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減少24!塑料垃圾或導致海鳥滅絕,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2020-09-11 零下一度的心一一

塑料垃圾對大家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在全球範圍之中可以說無處不在,而對於生物,甚至人類來說都是在波及範圍之中,並且深入到了人的身體之中,所以說如今可以確定塑料垃圾的威脅是存在的,至少對環境的影響已經是顯而易見。

根據《海洋汙染通報》(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雜誌報告指出,一項新的研究再次發出警告,告訴了我們,需要警惕對塑料垃圾的使用,人類應該減少這方面的汙染。

因為該研究指出了,無論是在鳥的胃裡面,還是在鳥的巢穴中,已經是大規模呈現出塑料垃圾,所以塑料垃圾在人類釋放之中,已經完全再次回到了我們生活中,甚至侵入到了大自然的各個角落,這就是生態環境的汙染,是可以確定的事實。

塑料垃圾對鳥類的威脅在什麼地方?

這項研究報告可以說就已經說了,通過對蘇格蘭萊迪島(Lady Isle)上的五種海鳥巢穴的監測數據顯示,在它們巢穴的塑料垃圾是高達24.5%至80%,也就是說塑料垃圾最嚴重的時候,幾乎完全替代了以前鳥類用樹枝,毛草等安置巢穴,這對鳥類的生存也必然帶來了影響,因為塑料垃圾會「循環」影響鳥類的生命,所以一旦塑料垃圾介入鳥類的群體,必然會帶來更大的影響。

來自聯合自然保護委員會(JNCC)發布的一項海鳥監測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8年之中,僅在英國範圍內,歐鸕鷀的數量就減少了24%,黑腳三趾鴴的數量減少了一半,短尾賊鷗的數量減少了70%,所以數量垃圾可能正在導致生物大滅絕的出現,我們看似這種不起眼的數量垃圾,已經產生了生命的威脅。確實對於生活之中的塑料垃圾,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其他生物也同樣存在塑料垃圾的影響。

並且在人類隨意扔掉之後,大多數的數量垃圾都是很難分解的,包括海洋之中的塑料垃圾也是一樣,一旦進入海洋,它們需要數百年才能被分解,還會破壞海洋生物多樣性,而如今也只是其中的一種生物影響。

塑料垃圾還影響到什麼生物?

除了海鳥之外,科學家們在微小的甲殼類動物之中也發現了它的存在,並且正在將微塑料破碎成更小的納米塑料。根據《自然》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結論指出,科學家家們已經一種兩釐米長的甲殼動物之中發現了塑料垃圾,同時在它的腸道中發現了近66%的微塑料。而這些塑料垃圾在它們的消化道之中根本無法進行消耗,當它們食用了之後,還會再次回到大自然之中。

但是部分塑料垃圾停留就直接對產生了影響,所以說塑料垃圾已經進入到了我們食物鏈之中,從無脊椎動物到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種群,都含有微塑料的存在,這無非是給人類也提醒了,那就是塑料垃圾對人類的影響可能也是存在的,確實科學家們就在人類的糞便之中發現了塑料垃圾的存在,所以要說影響可能也是影響的,因為無法進行消化,那我們來看看情況。

人類糞便之中並非一種塑料垃圾

早在2018年歐洲的科學研討會上,科學家們就公布出了這個驚人的消息,來自8個國家的人員分別提供了糞便樣本,科學家們通過觀察發現,在每個人的糞便之中都含有聚乙烯(塑膠袋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塑料瓶蓋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即PVC,塑料管的主要成分)等,其中總計十種塑料,其中九種都在人體中被監測到,所以這是非常驚人的。

來自英國科學家Stephanie Wright指出,這些塑料垃圾來自海鮮、塑料包裝還是其他東西等等,反正與塑料存在關係的可能基本都能發現它們的足跡,這下大家應該明白了吧,塑料垃圾不僅在影響海洋生物,甚至人類的糞便之中都有,這真的是塑料從口入,並沒有完全被消化,然後再次通過糞便流入到了大自然之中,最後可能還會再次循環回來。

所以塑料垃圾的合理運用是如今科學界的關鍵,人類真的是自己創造了「塑料產品」,改變了生活。但是並沒有合理的處理使用之後的「塑料垃圾」,最終還回到了自己的體內,對生命產生影響。如今不僅是海洋生物,其實包括地球的最高山峰,最深的海溝之中也發現了塑料垃圾的存在,真的是無孔不入了,難道人類會自己將自己推入「深淵」?

