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網際網路金融時代中小企業投融資政策論壇在杭州舉行。會議主要探討如何通過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等議題。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宋雲峰、浙江省經信委(浙江省中小企業局)副主任杜華紅、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李小年等分別發表重要講話。
明特量化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趙亮出席「大數據與技術應用」圓桌對話,與濰坊銀行市場部副總經理周寧、洋錢罐CEO劉永延、掌眾金服CSO汪洋等共話大數據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落地應用。
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身份識別……大量的科技運用到金融場景之中。它們像一個野心勃勃的機器人,擁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推動金融業的變革。其中,大數據猶如血液,或者生產資料,打通各個技術之間任督二脈。
趙亮談到,「數字新經濟」時代已經到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從網際網路線下向線上遷移,人的各項信息逐漸被量化。這催生了大數據技術在政府管理、網際網路、電信、醫療等各個領域的落地,尤其在金融業的運用更為直觀。
譬如,借、付、存、投等四大金融服務幾乎伴隨著人的成長周期。而大數據的積累及應用,不僅拓展了金融服務的邊界,也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
可以說,數字新經濟時代創造了一個虛擬但直觀的世界。對此,政府、傳統銀行、新金融機構都面臨很大的機遇和挑戰。近年來,如火如荼的消費金融就與大數據風控的發展息息相關。
「大數據和算法是金融創新的底層技術,也是風險控制的命門。」曾任職於美國第一資本銀行CapitalOne多年的趙亮詳細解答了,如何運用大數據建立有效的網際網路金融風控系統,支撐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
他舉例到,對比中美兩國的信用體系,美國的徵信體系完善,強特徵數據完備,對評估欺詐風險非常有效。但在國內,只有兩三億人被央行徵信數據覆蓋。
在這一環境下,社交數據、消費數據、電商數據等種種高維稀疏、碎片化、非結構化數據的挖掘以及有效結合,可以樹立反欺詐的天然屏障,產生積極作用。它可以提高欺詐成本,從根本上避免和減少欺詐行為。
明特量化在成立之初就意識到依靠大數據風控才能讓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乘風破浪」,讓互金企業穩健發展。
兩年來,明特量化自主研發了獨具特色的「智能量子引擎」,涵蓋「變量引擎、定量引擎、籌量引擎、盤量引擎」四大模塊,可以智能化的滿足在線信貸的全部流程需求,提升金融機構運營效率,降低成本。
明特量化的智能信貸探索
「得數據者得天下,以數據來驅動業務。」趙亮介紹到,國際上有不少秉承「數據驅動」發展理念的優秀公司。美國的CapitalOne就演繹了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躍升為美國著名金融集團的傳奇。目前,它在世界500強公司中排名112位,是美國第三大信用卡發卡行和第四大汽車貸款機構。
明特量化的發展,大量借鑑了CapitalOne的發展精髓。一方面通過技術輸出,提升全球智能信貸行業效率;另一方面,為金融公司提供全流程定製化服務。它承包了金融機構從用戶數據分析、產品搭建、獲客、借貸用戶反欺詐、風控等整個流程。
目前,明特量化已在美國、中國、印尼、菲律賓設立分公司,為多地用戶提供網絡智能信貸服務。
趙亮談到,作為第三方,明特量化可以獲取行業內的豐富數據,這有助於加深對垂直領域的理解,改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的效果。「網際網路帶來互聯互接,數位化帶來量化精準。明特量化以技術輸出的角色賦能金融機構,希望提升行業服務效率,創新更多金融產品觸達更廣泛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