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四大天王」時代終結!上海鳴石投資挺進第一梯隊

2020-12-04 金融界

來源:排排網官微

在私募發展的歷程中,既有「公奔私」大潮為私募行業輸送了優秀的投資人才與投資理念,又有量化私募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

2010年被視為是中國量化對衝基金的元年,這是由於在當年的4月6日,國內第一個股指期貨合約標的滬深300股指期貨正式上市,國內量化對衝策略從此開始嶄露頭角。

由於可以有效的控制淨值回撤,在過去十年的時間裡,量化對衝不僅逐步深入人心,還在市場中佔據越來越高的比重。與此同時,國內量化私募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量化私募圈還出現「北九坤南幻方」、「量化四大天王」等說法。

2020年百億量化私募再擴容,截至今年9月初,國內百億量化私募陣營已經增至7家,除了此前就已經站穩百億的明汯投資寧波幻方量化靈均投資幻方量化九坤投資金鎝資產外,近期加入百億量化私募陣營的正是鳴石投資

從百億量化私募實際辦公地分布來看,上海地區3家領先,北京與杭州則各有2家,同為私募重鎮的深圳目前尚無量化私募規模破百億。

鳴石投資備案規模超百億,

國內百億量化私募增至7家

在2019年以前,在百億私募群體,核心策略大多是股票多頭與債券策略。但是從2019年開始,量化私募在百億私募中的佔比越來越高,截至9月初,國內百億量化私募數量已經增加至7家,其中不乏有量化私募管理規模更是突飛猛進超過500億元。

量化投資是從海量歷史數據中尋找能夠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事件,按照這些規律構建數量化模型,並嚴格按照模型進行投資。相較於傳統的主觀多頭,量化投資既可以規避的主觀經驗偏差,還能很好的控制淨值回撤,也正因如此,量化策略也受到市場的熱捧,資金更是快速湧向頭部量化私募機構。由於策略容量有限,包括幻方量化九坤投資等量化私募等曾進行過階段性封盤,不過在解決產品策略有效性、規模對產品收益率的影響後,上述量化私募部分策略依舊可以接受申購。

根據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數據監測,鳴石投資近期管理規模也是超過百億元。鳴石投資成立於2010年12月,公司專注於量化投資,投資範圍涉及股票、期貨、期權等,是中國證券業基金協會會員單位,還具備投顧資格。鳴石投資的投研團隊實力雄厚,公司匯聚了一批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等名校、具有資深金融學術背景、掌握前沿金融理論的投研人,學院派背景還保證了策略的原創性和策略庫的豐富性,能夠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和政策變化。

在具體的投資策略上,鳴石投資採用機器學習算法,機器通過對過去的價量數據、輿情數據、分析師數據及基本面等數據進行分析,預測股票未來漲跌幅,進行交易操作。主要策略為中高頻量化策略,包括中高頻Alpha策略和日內策略。

鳴石投資相關負責人也稱,目前中國的量化市場是一片藍海,只有不斷地在策略研發投入資本並且把握市場機遇,才能保持市場競爭力。中國的宏觀經濟發展長期趨勢向好,當下國內市場仍有機遇。

鳴石投資還是2019年度最值得信賴私募基金管理人(相對價值)"獎項得主,在私募排排網今年六月份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私募基金高峰論壇上,鳴石投資副總經理、合伙人房明先生還發表了《戰國時代or藍海行業》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戰國時代or藍海行業——中國量化私募的過去與未來

——房明2020年6月19日

中國量化的發展已有整整十個年頭。這十個年頭裡,來自於金融行業、金融專業,來自於物理學專業、數學專業、IT行業等各種各樣的人才聚集在這個平臺上,展現各自不同的人生,其實是一個非常令人感慨的過程。我希望能通過接下來短短十幾分鐘時間的交流,向大家匯報一下這群人在過去十年中都幹了些什麼,包括鳴石投資過去十年發展的心路歷程。