相關焦點

  • 18年減少24%!塑料垃圾或導致海鳥滅絕,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這項研究報告可以說就已經說了,通過對蘇格蘭萊迪島(Lady Isle)上的五種海鳥巢穴的監測數據顯示,在它們巢穴的塑料垃圾是高達24.5%至80%,也就是說塑料垃圾最嚴重的時候,幾乎完全替代了以前鳥類用樹枝,毛草等安置巢穴,這對鳥類的生存也必然帶來了影響,因為塑料垃圾會「循環」影響鳥類的生命,所以一旦塑料垃圾介入鳥類的群體,必然會帶來更大的影響。
  • 海鳥被迫在垃圾中築巢 日本西之島塑料垃圾汙染嚴重
    來源:經濟日報據日媒報導,位於日本東京以南約1000公裡的太平洋無人島西之島的塑料垃圾汙染嚴重,岸上散落著被海浪衝來的塑料瓶、牙刷、浮標等汙染物,並對當地海鳥的生存構成了一定威脅。據報導,10月,日本攝影師中村惠美隨測量調查隊登島時,發現到了西之島塑料垃圾的情況。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  由於塑料垃圾具有難以降解和長距離遷移等特性,導致在全球海洋環境中廣泛分布,從近岸到深海大洋,從赤道到兩極,從表層海水到深海海底,都有海洋塑料垃圾的蹤跡。
  • 聯合國環境署呼籲減少塑料垃圾以清潔海洋
    據新華社6月6日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6日呼籲更多國家減少塑料垃圾,使海洋更加清潔。 聯合國首次海洋大會正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應對海洋汙染是會議的一個焦點。索爾海姆當天在聯合國總部接受了全球上百萬人籤名的一份請願書,請願書呼籲各國在未來5年內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製品。
  • 即便人類滅絕,塑料會證明我們來過
    脫口秀大師George Carlin有一段流傳甚廣的關於人類和地球的表演,大意是地球並不需要人類自以為是的保護,等人類滅絕了,地球自然會自我恢復。就算塑料難以降解,那也無所謂。「地球可以把塑料合併一體,一顆嶄新的星球誕生了!」
  • 塑料垃圾侵佔世界瀕危遺產「進化島」 海豹把塑料瓶當玩具海鳥用...
    1978年,它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自然遺產」。   但是,人們在這片絕美的群島上也發現了塑料垃圾。令人悲哀的是,這裡的海豹用塑料瓶當玩具,而屬於珍稀物種的海鳥只能用塑料垃圾來築巢。當地動物保護團體表示,雖然這片群島97%的區域禁止人類進入,但也阻止不了成噸的塑料垃圾隨著海水不斷衝上受保護的海岸。
  • 大量海鳥因誤食塑料垃圾死亡 分解後氣味類似海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1月11日報導,每年都有許多海鳥由於吞食了塑料垃圾導致受傷和死亡,海鳥為什麼會吃塑料垃圾呢?
  • 海洋環保科普(2)|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我們能做些什麼?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由於塑料垃圾具有難以降解和長距離遷移等特性,導致在全球海洋環境中廣泛分布,從近岸到深海大洋,從赤道到兩極,從表層海水到深海海底,都有海洋塑料垃圾的蹤跡。
  • 世界海洋日:減少塑料垃圾,清潔藍色家園
    隨著人類活動向海洋深度推進,這片藍色空間正在悄然化身為「塑料海」。6月8日,2018年世界海洋日,海洋生態保護、塑料汙染的議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   6月8日,全國高考進入第二天,2018世界海洋日也如期而至。為保護海洋生態,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今天確定為「世界海洋日」,旨在呼籲人們保護海洋生態,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
  • 30年南極洲塑料垃圾研究報告公布 已確認塑料主要來源
    近日英國南極調查局(BAS)公布的兩項最新研究結果,揭示了南極地區塑料垃圾的最新情況。基於30年來對海鳥攝入的海洋廢棄物,以及南極洲南喬治亞島中鳥島(Bird Island)和南奧克尼群島中西格尼島(Signy Island)的廣泛調查,研究人員已經能夠確定該地區塑料的來源,以及緩解措施的有效性。很多時候南極洲被認為是一片原始的大陸,但它的海岸仍然像其他地方一樣暴露在洋流中,最後往往成為海浪帶來的塑料垃圾的存放地,然後進入海鳥的胃裡。
  • 不只影響海洋動物 塑料垃圾還會危害重要的造氧球藻
    談到海洋塑料汙染,最震撼的莫過於海龜鼻孔中插著塑料吸管。然而,英國獨立報報導,科學家最新發現,塑料汙染還會傷害海洋中重要的造氧藍綠菌——原綠球藻(Prochlorococcus)。塑料垃圾。一般已知動物會吃下塑料垃圾,但塑料對海洋食物鏈基層的藍綠菌究竟有什麼影響,學界所知甚少。這是第一份探討塑料如何影響原綠球藻的研究。
