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新研究識別促進神經系統修復的特定基因網絡

2021-01-11 生物谷

2016年2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神經細胞損傷後能否再生取決於它們在體內的位置。周圍神經系統中的神經細胞,比如胳膊和腿部的神經,損傷後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恢復和再生。但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和脊髓)中的神經細胞,則完全無法恢復。

在最新在線發表於《Neuron》的研究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領導的研究團隊識別出一種能夠促進小鼠模型中周圍神經系統修復的特定基因網絡和基因表達模式。研究人員發現,中樞神經系統沒有這種網絡。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能夠促進中樞神經系統中神經再生的藥物。

遍布全身的神經細胞負責向其他器官中的細胞和組織發送和接收電信號。"我們知道這種信號傳輸會被損傷影響,神經細胞損傷後的恢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的位置"該研究第一作者、UCLA神經病學系項目科學家 Vijayendran Chandran說道。

"理解四肢神經細胞損傷與脊髓神經細胞損傷的分子差異,將開啟設計療法以增強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神經元再生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針對每種損傷實例測量了在信使RNA(mRNA)水平的基因調控反應。基因調控是一種開啟和關閉基因的過程,確保基因在正確的時間表達。信使RNA攜帶來自基因的信息,最終製造蛋白質。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組獨特的算法,查看不同基因群組的相互作用和它們表達的順序。

"這使得我們找到了與周圍神經系統再生相關的一般模式,在這些模式中,我們還識別出數個之前不知道會增強修復的基因"該研究資深作者、UCLA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和人類遺傳學教授Dan Geschwind博士說道。

"但是,我們沒有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發現這些模式。這是重要的進展--以無偏見的方式識別周圍神經系統再生時發動的整個通路網絡,並且發現這是中樞神經系統缺失的關鍵方面。"

接下來,作為基因表達總體模式可以被用於藥物篩選的原理驗證,研究人員使用布羅德研究所的公開資料庫尋找能夠模擬相同模式的藥物。他們發現,一種名為Ambroxol的藥物能夠顯著增強中樞神經系統修復。

"這項研究讓我們感到興奮,因為有很多的第一次"Geschwind說,"雖然從小鼠研究到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提出了一種從來沒有被應用於神經系統的新型範式。"(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DOI: dx.doi.org/10.1016/j.neuron.2016.01.034

A Systems-Level Analysis of the Peripheral Nerve Intrinsic Axonal Growth Program

The regenerative capacity of the injured CNS in adult mammals is severely limited, yet axons in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 regrow, albeit to a limited extent, after injury. We reasoned that coordinate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injured neurons involving multiple pathways was central to PNS regenerative capacity. To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revealing pathways involved in PNS axon regrowth after injury, we applied a comprehensive systems biology approach, starting with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dorsal root ganglia (DRGs) combined with multi-level bioinformatic analyses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network predictions. We used this rubric to identify a drug that accelerates DRG neurite outgrowth in vitro and optic nerve outgrowth in vivo by inducing elements of the identified network. The work provides a functional genomics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neural repair and proof of the power of such approaches in tackling complex problems in nervous system biology.

 