我的演講主題是《戰國時代or藍海行業——中國量化私募的過去與未來》。大家可以看一下私募量化行業基本上是從2010年開始發展的,2010年中國有了股指期貨品種,意味著量化對衝策略在國內可以正常的實施了。所以這個時間很多第一代的革命家從美國趕回國內,紛紛創立自己的量化公司。鳴石投資也是在2010年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在第一個階段中,整個中國市場還是非常平安祥和,可以定義為「周天子」的時代,從事量化行業非常容易。當時我們做量化對衝的時候,超額比例的要求並不高,大概達到10個點的超額產品業績就很優秀了。此外我們可以做一些期貨的套利,當時主要是升水的環境,量化對衝可以非常穩定的做到15%左右。鳴石專注量化策略,不博大小盤之間的收益差,在當時量化界積攢了非常好的口碑。鳴石投資當時達到了20億左右的管理規模。

這個時代來得不算晚,但是持續的時間真的有點短,第一輪的盛宴基本在2015年結束,結束的主要原因是量化對衝的工具的狀態變了,股指期貨從升水的狀態變成了貼水的狀態,僅僅10個點的超額顯得不足。第一批的量化管理人包括我們在內都受到很大的打擊,傳統的低頻量化受到了重擊。

這個行業的第二輪發展基本上是從2016年開始萌芽。這兩年我們發覺,越來越多的新面孔走到臺上。從60年後的老一代革命家,到後來80後,直到90後也開始擔任量化的掌門人。這個時代變化比較快,細想新一代的管理人相比老一代是不是更高明一點、更厲害一點?我覺得不是這麼回事。2015年之前,行業的主流,我們做的策略更像美國的共同基金策略、公募基金策略。到了2016年、2017年之後,咱們做的才是比較標準的美式對衝基金策略。國內把基金分為公募和私募,這是按照身份來分類的,實際上很多私募做的策略其實和公募很像。國內並沒有做策略分類,而在歐美主流的發達市場,共同基金策略和對衝基金策略是大相逕庭的。前者要的是容量、後者要的超額,或是複雜一點,前者相對來講管理規模更大一點,後者超額更高一些,兩者之間沒有高下之分。到底是貝萊德牛一點,還是陳茂牛一點?兩個賽道沒有誰比誰更牛一點。2016年到現在,市場上唱主流的是對衝基金的策略,只有對衝基金的超額,以相對小的管理規模換來相對高的超額,才能抵禦更為複雜市場的對衝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壓力。

單純的金融學是一個方向,單純的神經網絡挖掘海量的因子也是一個方向。就金融科技的運用來講,單純做因子挖掘是一個門類,你把他做成機器學習的非線性處理因子也是一個門類,包括交易算法的優化也是一個方向,未來門門功課都必須補上。最近我們看到的一個現實,給我的震撼很大。就交易算法的優化角度來講,過往我們認為一個好的交易算法能跑贏2%、3%,還能有一定容量的話,其實已經特別優秀了。如果一些小容量的算法一年能創造5%的交易成本優勢,我們也覺得已經不錯了。但是我們現在這個行業發展得很快。海外的券商之前很抱歉地跟我們說,他們券商開發的算法總體比對衝基金的算法還是很落後的,讓我們將就著用。可想而知,那些海外的頂級機構,他們在一個95%的交易是由機構市場構成的時候,他們在算法上得做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屹立不倒。而我們現在在相對寬鬆的市場中,我們的自我壓力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所以就未來來講,我們在招聘人才的角度,金融學、IT、物理或是其他學科都需要不斷擴招人才,不斷地綜合演化和發展量化策略,這也註定了咱們的研究團隊會越來越多、投研的數量會越來越龐大,這個發展趨勢幾乎是不可避免。

這個行業發展得挺充分,生態圈已經形成。從第一輪的實踐到第二輪的再度啟航,第二輪總體的高度已經遠遠超越了第一輪。我印象中第一輪的大佬最高的管理規模對外稱是百億,其實也沒到。而且在2015年之前很多的產品結構是跟結構化有關的,不單是管理型的結構。而到了當前,大家眾所周知的,我們最大的量化管理公司竟然已經到達了400億的級別。我不知道這個數字是不是非常準確,總體來講管理規模已經是原來的幾倍。包括200億左右的量化公司,業內已經有四家左右。鳴石投資現在是80億(註:發表該演講的時間為2020年6月19日),未來還需要不斷發展。

