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張興棟院士榮獲Acta Biomaterialia金獎

2021-01-09 中國教育在線

  近日,四川大學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收到Acta Materialia, Inc.執行秘書長Carolyn Hansson博士來信,經Acta Materialia, Inc.理事會任命的評獎委員會評選,四川大學張興棟院士獲得了第14屆Acta Biomaterialia金獎(Acta Biomaterialia Gold Medal),該獎將於2021年舉行授獎儀式。

  Acta Biomaterialia金獎設立於2008年,以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的著名期刊Acta Biomaterialia的名字命名,屬於學術獎。其宗旨是表彰在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表現出引領作用,對學科發展有重大和持久影響的獨創性材料研究或成果。獲獎者是公認的世界生物材料領域的領導者,其在發現和轉化為實踐方面的成就是超越的,在該領域是眾所周知的。Acta Materialia, Inc.的這一殊榮不僅是為了表彰該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也是為了提高學界和公眾對材料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值得注意的是,該獎十分強調被提名人對其研究領域的實質性貢獻,而不僅是發表的論文及出版物。

  Acta Biomaterialia金獎每年頒發一次,由Acta Materialia,Inc.和Elsevier贊助。獲獎報導將在Acta Materialia, ScriptaMaterialia和Acta Biomaterialia等期刊上刊載。

  張興棟教授是該獎項自2008年設立以來的第14位獲獎者,也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亞裔學者。歷屆獲獎者包括:Robert Langer(2008)、Buddy Ratner(2009)、Nicholas Peppas(2010)、Michael Sefton(2011)、David Williams(2012)、James M. Anderson(2013)、Larry Hench(2014)、Jack Lemons(2015)、Klaas de Groot(2016)、Allan S. Hoffman(2017)、Jeffrey Hubbell(2018)、Antonios G. Mikos(2019)、Cato Laurencin(2020)共13位國際頂尖專家。至此,張興棟教授已榮獲國際生物材料界主要獎項4項,以及5個名譽稱號。

  附:張興棟院士簡介

  張興棟,1960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固體物理專業,現任四川大學教授,國際生物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會聯合會主席;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5年當選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Fellow。1983年於國內率先開展生物活性人工骨(牙)及塗層植入器械研究,1991年於國際率先提出並確證無生命的多孔磷酸鈣陶瓷可誘導骨再生,相繼發現材料可誘導軟骨組織形成,提出「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Tissue Inducing Biomaterials)」,即通過材料優化設計,而不是外加活體細胞或生長因子,可賦予材料誘導組織形成或再生的生物功能,開拓了生物材料發展的新方向。

  Acta Materialia, Inc.簡介

  Acta Materialia, Inc.成立於1953年,其使命是增加和傳播材料科學與工程知識;出版涵蓋材料科學、生物材料、材料工程、材料化學和物理等領域的高質量期刊;支持和促進科學會議、頒發獎項和開展其他活動以實現其基本宗旨。目前旗下有知名期刊Acta Materialia, Acta Biomaterialia, ScriptaMaterialia, 以及Materialia。