相關焦點

  • PNAS:「關閉」特定基因有助於修復損傷神經元
    現在,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手臂和腿部周圍神經再生的關鍵步驟。該研究結果發表於12月10日的《PNAS》雜誌上。這一發現可能導致脊髓損傷癱瘓患者的康復得到改善。(圖片來源:Marcus Mahar)「我們已經找到了受傷的周圍神經自我修復所需的一些事件,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事情在中樞神經系統中不會發生,」副教授Valeria Cavalli博士說: 「所以現在我們試圖看看打開這些網絡是否可以幫助脊髓神經元再生。」
  • Neuron:新研究揭示壓力與生物鐘之間的關係
    2019年9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適當的壓力可以使晝夜節律時鐘更好,更快地運行。 過去幾十年的研究發現,我們的身體進化出一套稱為生物鐘的機制,該機制在內部驅動幾乎每個細胞的節律,而晝夜節律時鐘的活動受單元中各種信號的影響。
  • JCB:恢復線粒體移動性可用於修復受損傷神經細胞
    研究者們認為在線粒體上下功夫是修復神經系統損傷的關鍵。線粒體是整個細胞的能量供應站,它內部的化學反應給神經元提供能量,並且促進神經細胞向整個機體蔓延。通過小鼠試驗,作者恢復了線粒體的這一自由移動活性,並且發現這一改變能夠使受損的神經細胞得到修復。
  • 新研究助力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聞—科學網
  • Cell Rep:新研究有助於修復受損外周神經系統
    2019年4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維吉尼亞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證明,當從中樞神經系統招募健康細胞時,受損的周圍神經系統能夠自我修復。該發現對未來治療影響兒童的衰弱和威脅生命的神經系統疾病有重要意義,例如肌營養不良症,格林 - 巴利綜合症和腓骨肌萎縮症。
  • Neuron專訪諾獎級泰鬥,與蒲慕明強強聯手,推動靈長類動物研究
    因為研究的關係,Logothetis一直是動物權益保護者攻擊目標。Logothetis關於感覺和物體識別神經機制的研究,需要將電極探針植入恆河猴的大腦。七年後,他移居至馬克斯·普朗克生物控制論研究所,繼續從事視覺感知和物體識別基礎的生理機制的研究。
  • 腦科學日報|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技術;人類腫瘤圖譜網絡計劃
    近日,Broad研究所、國家癌症研究所、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Cell》雜誌上概述了人類腫瘤圖譜網絡研究迄今為止取得的進展。研究團隊闡述了這項工作的理由、詳細的檢測方法以及有望從腫瘤中獲得的見解。作者表示,HTAN項目將建立一種臨床、實驗、計算的框架,以便針對各種類型的腫瘤生成信息豐富的三維癌症轉化圖譜。
  • 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細胞,可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再生
    近期,俄亥俄州立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A new neutrophil subset promotes CNS neuron survival and axon regeneration」,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免疫細胞,不僅可以挽救受損神經細胞免於死亡,還可以再生和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
  • 一個家族的蛋白定義了神經系統的118種細胞類型
    2020年8月19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Oliver Hobert團隊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Unique homeobox codes delineate all the neuron classes of C. elegan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檢查秀麗隱杆線蟲基因組編碼的所有保守Homeodomain
  • Neuron:新研究揭示線蟲的基因表達完整圖譜
    「創建這個極其複雜的大腦神經網絡是需要基因編碼完成的。」Cell Miller教授,David Miller博士說: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如何大腦是如何建造出來的,那麼你需要了解首先了解其遺傳學機制。」Miller和他在範德堡大學的團隊正在與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視圖繪製線蟲的整個神經系統的基因表達圖譜。
  • Neuron:我們的大腦為什麼在快速不停的轉換注意力?
    但研究感知的神經科學家現在發現:我們的大腦實際上會以驚人的速度轉移焦點-每秒四次。集中注意力需要我們的大腦做出平衡舉措:對可能需要更高優先級的活動的進行聚焦。為了做到這一點,感知似乎表現得像一部老式電影,不斷地從一幀到另一幀跳動,比眨眼之間更快。
  • Neuron最新:小細胞催產素神經元在自閉症發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
    並行處理迴路被認為可以極大地擴展神經系統的網絡功能。已經提出了大細胞和小細胞的催產素(OT)神經元可以服務於社會信息處理的兩個並行流,這些流允許單個分子編碼多種不同的行為學上不同的行為。
  • 腦科學日報:神經網絡如何識別和編碼性別?墮胎藥可延長果蠅壽命
    1,Neuron | 洪暐哲團隊揭示大腦中的神經網絡如何識別和編碼性別來源:BioArt7月13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洪暐哲教授的研究團隊在Neuron雜誌發表了題為Cortical Representations
  • 探索DNA修復的秘密 天津大學在酵母群體基因組學分析方面取得新進展
    本站訊(記者趙暉)DNA雙鏈斷裂將會導致染色體斷裂和細胞死亡,而修復不當則可能引起基因突變、插入、缺失、易位甚至染色體結構或數量異常以及基因組穩定性失控等一系列問題。為此,細胞演化出了多種DNA修復系統,其中同源重組以同源序列為模板,可準確無誤地修復DNA雙鏈斷裂。究竟哪些生物學功能或通路相關的序列高度依賴於同源重組修復?目前人們對於這一問題的認知還非常有限。
  • Nat Cell Biol:開發出CRISPR-HOT工具對特定基因和細胞進行螢光標記
    2020年3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遺傳工具,用於標記人類類器官中的特定基因。他們使用這種稱為CRISPR-HOT的遺傳工具來研究肝細胞如何分裂和具有太多DNA的異常肝細胞如何出現。
  • 德研究發現與DNA雙鏈斷裂修復相關基因
  • 最新研究:腰果殼化合物具有修復受損神經的潛力!
    許多神經系統疾病都是源於髓鞘的破壞,如多發硬化症(MS)。在MS早期,大腦還有一定的再生新髓鞘的能力,但隨著疾病發展,這種天然的修復過程就被阻斷,發生髓鞘脫失(脫髓鞘),然後會導致一系列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脫髓鞘是多發性硬化症和中樞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標誌。
  • 研究不同神經元在人工神經網絡中的作用
    「我們最近的研究是基於我們之前的工作,我們在其中描述了人工神經網絡中單個神經元對其學習任務的重要性,」開展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Richard Meyes告訴TechXplore。「在我們的新研究中,我們將研究範圍擴大到更大的神經元群,目的是識別包含的單元共同作用於解決網絡訓練任務的功能神經元群。」
  • 抑鬱,自閉等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出路
    腸道菌群包含居住在胃腸道中的大約100萬億微生物的集體基因組,我們腸道細菌的基因庫包含比人類基因組多150倍的獨特基因。 在人體定植的許多微生物群落中,腸道菌群正在成為影響宿主健康狀況的主要參與者。腸道菌群的組成是在宿主發育早期建立的,並且可以在一生中經歷無數的變化。
  • DNA修復與腫瘤調控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重要病原菌感染與致病過程中蛋白質機器的功能機制」 項目支持下,同濟大學的戈寶學團隊和毛志勇團隊合作,發現了DNA修復與腫瘤調控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