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ience:研究發現電子菸會損害腦細胞

2020-12-05 生物谷

2019年7月10日訊 /

生物谷

BIOON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通常針對年輕人和孕婦的電子菸會在神經

幹細胞

中產生應激反應,而神經

幹細胞

是大腦中的關鍵細胞。

圖片來源:iScience


幹細胞

存在於整個生命中,成為具有更特殊功能的特化細胞,如腦細胞、血細胞或骨骼。

幹細胞

對壓力的敏感性遠遠超過它們所變成的特殊細胞,它為研究暴露於有毒物質(如香菸煙霧)提供了一個模型。


電子菸(ECs)是一種尼古丁傳遞裝置,通過加熱使尼古丁和香料化學物質霧化。研究人員還不清楚ECs中的化學物質如何影響神經

幹細胞

,尤其是線粒體--作為細胞的動力源和調節細胞健康的關鍵細胞器。


利用培養的小鼠神經幹細胞,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將EC誘導的

幹細胞

毒性機制確定為"應激誘導的線粒體低灌注"(SIMH)。


"SIMH是一種保護性的生存反應,"領導這項研究的分子、細胞和

系統生物學

教授Prue Talbot說。"我們的數據顯示,

幹細胞

暴露在電子液體、氣溶膠或尼古丁中會產生導致SIMH的反應。"


這項研究是在領先的電子商務品牌Vuse上進行的,發表在Cell Press的開放獲取期刊iScience上。


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今年獲得生物工程博士學位的Atena Zahedi表示:"儘管最初引入ECs是為了更安全,但Vuse和JUUL等ECs並非無害。即使是短期的接觸也會對細胞造成壓力,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細胞死亡或疾病。我們的觀察很可能與任何含有尼古丁的產品有關。"


Zahedi是2019-20年加州大學校長博士後獎學金的獲得者,她解釋說,在SIMH期間,圓形點狀線粒體融合在一起,形成長時間的超灌注網絡,以相互拯救--使它們更不易降解。


"ECs中尼古丁的高水平導致神經

幹細胞

膜中特殊受體的尼古丁泛濫," Zahedi說。"尼古丁與這些受體結合,導致它們打開。鈣和其他離子開始進入細胞。最終,鈣超載隨之而來。"


Zahedi解釋說,線粒體中過多的鈣是有害的。線粒體隨之膨脹,改變其形態和功能。它們甚至可以破壞和洩漏導致細胞死亡的分子。


"如果尼古丁壓力持續,SIMH崩潰,神經幹細胞受損,最終可能死亡,"Zahedi說。"如果發生這種情況,

幹細胞

就不能產生更多的特化細胞,比如星形膠質細胞和神經元。"


Zahedi補充說,受損的幹細胞線粒體可能加速衰老,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她解釋說,神經

幹細胞

可以通過嗅覺途徑接觸尼古丁。使用者吸入煙霧,煙霧可以通過嗅覺路逕到達大腦。


Talbot和Zahedi強調,青年和孕婦需要特別密切關注他們的結果。


"他們的大腦正處於關鍵的發育階段,"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幹細胞中心主任Talbot說。"在胎兒期或青少年時期接觸尼古丁會以多種方式影響大腦,可能會損害記憶、學習和認知。此外,青少年對尼古丁的上癮和依賴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值得強調的是,尼古丁正在損害神經

