,前往月球甚至火星的飛行任務可能是各空間機構的高度優先事項,但在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中進行研究的能力似乎也很寶貴,如果沒有現成的替代品,就不能放棄。

相關焦點

  • 天宮空間站外形大變!規模急劇擴大,核心艙電推發動機後來居上
    近日,我國載人航天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公布了入選天宮空間站的第一批國際合作項目,一座全新定義的「新國際空間站」仿佛已經初具雛形。有了第一批自然也就有後續的多輪多批國際合作,那麼,天宮空間站有足夠的空間容納這些合作項目麼?
  • 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俄羅斯有意自己單幹,與中國合作或是良策
    在人類探索外太空的進程中,國際空間站承擔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作為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創始國之一和中流砥柱,俄羅斯的作用無需贅言。然而,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就多次揚言要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不久前,俄羅斯赫魯尼切夫科研生產聯合體副總裁弗拉基米爾·索洛夫耶夫更是提到了2024年這個時間節點。
  • 國際空間站,不妙……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我國卻傳來好消息!俄網友:美國已沒有退路
    環球網消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分析稱:如果國際空間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周期,目前,國際空間站上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國際空間站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國際空間站運行到2024年希望破滅?中國將成為唯一
    上的俄羅斯艙段漏氣嚴重 全球都在熱切關注,國際空間站表層出現「小孔」,這讓人懷疑將其使用期限延長到2024年以後的可能性。他補充道:「無論說什麼,從原則上講,很明顯的是,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國際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中國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已開始「散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明年將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就是空間站工程的全面實施。目前,工程全線正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規建造計劃,為後續空間站實現長期穩定在軌運營做好準備工作。
  • 太空人回到國際空間站,可怕漏氣了
    國際空間站(ISS)上的太空人已成功地縮小了小型空氣洩漏源的範圍,該洩漏源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託德在周二的美國宇航局簡報會上說,周一晚上進行的新一輪測試顯示洩漏發生在俄羅斯部分的一個服務模塊中。託德說:「我們將嘗試在故障排除計劃中提出更好的要點。」他解釋說,該團隊正在處理與以前相同的洩漏,而不是新的洩漏。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國際空間站傳來壞消息,剛堵漏洞制氧系統又停擺,俄羅斯雪上加霜
    國際空間站是美國和俄羅斯聯合主導的一個航天探索項目,不過如今的國家空間站是麻煩不斷,其中就有長期困擾的洩漏的問題。太空人通過關閉美國的艙段來尋找空氣的洩漏點,最後發現是在俄羅斯的星辰號艙段有問題,為此俄羅斯太空人通過了多種方式來對洩漏點進行檢測。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資料圖:國際空間站。據報導,約寧表示,「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資料圖:國際空間站。約寧指出,目前的裂縫會找到、控制住並修理好,但此後可能會出現新問題,這意味著寄希望於國際空間站無故障運行沒有根據。約寧補充道,「無論說什麼,從原則上講,很明顯的是,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他介紹稱,最初國際空間站計劃於2015年停用,但隨後其工作期限被延長至2020年,後又再延長至2024年。
  • 國際空間站不妙,俄航天專家:或在2024年停用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太空再次傳來噩耗,國際空間站還有未明洩露,太空人緊急進入俄羅斯艙段
    國際空間站是人類迄今在外太空建造的最大的物體,國際空間站是主要由美國和俄羅斯聯合組建,其餘還有日本和歐洲的參與,國際空間站從一開始就是將中國排除在外的項目,從這個看國際也是徒有虛名。最近國際空間站麻煩不斷,之前就又要躲避美國一顆報廢的軍用衛星,而不得不調整了運行軌道,另外國際空間站是接連發現有洩露的問題,為此還關閉了所有的艙段,駐守的3名太空人進入了俄羅斯「星辰」艙,不過通過檢查還是沒有發現洩露點。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或在2024年停用
    2020-11-25 16:47:30 來源: 南京晨報 舉報   據俄羅斯衛星網
  • 我國將建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卻「開始散架」,俄稱其四年後或停用
    由於當時美將我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導致我國無法參與建設和運營國際空間站·約寧對外宣稱,國際空間站表層部分已出現「小孔」,結構也「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也就是四年後,國際空間站或退役。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外媒: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甚至在最終將漏氣點鎖定在俄羅斯的「星辰」艙後,又計劃在艙內貼塑膠袋查找漏氣點。但就算是找到了漏氣點,這個漏氣點也被堵住了,又能怎麼樣?環球網10月7日報導,國際空間站在2000年,迎來首批太空人入駐後,如今已經運行了將近20年。
  • 俄專家:由於使用已久,國際空間站或於2024年停用
    (觀察者網訊)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7日消息,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受訪時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出現「小孔」,這讓人懷疑將其使用期限延長到2024年以後的可能性。 約寧表示,「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其使用期。現在,因長時間使用所致的毛病開始出現,不是空間站的某些大型部件出現故障,而是些小問題。
  • 天鵝座的補給船到達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在空間站已停靠三艘飛船
    國際空間站配置2020年10月5日:國際空間站配置。四艘宇宙飛船與空間站對接,包括俄羅斯的「進步75號」和「76號」再補給飛船、「聯盟」號MS-16船員飛船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天鵝座14號」再補給飛船。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01分,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天鵝座」宇宙飛船在南太平洋上空飛行約261英裡時,被固定在國際空間站面向地球的「團結」艙的港口。天鵝座將留在空間站直到12月中旬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