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時間空間是我們的幻覺——《心經》色法以外 沒有空性

2020-11-22 時節雨隨風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雖然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背,有些人常常把它掛在嘴上,有些人甚至把它作為座右銘,除了佛學以外,在有些物理學的書籍,哲學的論著當中,也時常會引用這句話。

這段話的藏漢版本,無論是在文字上,還是內容上,都是非常精確、非常貼近的。意思是說,色法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色法,除了空性以外沒有什麼色法,除了色法以外也沒有什麼空性。

《心經》當中最關鍵的核心就是這個,下面我稍微詳細地介紹一下這段文字的內容。

在藏文當中,這段話被稱為(抱歉,此為藏文,無法顯示)。翻譯成漢文,也即「四合空性」。這四句話中的每一句話,表示一種空性。

「合」字,也即組合、結合、合併的意思。「四合空性」,就表示四種空性組合起來,就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空性,這就是「四合空性觀」。

「色」怎麼就是「空」呢?

依照三轉法輪的見解:從宏觀的物質,一直分解到分子、原子……,乃至純能量、空性,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光明,就是比較完整的觀察物質的方法。

當物質完全成為真正的「真空」以後,真空又是怎麼來的呢?

剛才我們提到了,空和不空是我們人為建立的概念,當我們把包括空和不空在內的,由人的思維所建立的所有概念都取消了以後,最終剩下的,就是如來藏、光明、佛性、心的本性——這才是唯一的終極真理。

在這一點上,即使量子力學再發展一萬年,也不可能接觸到如來藏光明的層面,這根本不是什麼儀器可以測量的東西,根本不是世間的邏輯可以抉擇的東西。

佛教最終告訴我們的就是:所有的物質,包括有色有形的物體,與無色無形的能量等等,都是從心的本性光明當中產生的。

心的本性光明,才是萬事萬物最終極的基礎,這也叫作大空性。「色即是空」當中的最後結論,就是心的本性光明。

心的本性光明

心的本性光明,就是從遠離一切執著的心的本性當中透露出來的光明,現在只能說到這一點,因為這種境界,已經超越了語言與思維的範疇,因而是語言無法表達、不可形容的。

通過學習中觀理論,將原有的粗大執著推翻,再修持外加行、內加行,當具備了不造作的出離心與菩提心之後,再去修持前面我們所講的中觀修法,這樣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心的本性——如來藏。

到了那個時候,自己自然就會知道。在尚未到達這個境界之前,說了也是白說,要說也說不出什麼東西來,聽也聽不出什麼名堂來。

「色即是空」當中的空性,就是這樣一步步地逐漸深入的:

首先,在將粗大的東西推翻以後,我們就會有這樣的感覺:一切不是有,而是無,只有空性才是準確無誤的;

然而,當進一步思維的時候,才知道空性也不是最終的答案,因為空和不空都是觀待而成的分別妄念,實際上都不存在。

那個時候,就進入到比較好的境界了,但對諸法的究竟本性,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當證悟心的本性的時候,才真正明白了心的本性、空性、光明的內涵。

為什麼要放棄這些執著呢?

什麼樣的人需要這樣的觀察、思維呢?就是希求解脫與利益眾生的人。

佛教的目的,是要讓我們明白空性的道理,繼而放棄執著,獲得解脫並讓眾生獲得解脫。

為什麼要放棄這些執著呢?首先,從小乘的角度而言,如果放不下這些執著,一直都認為我是存在的,眾生也是存在的,解脫、輪迴,都是存在的,就不能超越這種觀念,如果不超越這種觀念,就叫做世間六道,就叫做輪迴,而不是解脫;

要超越六道輪迴,至少要證悟人無我。這就需要去觀察、去思維:雖然我看到了這麼多東西,也認為它們是存在的,但僅僅我說了不算,我要回頭去看看它們究竟是否存在。

這樣觀察的時候就知道,認為「我」存在的我執,是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基礎之上的,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進一步打破這種執著。

一旦能放下對人我的執著,貪愛心、嗔恨心以及愚昧同時也可以被消滅,因為它們的基礎已經被破壞了。這樣斷除煩惱之後,就可以獲得解脫。

其次,從大乘佛法的角度來說,也需要證悟空性,放棄執著。大乘佛法沒有任何其他想法,唯一的目的,就是利益眾生。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益眾生呢?