幹細胞

及其線粒體。我們應該對此感到擔憂,因為尼古丁現在廣泛存在於ECs及其補充液中。"(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iScience:電子菸有害新證據!破壞腸道屏障,觸發體內炎症!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整理,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電子菸(e-cigarette)被製造商吹捧為傳統尼古丁香菸的「健康」替代品。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報導,電子菸中發現的化學物會破壞腸道屏障,並引發體內炎症,從而可能導致各種健康問題。
  • 抽電子菸真的好嗎?這些研究告訴你真相!
    這項發現或許表明,香菸煙霧和電子菸蒸汽會增強常見肺部致病菌的有害程度,有利於頑固感染的形成。【3】JES:警惕!吸電子菸可能會損害年輕女性的生育能力!我們還發現,孕期使用電子菸會改變女性後代的長期健康和新陳代謝,從而對正在發育的胎兒產生終生的次生影響。"
  • 新研究發現電子菸會引發慢性腸道炎症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項新研究顯示,僅電子菸蒸汽--不含尼古丁或香料--就可能引發腸道炎症。這項新研究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電子菸蒸汽如何削弱腸道內壁並導致慢性炎症。對電子菸使用的長期影響進行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
  • 研究人員發現電子菸會致小白鼠患上肺癌 對人類同樣有害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導,紐約大學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電子菸煙霧會導致小白鼠患上肺癌和潛在的膀胱癌,損害它們的基因 負責此項研究的紐約大學醫學院教授Moon-Shong Tang表示,「可以預見,如果抽電子菸,隨著時間推移各種疾病都會出現。從長遠來看,可能會有一些癌症出現。這對電子菸而言是非常壞的消息。」 電子菸的使用對人類有多致癌「可能在未來十年內都不為人知」,但這項研究首次明確地將尼古丁汽化與癌症聯繫起來。
  • 手機發出的藍光會損害腦細胞?
    但是我們也常常在新聞中讀到,手機、電腦發出的藍光有種種危害,近期一項研究甚至發現藍光可能損害腦細胞和視網膜,並加速衰老過程。需要注意的是,這項研究的實驗對象是果蠅,研究結論不能直接推廣到人類身上。不過很多人還是會關心:手機、電腦的危害到底有多大?防藍光眼鏡、貼膜到底有用嗎?其實,藍光對人體的危害並沒有商家所說的那麼誇張,並且市面上的防藍光眼鏡質量參差不齊。
  • Science:重磅!揭示帕金森病中的腦細胞死亡機制
    隨著這些腦細胞開始死亡,他們觀察到它們「啟動」了一種名為PARP1的蛋白,這種蛋白是通過Parthanatos通路發生細胞死亡的入口。這些研究人員隨後測試了阻斷PARP1是否能夠拯救這些腦細胞免於死亡。
  • 國家禁止網絡銷售電子菸 仍有微商頂風售賣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部分電商平臺雖然下架了相關商品,但是在微商平臺上,各式各樣的電子菸仍有在售賣。 新聞視頻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電子菸」,顯示已無法找到相關商品。不過,與電子菸的相關配件,像充電盒、煙套等產品依然在售。
  • Science:鑑定出導致腦細胞死亡的罪魁禍首
    2016年10月10日/生物谷BIOON/--儘管存在不同的觸發物,相同的一連串分子事件似乎導致中風、腦損傷和甚至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腦細胞死亡。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說,他們精確地發現一種位於這一連串事件末端的蛋白,即一種通過切割細胞的DNA給予致命性打擊的蛋白。
  • 研究表明:電子菸加熱線圈可釋放有毒金屬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2月27日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人員再次確定,電子菸以及電子菸設備釋放的煙霧中含有數量驚人的有毒物質,比如鉛,這樣的有毒物質會導致癌症,以及肺部、腦部、心臟等疾病。
  • 新的研究表明,催產素可能會使腦細胞恢復可塑性
    在使用腦組織的實驗室研究中,催產素似乎逆轉了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有毒蛋白質對腦細胞的影響。這種激素可以恢復細胞的「可塑性」,而可塑性對記憶和學習至關重要。激素催產素起源於大腦的一個叫做下丘腦的部分。催產素在分娩、母乳餵養和社會聯繫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也可能促進浪漫的依戀。身體在性活動過程中釋放激素,從而獲得了它作為「愛激素」而聞名的化學物質。
