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ALS中大腦運動神經元在是如何死亡的

2020-11-26 生物谷

2014年12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神經科學研究人員在了解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的原因上更近了一步,帶來了治療本病新方法的新希望。相關研究已經刊登於Neuron雜誌上,這項新研究表明,ALS一個共同的基因突變會產生致命的蛋白質,可能引起大腦損害,導致ALS。

約5%的ALS患者攜帶C9orf72基因變異,其在ALS患者中含有數百個重複序列,而不存在於正常個體中。在2011年就發現了該基因,但是研究人員一直在試圖理解它的正常功能,以及其在ALS的作用,並提出了多個假設。

作者Davide Trotti博士探討了三種假說。第一個假說,即ALS患者的C9orf72突變破壞細胞基因的正常功能。當研究人員敲低基因表達使其下降,減少了C9orf72蛋白質生成量,神經元能繼續發揮正常行為,提示C9orf72基因對於神經元的健康不是必需的。

另一種假設是,該基因包含的重複序列生成的產物即RNA或蛋白質對於神經元細胞是有毒的。重複序列生成的產物RNA被摺疊成一個不尋常的形狀稱為四方結構 (G-quartet),這可能干擾正常細胞的功能。第三個假設是,ALS患者的C9orf72基因的大量重複序列異常產生的蛋白質是有毒的對於神經元。

Trotti博士和他的同事製造出RNA G-quartets的合成版並將他們插入到健康的不包含C9orf72突變的細胞中。結果發現有更長版本四方結構的神經元比那些具有較少四方結構的神經元死亡機率增加2倍,這表明第二中假設所涉及的機制可能在經元死亡中發揮作用。(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Antisense Proline-Arginine RAN Dipeptides Linked to C9ORF72-ALS/FTD Form Toxic Nuclear Aggregates that Initiate In Vitro and In Vivo Neuronal Death

Xinmei Wen, Wenzhi Tan,et al.

Expanded GGGGCC (G4C2) nucleotide repeats within the C9ORF72 gene are the most common genetic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both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and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 Sense and antisense transcripts of these expansions are translated to form five dipeptide repeat proteins (DRPs). We employed primary cortical and motor neuron cultures, live-cell imaging, and transgenic fly models and found that the arginine-rich dipeptides, in particular Proline-Arginine (PR), are potently neurotoxic. Factors that anticipated their neurotoxicity included aggregation in nucleoli, decreased number of processing bodies, and stress granule formation, implying global translational dysregulation as path accountable for toxicity. Nuclear PR aggregates were also found in human induced motor neurons and postmortem spinal cord tissues from C9ORF72 ALS and ALS/FTD patients. Intronic G4C2 transcripts, but not loss of C9ORF72 protein, are also toxic to motor and cortical neurons. Interestingly, G4C2 transcript-mediated neurotoxicity synergizes with that of PR aggregates, suggesting convergence of mechanisms.

 

