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麗麗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常見疾病,其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與氣道和肺組織對菸草、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慢性炎症反應增強有關,可分為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穩定期。臨床症狀有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可有氣促或呼吸困難,早期僅劇烈活動時出現,後逐漸加重,晚期常有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精神抑鬱和/或焦慮等,合併感染時可咳膿痰,後期出現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可並發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和右心衰竭。其危險因素接觸史有長期吸菸或「二手菸」接觸史,長期從事接觸粉塵、有毒有害化學氣體、重金屬顆粒等工作,居住在空氣汙染嚴重或氣候寒冷、潮溼地區及使用燃煤、木柴取暖等。
心血管疾病(CVD)為COPD常見的重要合併症,CVD增加了COPD急性加重及住院的風險,並延長住院時間,與全因死亡率獨立相關。同時COPD是CVD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和心梗的獨立危險因素,COPD者CVD的發生率和致死率顯著增加,常合併缺血性心臟病、心衰、心律失常、房顫、外周血管疾病、高血壓等,且COPD急性加重和肺功能下降增加CVD發生和死亡風險。此外,COPD和CVD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如吸菸、高齡、環境汙染、不良生活方式等,兩者通過多種病理生理機制相互影響,包括肺過度充氣、肺動脈高壓、低氧血症、氧化應激、系統性炎症、急性加重等。那麼,慢阻肺合併心血管疾病,抗慢阻肺藥物使用需注意什麼?
慢阻肺(COPD)常用治療藥物包括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磷酸二酯酶-4(PDE-4)抑抑制劑、祛痰劑、抗氧化劑、抗菌藥物等,其中某些治療藥物可能對CVD有益或引起潛在不良效應。
一.支氣管擴張劑
支氣管擴張劑是一類舒張支氣管、鬆弛支氣管平滑肌、減輕氣道阻力並緩解氣流受限的藥物,如β2受體激動劑(沙丁胺醇、左旋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福莫特羅、沙美特羅等)、M膽鹼受體拮抗劑(異丙託溴銨、噻託溴銨等)、茶鹼類藥物(茶鹼、氨茶鹼、二羥丙茶鹼、多索茶鹼等)及複合製劑等。
支氣管擴張劑用於治療COPD的同時,可有助於改善CVD,如通過減少肺過度充氣、改善肺氧合及肺血流動力學、降低急性加重次數,而改善右心室順應性、動脈硬化、左心舒張功能及減少心血管事件,但其是否可改善CVD預後尚無足夠的數據支持。
β2受體激動劑可舒張支氣管與協同抗炎,並增加纖毛清除能力、緩解痙攣、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滲出等,其根據起效時間和持續時間的不同,可分為短效β2受體激動劑(SABA)與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β2受體激動劑主要選擇性作用於β2受體,但其輕微的β1受體興奮作用可引起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如心律失常(房顫、竇性心動過速等)、血流動力學異常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SABA因作用迅速,若無禁忌仍是COPD急性加重急救藥物的首選。大樣臨床研究提示,50歲以上的COPD者,SABA並沒有增加致命及非致命性心梗發生風險。LABA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而發心律失常和加重心肌缺血,尤其是在合併心衰者中。研究顯示,LABA有致心血管事件增加的風險,尤其是在治療早期(30d內)。SUMMIT研究提示,LABA長期使用不影響全因死亡率,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霧化吸入療法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中指出,心率過快或合併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者首選特布他林,其對β2受體選擇性較沙丁胺醇更強,心血管方面的副反應較沙丁胺醇更少。
M膽鹼受體拮抗劑可舒張支氣管與抑制氣道腺體黏液的分泌、減輕氣道高反應性,其根據起效時間和持續時間不同,可分為短效M膽鹼受體拮抗劑(SAMA)和長效M膽鹼受體拮抗劑(LAMA)。LAMA有誘發心律失常及加重缺血的風險,可能與抑制副交感神經有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研究顯示,LAMA有致心血管事件增加的風險,尤其是在治療早期(30d內),故對不穩定冠脈疾病者慎用,但長期使用心血管風險反而下降。長期隨訪過程中,LAMA被證實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從藥理藥效看支氣管舒張藥物的選擇》(2020年)中指出,有研究結果表明SAMA有輕微增加慢阻肺者心力衰竭的風險,但與LAMA或LABA/LAMA聯合給藥相比,其心力衰竭風險較低。現有證據表明LAMA或LABA/LAMA雙重支氣管舒張劑在心率失常中總體較安全,但LAMA格隆溴銨有一定的房顫風險。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目前LABA與LAMA聯合用藥對心血管系統影響的研究資料雖有限,但並沒有發現明顯的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一項系統文獻分析表明,LABA與LAMA聯合用藥與單藥相比,嚴重不良反應並沒有明顯差異。故長效支氣管舒張劑在合併穩定性CVD者中長期使用的安全性是可接受的。
茶鹼類藥物是甲基黃嘌呤衍生物,為非特異性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劑,可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拮抗腺苷A1、A2受體,預防腺苷的氣道收縮作用,還有強心、利尿、擴血管、抗炎和免疫調節的作用,同時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心室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茶鹼類藥物治療窗窄,且有劑量依賴的誘發心律失常的不良反應,故在COPD合併CVD者中謹慎使用。
