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合併心血管疾病,抗慢阻肺藥物使用需注意什麼?│臨床「藥」點

2020-11-25 醫脈通

作者:高麗麗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常見疾病,其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組織對菸草、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慢性炎症反應增強有關,可分為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穩定期。臨床症狀有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可有氣促或呼吸困難,早期僅劇烈活動時出現,後逐漸加重,晚期常有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精神抑鬱和/或焦慮等,合併感染時可咳膿痰,後期出現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可並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和右心衰竭。其危險因素接觸史有長期吸菸或「二手菸」接觸史,長期從事接觸粉塵、有毒有害化學氣體、重金屬顆粒等工作,居住在空氣汙染嚴重或氣候寒冷、潮溼地區及使用燃煤、木柴取暖等。


心血管疾病(CVD)為COPD常見的重要合併症,CVD增加了COPD急性加重及住院的風險,並延長住院時間,與全因死亡率獨立相關。同時COPD是CVD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和心梗的獨立危險因素,COPD者CVD的發生率和致死率顯著增加,常合併缺血性心臟病、心衰、心律失常、房顫、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壓等,且COPD急性加重和肺功能下降增加CVD發生和死亡風險。此外,COPD和CVD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如吸菸、高齡、環境汙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兩者通過多種病理生理機制相互影響,包括肺過度充氣、肺動脈高壓、低氧血症、氧化應激、系統性炎症、急性加重等。那麼,慢阻肺合併心血管疾病,抗慢阻肺藥物使用需注意什麼?


慢阻肺(COPD)常用治療藥物包括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磷酸二酯酶-4(PDE-4)抑抑制劑、祛痰劑、抗氧化劑、抗菌藥物等,其中某些治療藥物可能對CVD有益或引起潛在不良效應。


一.支氣管擴張劑


支氣管擴張劑是一類舒張支氣管、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減輕氣道阻力並緩解氣流受限的藥物,如β2受體激動劑(沙丁胺醇、左旋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福莫特羅、沙美特羅等)、M膽鹼受體拮抗劑(異丙託溴銨、噻託溴銨等)、茶鹼類藥物(茶鹼、氨茶鹼、二羥丙茶鹼、多索茶鹼等)及複合製劑等。


支氣管擴張劑用於治療COPD的同時,可有助於改善CVD,如通過減少肺過度充氣、改善肺氧合及肺血流動力學、降低急性加重次數,而改善右心室順應性、動脈硬化、左心舒張功能及減少心血管事件,但其是否可改善CVD預後尚無足夠的數據支持。


β2受體激動劑可舒張支氣管與協同抗炎,並增加纖毛清除能力、緩解痙攣、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等,其根據起效時間和持續時間的不同,可分為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ABA)與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β2受體激動劑主要選擇性作用於β2受體,但其輕微的β1受體興奮作用可引起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如心律失常(房顫、竇性心動過速等)、血流動力學異常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SABA因作用迅速,若無禁忌仍是COPD急性加重急救藥物的首選。大樣臨床研究提示,50歲以上的COPD者,SABA並沒有增加致命及非致命性心梗發生風險。LABA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而發心律失常和加重心肌缺血,尤其是在合併心衰者中。研究顯示,LABA有致心血管事件增加的風險,尤其是在治療早期(30d內)。SUMMIT研究提示,LABA長期使用不影響全因死亡率,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霧化吸入療法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中指出,心率過快或合併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者首選特布他林,其對β2受體選擇性較沙丁胺醇更強,心血管方面的副反應較沙丁胺醇更少。


M膽鹼受體拮抗劑可舒張支氣管與抑制氣道腺體黏液的分泌、減輕氣道高反應性,其根據起效時間和持續時間不同,可分為短效M膽鹼受體拮抗劑(SAMA)和長效M膽鹼受體拮抗劑(LAMA)。LAMA有誘發心律失常及加重缺血的風險,可能與抑制副交感神經有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研究顯示,LAMA有致心血管事件增加的風險,尤其是在治療早期(30d內),故對不穩定冠脈疾病者慎用,但長期使用心血管風險反而下降。長期隨訪過程中,LAMA被證實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從藥理藥效看支氣管舒張藥物的選擇》(2020年)中指出,有研究結果表明SAMA有輕微增加慢阻肺者心力衰竭的風險,但與LAMA或LABA/LAMA聯合給藥相比,其心力衰竭風險較低。現有證據表明LAMA或LABA/LAMA雙重支氣管舒張劑在心率失常中總體較安全,但LAMA格隆溴銨有一定的房顫風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目前LABA與LAMA聯合用藥對心血管系統影響的研究資料雖有限,但並沒有發現明顯的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一項系統文獻分析表明,LABA與LAMA聯合用藥與單藥相比,嚴重不良反應並沒有明顯差異。故長效支氣管舒張劑在合併穩定性CVD者中長期使用的安全性是可接受的。