量化生態圈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領軍的量化機構在趕超主觀的大機構。相比主觀的大機構,量化一直缺的是信賴,量化的技術客戶往往看不懂,客戶只能按照業績本身來判斷。主觀的機構由於理論可解釋性比較強,很多投資者還是非常信任的。在過去,量化行業存在非常大的難題,就是無論業績多好,你很難建立真正的市場信賴。這兩年情況有些改變,真正的頭部機構不單是靠業績在賣,更多的是靠信仰,或者說是在市場上、渠道上、機構間已經建立了信仰。這是非常大的質變,對量化科技本身樹立了信仰,對量化頭部機構樹立了信仰,這是整個行業的大變化,不再是僅僅只買一個淨值好的產品。我覺得這是一個行業的重要生態分化的起點。

再往細看,其實真正的大機構競爭的態勢也跟原來不一樣了。2017年、2018年的時候,提到頭部的量化機構,大家想的永遠只是他的業績有多麼好,為我們帶來多好的利潤。現在你會發覺市場的輿論環境在改變。我覺得有這麼幾個方面。一是標籤變了,過去我們都要貼上高頻的標籤,最好是200倍、300倍,越高越好,渠道才會認、銷售才會認、客戶才會認。這個時代你會發現,頭部的機構不再貼高頻的標籤,我們的量化策略不光光是在做高頻,我們其他頻段的策略品種也開始做了。

過往市場單純強調30%、40%的超額收益,有些海外的機構認為,不應該給客戶強調高收益,我們在強調這個是在通過高收益預期在做市場,而現在一定程度上均衡化的收益市場也是可以接受的。最近我做了很多場渠道機構的路演,我發現對一家真正有信仰的機構,只要每年達到10%的超額業績,只要你每年跑贏中證500十個點,並且客戶相信你的策略,到最後客戶一定是盈利的,你也一定會獲利,銷售渠道也會非常有信心和有安全感。但是當你沒有建立市場信仰之前,哪怕你做10%、20%、30%的超額,一旦碰到2018年中證500大跌,你的客戶三個月、半年就贖回了,這個時候你被拋棄了,客戶對量化不滿意,渠道和客戶都不滿。當我們有頭部機構帶領整個行業慢慢建立信仰的時候,你會發覺我們和客戶之間的關係、我們和資本市場之間的關係也在發生著變化,我們沒有必要按照特別過分的要求去強調自己,或是一直標榜高收益總不是長久之計。

針對策略的觀念、銷售的觀念也變了。2017年和2018年,為了做市場的口碑,為了拿到市場的管理規模,量化機構最好的策略都是對外銷售的。但是隨著行業的發展,我們發現有部分的機構已經開始收斂,這才是正常的現象。就算眾所周知大獎章是全美量化行業中的奇蹟,西蒙斯確實是超級天才,也沒有人知道他怎麼做到幾十年的絕對收益、多空收益是20%到30%,這種東西永遠是只給你看的。而在中國,大家覺得走在路上還是能揀到寶,這其實不是正常的現象,在投資行業來講也是不太理性的。我們現在已經看到頭部的公司自營的規模也在慢慢增加。

你還會發現一些新興的小機構業績也很厲害。小機構、剛開始發展的機構,往往是在收益的角度是有機會超越領軍級的機構的。對於小機構來講這是一個幾乎必然要做得事情,如果沒有非常高的超額為什麼不買更穩定、更有口碑的大機構?所以這兩年我們會看到很多業內的新星在逐漸地、陸陸續續參與這個市場,每年都會有一些。對小機構來講,或是說對成長中的機構來講,一定程度上高超額要在重要程度上優於穩定性。

但是對於小的機構來講,也不能僅僅因為沒有管理規模、容量壓力小就能長期保持著容量方面的優勢。因為我們可能面臨的局面是,大機構雖然大了,可能有一些中低頻的策略的產能,但是沒有放棄高頻的策略。如果你是一家二、三十億的機構,你會覺得兩三百億的機構和你之間的衝突不大。兩三百億的機構中也有四五十億的資金做真正的高頻交易,他不斷的衝擊小機構的市場。所以從長期的角度來講,小機構面臨的壓力比以往高得多,大機構足夠大的時候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細分領域的市場。

