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B:恢復線粒體移動性可用於修復受損傷神經細胞

2020-11-28 生物谷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

20166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神經細胞中的線粒體能夠導致細胞的再生長,這一發現也許能夠有助於神經系統疾病的新療法的開發。

研究者們認為在線粒體上下功夫是修復神經系統損傷的關鍵。

線粒體是整個細胞的能量供應站,它內部的化學反應給神經元提供能量,並且促進神經細胞向整個機體蔓延。然而,隨著時間的變化,線粒體的一些活動也會發生改變。

在成年的細胞中,線粒體會被一種叫做syntaphilin的蛋白質鎖定在細胞中的特定位置,這意味著它們不再能夠像幼年時的細胞中那樣隨意地在胞漿中移動。通過小鼠試驗,作者恢復了線粒體的這一自由移動活性,並且發現這一改變能夠使受損的神經細胞得到修復。

首先,作者通過遺傳修飾的方式將神經細胞中表達線粒體syntaphilin蛋白的基因去除,這使得正常的線粒體重新生長,進而導致神經元的活性的恢復。

在上述實驗中,小鼠此前受損的神經元能夠得到再生。

這一結果告訴我們,將線粒體的移動能力恢復,能夠激活其中的化學反應,進而促進神經元的再生。研究者們認為這一發現能夠幫我我們治療身體神經元受損的疾病。

與其它細胞不同,神經細胞難以自我修復,這也是為什麼像阿茲海默症一類的神經系統疾病如此的難以治療。但研究者們一直在不斷嘗試,其中包括試圖將健康的神經元植入大腦中。

對於這一研究來講,線粒體不僅僅通過其活動能力幫助科學家們抵抗疾病。一些研究者甚至認為線粒體能夠扭轉衰老的進程。

相關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雜誌上。(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生物谷推薦英文原文報導:Scientists are using mobile mitochondria to repair damaged nerve cells

doi: 10.1083/jcb.201605101

PMC:

PMID:

Facilitation of axon regeneration by enhancing mitochondrial transport and rescuing energy deficits

Bing Zhou, Panpan Yu, Mei-Yao Lin, Tao Sun, Yanmin Chen, and Zu-Hang Sheng

 

Although neuronal regeneration is a highly energy-demanding process, axonal mitochondrial transport progressively declines with maturation. Mature neurons typically fail to regenerate after injury, thus raising a fundamental question as to whether mitochondrial transport is necessary to meet enhanced metabolic requirements during regeneration. Here, we reveal that reduced mitochondrial motility and energy deficits in injured axons are intrinsic mechanisms controlling regrowth in mature neurons. Axotomy induces acute mitochondrial depolarization and ATP depletion in injured axons. Thus, mature neuron-associated increases in mitochondria-anchoring protein syntaphilin (SNPH) and decreases in mitochondrial transport cause local energy deficits. Strikingly, enhancing mitochondrial transport via genetic manipulation facilitates regenerative capacity by replenishing healthy mitochondria in injured axons, thereby rescuing energy deficits. An in vivo sciatic nerve crush study further shows that enhanced mitochondrial transport in snph knockout mice accelerates axon regeneration. Understanding deficits in mitochondrial trafficking and energy supply in injured axons of mature neurons benefits development of new strategies to stimulate axon regeneration.

