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基因編輯幫助神經元延長壽命

2020-12-01 生物谷

2020年7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大多數神經元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的,出生後沒有「備份」。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它們的存活率幾乎是外在地決定的,或者是由外部力(例如神經元向神經細胞提供的組織和細胞)決定的。

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生物醫學科學家Sika Zheng領導的研究小組對這一概念提出了挑戰,並報告了神經元的持續存活在發育過程中也是固有編程的。

這項發表在《Neuron》雜誌上的研究發現了一種機制,研究人員說,這種機制是在神經元剛產生時觸發的,從而固有地減少了一般形式的細胞死亡或「凋亡」的發生。當這種遺傳調節停止時,連續的神經元存活被破壞並導致動物死亡。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生物體的存活,腦功能和適應性取決於其神經元的存活。在高等生物中,神經元控制著呼吸,進食,感覺,運動,記憶,情感和認知。它們可能死於許多非自然原因,例如神經退行性疾病,傷害,感染和創傷。神經元是長壽的細胞,但使它們長壽的遺傳控制尚不清楚。

Zheng的團隊現在報告所涉及的機制的核心部分是Bak1中的一小部分基因序列,Bak1是一種促凋亡基因,其激活導致凋亡。當這一小片段遺傳序列被拼接到最終的Bak1基因產物中時,Bak1的表達就會關閉。

「凋亡是控制所有後生動物細胞更新和組織穩態的一種途徑,大多數非神經細胞都可以很容易地響應內在和外在壓力而凋亡。但是,這種細胞在神經元中受到了嚴格控制,以便它們存活很多年。我們現在展示了神經元凋亡的遺傳衰減是如何發生的。 」

Zheng的團隊通過對人體組織,小鼠組織,人類發育中的大腦,小鼠發育中的前腦和小鼠發育中腦的表達數據進行大規模分析,確定了Bak1微外顯子。該團隊首先在人和小鼠中比較了神經組織和非神經組織,以鑑定神經特異性外顯子。然後,他們發現皮質神經元早在神經元出生時就降低了其對凋亡的敏感性。他們還發現,在神經元建立連接或神經支配其他細胞之前,神經元發育過程中凋亡會逐漸減少,這表明外在信號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能起作用。

「我們證明神經元改變了它們在發育過程中調控細胞死亡的方式。這是為了確保神經元長壽,維持大腦功能的神經迴路完整性所必需的。」(生物谷 Bioon.com)

資訊出處:Neurons are genetically programmed to have long lives原始出處:

Lin Lin et al,

Developmental Attenuation of Neuronal Apoptosis by Neural-Specific Splicing of Bak1 Microexon, Neuron