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這個話題不光是對小機構,對於中型機構來講始終也是非常大的壓力。我們面臨一個困局、面臨一個抉擇,公司盈利的時候,戰略上需要進一步做大,就要把利潤大部分投往投研升級,投研的人力成本和硬體成本都非常高昂。但這筆資金投入後的回報是不可預測的,是完全的未知數。我們很可能是白費這筆開銷,可能仍然翻不過幾座大山,但是不投資的話雖然能留有短期利潤,但是從投研的角度來講往往是沒有未來的。

對中小機構來講,當你沒有建立信仰,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和客戶、渠道間的長期信心時,在這個時代的壓力是很大的。所以綜合前面來看我們會發覺,雖然我們面臨的好像是藍海,但是我們面臨的競爭環境相比過去更嚴峻了,我們看到的未來可能會更為嚴峻一點。在這個行業中,如果你已經跨過了幾個輪次的發展,變成真正意義上有信仰的、有信賴的大機構,你的戰鬥力是顯著增強的。但是對於發展中的機構來講,發展的要求很緊迫、很緊急,在這幾年中,如果不努力突破,也許未來就沒有你的生存局面。

再說一下未來,未來其實已經來了。我們原來都在講,中國的量化市場為什麼好?是因為非專業的投資佔比高,是因為真正的國外大機構因為合規的問題、交易系統的問題還沒有進入中國股票量化的市場。同樣的事發生在期貨的量化市場,現在CTA的量化市場,尤其是最掙錢的高頻市場,外資機構已經來了,幾乎打倒了這個市場的一大半。這樣子想,如果中國的系統和合規完全和國際接軌,這個土壤早就不能養育我們了,這個土壤是養海外機構的了。

總體來講,過去的政策好壞不能單純從本來面貌理解,而現在股票量化行業其實已經有外資在進來了,很多外資機構在香港通過A股的收益互換、通過QFII的互換已經可以投中國的市場,而且交易系統完全沒有問題,對衝成本也不會比國內的貼水高。而且在海外的交易平臺上,機構不僅可以做普通的對衝性交易,甚至可以做比較靈活的多空交易,而這點在國內的技術上並沒有被完全實現。現在外資已經來了,來的只是一個一個小team,是一家大公司部分參與A股的研究。目前能看到大量外資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入侵這個市場,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未來真的是很嚴峻,大家都知道量化最終靠的就是硬體、軟體相結合,投研團隊和機器,而且這些都是無止境地燒錢。

我們距離同行有多遠,距離真正的頂級量化機構有多遠?貝萊德全球有6萬億的管理規模,我們市場是100億到400億的管理規模,國內價量中高頻的量化加起來2000多億。一個貝萊德相當於1700個國內頭部量化公司,相當於整個中高頻量化行業的200倍。拿貝萊德來比有點不太合適,因為他是公募基金,他是中低頻量化、ETF出名的機構。那再來看看最大的榜樣之一——西蒙斯的文藝復興,現在1100億的管理規模,相當於中國30個最大的量化公司,相當於一個行業的4倍,一家公司是我們整個行業的4倍。就是我們面對的未來。可以想像,如果馬上開放中國的市場,他們可以沒有任何障礙的參與競爭,我們面臨的壓力是天大的!

我最後的感想是,中國的量化是藍海。對每個人而言,你的個人努力是Alpha,行業發展是Beta,量化是非常好的行業,這是Beta發展非常快的行業。但是反過來講,這個行業過去的十年非常非常不平坦,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過去的十年也許相對於未來的十年已經是很幸福的時代。