比如說,向缺衣少穿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布施他們一些東西,為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抑或救死扶傷,通過自己的醫術,為身患重疾的人解決病痛之苦,或者照顧沒有陪護的病人等等,雖然也是利益眾生,但這些事世間人也可以做,佛教也不排斥,也願意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些,然而,僅僅這些還不夠,大乘佛教,是要徹底究竟地利益眾生。

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

什麼是徹底究竟地利益眾生呢?就是幫助眾生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生老病死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以解決的話,雖然通過扶貧,可以暫時地解決一些生活困難,卻不能永久性地解決問題。

哪怕我們將一個人一生的貧困問題都解決了,但他下一世還會遇到這樣的困難嗎?這是很有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你下一世還可以幫他嗎?下一世他去哪裡我們都不知道,又怎麼去幫他呢?所以,佛教認為這些還不夠,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老病死。

要解決他們的生老病死,首先我們自己要有智慧。只有具備了智慧,才可以幫助他眾。

本文選自《慧燈之光》系列

相關焦點

  • 空性與空相(二)
    這個觀念,在佛門中有許多大法師、大居士,以及喇嘛、仁波切等人都弄不清楚,錯把空相的一部分的體性,或全部的體性當作是空性,不僅害了自己,而且也誤導了許多眾生跟著一起下墮。上一集因為時間的限制,沒有將空性的體性具足說明,這一集將繼續談空性祂有如如不動的體性。在佛門中有很多人,包括大法師、大居士,以及喇嘛、仁波切等人在內,認為空性的自性是有覺知的,並不是如如不動的。
  • 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意思,讓你更好領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佛經中,這部經書只有260個字,且大多數學佛者,都會背誦,學佛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它的,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可以理解為智慧的意思,而波羅則是彼岸的意思,蜜可以理解為到了的意思。所以這句話連起來說,就是智慧到了彼岸。
  • 《心經》諸法空相應為宇宙實相,愛與慈悲乃能量源泉!經文詳解!
    《內觀經》詳解了三篇之後,已對自身由來和生理結構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尤其是《內觀經》上一篇對於心神作用的詳述,更加深了對《心經》的理解層次,還有《清靜經》和《金剛經》,更容易加深對《心經》的理解。其實道家也好,佛家也罷,了解多了之後,說的都是一個道理,說的都是自然宇宙的實相,只不過是言語表述不同和普通大眾難以明白罷了!略有不同之處,道家側重修長生,佛家側重修往生,結果都是跳出輪迴,不生不滅。
  • 沒有時間,只有現在!時間——是物理還是幻覺
    「時間只是幻覺。」----愛因斯坦 許多年前,著名的愛因斯坦先生曾將「時間」定義為「幻覺」,在他的觀點中,時間也許並不存在。愛因斯坦堅信:「過去、現在、未來只是一連串固執的幻覺。」的確,根據廣義相對論的世界觀,時間依循反演對稱無論時間怎樣變改,物理定律都不會因而改變。換言之,人類活在一個時空恆定的封閉宇宙之中,所謂「流動」的時間其實是心智產物,而非物理條件。
  • 「時間」真的存在嗎?愛因斯坦早已看破真相:時間只是人類的幻覺
    時間,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就如同空氣一般無處不在,甚至比空氣更加神秘。 空氣可以抽離,能夠創造真空環境,但是時間可以抽離嗎?抽離了時間人會是怎樣?或者說世間萬物會是怎樣?完全靜止嗎?沒有一個人能給出結論,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辦到。因此對於時間的研究從古至今一直都沒有結束。
  • 物質、世界、時間和空間,只不過是人類的幻覺嗎?
    量子力學說明了「時間不連續」及「空間不連續」。宇宙最小單位,稱為普朗克時間與普朗克空間。「普朗克長度」為10的負33次方公分;「普朗克時間」為10的負43次方秒,在這兩個刻度以下,引力及時間空間都不復存在。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空與色,本就是一體!
    很多人品讀《心經》的原因,一是因為篇幅短,讀完一遍不佔用時間;再有一個是因為《心經》的義理,看起來有時淺顯易懂,有時又玄奧難明。很多人讀了無數遍,仍然希望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心經》中的義理。《心經》中的內涵比較深奧,這是因為,它是一部真正指導人修行的佛經。
  • 「時間」真存在嗎?愛因斯坦早已告訴我們答案:時間只是人類幻覺
    他認為不管是時間這個詞語也好。還是秒數分鐘或者小時也好,其實都是人類虛構出來的定義。而這個概念在被創造出來的時候是沒有的,只僅僅只是人類的腦部構造出來的幻覺而已。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在無時無刻的轉動的,但它的轉動不並代表就是用了時間。這儘是能量而已,在物理學之中也沒有時間這個概念的,他們只認為能量才是存在的。
  • 時間真的存在嗎?愛因斯坦早就給出答案,時間或只是人類幻覺?
    時間真的存在嗎?愛因斯坦早就給出答案,時間或只是人類幻覺?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時間,時間,總是與我們形影不離,時間一直在向前流失,時間一去不復返,時間不能倒流,很多人疑惑時間真的存在嗎?難道時間真的是人類的幻覺?
