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科學家找到幫助修復損傷神經元的藥物

2020-12-06 生物谷

2016年10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由於受損的神經纖維無法再生,因此脊椎損傷會造成癱瘓和其他永久性的殘疾。現在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們成功解除了一種"剎車"分子的作用,這種分子能夠阻止神經纖維的再生。他們利用一種作用於生長抑制機制的藥物--Pregabalin治療小鼠實現了受損的神經連接重新形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euron上。


神經元細胞互相連接形成網絡遍布身體各處。通過這種方式神經信號可以從頭傳遞到腳趾頭,這種神經信號傳遞網絡發生損傷會造成嚴重後果,特別是腦或者脊椎受到損傷的時候,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軸突發生損傷就無法再生。


損傷的神經信號網絡只有在受到影響的細胞形成新的連接之後才會恢復,而事實上軸突的生長發生在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這種生長能力到成年階段就徹底消失。"我們開始的時候提出假設認為神經元一旦與其他神經元產生連接就會下調與生長有關的基因表達程序,保證不會超越標記界限,這意味著存在一種一旦神經元彼此連接就會觸發的'剎車機制'。"研究人員Dr. Andrea Tedeschi這樣說道。


研究人員在小鼠和培養的細胞中開始廣泛尋找調節神經元生長的基因。他們利用生物信息學技術對基因表達數據進行分析,最終發現一個候選基因--Cacna2d2,該基因的表達產物在突觸形成和功能發揮方面有重要作用。通過進一步的實驗證實,Cacna2d2確實可以影響軸突生長和神經纖維的再生。


Cacna2d2編碼的蛋白參與離子通道複合體的構成,可以將離子通道錨定在細胞膜上幫助調節鈣離子的流動。細胞內鈣離子水平影響神經遞質釋放等細胞過程,因此這些離子通道對於神經元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


在進一步的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叫做Pregabalin(PGB)的藥物,這種藥物可以結合鈣離子通道的錨定分子,他們用這種藥物治療脊椎受到損傷的小鼠,發現這種治療會引起新神經連接的生長。


這項研究表明突觸形成是限制軸突生長的一個強力開關。而PGB這種藥物可以改變突觸的限制作用,事實上PGB已經用於一些脊椎病變的臨床治療。研究人員表示PGB或可發揮促進神經纖維生長的作用,長遠來說該研究將會引領新治療方法的開發。(生物谷Bioon.com)





The Calcium Channel Subunit Alpha2delta2 Suppresses Axon Regeneration in the Adult CNS


Andrea Tedeschi, Sebastian Dupraz, Claudia J. Laskowski, Jia Xue, Thomas Ulas, Marc Beyer, Joachim L. Schultze, Frank Bradke