茶鹼類藥物是甲基黃嘌呤衍生物,為非特異性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劑,可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拮抗腺苷A1、A2受體,預防腺苷的氣道收縮作用,還有強心、利尿、擴血管、抗炎和免疫調節的作用,同時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心室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茶鹼類藥物治療窗窄,且有劑量依賴的誘發心律失常的不良反應,故在COPD合併CVD者中謹慎使用。


二.糖皮質激素


可抗炎,並通過抑制炎症介質減輕黏膜水腫、抑制氣道黏膜腺體過度分泌及增加黏液的清除,同時減輕氣道炎症反應和應激反應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全身性使用糖皮質激素可能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但也可改善閉塞性血管時間和血管內損傷的修復。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常與支氣管擴張劑聯用,目前研究提示,合併CVD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COPD者,ICS聯用支氣管舒張劑是安全的。研究顯示,低劑量ICS與COPD者急性心梗風險降低有關,長期使用(包括單用或聯用LABA)不影響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且三種藥物聯合(ICS、LABA、LAMA)較兩種藥聯合(LAMA與LABA或ICS與LABA)未增加心血管風險。


三.磷酸二酯酶-4(PDE-4)抑抑制劑


羅氟司特為PDE-4抑抑制劑,可用於三聯藥物控制不佳的COPD者的補充治療。其有較強的抗炎、支氣管舒張、減輕氣道水腫、抑制氣道黏液分泌及增強β2受體激動劑對支氣管的舒張作用等,可降低急性加重風險,對存在慢性支氣管炎、重度到極重度慢阻肺、既往有急性加重病史者,可降低需糖皮質激素治療的中重度急性加重的發生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羅氟司特與CVD相關死亡下降有關(無統計學差異),而相關的證據有限。


四.抗菌藥物


阿奇黴素等大環內脂類藥物有預防COPD急性加重的作用,但可能誘發心肌復極異常、QT間期延長、尖端扭轉性心動過速、尖端扭轉性室速、室性心律失常、室顫和心源性猝死等,QT間期延長者禁用(包括先天性長QT症候群和藥物繼發性),基礎心血管病風險較高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腦血管病和周圍血管病者避免使用。與喹諾酮類藥物聯用,可增加Q-T間期延長的風險,嚴重時可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儘量避免聯用。


喹諾酮類藥物可用於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抗菌治療,其可致室性心律失常、Q-T間期延長,偶可發展至尖端扭轉室速(TdP)等嚴重心律紊亂,還有增加主動脈夾層和主動脈瘤破裂的風險。Q-T間期延長者慎用。與IA類或II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西沙必利聯用,可增加Q-T間期延長的風險,嚴重時可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儘量避免聯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根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議(GOLD),總的指導意見是按照相應的指南治療COPD和CVD,不因存在合併症而改變治療策略。在緩解COPD急性症狀時,推薦按需使用SABA,或根據需要SABA聯合SAMA;對長期使用LAMA者,SABA緩解症狀更有效。對合併房顫等心律失常者,SABA及茶鹼的使用應更謹慎。



參考文獻: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合理用藥指南[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20,19(8):676-688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2018,17(11):856-865

3李曉晨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20,40(10):795-798

4兒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藥指南[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2018,33(19):1460-1470

5支氣管舒張劑在兒童呼吸道常見疾病中應用的專家共識[J].臨床兒科雜誌,2015,33(4):373-375

6中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診治實踐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20,43(2):100-108

7錢之玉.藥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473-474

8朱依諄等.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370-372

9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氣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15,38(10):723-726

10劉鳳娟等.從藥理藥效看支氣管舒張藥物的選擇[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20,43(4):389-391

11霧化吸入療法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7):565-573

12氨茶鹼在兒童安全合理使用的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9,34(4):249-254

13童榮生等.藥物比較與臨床合理選擇-呼吸科疾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113-118,121-128

14大環內酯類藥物的抗菌外作用與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誌,2017,56(7):546-554

15合理應用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治療下呼吸道感染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09,32(9):646-653