  • ※ 何為諸法空相?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諸法空相指的就是上面所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是諸法真實的相狀,或者狀態。一切法都是緣生緣滅,都沒有自性,無自性故空。一切法的狀態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狀態,是一切諸法的原態,本來面目。不隨諸法之生而生,也不隨諸法之滅而滅,所以是「不生不滅」。不因為修行,斷除了煩惱,諸法的空相就變得乾淨了。
  • 「時間」真的存在嗎?愛因斯坦、牛頓一語道破:時間只是人類幻覺
    其實,不止年份是人類創造的虛擬單位,甚至連時間也是。而回到人類文明誕生的初期,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時間嗎?聽起來像是一個頗為白痴的問題,但仔細一想還確實是那麼回事。我們習慣用時間來描述地球上的生老病死,白天黑夜,季節更替。但人類文明誕生上千年來,卻沒有人見過時間真正的模樣。
  • 宇宙是二維圖片在三維空間的投影?時間和空間可能真的是幻覺
    ,現實很可能只是一場幻覺。 這個全息宇宙版本說,我們的現實世界實際是二維全息宇宙在三維空間的投影,這下估計95%的人都可以歡呼雀躍,津津樂道了——畢竟二維三維還是在我們的股掌之中。
  • 如何正確理解《心經》中所說的「色即是空」
    《心經》在佛家素有「經中之王」的寶號,又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無論是之於在家居士而言,還是對皈依佛門的佛弟子來講,《心經》的利好之處不言而喻,每一次翻閱,都會給人一種「不讀此經誤此生」的感受。雖然很多人未聞佛法,也不曾接觸過《心經》,但是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大家定然是時常聽聞,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佛家,都廣為流傳,各種書籍和影視劇中都有出現過,即使不了解佛學的人,對這句話也大多是耳熟能詳的。
  • 心潛圓融意象 神造端莊之盛——趙伍雷楷書《心經》
    可是趙伍雷先生憑藉超強的筆墨功夫,最有解鎖歐楷玄機的勇力,以九成宮為法本,心追手臨,寒暑不輟,不但入得歐楷之門,並且解得歐楷上法,取法為上,得法亦為上乘,把歐體寫得出神入化,世莫能辨!趙先生的楷書,極有筆墨見精神的塑造,有意識地介入了圓融意象,經過筆墨的急去緩回,把楷書寫得微肉而多骨。有骨又有力,是謂聖!
  • 如何理解愛因斯坦說的「時間只是人類的幻覺」?今天大開眼界了
    時間如白馬過隙,一去不復返,很多人都感嘆時間容易逝去,難以把握。那你有沒有想過,可能這個世界根本沒有時間的存在,而是我們給的定義。有人要說,這怎麼可能,如果沒有時間,春天是怎麼走入夏天的,早上是怎麼變成晚上的,熱水又是怎麼變涼的。沒錯,大家都是這樣想的。那這個時間的概念到底存在與否呢?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導致的變化呢?
  • 心經與量子力學
    心經原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 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理論能否解釋空性?
    能量如果存在,空性該放在哪裡?在微觀世界中,科學與佛的見解稍微有些相似,但這還不是佛的境界。雖然有一些七、八十年前的中國學者,不論出家與在家人都有,曾用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理論來解釋空性,但都不是很恰當的,因為這種解釋實際上是一種斷見:質量轉換成能量後,質量就消失了——原來存在的變成空無,但這並不是真正的空性。佛所講的空性,不須經過這種轉換的過程,而且依照能量守恆定律,也無法承認從有到無的說法;即便承認,這些推導也絕對不符合佛教所講的空性。
  • 經典中說的:空性和空相有什麼區別?
    禪通居士回復:我們要明白空性與空相的關係,首先要清楚空性與空相都表示什麼法。空性表示什麼法呢?空性表示的是這個法,祂的體性是空的,這個法的性質是空的,但是不表示祂沒有。我們講這個房子,空房子、空瓶子、空殼子,裡面都是空的,但你不能說空房子表示房子也沒有了。你不是說空房子嗎?怎麼又說有房子呢?空房子不表示沒有房子,只表示這房子的內部是空的。
  • 「時間」真實存在嗎?愛因斯坦、牛頓一語道破:時間只是人類幻覺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時間是能夠衡量一件事情發生長短的存在。一般情況人們也會通過時間來度量事件發生的順序。大家在上小學的時候一定都學過關於管理時間的內容,之後我們就開始不自覺的通過合理地調整事件順序去節省時間。畢竟人類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很多時候人們尚且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已經長大的。
  • 「時間」是人類幻覺?愛因斯坦、牛頓早已看破,奈何人類就是不信
    而倘若將時間這個概念抹除,地球上這些變化該發生的依舊還會發生,抹除的只是我們頭腦中的概念罷了。或許,時間從一開始誕生,就是人類為了認知世界產生的幻覺。 其實對於時間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物理學家牛頓和愛因斯坦早就一語道破:時間只是人類的幻覺。尤其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時間更是和空間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時空概念,而時空甚至可以被壓縮、彎曲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