相關焦點

  • 張興棟院士:世界生物材料領域的領導者
    Carolyn Hansson博士來信,經Acta Materialia,Inc.理事會任命的評獎委員會評選,四川大學張興棟院士獲得了第14屆Acta Biomaterialia金獎,該獎將於2021年舉行授獎儀式。
  • 南京大學沈樹忠院士榮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
    沈樹忠院士團隊供圖為地球立下「金釘子」:南京大學沈樹忠院士榮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中新網南京7月5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5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昨日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地層學大會上,為建立全球年代地層界線做出重要貢獻的南京大學沈樹忠院士榮獲了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ICSMedal
  • 張興棟:讓中國生物材料學科打個翻身仗
    張興棟近照 本報記者 周洪雙攝/光明圖片【光明訪名家】 每天早上9點到辦公室,晚上7點回家,這是年過八旬的四川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興棟的作息時間。張興棟把記者迎進辦公室,笑言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好睡個懶覺。張興棟每天在辦公室、實驗室的時間超過10小時,他說,他心裡憋著一股勁,要讓中國生物材料學科打個翻身仗。中學時期喜歡哲學,大學攻讀固體物理專業,45歲才轉而研究生物醫學材料。
  • 四川82歲老教授,當選中美"雙院士",讓中國在這一領域實現崛起!
    8月17日,光明日報頭版以《張興棟:讓中國生物材料學科打個翻身仗》為題,報導了光明日報記者對四川大學張興棟院士的專訪內容。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攝/光明圖片張興棟,1938年4月生,四川南充人,現任四川大學教授。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每日甘肅網9月1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8月31日,從蘭州大學傳來喜訊,該校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這也是該校首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
  • 四川省副省長出席,20餘位院士到場,這所985高校有大事發生!
    11月25日,新形勢下醫療器械發展對策院士論壇暨張興棟院士從教60周年報告會在四川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1938年4月生,四川南充人,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60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固體物理專業本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
  • 四川大學王琪院士、成都理工大學劉清友校長獲2020年何梁何利...
    四川大學王琪院士、成都理工大學劉清友校長獲2020年何梁何利獎!2020年度共有52位科學家獲獎,其中——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因其在塑料加工領域的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 「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劉清友教授因其在從事石油鑽頭及裝備的理論、實驗、產品及應用研究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為四川高校的科技工作者點讚!
  • 20餘位中外院士齊聚川大!共商生物醫學發展,同賀張興棟院士從教60...
    四川在線記者李寰11月25日上午,四川大學舉辦「新形勢下醫療器械發展對策院士論壇暨張興棟院士從教60周年報告會」。82歲高齡的張興棟院士神採奕奕地出席報告會。「骨誘導組織」凝聚了張興棟院士畢生的心血。早在上世紀80年代,張興棟和他的團隊便已率先研發出生物活性陶瓷及塗層等。上世紀90年代,他又首創迄今國際唯一的骨誘導人工骨並應用於臨床。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組織誘導性生物材料」這一顛覆性概念。這一概念賦予材料誘導組織形成或再生的生物功能,開拓了生物材料發展的新途徑。
  • 20餘位中外院士齊聚川大!共商生物醫學發展,同賀張興棟院士從教60周年
    四川在線記者李寰11月25日上午,四川大學舉辦「新形勢下醫療器械發展對策院士論壇暨張興棟院士從教82歲高齡的張興棟院士神採奕奕地出席報告會。「骨誘導組織」凝聚了張興棟院士畢生的心血。他也是將中國醫學生物材料送到世界舞臺最中央的人。目前,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生物醫學材料,被廣泛應用於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人體組織或器官。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支柱性產業。
  • 蘭州大學一項專利榮獲中國專利金獎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國知發運字〔2020〕28號),蘭州大學為專利權人、胡斌教授為第一發明人的發明專利「一種腦電與溫度相結合的抑鬱人群判定系統(ZL201610709400.9)」榮獲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
  • 重慶石柱中益土蜂蜜榮獲「蜂蜜感官品質大賽」金獎
    摘要:近日,重慶萬壽山中蜂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蜂與自然中益土蜂蜜」,因口味獨特、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鮮玉潤、髓滑蘭香的優質品質而在「國民好蜜——第四屆蜂蜜感官品質大賽」中榮獲金獎。
  • 四川"超級"女院士:掌握60餘項專利,攻克世界難題,再獲20萬重大獎勵!
    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因在塑料加工領域的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畢業於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獲工學學士(1982年1月)、碩士(1984年6月)、博士(1989年6月)學位。1989年12月—1992年3月加拿大Laval大學高分子科學工程中心博士後。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四川大學王琪教授當選
    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王琪。(川大供圖)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李寰 劉虎)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67位科技專家新當選院士。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王琪當選,成為今年四川省內高校唯一入選者。另外,記者從綿陽市科知局獲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鄧建軍、範國濱、唐立三名專家也入選了本次院士增選名單。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也同步產生,美國微軟前董事長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來自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的王琪教授,1949年出生,是今年入選院士中年齡最長者。
  • 首位中國科學家獲這領域最高金獎 背後故事更傳奇
    原標題:首位中國科學家獲國際這個領域最高金獎!背後的故事更傳奇……7月4日,南京大學沈樹忠院士獲地層學國際最高金獎(ICS Medal)。從農村娃到高考落榜生,從中專直接考上研究生,放棄國外科研條件回國,他的故事有些「傳奇」。。。。。。
  • 四川2人獲獎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獲獎名單揭曉,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另有30位和20位科技工作者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四川共2人獲獎。
  • 四川2人獲獎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獲獎名單揭曉,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另有30位和20位科技工作者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四川共2人獲獎。
  • 四川大學舉行西南數學論壇暨劉應明院士誕辰80周年紀念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10月28-29日,四川大學舉行西南數學論壇暨劉應明院士誕辰80周年紀念會。紀念他為推動科教興國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尤其是西部數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所作出的重要貢獻。2015年,劉應明院士獲得中國數學會華羅庚數學獎。2016年7月15日,因病治療無效不幸逝世。劉應明是我國模糊數學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在模糊數學及其應用方面作出了世界性的貢獻,出版了世界首部格上拓撲學專著,也是第一個榮獲國際模糊數學領域最高榮譽的中國科學家。
  • 中國海洋大學,又一個國際金獎!
    由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科技協會7名本科生組成的iGEM團隊OUC-China榮獲國際金獎。團隊已連續五年斬獲國際金獎,並首次獲得Best Part Collection單項提名獎。團隊繼2011年參賽以來,先後獲得亞洲銅獎、亞洲金獎、亞洲Best model單項獎、全球銅獎、全球銀獎、全球金獎,全球Foundational Advance單項大獎以及2014年度「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稱號。
  • 南方科技大學又添兩名歐洲科學院院士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1日訊(讀特記者 韓文嘉 通訊員 晏梓添 劉希慧)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又添兩名歐洲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劉俊國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外籍),風險分析預測與管控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Didier Sornette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