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浪人員救助中,常規的工作閉環,以流浪人員被順利護送回家作為救助成功的標準。卻往往忽略了流浪乞討人員真正離家的原因,和返鄉後重歸正常生活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解決流浪人員實際困難,才能避免該類人員重複流浪情況的產生。針對這一情況,上虞區救助中心以三步走的模式,打造救助閉環。
一、追根溯源,建立失蹤人員資料庫。流浪乞討人員中,很大比例存在精神疾病,或家庭問題等。人員失蹤後,因為種種情況,導致被救助在外地,無法獲取有效身份信息,而尋親無果。上虞區救助中心以反向救助的模式,從源頭上聯繫各村鎮、社區,詢問所屬區域內失蹤人員信息,由家屬提供照片,在信息庫內進行比對,展開全國範圍內的被救助信息篩查,進一步提高失蹤人員尋回的可能性。
二、創新模式,打造全社會救助網。在日常巡查等常規的主動救助工作之外,在寒潮來臨前,為保證所有流浪人員都能得到及時的救助。上虞區救助中心積極探索全新的救助模式,與環衛集團合作,開展聯合救助行動,並得到環衛集團的相應,由環衛工人與救助中心工作人員聯動,由點及面,在全區鋪開一張救助網絡。目前已完成首例成功救助案例。
三、長效追蹤,護航救助人員回歸路。被救助人員被護送返鄉,一家團圓之後,所要面臨的,是重新融入社會,如何開展正常生活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上虞區救助站踐行長效追蹤機制,對救助成功的流浪乞討人員,均進行定期的後續回訪。針對不同原因的流浪問題,從根源上與村鎮、社區協調解決。日前,上虞區救助中心聯繫慈谿救助站,展開了一次兩地聯合救援活動。在周巷公園,由上虞救助中心工作人員陪同下,離家二十餘年的流浪人員戚國均,被母親接回了家。而談到後續的生活問題,母親陶茉莉充滿擔憂。父母年事已高,而戚國均本人存在精神障礙,一家三口靠年近70的老母親打零工度日,無力照料回家的戚國均。得知這一情況,上虞區救助中心工作人員,聯繫其所在村、鎮,精神疾病治療醫院等,在詢問核實其家庭情況後,及時與村鎮相關負責同志對接其低保辦理、並聯繫精神疾病治療醫院對其進行收治,提供醫療及生活照料,由低保費用來支付其住院期間的夥食費等。經過這一系列政策幫扶,流浪二十餘年的戚國均終於能夠結束漂泊,安穩度日。
【來源:上虞區民政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