相關焦點

  • 香港四大天王的時代!
    引子懷念過去的時代,不是因為感傷,而是為了尋求一種感覺。如同一遍遍再重溫同一個夢境,不為別的,只為更好的回憶,青春時光,匆匆恍恍。香港四大天王想必是許多人的青春了,他們分別是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
  • 香港歌壇:四大天王中誰排第一?
    答案一目了然排第一的是歌神張學友,而且是不接受反駁!香港歌壇四大天王排名分先後依次是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首先想反駁的朋友請審題:香港歌壇!不涉及影壇成就與綜合影響力的話,張學友排在四大天王之首應該能得到大部分歌迷的認同。我不偏向於任何一個天王,我只是以過來人的身份解讀四大天王巔峰期及演唱生涯。
  • 第一創業「金因子」量化投資大賽年度大獎重磅出爐!
    2020年11月27日,以「量化時代 科技創富」為主題,第一創業成功舉辦了2020 FIRST量化投資論壇暨投顧品牌發布會。來自全國各地的銀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FOF投資機構、量化平臺運營商等機構專業人士和高淨值客戶共200餘人參與了此次大會。大會現場,第一創業組織對在2020年「金因子」量化投資大賽中突出重圍的優秀私募機構頒發了獎盃。
  • 「到底是誰封的」香港四大天王,憑什麼封他們為四大天王?
    說起香港四大天王,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他們憑什麼被封為四大天王又是誰封的?我們先來說一下,憑什麼封他們為四大天王?首先四大天王的產生是在香港樂壇,而不是影壇。也就是說這個稱號的由來是因為音樂而不是演電影,天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過於劉德華。其實最初四大天王中最受歡迎的並不是華仔,而是黎明。很多人都知道,在四大天王之前,香港樂壇還有兩大天王,他們分別是校長譚詠麟和哥哥張國榮。九十年代初期談詠麟和張國榮宣布退出各項音樂頒獎典禮,決定把機會留給後輩。
  • 「四大天王」27年同臺往事,一部香港樂壇狂想曲
    畢竟連「四大天王是哪四個」這種問題,都會出現在搜索詞條第一位。遙想當年,趙麗蓉老師在小品《追星族》裡,那一句「四大天王,頭一王,就得說是託塔李天王」,是用戲謔的方式說出了老一代人的疑惑。而如今,「四大天王是何方神聖?」這個問題,恐怕已成為00後年輕一代的真實疑問了。
  • 百億元級量化私募數量升至10家 衍復投資過百億元即「封盤」
    量化私募在今年也迎來了大發展。近日,《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了解到,目前百億級量化私募數量已升至10家,其中,多家為年內新晉升百億級私募,其中,上海衍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衍復投資」)新晉升百億級陣營後,便宣布「封盤」。
  • 千萬別笑哪吒汽車,合眾新能源靠山強過四大天王
    所以,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首先要邁過的第一道門檻就是「準生證」。而成立於2014年,並且此前並未太多進入公眾視線的合眾汽車接連拿下發改委和工信部的資質,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學產研資」:合眾背後有四大天王在神話故事中,哪吒的爹是四大天王之首的多聞天王。
  • 黎明「賤賣」豪宅背後,是一部香港四大天王「過氣史」
    但無可否認的是,黎明作為娛樂圈天王的時代,確實已經漸漸過去了。回到四大天王的巔峰時代,1994年周星馳電影《破壞之王》中,張學友演唱會門票即將開售,一群迷弟迷妹正在排隊等搶票,一個大叔突然闖入振臂高呼:我愛黎明!我愛黎明!結果可想而知,砸場大叔被瘋狂粉絲一頓暴打。在那個港片和港樂的巔峰時代,四大天王的影響力有多強,在蔡明和趙麗蓉老師的小品《追星族》中生動表現。
  • 中醫藥大學的「四大天王」
    1956年8月6日,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心指示下,國務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成立第一批中醫學院,即北京中醫學院、上海中醫學院、廣州中醫學院、成都中醫學院,通常被稱為中醫類高等院校中的「老四校」,發展至今,四所學校已經分別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 上海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
  • 起底下沉市場「四大天王」:水滴籌、拼多多、趣頭條、快手
