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牛彥元 高蕊 唐宇琨
在陝西省商洛市石門鎮東5公裡處的連綿高山間,坐落著一個2000多人的村子——花廟村。這裡曾經是周圍出名的貧困村,全村有貧困戶94戶,195人,差不多十分之一的村民是貧困戶。
在上世紀90年代,為了摘掉貧困的帽子,村委四處走訪,收集數據,成立專業合作社,在村民中推廣菸葉種植。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不少家庭都實現了「貧轉非」。
然而,從最初的幾十畝,到後來的4000多畝,菸葉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大,種植戶卻有些發愁:到了夏季,眼見著菸葉子漸漸長大,馬上就能賣錢,這時一場雹災就能輕易打掉這些「軟黃金」。
針對花廟村村民脫貧路上的最大問題,2012年,洛南縣氣象局經過科學調研,將花廟村原本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遷移到了山頂,防雹作業效果進一步增強。根據洛南縣氣象局局長陳曉智的統計,3年多來,商洛村基本沒再出現過冰雹災害。
今年8月5日下午,石門鎮上空烏雲正慢慢開始聚攏,大風把菸葉吹得沙沙作響。此刻,花廟村的三名人影作業人員同時收到了一條簡訊:進入崗位,準備作業。十幾分鐘後,作業人員再次接到通知:可以實施作業。「轟」,炮彈升空。不多時,雲消風歇,一場可能給菸葉造成嚴重損失的雹災被化解了。
在這背後,是商洛市氣象局的精準服務。從在雷達圖上發現對流雲開始,到發布準備作業簡訊,再到向西安空域指揮所申請空域,最後通知全縣所有的炮手開始作業,整個過程一環扣一環,真正做到了快速有力。
花廟村村支書蘇江衛介紹,每年7月、8月是菸葉的成熟期,也是氣象災害多發期。在村頭的一片煙田中,蘇江衛在一株菸葉旁伸著巴掌比劃著:「這個時期的菸葉大約有手掌的兩倍長,受力面積大,很容易因為一場冰雹、強風或暴雨而折壞。」阻止一場冰雹,就是幫助種植戶減少經濟損失,或者說,就是增加他們的經濟收入;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作業點沒有在這裡建立,村民也不敢一下子種植如此大的面積。
陳曉智介紹,洛南縣像花廟村這樣容易受雹災影響的村子不少。為此,縣氣象局在全縣烤菸種植最密集的區域布設了10個作業點,設置了3名指揮人員、2名技師,培訓了35名一線作業人員。每年夏季冰雹多發季,全員上陣,全縣至少開展8次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多的時候達到15次。「洛南縣是商洛的人影大縣,作業點數量是最多的,都是專門針對村民脫貧路上的這個『攔路虎』。」
8月31日,在洛南縣巡檢鎮的將近萬畝萬壽菊種植地旁,陳曉智告訴記者,作為洛南縣脫貧致富的新載體,萬壽菊畝均產量達2到3噸,花農一畝地能增收2000元到3000元左右。對於這個花體大、枝幹纖瘦,同樣易受冰雹、大風影響的萬壽菊,洛南縣氣象局已經開始了專題調研,下一步,將通過專項人影作業,將人影服務式的「精準扶貧」繼續下去。
(責任編輯:唐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