16陳新謙等.陳新謙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02-109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大咖齊聚 共議慢阻肺臨床特徵的最新進展
    慢阻肺風險人群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及避免暴露(吸菸、汙染),向FEV1佔預計值百分比≥80%患者提供風險諮詢定期隨訪,對於FEV1佔預計值百分比<80%,需根據嚴重程度分級評估風險並制定治療方案。此外,胸部CT成像可識別臨床結局不良的慢阻肺表型,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水平、血嗜酸粒細胞(EOS)計數等內型/生物標誌物可確定慢阻肺的可治療特質。
  • 中國慢阻肺(COPD)創新藥!阿斯利康創新三聯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正式...
    同時,該藥物起效快速並可持續顯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主任,中日醫院呼吸中心主任,KRONOS III期研究中國領銜研究者王辰院士表示:「減少慢阻肺的疾病負擔是我國公共衛生領域優先要考慮的議題。KRONOS研究證明,與雙聯治療相比,布地格福吸入氣霧劑可快速、持續改善肺功能,並降低中度至重度患者病情惡化的風險。
  • 用於治療慢阻肺的新上市的「雙支擴」劑有何特別?
    淺談目前在我國上市的「雙支擴」劑 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可治療的異質性疾病,最常見的呼吸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等,目前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或COPD)患者約1億人,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13.7%,較10年前增長16.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超過27%[1]。
  • 我學者發現針對慢阻肺的高選擇性抑制劑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健康所劉青松、劉靜藥學團隊研發出一種針對慢阻肺的新型高選擇性PI3Kδ抑制劑IHMT-PI3Kδ-372。該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國際藥物化學領域知名期刊《藥物化學雜誌》上。
  • 慢阻肺急性發作期可使用無創呼吸機
    專家門診:星期一 電話:6233055(病房)  6236377(門診)  對於慢阻肺的治療,不少人依靠經驗服用藥物。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孟玲做客本期空中診室,她解釋道這種方式可能會延誤治療,還有可能會讓患者產生耐藥性。她為大家講解了慢阻肺最新治療方法等相關問題。
  • 從劑型角度看哮喘-慢阻肺COPD藥物投資機會
    前言 上期為大家從原料藥API的角度分享了哮喘/慢阻肺COPD藥物盤點(行業研究 | 呼吸類藥物及哮喘-慢阻肺COPD企業產品盤點),今天將從劑型的角度為大家分享呼吸哮喘-慢阻肺COPD藥物投資機會。
  • 肺功能,慢阻肺早期診斷的「金標準」
    我國慢阻肺知曉率及肺功能檢查普及率極低,研究的受訪者中僅約10%知道慢阻肺這一疾病,不足10%的受訪者曾接受過肺功能檢查。在所有慢阻肺患者中,不足3%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近90%此前從未得到明確診斷。慢阻肺的早期幹預和治療是控制的基礎!
  • 治療慢阻肺,用好祛痰藥很重要
    慢阻肺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是由於吸菸等原因引起氣道和肺泡損傷,導致呼吸道氣流受限。慢阻肺具有進行性、不可逆特徵,臨床表現為長期反覆咳嗽、咳痰和喘息,久而久之將演變成肺心病,最後可能累及全身各系統。
  • 世界慢阻肺日:診斷慢阻肺,肺功能檢查是金標準
    2020年11月18日是第19個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控慢阻肺,你我攜手行」。什麼是慢阻肺?如何能早期發現?能治癒嗎?今天,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呼吸熱病科董尚娟醫生跟大家聊聊慢阻肺的相關知識。慢阻肺是個啥病?
  • 哮喘、慢阻肺的吸入治療,這些坑您避開了嗎?
    哮喘、慢阻肺的吸入治療,這些坑您避開了嗎?由於治療藥物以吸入藥物為主,操作較複雜,不容易掌握。同時廣大病患還對吸入治療存在一定誤區,此類疾病的管理比較困難,疾病控制情況也不夠理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藥劑科、護理部攜手合作,醫(醫生)藥(藥師)護(護士)技(肺功能技術員)一起對慢性氣道病進行規範化全程管理。規範的肺功能檢測、準確的診斷、精準合理的用藥是疾病長期控制的關鍵,臨床藥師的參與可以更好地監護和教育病患規範用藥。
  • 健康元馬來酸茚達特羅吸入粉霧劑獲批臨床 用於治療慢阻肺
    新京報訊(記者 劉旭)8月11日,健康元發布公告,公司產品馬來酸茚達特羅吸入粉霧劑臨床試驗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截至本公告日,馬來酸茚達特羅吸入粉霧劑健康元累計直接投入的研發費用約人民幣1784.06萬元。