  • 研究發現可換彈式電子菸減少了對吸菸者的傷害
    當談到減少尼古丁成癮的危害時,布朗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可換彈式電子菸可能對吸菸者的傷害較小。該研究涉及目前的香菸吸菸者,其中一些人的任務是用換彈電子菸代替他們的常規菸草香菸。電子菸已經成為尼古丁的流行替代品。這些設備越來越多地以 "換彈"的形式出現,使用小的可再填充的煙彈,有一個封閉的加熱元件和燈芯。這些設備與含有尼古丁的液體溶液一起使用。
  • 研究稱電子菸電壓高會釋放更多甲醛
    據美國媒體報導,《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吸高電壓電子菸的人比吸低電壓電子菸的人更容易受到致癌物質甲醛的危害。
  • 電子菸是戒菸神器?假的!
    電子菸的健康風險眾所周知,各個品牌的香菸包裝上都印著「吸菸有害健康」6個大字以及一些會引起不適的圖片。大量的研究表明,香菸含有大量的致癌成分,如尼古丁、焦油等,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如中風、糖尿病、肺氣腫、癌症、各種口腔疾病等等。
  • 最新研究:人的腦細胞如何生成與發展記憶
    腦細胞,也稱為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神經突組成。神經突又分樹突和軸突兩種。軸突很長,所以神經元是具有長分支的複雜的專門細胞。神經元在分支的特定位置構建蛋白質,以便可以形成新的突起,控制它們的移動方向並與其他神經元建立連接。
  • 前瞻電子菸產業全球周報第81期:新研究發現 電子菸以大眾消費品的...
    新研究發現 電子菸以大眾消費品的形式並不能幫助吸菸者戒菸據外媒報導,《美國公共衛生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電子菸以大眾消費品的形式並不能幫助吸菸者戒菸。研究人員檢查了觀察性研究和臨床試驗,前者在沒有明確戒菸指導的情況下詢問其他人群,後者在醫療監督下給試圖戒菸的吸菸者免費香菸。雖然在臨床試驗中,電子菸比其他一些療法更容易戒菸,但作者在觀察性研究中沒有發現這種效果。2009年的《家庭吸菸預防和菸草控制法》指控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只有在製造商能夠證明其菸草產品「適合保護公眾健康」的情況下,才允許電子菸進入市場。
  • 電子菸為什麼會被禁?抽電子菸對身體有哪些危害?看完你就懂了
    電子菸真如宣傳所說,對人這麼多好處嗎?其實電子菸不僅有危害,這種危害可能比你想像中還要大。關於電子菸的兩個誤區第一點,電子菸也容易上癮。電子菸主要由煙杆、霧化器以及煙彈組成,煙彈中裝有煙液,它在經過霧化器的蒸發作用後產生類似於香菸燃燒物的感覺。煙彈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呢?它主要由丙二醇、丙三醇、尼古丁以及香料和甘油構成。
  • 研究發現:當成年腦細胞受到損傷時,會恢復到胚胎時的狀態……
    近期,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當成年腦細胞受到損傷時,它們會恢復到胚胎狀態:在未成熟狀態下,這些細胞能夠重新生長出新的連接,以在適當的條件下幫助恢復失去的功能。
  • 電子菸比傳統煙健康安全?抽菸抽傻了吧
    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2項最新研究揭示了吸電子菸對大腦的影響。和不吸菸的人相比,無論是成年還是未成年,普通菸民和電子菸民都更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憶或做出決定。研究還顯示,如果一個人在14歲前就開始抽菸,那他們更容易出現腦霧。
  • iScience:增強免疫系統殺傷結核桿菌的能力
    此外,細菌通常會產生耐藥性,因此患者往往體內存在、多重耐藥菌株。僅在2018年,全世界就有150萬人死於結核病。 最近在《iScience》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作者利用細胞中的RNA「感受器」來檢測入侵病原體的RNA,從而使宿主細胞更好地殺傷結核桿菌。 「RNA感應「是我們天然免疫防禦的一部分。
  • 這才是「基因修改」的正確姿勢:人類腦細胞自己修改DNA!
    實際上,就在發生這事的前一段時間,「基因修改」業內出了一個真正重量級的大發現——人類的腦細胞可以修改它自己的DNA。,並被評價為「裡程碑式發現」的研究,其實本身是發在Nature上的——文章的通訊作者Jerold Chun在斯坦福醫學院獲得了MD和PhD雙料博士學位,縱橫神經研究領域二十多年,2013年至今,他發表的研究,被引用次數高達1萬3千多次……這一次的研究,恐怕也會引發業熱議。