  • 科學家發現類似龍蝦新物種,體內現塑料垃圾,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整個生物有鬍鬚,還有多條腿,鱗片等等,所以非常的奇特。前面我們也說了,該生物「連同出現」了一些人類擔心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東西?當然,人類產生的塑料垃圾對海洋的汙染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並且如今隨著塑料垃圾的急增,科學家們也在不斷呼籲「綠色」塑膠袋等等,但是很多生活用品還是離不開塑料垃圾,所以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科學家們發現這似乎永遠都控制不了一樣,完全是在不斷增加,每年約800萬噸塑料垃圾入海,可以現象下。
  • 塑料顆粒開始「入侵」人類胎盤,塑料垃圾到底有多可怕?
    「限塑令」大家並不陌生,國務院辦公廳早在2008年就發布過,現在超市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就是打那兒開始實施的。時隔12年,「限塑令」再度升級。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出臺規定,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除此還提出了其他很多要求。因為全方位提高了對塑料製品生產、使用、處理的要求,網友把這次的規定稱為「最強限塑令」。
  • 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造成的危害
    在人類長期的海洋開發過程中,由於開發利用的不當行為使得海洋遭受了嚴重的汙染。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中,給海洋的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儘管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減少海洋垃圾數量,但是垃圾數量並未減少反而還有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全球每天大約有8000萬件垃圾輸入海洋中。此外,每平方公里海面上漂浮的垃圾大約有13000件塑料垃圾。
  • 海洋塑料垃圾,你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圖片來源於網絡截圖)據人民日報導,每年約有1300萬噸垃圾流入海洋,可海納百川,垃圾除外。事實證明,在人類向海洋排放的垃圾面前海洋表示自己承受不來!!於是在發起海嘯時統統還給了海灘。不用運輸,不用人力,垃圾來的不要太容易!此時人們不禁疑問如此多的海洋塑料垃圾,從何而來?
  • 南極10年前就有「塑料垃圾」,對人類的影響時間提前?
    根據《海洋汙染公報》雜誌新研究指出,人類的汙染在時間上有提前了,準確的來說對人類釋放汙染物之後,形成循環過程,對人類的自己的影響更久遠了。而在塑料垃圾之中,最常見的類型是聚乙烯,以前的時候,我們主要是研究南極地區的水,雪和沉積物,並且也發現了微塑料,但是如今是研究「冰芯」,再次提升了人類對南極地區的塑料垃圾汙染的時間,同時它對人類的影響時間可能也提前了,為何這樣說,其實我們分析下這些塑料垃圾是如何到達南極地區的就知道。
  • 南極跳蟲體內發現塑料垃圾,食物鏈已被汙染,人類警鐘被敲響
    科學家表示,南極跳蟲主要以苔蘚等植物為食,這些塑料垃圾應該是最早進入到南極陸地上,然後汙染了苔蘚等植物,之後再被南極跳蟲吞進肚子裡。科學家擔心,未來如果塑料垃圾的汙染範圍進一步擴大,可能會危害南極的生態系統。什麼是塑料垃圾?
  • 萬米海底淪為塑料垃圾槽 會對深海物種造成什麼影響尚不清楚
    研究人員稱,深海成了塑料碎片的「終極(垃圾)槽」。英國《衛報》27日援引研究牽頭人艾倫·賈米森的話說:「如果你汙染了一條河,還能被衝乾淨。如果汙染了海岸線,還可以被海潮稀釋,但是在海洋最深處,它會原地不動。」研究人員認為, 「很可能不剩什麼海洋生態系統未受塑料汙染影響了」。
  • 減少塑料的排放才是減少海洋垃圾唯一途徑
    文/陳根塑料垃圾已經在全球普遍存在,2015年,管理不當的塑料估計為6.3 Pg,其中79%最終被填埋或釋放到自然環境中,而有部分就通過河流或城市排水管被輸送到海洋中,在那裡,它在沿海沉積物、海洋環流和深海中堆積。
  • 中國是海洋塑料最多的國家,塑料垃圾如何被排入洋流?
    ▍鮮為人知的微塑料問題「微塑料」這一概念是科學家於2004年提出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其危害也是在近幾年才引起學界和環境保護者的重視,有「海洋中的PM2.5」之稱。- 微塑料到底是什麼呢?2017年,聯合國環境署發起了一項「清潔海洋運動」,呼籲政府、行業和消費者減少塑料的生產和過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