相關焦點

  • Neuron:科學家們找到神經元損傷修復新方法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6年10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成功在小鼠體內找到能夠使得神經纖維自我修復的方法:他們找到一類在神經連接遭到損傷之後阻止纖維重新生長的基因。這一基因叫做"Cacna2d2",是一類分子開關。
  • Neuron:新研究識別促進神經系統修復的特定基因網絡
    在最新在線發表於《Neuron》的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領導的研究團隊識別出一種能夠促進小鼠模型中周圍神經系統修復的特定基因網絡和基因表達模式。研究人員發現,中樞神經系統沒有這種網絡。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能夠促進中樞神經系統中神經再生的藥物。遍布全身的神經細胞負責向其他器官中的細胞和組織發送和接收電信號。"
  • Neuron:科學家在血液中發現可檢測神經元損傷的生物標記物
    2016年6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在血液和腦脊液中發現神經元細胞釋放的神經細絲輕鏈蛋白能夠反映神經元細胞的損傷程度。相關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euron上。神經細絲輕鏈蛋白是影響神經元細胞形狀和穩定性的細胞骨架的一部分。這些線狀分子主要定位於細胞內部,但是在神經元細胞受到損傷的時候可能會被釋放出去。Jucker教授和他的同事們以該現象為基礎研究了血液和腦脊液中的神經細絲輕鏈蛋白濃度,他們利用了一些存在典型神經退行性疾病症狀的小鼠模型,這些小鼠腦部的蛋白質異常沉積與神經元損傷有關。
  • PNAS:「關閉」特定基因有助於修復損傷神經元
    2018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腦和脊髓中的神經元在受傷後不會再生,這是與身體其他部位顯著不同的地方。當你的手指被割破時,你可能會在幾天或幾周內恢復;然而,當你的脊髓被刺穿時,你可能永遠不會再走路了。現在,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手臂和腿部周圍神經再生的關鍵步驟。
  • Neuron:基因編輯幫助神經元延長壽命
    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生物醫學科學家Sika Zheng領導的研究小組對這一概念提出了挑戰,並報告了神經元的持續存活在發育過程中也是固有編程的。這項發表在《Neuron》雜誌上的研究發現了一種機制,研究人員說,這種機制是在神經元剛產生時觸發的,從而固有地減少了一般形式的細胞死亡或「凋亡」的發生。當這種遺傳調節停止時,連續的神經元存活被破壞並導致動物死亡。
  • JCB:恢復線粒體移動性可用於修復受損傷神經細胞
    研究者們認為在線粒體上下功夫是修復神經系統損傷的關鍵。線粒體是整個細胞的能量供應站,它內部的化學反應給神經元提供能量,並且促進神經細胞向整個機體蔓延。通過小鼠試驗,作者恢復了線粒體的這一自由移動活性,並且發現這一改變能夠使受損的神經細胞得到修復。
  • Neuron解析!自噬作用如何保護大腦神經元細胞免受損傷?
    > 2020年11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euron上題為「Neuronal autophagy regulates presynaptic neurotransmission by controlling the axonal endoplasmic reticulu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萊布尼茨分子藥理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自噬在神經元功能發揮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 Nat Commun:研究發現睡覺的終極意義——修復神經元DNA損傷
    儘管如此,科學家們對睡覺背後的核心細胞學功能和生物學機制卻並不清楚,在系統發生的過程中也沒有保守的分子標記物來定義睡眠細胞。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而近日來自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科學家們揭開了睡眠背後的秘密,他們發現睡覺可以增加染色體的運動,從而減少神經元中
  • 脊髓損傷後神經修復研究進展
    He等研究發現,神經元內與PTEN/雷帕黴素靶蛋白(mTOR)相關的信號轉導通路及與細胞因子信號抑制物3/信號轉導及轉錄激活因子(SOCS3/STAT)相關的信號轉導通路均與成熟視神經和皮質神經的軸突再生能力密切相關。刺激這些信號轉導通路後,軸突再生能力顯著提高,有助於中樞神經損傷後的重建。可見,神經元再生能力影響脊髓損傷後的自我修復。
  • Neuron:研究人員發現了修復神經纖維的關鍵蛋白
    2019年8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DZNE)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組有助於再生受損神經細胞的蛋白質。他們的發現發表在《Neuron》雜誌上。人們普遍認為,當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不再需要生長時,它們就會停止生長;這通常發生在他們找到目標細胞並建立突觸之後。
  • 過敏藥物可改善多發性硬化症慢性損傷功能!
    過敏藥物可改善多發性硬化症慢性損傷功能!研究人員說,根據之前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抗組胺化合物的實驗室研究,這種藥物很有可能是通過修復MS對髓磷脂造成的損害來發揮作用的。髓磷脂是一種絕緣膜,可以加速神經系統中的電信號傳輸。
  • Neuron最新:小細胞催產素神經元在自閉症發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
    結果表明,在PVN中,有66%的OT神經元是巨細胞的,而34%的OT神經元是小細胞的。大細胞OT神經元主要定位在PVN的頭端部,而小細胞OT神經元則集中在PVN的尾部。對OT神經元中的大細胞和小細胞電生理學特徵進行檢測表明了電生理和解剖學分類系統的近乎完美的一致。
  • 最新發現:衰老的神經元會積累DNA損傷,有助改善記憶和認知能力!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麻省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HDAC1的酶,對於修復與年齡有關的DNA損傷至關重要,這些DNA損傷涉及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的基因。這種酶在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和正常衰老的成年人中通常都會減少。
  • Neuron:特殊痛敏肽神經元竟會讓機體對高脂肪食物情有獨鍾
    2020年5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高卡路裡、高能量食物在現代社會中能源源不斷地獲得,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eur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克普朗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小鼠大腦中特殊類型的神經細胞或能促進其對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果小鼠下丘腦中所謂的痛敏肽神經元(nociceptin neurons)被激活的話,小鼠就會攝入更多高脂肪食物
  • Neuron:科學家開發出新方法來恢復受損神經細胞的髓磷脂功能 或有...
    2020年1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缺少髓磷脂(myelin)是神經細胞在損傷和某些疾病發生後無法進行恢復的原因之一,髓磷脂是一種包裹在神經細胞軸突周圍的脂質物質,其就好像絕緣體一樣,覆蓋著較長的軸突,從而使得神經元之間的高速通訊成為可能,如果沒有髓磷脂的話,神經元或許就無法更好地協調溝通,從而就會使其無法發揮理想的功能。
  • 科學家觀察到一種全新的DNA損傷修複方式
    如果能找到激活這條修復通路的方法,或許可以用於治療範可尼貧血(FA),或者降低酒精性癌症的發病率[2]。  在介紹這個研究之前,奇點糕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不鼓勵大家飲酒,這個研究本身也不能成為你縱容自己飲酒的根據。
  • 近期人類大腦神經元研究重磅成果之梳理
    他們報導在這種新獲得的未成熟狀態下,這些腦細胞能夠再生出新的連接,而且在適當的條件下,這些連接可能幫助恢復失去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4月1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修復大腦和脊髓遭受的損傷可能是醫學界最艱巨的挑戰。直到最近,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一種試驗性藥物 有助於修復脊髓損傷
    原標題:一種試驗性藥物 有助於修復脊髓損傷   新華社倫敦電 (記者劉石磊)英國《自然》雜誌4日報導說,動物實驗顯示,一種新藥可使受傷脊柱中的脊髓神經細胞重新生長,並修復損傷,受試實驗鼠的運動能力和小便控制能力都有所恢復。
  • 中樞神經損傷修復原創成果獲國際認可
    2018年11月,國際神經科學專業期刊《Experimental Neurology》發表了美國邁阿密大學研究團隊「脊髓損傷修復」的驗證試驗結果,證明了我國李曉光教授團隊在應用生物活性材料激活成年內源性神經發生修復脊髓損傷方面的研究結果真實可靠
  • 科學家描繪人體細胞對基因的損傷反應
    DNA損傷修復網絡能夠幫助抵消DNA損傷所產生的有害結果。基因組質量控制系統的核心也是各種DNA修復途徑。儘管科學家已經對基因組維持機制進行了廣泛研究,但重要的DNA修復因子仍未被發現【2】。我們對DNA損傷與不直接參與DNA修復調節的細胞過程如何相互作用的了解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