二.糖皮質激素
可抗炎,並通過抑制炎症介質減輕黏膜水腫、抑制氣道黏膜腺體過度分泌及增加黏液的清除,同時減輕氣道炎症反應和應激反應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全身性使用糖皮質激素可能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但也可改善閉塞性血管時間和血管內損傷的修復。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常與支氣管擴張劑聯用,目前研究提示,合併CVD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COPD者,ICS聯用支氣管舒張劑是安全的。研究顯示,低劑量ICS與COPD者急性心梗風險降低有關,長期使用(包括單用或聯用LABA)不影響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且三種藥物聯合(ICS、LABA、LAMA)較兩種藥聯合(LAMA與LABA或ICS與LABA)未增加心血管風險。
三.磷酸二酯酶-4(PDE-4)抑抑制劑
羅氟司特為PDE-4抑抑制劑,可用於三聯藥物控制不佳的COPD者的補充治療。其有較強的抗炎、支氣管舒張、減輕氣道水腫、抑制氣道黏液分泌及增強β2受體激動劑對支氣管的舒張作用等,可降低急性加重風險,對存在慢性支氣管炎、重度到極重度慢阻肺、既往有急性加重病史者,可降低需糖皮質激素治療的中重度急性加重的發生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羅氟司特與CVD相關死亡下降有關(無統計學差異),而相關的證據有限。
四.抗菌藥物
阿奇黴素等大環內脂類藥物有預防COPD急性加重的作用,但可能誘發心肌復極異常、QT間期延長、尖端扭轉性心動過速、尖端扭轉性室速、室性心律失常、室顫和心源性猝死等,QT間期延長者禁用(包括先天性長QT症候群和藥物繼發性),基礎心血管病風險較高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腦血管病和周圍血管病者避免使用。與喹諾酮類藥物聯用,可增加Q-T間期延長的風險,嚴重時可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儘量避免聯用。
喹諾酮類藥物可用於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抗菌治療,其可致室性心律失常、Q-T間期延長,偶可發展至尖端扭轉室速(TdP)等嚴重心律紊亂,還有增加主動脈夾層和主動脈瘤破裂的風險。Q-T間期延長者慎用。與IA類或II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西沙必利聯用,可增加Q-T間期延長的風險,嚴重時可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儘量避免聯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2020年)中指出,根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議(GOLD),總的指導意見是按照相應的指南治療COPD和CVD,不因存在合併症而改變治療策略。在緩解COPD急性症狀時,推薦按需使用SABA,或根據需要SABA聯合SAMA;對長期使用LAMA者,SABA緩解症狀更有效。對合併房顫等心律失常者,SABA及茶鹼的使用應更謹慎。
參考文獻: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合理用藥指南[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20,19(8):676-688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2018,17(11):856-865
3李曉晨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20,40(10):795-798
4兒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藥指南[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2018,33(19):1460-1470
5支氣管舒張劑在兒童呼吸道常見疾病中應用的專家共識[J].臨床兒科雜誌,2015,33(4):373-375
6中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診治實踐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20,43(2):100-108
7錢之玉.藥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473-474
8朱依諄等.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370-372
9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氣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15,38(10):723-726
10劉鳳娟等.從藥理藥效看支氣管舒張藥物的選擇[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20,43(4):389-391
11霧化吸入療法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7):565-573
12氨茶鹼在兒童安全合理使用的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9,34(4):249-254
13童榮生等.藥物比較與臨床合理選擇-呼吸科疾病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113-118,121-128
14大環內酯類藥物的抗菌外作用與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誌,2017,56(7):546-554
15合理應用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治療下呼吸道感染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2009,32(9):646-653
16陳新謙等.陳新謙新編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02-109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