相關焦點

  • Neuron:基因編輯幫助神經元延長壽命
    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生物醫學科學家Sika Zheng領導的研究小組對這一概念提出了挑戰,並報告了神經元的持續存活在發育過程中也是固有編程的。這項發表在《Neuron》雜誌上的研究發現了一種機制,研究人員說,這種機制是在神經元剛產生時觸發的,從而固有地減少了一般形式的細胞死亡或「凋亡」的發生。當這種遺傳調節停止時,連續的神經元存活被破壞並導致動物死亡。
  • 神經元樹突在大腦計算處理信息能力中的作用出乎意料| Neuron
    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發現,當神經元的主細胞體活躍時,樹突幾乎總是活躍的。"看起來樹突棘是我們大腦中神經元如何實現計算處理信息的內在屬性。 這種情況並不是罕見的事件,"Lou Beaulieu-Laroche 說,他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也是該論文的主要作者。 "我們所觀測的神經元都有樹枝狀的棘,而且樹枝狀的棘分布很多。"
  • Neuron解析!自噬作用如何保護大腦神經元細胞免受損傷?
    研究者指出,自噬似乎保護了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而其背後的原因或許與此前假設的並不相同,當研究人員利用遺傳技巧關閉自噬介導的細胞廢物處理系統時(並沒有像預期那樣檢測到蛋白質沉積物),他們發現,細胞中內質網的水平升高了,而內質網是一種由膜囊組成的系統,除了其他功能外,其還充當了鈣質的儲存器,這就會導致神經遞質釋放的升高,最終引發致命性的神經元過度興奮。
  • Dev Cell:神經元突變如何破壞大腦連接性
    2019年12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軸突是神經元的長線狀延伸,能夠向其他腦細胞發送電信號。由於軸突連接,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可以完成所有必要的任務。在我們出生之前,軸突已經在整個灰質區域中生長,並隨著大腦的發育而正確地連接。 近日,UN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因連接錯誤導致罕見神經發育異常狀況的原因。
  • 大腦新生神經元:加速你遺忘的「催化劑」
    成人新生神經元如何連入大腦神經網絡近年來,利用顯微成像技術研究人員發現海馬體齒狀回的新生神經元在整合入大腦的神經網絡時會經歷一系列的變化。這一過程大致如下:圖3:新生神經元整合入大腦神經網絡過程示意圖。(1)神經幹細胞分裂形成一個新的神經元(綠色)。
  • Science:大腦中的神經元是如何連接的?
    2019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腦由大量相互連接的神經元組成。數十年來,研究人員對神經元細胞的複雜模式如何在發育過程中發展成功能迴路的過程十分感興趣。如今,研究人源已在果蠅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信號傳導機制,它指明了大腦中神經元迴路的形成。
  • Neuron | 王偉/唐世明合作發現大腦中的調色板
    目前在靈長類視覺大腦腹側通路中,從初級視皮層(V1),途徑紋外皮層(V2和V4),到顳側皮層(IT)的各個視覺腦區,都發現了編碼色彩的神經元。但是色彩在等級化的不同視覺腦區是如何進行加工處理的,尤其是如何形成心理主觀層面上的顏色認知空間,根本不清楚。
  • Neuron:揭秘小膠質細胞在大腦中塑造神經迴路的分子機制
    Lucas Cheadle表示,我們非常感興趣研究神經迴路是如何對感官體驗做出反應的;在很大程度上,大腦的總體結構和連接時在出生時就已經完成的,但其確實需要來自環境的強有力的反饋才能夠促進大腦成熟,當動物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時,一些神經元的連接就會被消除,而另一些連接則會被加強,而對於人類而言,這一過程可能會持續到出生後十年時間。
  • Neuron:特殊痛敏肽神經元竟會讓機體對高脂肪食物情有獨鍾
    2020年5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高卡路裡、高能量食物在現代社會中能源源不斷地獲得,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克普朗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小鼠大腦中特殊類型的神經細胞或能促進其對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果小鼠下丘腦中所謂的痛敏肽神經元(nociceptin neurons)被激活的話,小鼠就會攝入更多高脂肪食物
  • 近期人類大腦神經元研究重磅成果之梳理
    修復大腦和脊髓遭受的損傷可能是醫學界最艱巨的挑戰。直到最近,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項新研究提出了「成體大腦再生的轉錄路線圖,研究者表示,通過使用現代神經科學、分子遺傳學、病毒學和計算能力等一系列極好的工具,我們首次能夠鑑定成體腦細胞中的一組完整的基因如何自我重置以進行再生。這使得我們對再生如何在轉錄水平上發生有了新的基礎了解。」
  • 對時間判斷錯誤,原來是因為大腦中「時間神經元」疲勞?
    研究發現,當大腦暴露在相同的時間間隔中太多次時,神經元或腦細胞會受到過度刺激,因而不那麼頻繁活動。然而,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複雜的,許多其他因素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時間有時慢,有時快。人們直到最近才開始了解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感知時間的。直到2015年,研究人員才首次發現神經元的活動隨著我們對時間的感知而波動的證據。
  • 大腦如何清理死亡神經元?科學家首次捕獲到這一過程的視頻
    我們的大腦就有一個廢物處理系統,可以防止死亡和有毒的神經元堵塞我們的生物途徑。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將重點放在負責大腦清理工作的神經膠質細胞上。他們開發了光化學和病毒結合的方法誘導小鼠單個細胞死亡,並將其與活體光學成像相結合,使用螢光標記物追蹤神經膠質細胞的路徑。
  • Neuron最新:小細胞催產素神經元在自閉症發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
    結果表明,在PVN中,有66%的OT神經元是巨細胞的,而34%的OT神經元是小細胞的。大細胞OT神經元主要定位在PVN的頭端部,而小細胞OT神經元則集中在PVN的尾部。對OT神經元中的大細胞和小細胞電生理學特徵進行檢測表明了電生理和解剖學分類系統的近乎完美的一致。
  • 最新解密:大腦記憶是如何形成的?
    9月16日,地中海大學的Rosa Cossart教授在《Scienc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即可以儲存記憶的"神經元集合"(neuron assembly
  • 科學家揭秘運動視覺機制
    本報訊 為弄清運動和視覺之間的關係,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觀察了動物自由漫遊時,大腦中分析圖像的一個主要區域發生了什麼。結果表明,當動物運動時,初級視覺皮層的圖像處理迴路不僅更活躍,而且它們會從大腦的運動控制區域接收信號,這個區域與處理動物正在看的東西的區域是獨立的。近日,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神經元》上。為了更好地觀察周圍的世界,動物在不斷運動。
  • Cell:大腦中到底有多少類型的神經元?
    「普查」,如今刊登在Cell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方法,其可以幫助科學家們系統性地鑑別單一類別的大腦細胞或者脊髓中的神經元細胞,隨後研究者揭示了神經元運動形狀迴路架構背後的元件,同時也闡明了這種統計學方法如何為神經學家們提供一種關鍵有效的工具來對大腦任何區域中的細胞多樣性進行定量化分析。
  • Nature:發現一種新類型的中間神經元僅存在於靈長類動物大腦中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雪貂、小鼠、非人靈長類動物和人類大腦中的幾個關鍵差異,這些差異都集中在一種稱為中間神經元(interneuron)的神經元上。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只在靈長類動物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中間神經元類型,這種類型的中間神經元位於大腦中與亨廷頓病和潛在的精神分裂症有關的紋狀體中。
  • 運動傳導通路——這些概念終於搞清楚了!
    運動傳導通路(motor pathway):從大腦皮質至軀體效應器(及內臟活動的效應器)的神經聯繫(見下圖)。它包括錐體系和錐體外系。錐體系(pyramidal system):由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兩級神經元組成。可以理解為運動傳導通路的主體。
  • Nat Biotechnol:將人星形膠質細胞重編程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有助...
    它的特徵在於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漸進性喪失。儘管當前的療法旨在補充多巴胺水平,但是沒有一種療法能夠恢復這些丟失的細胞。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奧地利、西班牙和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將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轉化為活性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並且所產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能夠部分恢復帕金森病模式小鼠的運動功能。
  • TED英語演講 | 如何開發你的大腦--這些方法可以讓大腦多長點神經元
    你給病人開的,用以阻止癌細胞增生的藥同時也阻止了他們大腦中生長出新的神經元。」羅伯特看著我,仿佛我瘋了似的,「但是桑德琳,他們是成年的病人--成人不會生長新的神經細胞。」And much to his surprise, I said, "Well actually, wed." And this is a phenomenon that we call neurogen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