相關焦點

  • Nat Commun:修復神經細胞損傷的新信號機制
    這一過程對於神經損傷的修復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許能夠應用於大腦以及脊椎神經損傷的修復。來自Nagoya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了一系列參與線蟲受損傷神經元再生的關鍵分子,這些分子過去被發現參與了對死亡細胞的吞噬效應。
  • 研究揭示線粒體自我功能修復的全新機制
    該成果展示了一種OPA1外顯子4b介導的不依賴於線粒體融合的全新線粒體功能修復機制,並進一步發現這一類剪接體在肝癌中有助於線粒體代謝轉變。 細胞內的線粒體如同群居互助的小精靈,當個別線粒體出現損傷發生能量異常時,可以與其他功能正常的線粒體進行融合得到恢復。而融合的模式:短暫的「kiss-and-run」,抑或完全融合為一體,是由在內膜上的蛋白OPA1來決定的。
  • 線粒體功能障礙是衰老的關鍵,賽立復NADH恢復線粒體健康
    這包括活性氧物質(ROS)增多或減少,NAD+水平下降,線粒體蛋白減少,線粒體DNA損傷,線粒體動力減少,線粒體自噬減少,氧化物磷酸化升高或減少。恢復線粒體功能,逆轉小鼠皺紋、脫髮2018年6月,Nature子刊《Cell Death & Disease》雜誌上有一篇研究,科學家通過修複線粒體DNA恢復線粒體功能,減少了老鼠的皺紋、脫髮。
  • 科學家揭示線粒體自我功能修復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劉興國課題組與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廣州醫科大學等多個研究組合作揭示線粒體自我功能修復的全新機制。
  • 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Nature Neuroscience:嗅球中神經幹細胞可修復大腦損傷
    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25日發表公報說,德國研究人員在成年鼠腦中發現了能修復受損大腦的神經幹細胞。研究人員稱,如果通過某種方法刺激人腦實現類似的修復過程,將有助於找到醫治老年痴呆症(又稱阿爾茨海默氏症)等腦部疾病的新方法。
  • 用於建立大鼠神經細胞網絡橋梁的微型機器人
    神經元依附在用於建立人工神經網絡的磁控微型機器人上(圖片來源:Hongsoo Choi(機器人工程學院教授兼主席、論文共同通信作者),DGIST-ETH微型機器人研究中心,DGIST)隸屬於韓國多個機構的研究小組製造出能夠在大鼠神經細胞網絡之間建立橋梁的微型機器人。
  • DNA損傷反應與DNA的修復(三)
    ATR通過其伴侶蛋白ATRIP被募集到覆蓋有複製蛋白A(RPA)的損傷區域。RPA是真核生物的單鏈DNA結合蛋白,損傷處的單鏈DNA(ssDNA)被RPA包圍後會募集ATR-ATRIP複合物。RPA-ssDNA是許多DNA修復途徑的重要結構。除了HR外,RPA-ssDNA還參與核苷酸切除修復,錯配修復,鹼基切除修復和複製叉重啟。
  • 日本學者成功讓小鼠中樞神經再生,或可用於治療脊髓損傷
    日本學者成功讓小鼠中樞神經再生,或可用於治療脊髓損傷 日本九州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抑制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細胞再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克服這一障礙讓中樞神經細胞再生的方法。
  • 一種試驗性藥物 有助於修復脊髓損傷
    原標題:一種試驗性藥物 有助於修復脊髓損傷   新華社倫敦電 (記者劉石磊)英國《自然》雜誌4日報導說,動物實驗顯示,一種新藥可使受傷脊柱中的脊髓神經細胞重新生長,並修復損傷,受試實驗鼠的運動能力和小便控制能力都有所恢復。
  • Neuron:科學家們找到神經元損傷修復新方法
    (圖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2016年10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成功在小鼠體內找到能夠使得神經纖維自我修復的方法:他們找到一類在神經連接遭到損傷之後阻止纖維重新生長的基因。這一基因叫做"Cacna2d2",是一類分子開關。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修復大腦受損的神經環路
    通過腦內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替代腦內丟失的神經細胞的功能(幹細胞治療),是潛在的治療措施之一。神經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的關鍵是對受損神經環路的修復和功能重建,然而我們腦內神經元之間精確的網絡連接是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其中涉及複雜的神經纖維生長導向的機制。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阿爾茨海默症中鈣信號轉導與神經細胞死亡
    >2.AD中的鈣離子穩態 鈣離子的持續高濃度增加,尤其是線粒體中的鈣離子增加會導致自由基和ROS的產生,因此有理由認為,鈣離子穩態的紊亂導致了AD神經元的氧化應激增強、自由基形成和神經元退化過程,甚至可以假設細胞內鈣離子的改變可能是AD中神經元損傷和功能障礙的根源
  • 神經退行性疾病新機制:DNA損傷修復遭破壞
    研究發現,調節DNA天然修復通路有助於預防引發神經系統疾病的神經細胞的死亡。研究發現,調節DNA天然修復通路有助於預防引發神經系統疾病的神經細胞的死亡。   研究人員將焦點放在一個名為C9orf72基因上,該基因含有六個核酸。C9orf72六核苷酸重複擴張(Hexanucleotide repeat expansions)是造成肌萎縮側索硬化和額顳痴呆(FTD)最常見的遺傳因素。
  •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AD中鈣信號轉導與神經細胞死亡
    2.AD中的鈣離子穩態鈣離子的持續高濃度增加,尤其是線粒體中的鈣離子增加會導致自由基和ROS的產生,因此有理由認為,鈣離子穩態的紊亂導致了AD神經元的氧化應激增強、自由基形成和神經元退化過程,甚至可以假設細胞內鈣離子的改變可能是AD中神經元損傷和功能障礙的根源
  • 恢復神經元能量可促進脊髓損傷後軸突再生
    線粒體作為介導三磷酸腺苷產生和鈣緩衝的主要亞細胞器,活躍地分布在能量需求高和鈣通量高的區域。 中樞神經系統中高度極化的神經細胞具有無與倫比的大小和複雜性,軸突突起較長,是一類對能量需求較高的細胞。線粒體在這些神經元的胞體、丘體、Ranvier節和軸突終末有較高的積累。
  • 植物所解析線粒體蛋白氧化損傷調控果實成熟衰老的可能機制
    近日,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通過蛋白質組學結合免疫雜交以及細胞生物學等技術解析了線粒體蛋白氧化損傷調控果實成熟衰老的可能機制。該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2009, 8: 2449-2462)雜誌上。
  • 神經細胞不能再生但很頑強,昏迷/偏癱/失語不要輕言放棄!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神經系統由大量神經元組成,神經元之間的聯繫通過突觸僅表現為彼此互相接觸,但無原生質連接。由於其分化程度很高,所以一旦受損恢復起來十分的慢長,如果受傷嚴重,會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生活中腦梗、腦血栓、腦出血等造成的神經細胞損傷,主要由於神經細胞缺血和缺氧所致。科學家多年的研究證實,雖然部分神經細胞因缺血缺氧致死,但我們的神經系統依然具有頑強修復能力。下面從細胞修復、功能代償、突觸再生和細胞可塑性四個方面介紹神經細胞的頑強。
  • 修復受損神經,可拉伸的導電水凝膠或可助一臂之力
    而外周神經的損傷通常會導致慢性疼痛、神經紊亂、癱瘓或殘疾。現在,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可拉伸的導電水凝膠,或許未來可以用於修復這些類型神經的損傷。近日,南京大學教授沈群東及其合作者在《美國化學會·納米》雜誌(ACSNano)發表了這項研究結果。外周神經被完全切斷的損傷,例如事故造成的深切口,是很難治療的。一種常見的治療策略被稱為自體神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