(2020). DOI: 10.1016/j.neuron.2020.06.036

相關焦點

  • 最新《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日前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今日《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Nature:延長小鼠壽命,基因編輯技術帶來治癒早衰的希望
    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逆轉衰老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雖然近年來醫學的發展使人類壽命在不斷延長,但衰老卻始終不可逆轉。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 David Liu 博士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他們利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體內實現了衰老逆轉。
  • Neuron:ALS中大腦運動神經元在是如何死亡的
    相關研究已經刊登於Neuron雜誌上,這項新研究表明,ALS一個共同的基因突變會產生致命的蛋白質,可能引起大腦損害,導致ALS。約5%的ALS患者攜帶C9orf72基因變異,其在ALS患者中含有數百個重複序列,而不存在於正常個體中。在2011年就發現了該基因,但是研究人員一直在試圖理解它的正常功能,以及其在ALS的作用,並提出了多個假設。
  • Neuron:科學家找到幫助修復損傷神經元的藥物
    我們開始的時候提出假設認為神經元一旦與其他神經元產生連接就會下調與生長有關的基因表達程序,保證不會超越標記界限,這意味著存在一種一旦神經元彼此連接就會觸發的'剎車機制'。"研究人員Dr. Andrea Tedeschi這樣說道。研究人員在小鼠和培養的細胞中開始廣泛尋找調節神經元生長的基因。
  • 大腦中的神經膠質細胞比神經元更重要 或有益於延長壽命防止肌肉萎縮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們現在發現,至少在蠕蟲(秀麗隱杆線蟲)和老鼠身上,腦細胞可以幫助清除這些纏結並延長壽命。這可能會產生改善肌肉健康或延長健康人類壽命的藥物。該研究小組的最新發現於1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發現這一蠕蟲大腦中僅有4個神經膠質細胞控制著全身細胞的應激反應,並將蠕蟲的壽命延長了75%。
  • 基因編輯獲2020年諾貝爾獎,「編輯」壽命離普通人還有多遠?
    在未來的10到20年通過改變基因來「編輯」壽命的技術一定會出現美國漫威影業的《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在最近幾年火爆全球。電影中,蜘蛛俠在被蜘蛛咬傷後得到了蜘蛛的能力,美國隊長注射血清變身超人,鋼鐵俠則靠著「鈔能力」打造了一身無敵的盔甲。
  • Nature:單鹼基編輯修復早衰症基因突變,延長小鼠2倍壽命
    該研究通過AAV病毒遞送單鹼基編輯工具對早衰症小鼠進行基因治療,結果表明,在具有早衰症突變的小鼠中,著名的CRISPR基因組編輯的親戚鹼基編輯糾正了DNA錯誤,經過處理的小鼠的壽命約為500天,是未經處理的動物的兩倍多,且沒有可檢測到的脫靶問題。
  • 兩個基因突變讓蟲子續命5倍,南大與美國MDI科學家發現延長壽命新方法
    這種叫做秀麗隱杆線蟲的蟲子與人類有許多相同的基因,科學家一直用它來研究延緩衰老。南京大學和美國MDI研究所最新的研究,發現了控制它細胞衰老的方式。並希望將來可以幫助人類延緩衰老,維持健康。出乎意料的實驗結果秀麗隱杆線蟲是第一種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的多細生物,也是唯一完成神經元連接測定的生物。它35%的基因與人類基因同源。並且它的壽命只有兩三周,容易觀察它生命周期的延長,因此經常被拿來做衰老研究。
  • 科學家發現弓頭鯨特殊基因 或可助人類延長壽命
    科學家發現弓頭鯨特殊基因 或可助人類延長壽命 中國日報網 2015-01-05 16:01:33 世界上最長壽的哺乳動物
  • 基因編輯普通人壽命還有多遠?未來10到20年……
    Doudna博士因發現了基因編輯中最犀利的工具——「魔剪」CRISPR/Cas9技術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魔剪」技術可以在生物體基因組中插入、刪除、修改或替換特定基因片段,從而治療疾病、延長壽命、甚至獲得超能力……
  • 生長激素受體基因的突變或能延長壽命
    以色列海法大學最新發現,生長激素受體基因的突變可能延長一些人壽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期刊上,研究團隊概述了他們對幾組不同男性群體的生長激素受體基因缺失的研究。 生長激素與細胞表面的生長激素受體相接觸,這些生長激素受體觸發信號,告訴細胞加速生長,或在某些情況下釋放被稱為生長因子的分子。
  • Neuron最新:小細胞催產素神經元在自閉症發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
    結果表明,在PVN中,有66%的OT神經元是巨細胞的,而34%的OT神經元是小細胞的。大細胞OT神經元主要定位在PVN的頭端部,而小細胞OT神經元則集中在PVN的尾部。對OT神經元中的大細胞和小細胞電生理學特徵進行檢測表明了電生理和解剖學分類系統的近乎完美的一致。
  • Neuron:特殊痛敏肽神經元竟會讓機體對高脂肪食物情有獨鍾
    2020年5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高卡路裡、高能量食物在現代社會中能源源不斷地獲得,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克普朗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小鼠大腦中特殊類型的神經細胞或能促進其對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果小鼠下丘腦中所謂的痛敏肽神經元(nociceptin neurons)被激活的話,小鼠就會攝入更多高脂肪食物
  • 飲食限制能減少細胞衰老 自噬與延長壽命的關係
    他們的研究顯示:當限制進食量的30%時,小鼠神經細胞的數量比自由進食組多50%,其他加速衰老的特徵也變得不明顯,剩餘壽命延長了兩倍。換而言之,吃的多的小鼠比吃的少的衰老的更快!進一步的研究提示,限制飲食可阻止細胞較長基因表達量的下降,減少DNA損傷位點的數量,這可能是其作用的機制所在。
  • 跳躍的基因可以幫助培養神經元
    和生元醫療國際了解到在實驗室培養皿中製造功能性腦細胞的過程需要精確激活自私自利的基因元件,即LINE-1(L1)逆轉錄轉座子。KAUST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一發現可以為帕金森氏症和其他腦部疾病帶來更安全、更有效的再生療法。 人類、小鼠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組含有數十萬個L1元素。
  • 劉光慧/湯富酬等開發延長壽命、抗衰老基因療法
    人類基因組中有多少個衰老調控基因?這些基因參與衰老調控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能否在分子層面「操控」這些基因以延緩機體的衰老?這些都是衰老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科學問題。細胞衰老是器官乃至個體衰老的基礎,這一過程受到遺傳和環境等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儘管已有研究報導了一系列細胞衰老相關基因,但仍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衰老調控基因,且其調控衰老的具體分子機制尚不明確。
  • 長生秘密線蟲基因改良後壽命延長5倍繁殖減少20%
    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通過調整線蟲體內DNA中的幾個關鍵基因,其壽命延長5倍,這是一個巨大的「生命質變」:一條普通線蟲僅能存活3-4周,但當抑制DAF-2和RSKS-1這兩種特殊基因時,它能夠存活幾個月時間。
  • 改變一個基因模式或將延長人類壽命,科學家新發現,讓人看到希望
    不僅僅沒有增加自身的壽命,反而導致出現了意外,更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人類尋找延長生命的研究,並沒有因此停止,現代科學家通過更多的先進技術,希望在人類生命方面獲得突破,隨著基因技術的全面啟動,人類開始有了新的研究和發現。朋友們希望最新的科學文章,歡迎大家加我粉絲和關注,我會給大家推出一系列的相關文章,我們一起進行研究和探討。
  • 神經元樹突在大腦計算處理信息能力中的作用出乎意料| Neuron
    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們發現,被稱為樹突的神經延伸體在神經計算中發揮著比以前想像的更積極的作用,樹突起著類似天線的作用,幫助神經元監聽鄰近神經元發出的指令。圖片: Lou Beauliu-Laroche大多數神經元有許多分支延伸稱為樹突,接受輸入數以千計的其他神經元發出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