  • 慢阻肺三聯療法!阿斯利康Breztri Aerosphere(布地格福)獲美國FDA...
    目前,該藥正在歐洲接受監管部門審批。Breztri Aerosphere是一種固定劑量三合一吸入製劑,搭載創新的令暢裝置,應用創新的共懸浮載藥技術,聯合遞送布地奈德(吸入糖皮質激素ICS)/格隆溴銨(長效抗膽鹼能藥物LAMA)/富馬酸福莫特羅(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三種藥物成分,為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療選擇。
  • 慢阻肺宜氧療,但要避開這6大誤區,否則對病情無益
    慢阻肺又叫做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是一種常發生於中老年人群之中的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通常由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發展而來,會對機體產生很大的危害。慢阻肺的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和控制治療之外,還需要進行氧療,在氧療過程中必須要避開相關的誤區,才能夠更好地緩解患者的症狀。
  • 海滄醫院慢阻肺義診、免費肺功能檢查等你來!
    活動當天,將為20名參與者進行免費肺功能檢測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
  • 浙大二院呼吸團隊找到吸菸導致慢阻肺元兇,為慢阻肺研究及治療開闢...
    吸菸時短短幾分鐘在肺部產生的某類損傷物質,可能被肺部一種特殊的記憶性T細胞牢牢記住,並長達幾十年,長期吸菸最終可能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一種俗稱「慢阻肺」或者「老慢支」的疾病的發生。「因為慢阻肺的發病機制一直不清楚。長期以來,臨床上治療慢阻肺的主要藥物是支氣管擴張劑聯合吸入激素,但是這些藥物只能緩解患者的症狀,而不能從發病機制上根治慢阻肺。」長期致力於慢阻肺等慢性氣道疾病臨床診治與基礎研究的沈華浩說,「擒賊先擒王,抓住元兇,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晨讀丨12月2日,關注健康每一天|冠狀病毒|阿爾茨海默病|慢阻肺|...
    清洗冷凍食品時注意保持家庭廚房加工臺面、餐具容器的清潔,加工或存放均應生熟分開。儲存時可按一次食用量分別包裝,包裝袋要完整無破損。此外,冠狀病毒不耐熱,正常烹飪溫度(70℃)即可殺滅病毒。【醫學探索】研究發現慢阻肺高選擇性抑制劑慢阻肺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致死病因,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使其成為全球範圍內的一大健康問題。《藥物化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稱,發現一種針對慢阻肺的新型高選擇性抑制劑。鑑於慢阻肺主要表現為複雜的呼吸道慢性炎症,針對炎症的治療才是最直接的方式。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焦慮抑鬱,哪些藥物可選用?│臨床「藥」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續氣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狀為主要特徵的常見慢性病,多數COPD者有1個及以上合併症,其中焦慮抑鬱是臨床常見的合併症之一,COPD穩定期中合併抑鬱的發生率為10-42%,急性加重期為10-86%,焦慮在COPD穩定期者的發生率為13-46%,急性加重期住院者為10-55%。
  • 一直以為是咽喉炎 直到呼吸衰竭入院才知道問題不簡單 慢阻肺已...
    慢阻肺知曉率低 發病率、致死率高已成為中國第三大常見慢性病 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經一系列檢查,張大爺最終被確診為慢阻肺,而由於耽擱的時間長,已經從單純的慢阻肺變為慢阻肺合併呼吸衰竭,同時,張大爺還有肺源性心臟病。幸好,來得不算太晚,在接受正規診療後最終順利出院回家了。
  • 趙建平:數位化慢病管理解患者就醫難題
    近年來,隨著慢阻肺疾病治療領域創新藥物的不斷突破,慢阻肺患者也有了更多的治療選擇。2019年末,首個用於穩定期慢阻肺治療的每日一次三聯吸入製劑「氟替美維吸入粉霧劑」在中國正式上市,讓我國廣大慢阻肺患者有了更有效的三聯藥物治療選擇。
  • 慢阻肺給藥+吸入裝置如何選擇?ERS主席這樣說……
    令人深思的是,慢阻肺和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Rabe教授在大會上表示,影響慢阻肺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同樣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全身炎症、呼吸困難、運動不耐受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慢阻肺患者疾病進程,反之,慢阻肺的急性加重、低氧血症等也會加劇心血管疾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