    原標題:下沉市場「四大天王」水滴籌、拼多多、趣頭條、快手為何能搶佔高地?  連日來,下沉市場「四大天王」水滴籌、拼多多、趣頭條、快手被媒體廣泛報導,引起業界和社會關注。猛的聽到「下沉市場」四個字,有點晦澀,但往前追溯,不難發現,很多快消品牌如康師傅、娃哈哈等早在十幾年前已在下沉市場坐穩了江山。
  • 幻方投資陸政哲:完全依靠人工智慧的量化投資模式
    來源:點拾投資導讀:過去幾年A股市場發展最快的就是量化投資,特別是伴隨著投資工具的豐富、投資理念的先進、以及科技技術的進步,量化投資從過去的非主流,變成了A股市場重要的參與者。那麼量化投資捕捉的短期波動是否具有科學性,他們的超額收益來源又是什麼?我們今天訪談了國內頂尖量化投資機構,幻方量化的CEO陸政哲。
  • 高考四大天王指的是誰?高考四大天王怎麼來的什麼意思
    高考四大天王指的是誰?高考四大天王怎麼來的什麼意思  2018年高考還有兩天的時間啦,最近有很多網友們都打開了腦洞給考生們加油打氣,不過高考四大天王是什麼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高考四大天王什麼梗?
  • 2020年這些院校的新時代「四大天王專業」!
    土木、建築、機械、自動化號稱新時代「四大天王專業」,是當下十分熱門的工科專業,就業面廣,就業前景好。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科技發展都離不開這幾個專業。  「四大天王」中自動化系的一級學科為「控制科學與工程」。
  • 佛教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知道都代表著什麼,都有什麼意義?
    其實,如果我們有深入了解,從佛陀時代開始,佛教不僅能圓融於哲學,也能圓融於科學等等,佛陀的講法可以說已經超越了宗教的範圍。例如,在臺灣,佛教的文化就滲入到大學教育中,如果我們把佛教作為教育,把佛法當做培養人的道德品質,相信更能形成良好的民風。
  • 香港四大天王的現狀:混得最體面的最窮,混的最差的卻最富
    一 四大天王的出現對於香港娛樂圈,我們很多人還是在懷念著以前那個七八十年代,那時候,有很多厲害的人,像是哥哥張國榮,梅豔芳,其實那時候的香港歌壇,常被人說是神仙打架的年代,當然了,還有大家很熟悉的四大天王 那你知道四大天王分別是誰嗎?他們是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這四個人的出現,對於香港後來的歌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大家知道四大天王是什麼時候有的嗎?
  • 淨值化理財新時代 華泰期貨聚焦資產管理新未來
    中證網訊(記者 王超)12月12日,由華泰期貨主辦的「2021衍生品市場年會資產配置——淨值化理財新時代」分論壇在上海金融信息中心舉辦,此次論壇圍繞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的機會和挑戰,以及新變化對投資者將帶來的深刻影響角度展開,共話資產管理新未來。
  • 東方證券(600958)與上海財經大學聯合成立人工智慧量化投資實驗室
    中證網訊(記者 林倩)1月7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方證券)獲悉,公司近日攜手上海財經大學數據科學與統計研究院舉行"上海財經大學-東方證券"校企合作協議籤約及人工智慧量化投資實驗室揭牌儀式。
  • 香港四大天王顏值排行榜,誰第一,張學友退出了群聊
    四大天王是由三個偶像明星加一個實力歌手組成的。 討論四大天王的顏值,選用淘汰法,首先要淘汰實力歌星張學友。不好意思了,學友哥,論顏值你真的跟其他幾個沒法比。
  • 「清北復交」:中國高校的四大天王
    「清北復交」這一稱謂,最早來源於上海。上海的頂尖公司招聘時,HR提出只要清華、北大、復旦和上海交大這四所高校的學生。隨著上海交大這幾年來的快速發展,「清北復交」這一說法逐漸在全國流傳開來,並在考生、家長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口碑。
  • 今年夏天最勁爆電影 非《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莫屬
    這回,《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的首映地點卻轉去蘇州,為什麼呢?因為這次重頭戲不僅有電影,還有耗資了20億、在7月23日就要正式開園的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實景樂園,《四大天王》的全球首映禮就在這裡舉辦。首映當天不巧遇上「安比」颱風登陸上海,導演徐克原本還很擔心天氣,好在天公作美,亦或是這電影裡的四大天王「鎮守」有效,白天現場只是颳了點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